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各种手术器械(包含植入物)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本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工作现状,开展优化质量控制,探讨其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抽检的12 466件消毒灭菌处理的手术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1月—12月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的6 233件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另将2019年1月—9月采用优化后的质量控制法进行消毒处理的6 233件手术器械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及手术器械不良事件率。结果研究组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包装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优化后的质量控制法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理想,该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手术医疗器械清洗包装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手术医疗器械清洗包装前后的清洗质量一次合格率、包装质量一次合格率、无菌检查一次合格率、院内感染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综合评价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手术医疗器械清洗包装的效果.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手术医疗器械清洗包装后,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检查一次合格率、包装质量一次合格率、无菌检查合格率均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显著;比较实施前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实施后的院内感染率为1.5%,实施前为5.5%,前后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手术医疗器械的清洗包装,可有效控制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及包装质量,保证了后续消毒灭菌的彻底性,大大降低了因手术器械质量不过关而导致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患者创造了可靠、值得信赖的医疗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来手术器械处理流程的管理方法,提高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方法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体系中,按标准化流程进行器械交接、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质量监测,比较标准化管理前后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及灭菌效果。结果标准化管理后外来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目测法的4.89%下降到1.09%,蛋白残留监测法由12%降低到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灭菌后湿包发生率为0.006%,与普通手术器械湿包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灭菌过程生物监测及灭菌器械细菌检测结果均合格。结论外来手术器械处理流程的标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器械清洗、灭菌质量,保障了器械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鼻喉门诊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9月我院耳鼻喉科的760例门诊手术器械单包作为调查样本,同时选取使用该手术器械包进行手术的76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2018年8月采用门诊自行清洗包装耳鼻喉科手术器械,2019年9月采用耳鼻喉门诊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手术器械清洗包装情况对比,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耳鼻喉门诊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后,器械回收率、清洗合格率及包装合格率明显高于纳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鼻喉门诊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后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少于纳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鼻喉门诊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减少冗余环节,提高手术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有效减少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器械电子图谱在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每套手术器械包内器械拍照制成手术器械电子图谱,将图谱上传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中,比较应用手术器械电子图谱前后器械清洗不合格率、包装不合格率及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在手术器械回收、清洗及包装等环节,运用手术器械电子图谱进行对照核查,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之前的0.089%降低到0.064%,器械包装不合格率由之前的0.078%降低到0.030%。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满意度由之前的96.0%提高到100.0%。[结论]运用手术器械电子图谱能有效提高清洗、包装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就医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持续改进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持续改进方法干预,比较PDCA实施前后设备管理、环境状态、包装质量、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临床科室满意度评分及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灭菌合格率、湿包发生率、包装合格率。结果:PDCA持续改进方法实施后CSSD的设备管理评分、环境状态评分、包装质量评分、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评分、临床科室满意度评分及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湿包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CSSD采取PDCA持续改进方法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工作质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兰燕 《护理研究》2010,(5):1386-1388
[目的]对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防止手术室医院感染。[方法]将外来手术器械统一到消毒供应室进行专业化的清洗、打包、灭菌后,送手术室备用,对规范化管理前后所使用的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进行统计。[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前,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发生率为3.0%,因清洗不合格而影响手术不能正常进行的发生率占清洗不合格器械的20.6%;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发生率及影响手术正常进行的发生率均降至0。[结论]对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进行清洗、灭菌的规范化管理,能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防止手术医院感染,保障手术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手术室外来器械清洗灭菌效果监测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防止手术室医院感染.[方法]将外来手术器械统一到消毒供应室进行专业化的清洗、打包、灭菌后,送手术室备用,对规范化管理前后所使用的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进行统计.[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前,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发生率为3.0%,因清洗不合格而影响手术不能正常进行的发生率占清洗不合格器械的20.6%;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发生率及影响手术正常进行的发生率均降至0.[结论]对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进行清洗、灭菌的规范化管理,能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防止手术医院感染,保障手术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对提高手术器械清洗灭菌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2015年1~12月在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活动,用手术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因器械问题导致的感染发生率、手术相关科室满意度等指标评价活动效果,并与实施前(2014年1~12月)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活动后,消毒供应室的手术器械清洗流程达标率、清洗质量合格率、器械包装合格率、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消毒专业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相关消毒知识,确保手术器械及消毒物品的清洗质量,有效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缺陷率。方法 医院消毒供应科2015年2月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成立小组、设定主题、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策略制定及针对性落实等一系列活动,进行流程优化和质量改进,并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结果 针对人员操作不规范、各手术室预处理不到位和清洗酶使用不当导致去污力不强等手术器械存在清洗质量缺陷的3大主要原因,拟定对策并督促实施,将清洗不合格率从1.793%下降到0.380%,目标达标率高达119.55%,进步率达到78.8%。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流程管理,降低了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缺陷率。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13.
