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洪继平  刘红星 《当代医学》2000,6(11):68-69,72
本文介绍大肠杆菌及 克雷伯菌产生ESBLs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柠檬酸杆菌、沙雷茵、阴沟杆菌及绿脓杆菌产生Amp C酶对头孢一、二 三代抗生素耐药。产生ESBLs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产生Amp C酶的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第四代头孢菌素敏感。  相似文献   

2.
头孢菌素族是一大类广谱抗生素的总称,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抗酶的特性,是目前应用抗生素的首选药。临床不但广泛用于成人包括老人的各种感染,更是小儿感染包括婴幼儿严重感染不可缺少的治疗药物。但头孢菌素族并非越新越好,关键用药时,一定要弄清药理作用特点、药代动力学特性和临床适应症。头孢菌素类药品在临床上使用日益广泛,但使用时偏于滥往往带来一些新问题,如菌群失调,大量耐药菌群产生,导致耐药感染的疾病增多。本文着重介绍常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供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提供参考。1第3代头孢菌素类的特点第1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耐青…  相似文献   

3.
第三代头孢菌素是通过作用于细胞壁,抑制转氨酶的转肽作用和抑制敏感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的。与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比较,它具有以下特点。 (1)抗菌谱广,除对革兰氏阳性菌较第一、二代弱外,对各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包括绿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并了解产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情况。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7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49株大肠埃希氏菌和3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菌浓度。结果:亚胺培南(IPM)有极好的抗菌效应,它对两种细菌的MIC≤4μg/ml。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达到61.2%和20.0%,而对含β内酰胺抑制剂的舒普深两者的耐药率分别为6.1%和8.6%。其他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在10%~35%。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产生超广谱ESBL的典型菌,以头孢他定作底物识别ESBL,阳性率为11.9%。结论: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选择要格外慎重,对产ESBL的细菌亦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假单胞菌感染的不同血清型、细菌素型、噬菌体及质粒的耐药谱及分子流行病学特性。方法:耐药谱选用K-B法和MIC;血清学分型采用国际抗原分型系统(IATS)20种标准血清;细菌素分型指标P1/1-P1/18,鉴定试剂采用AP20NE或VITTYEK-IMSGNI卡;噬菌体分型采用琼脂平板点滴法;质粒提取参照BIRBOIMTAIAHASHI介绍方法。结果:64例肺心病患者假单胞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43.75%),并对第一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明显增加,对氧哌氢青霉素和氯哌酸敏感;28株PA血清分型以PA6型居多(32.3%),其次为PAI(28.6%);PA噬菌体分型率为63.3%,一菌一株型8株,二菌同型4株,三菌同型4株;PA细菌素分型,121111细菌素最为多见(42.9%);并分离出4.0modol、2.0modol、1.8modol、1.7modol质粒带。结论:PA耐药型与其血清型和细菌素型无相应关系,不同血清型PA同源性不同;PA血清型与细胞素型亦无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沙雷菌属的分布情况以及沙雷菌属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12月临床分离的84株沙雷菌的菌种分布和抗菌药物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细菌鉴定和药敏采用黑马生物鉴定加药敏板进行,数据分析采用WHONT 5.0版软件.结果 沙雷菌属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90%,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30%左右,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因抗生素的种类不同而异.结论 沙雷菌属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有很高的耐药率,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医生应重视其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医院常见几种致病菌耐药性的变化,对本院1988~1994年间部分药敏试验结果按年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大多数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但对万古霉素仍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也相当高,对头孢噻甲羧肟、头孢哌酮和头孢磺吡苄尚敏感。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逐年上升。第三代头孢菌素总的来看尚属敏感,但由院内感染所获的菌株如硝酸盐阴性杆菌,对其有相当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假单胞菌感染的不同血清型、细菌素型、噬菌体及质粒的耐药谱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耐药谱选用K-B法和MIC;血清学分型采用国际抗原分型系统(IATS)20种标准血清;细菌素分型指示P1/1/P1/18;鉴定试剂采用API20NE或VITYEK-IMSGNI卡;噬菌体分型采用琼脂平板点滴法;质粒提取参照Birboim Taiahashi介绍方法。结果:64例肺心病患者假单胞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43.75%),并对第一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明显增高,对氧哌嗪青霉素和氟哌酸敏感;28株PA血清分型以PA6型居多(32.3%),其次为PAI(28.6%);PA噬菌体分型率为64.3%,一菌一型8株,二菌同型4株,三菌同型4株;PA细菌素分型,121111细菌素最为多见(42.9%),并分离出4.0、2.0、1.8、1.7mdol质粒带。结论:PA耐药性与其血清型和细菌素型无相应关系,不同血清型PA同源性不同;PA血清型与细菌素型亦无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质粒pUC19是否为头孢哌酮抗性基因 (CPZr)分子克隆的理想载体。方法 :氯化钙法将质粒pUC19转化至工程菌E .coliDH5获得pUC19转化菌 ;采用试管二倍液体稀释法进行pUC19转化菌对 2 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 ;鸟枪法克隆耐药质粒pFC片段到载体pUC19获得含有CPZr 的重组质粒。结果 :pUC19转化菌对氨苄青霉素高度耐药 (MIC >2 5 6 μg/ml) ,对第一代头孢菌素中度耐药 ,对第二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孟多耐药 ,而对头孢呋新敏感 ,在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只对头孢哌酮耐药 (MIC ,6 4μg/ml) ,对其他第三代头孢菌素及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均高度敏感 ,同时敏感性测定结果还发现pUC19转化菌对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抗性素均敏感。pUC19作为载体克隆到含有头孢哌酮抗性基因 (CPZr)的重组质粒少 ,克隆效率低 ,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结论 :pUC19不适合作为CPZr 的克隆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型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细菌室2007年至2008年分离的产酶大肠埃希菌138株,采用PCR及DNA测序分析明确ESBLs型别及其分布模式,采用E-test法测定菌株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结果:各菌株均含有1~5 ESBLs基因型分布模式;不同模式菌株均对青霉素类、头孢一代、二代及三代中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耐药(MIC≥256 mg/L),对头孢他啶表现为体外试验敏感(MIC≤4 mg/L),对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表现不一(MIC值分别为32、48、48、16和64 mg/L).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及碳青酶烯类抗菌素稳定敏感(MIC分别为≤12和0.25 mg/L).携带不同ESBLs型别菌株抗药活性相同.结论:多种耐药机制可存在于同一产酶菌株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出的沙门氏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沙门氏菌 1 57株采用法国梅里埃 API(国际手工鉴定标准 )系统 ,鉴定使用 ATP Expression系统上机操作。药敏试验 :K- B法。结果 :沙门氏菌对 AMO、PIC、TIC、CIP、chlo和三代头孢高度敏感 ,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结论 :氯霉素和三代头孢菌素为沙门氏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并发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危险因素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近2年收治的急危重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中并发PA感染的50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A感染最常见于恶性肿瘤、烧伤及急危重患者,白细胞下降、低蛋白血症及侵入性操作是PA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一、二、三代头孢类药效较低,耐药性高。结论:PA为条件致病菌,且耐药高,疗效及预后差。预防白细胞下降、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防治医院患PA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K—B法对2001~2004年间分离出的182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0种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 该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为84.2%,其次为头孢他啶(77.7%)、氨曲南(77.1%);对氨基糖苷类、环丙沙星、哌拉西林、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用药对细菌耐药菌株产生的影响。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监测常见病菌及机会致病菌耐药性,对3年间由临床送检标本检出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细菌5816株,其中G^+球菌2172株(37.34%)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耐药率较高(〉80%)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哌酮较敏感,而对万古霉素,舒普深极度敏感,头孢唑啉,头孢哌酮较敏感,而对万古霉素,舒普深极度敏感。G  相似文献   

15.
421株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PAE)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及标本分布。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生物API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耐药检测及统计耐药率。结果:临床分离的421株PAE在ICU和呼吸内科感染率最高,占总构成比的79.8%。PAE除对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敏感外(敏感率为100%),对其它多种抗菌药物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如对不含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类药物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以及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普遍存在较高的耐药率(耐药率为50.0%),其次为喹诺酮类的药物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氨基糖苷类的阿卡米星(>20.0%),而在本院尚且保持较高敏感性的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其耐药率均未超过10.0%。结论:PAE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加强其耐药性检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对保持敏感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石艳  王西蓉  杨钊  苏先旭 《四川医学》2011,32(4):526-529
目的分析凉山地区小儿脓毒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培养分离出的385株阳性菌株的构成比及药敏状况。结果 385株中G+菌84.9%;G-菌15.1%。前6位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66.5%)、沙门菌(6.2%)、肠球菌属(5.2%)、非发酵菌属(4.2%)、大肠埃希菌(3.1%)、金黄色葡萄球菌(3.1%)。大多数G+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诺酮类敏感。G-杆菌中沙门菌对亚胺培南、氨曲南、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敏感;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结论 CNS是本地区小儿脓毒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不同病原菌的药敏状况差异大。万古霉素、利福平、亚胺培南、氨曲南、3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及喹诺酮类目前仍为主要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22例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两种呼吸道病原体的取材形成,对呼吸道致病菌的阻性率,细菌学及药物敏感性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咳痰及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PSB)深部取痰进行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咳痰检阳性率41%,深部取材培养阳性率73%,两者符合率25%,有显著性差异性;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2显示,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达77%,其中假单胞菌属占33%,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对代头孢,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支气管扩张不同病理分型合并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病理分型合并感染的35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痰培养和药敏结果。【结果】356例患者痰标本致病菌检测阳性219例(61.5%)。囊状支气管扩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柱状支气管扩张以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曲张型支气管扩张以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阴沟肠杆菌为主,药物敏感性同柱状支气管组。混合型支气管扩张以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物敏感性同t。【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致病菌分布特点与病理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和耐药现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主要流行病原体的耐药现状以及一些特殊病原体[如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等]的流行和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WHONET5软件统计分析2004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3863份痰液标本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居首位,占所有阳性标本的50%;其次为真菌占33%。所有致病菌中,白色念珠菌位居第一(14%),铜绿假单胞菌位居其次(11%),不动杆菌属(8%)、肺炎克雷伯菌(8%)、热带念珠菌(7%)亦较为常见,耐药菌株比例较高。产ESBLs菌检出率为12%,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耐药比例较高。MRS占所有葡萄球菌的65%,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对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呈现高度耐药。结论:目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条件致病菌比例在逐年上升,多药耐药菌比例增加。针对产ESBLs菌株建议选用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MRS推荐用万古霉素,其他药物耐药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20.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我院近3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3-2005年分离的589株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敏感性实验资料。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最敏感药物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及多黏菌素E。对青霉素类及其含酶抑制药物的耐药率略有波动,大致呈下降趋势。对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程度高,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敏感性逐年增强。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三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嚼唑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及多黏菌素E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最有效的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亦较有效,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性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