护士长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相关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病房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 12 5名护士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用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呈负相关。结论 :病房管理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才能相应地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血红蛋白分析对地中海贫血(Thal)诊断能力。方法:用HLC-723G7自动血红蛋白分析仪对以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和醋纤薄膜电泳等确定的115例Thal患者进行血红蛋白分析,结合分子诊断评估诊断价值。结果:以HbA2≥5.5%作为血红蛋白分析对β-Thal的诊断标准,则与DNA分析的符合率为81.5%;以HbA2≤2.5%为仪器对α-Thal的诊断标准,则与DNA分析的符合率为92.5%。结论:血红蛋白分析可提供α、βThal的诊断信息,若能结合更多的临床和DNA分析数据,可作为α、β地中海贫血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ICIQ-SF问卷对于诊断不同类型尿失禁(UI)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8月—2009年7月期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118例UI女性患者进行研究。由患者自行填写ICIQ-SF问卷表,然后接受尿动力学检查。分别计算ICIQ-SF诊断不同类型U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和似然比LR值。结果:根据ICIQ-SF问卷,46/118例(39%)患者表现为压力性UI,18/118例(15%)为急迫性UI,54/118例(46%)为混合性UI。ICIQ-SF诊断压力性UI、急迫性UI和混合性UI的敏感性分别为58%,52%和75%;特异性分别为74%,95%和63%。ICIQ-SF诊断压力性UI、急迫性UI和混合性UI阳性预测价值分别为61%,72%,38%;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2%,88%,89%。结论:ICIQ-SF问卷对于诊断不同类型UI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ICIQ-SF问卷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达标率的方法。方法根据病房单元的布局,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ICU的15张病床分为试验组(1~7床)和对照组(8~13床和15床),将综合ICU的39名护士随机分入试验组(n=19)和对照组(n=20)。两组病床均用量角器标示床头抬高角度,试验组病床安装自制床头抬高报警器,对照组常规管理。每天检查床头抬高角度5次(08:00、12:00、14:00、18:00、01:00),比较两组护士床头抬高的达标率。结果试验组护士对床头抬高30°~45°的达标率为100%,对照组为46.8%;且试验组在各个时间点对床头抬高30°~45°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使用床头安装床头抬高报警器能有效提高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outline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epidemiology of arthritis of the base of the thumb. The usual presentation and diagnosis will be discussed along with the current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ptions.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are determined by the stage of the arthritis as well as the demands of the patient. The current standard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will be reviewed along with their results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8.
19.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sonography for measuring the volume of the left lateral segment of the liver. METHODS: The volume of the left lateral segment of the liver was measured with sonography in 101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between December 1998 and January 2000 for hepatic, biliary, or pancreatic disease or who were donors for a living re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using CT. RESULTS: The mean calculated volume of the left lateral segment of the liver +/- standard deviation was 261 +/- 118 cm(3) by sonography compared with 274 +/- 123 cm(3) by 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ults of both imaging modalities was linear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 = 0.93; p < 0.0001). CONCLUSIONS: 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sonography has an acceptable level of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for routine measurement of the volume of the left lateral segment of the liver.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