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治疗中阿托伐他汀钙与西洛他唑的联用。方法本文观察对象选自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治疗的80例老年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80例患者等分为实验组和対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与西洛他唑联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踝臂指数(ABI)和趾臂指数(TBI)明显上升,和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ABI和TBI指数较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治疗中阿托伐他汀钙与西洛他唑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传输功能,保障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复荣通脉胶囊口服及黄芪注射液静脉点滴联合西洛他唑口服,对照组单用西洛他唑片口服,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足背温度、踝肱动脉指数(AB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足背温度、ABI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疗效优于单用西洛他唑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西洛他唑治疗,治疗15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改善,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足背动脉血流量和血管踝臂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因子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较单用西洛他唑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芪龙汤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西洛他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龙汤。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踝/肱血压指数(AP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5%(P<0.05);治疗组AP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芪龙汤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尹国幸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74-1676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维生素E对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西洛他唑联合维生素E治疗,3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8%和88.2%,且治疗组的血液粘度、血流速度、下肢动脉血管管腔狭窄程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二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洛他唑联合维生素E对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52例,予西洛他唑100mgbid或阿司匹林100mgqn治疗12周,观察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患肢踝臂指数、血流量、血管直径及峰值血流速度、血生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间歇性跛行、疼痛症状改善率在80%以上;患肢踝臂指数增高明显(P〈0.05);足背动脉血管直径、峰值流速、血流量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明显差异(P〈0.05);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西洛他唑对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两组均经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及降糖药物治疗,血糖基本平稳后,给予丹参20ml加入液体,静脉滴注,共2周,维生素B120mg,每日3次,共8周。对照组加用肠溶阿斯匹林100mg,每日1次,共8周。治疗组加用西洛他唑50mg,每日2次,共8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1.17%,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老年2型糖尿病(DM)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1(IL-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2型DM合并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洛他唑组,同时以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治疗后各组血清中血清IL-1、hs-CRP、MMP-9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个患者组血清IL-1、hs-CRP、MMP-9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IL-1、hs-CRP、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但西洛他唑组下降幅度大于治疗组(P<0.05);除治疗组TG水平无改善外,2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而西洛他唑组较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西洛他唑可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降低炎性因子浓度、改善血脂代谢,对于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欣蕊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08-5109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来我院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2组于入院后均给予降血糖、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西洛他唑片,2组均治疗4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组的患肢踝臂指数(ABI)、双下肢血管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BI、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足背动脉血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ABI、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血流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复方芎蝎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71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57例,3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加用西洛他唑联合复方芎蝎胶囊,对照1组加用西洛他唑,对照2组不加用其他药物。1个疗程周期为60 d,1个疗程后检测各组下肢血管彩超以及踝肱指数( ABI),并统计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7.7%,对照1组为70.2%,对照2组为59.6%,实验组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0.05,P <0.01);3组胫前动脉血液流速和踝肱指数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0.05,P <0.01)。结论西洛他唑联合复方芎蝎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能改善胫前动脉血液流速和踝肱指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西洛他唑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观察1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参数及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改善,但观察组更为明显。结论:西洛他唑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阳祛风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社旗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依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照组西洛他唑,观察组则加用温阳祛风活血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量、前后踝肱指数(ABI)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足背动脉血流量、AB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祛风活血法可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量及ABI指数,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10只),糖尿病对照组(15只),高剂量西洛他唑组(11只,25 mg.kg-1.d-1),低剂量西洛他唑组(13只,18 mg.kg-1.d-1),治疗12周。用微量法分别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肾重/体重的比值,分别检测肾脏ICAM-1 mRNA及I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与糖尿病组相比,高、低剂量西洛他唑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肾重/体重比值明显增加,高、低剂量西洛他唑有减轻肾脏肥大趋势,但与糖尿病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M-1 mRNA表达在糖尿病组明显升高,西洛他唑组有显著改善(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糖尿病组ICAM-1在肾组织分布广且呈强阳性表达,而西洛他唑组ICAM-1着色弱,分布局限;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正常组ICAM-1蛋白表达较弱,糖尿病组显著增强,经西洛他唑治疗的糖尿病大鼠ICAM-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大鼠肾脏ICAM-1表达增加,西洛他唑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可能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消渴痹足浴方联合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方法 将丽水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12例DPN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西洛他唑组(56例)和联合组(56例)。2组均予以常规基础干预及西洛他唑治疗;联合组加用消渴痹足浴方泡足。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量表(TCSS)评价2组治疗前后症状严重程度。比较2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TCSS评分明显低于西洛他唑组[(4.95±1.37)分vs.(6.38±2.02)分],正中神经MNCV[(50.97±4.28)m/s vs.(47.43±4.15)m/s]和SNCV[(46.05±4.24)m/s vs.(50.44±5.27)m/s]、腓总神经MNCV[(45.27±4.11)m/s vs.(42.34±3.93)m/s]和SNCV[(39.92±5.17)m/s vs.(43.02±5.62)m/s]以及治疗总有效率(94.64%vs. 73.21%)明显高于西洛他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消渴痹足浴方联合西洛他唑可有效缓解DPN临床症状,改善病变神经的传导速度,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的基础治疗为:胰岛素强化治疗及甲钴胺注射液1000ug、丹参川穹嗪注射液10Ml分别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口服西洛他唑100Mg.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传统的甲钴胺联合扩血管药物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西洛他唑联合胰激肽原酶与单用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D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LEADDP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西洛他唑对照组53例,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组53例;治疗前后给予降糖药物使血糖保持稳定;对照组口服西洛他唑片100mg,2次/d,治疗组在应用西洛他唑的同时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单位,3次/d,空腹服用,共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厚度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ABI较治疗前增加(P〈0.05),联合用药组增加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足背动脉、左右胫后动脉IMT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斑块厚度较治疗前减少(P〈0.01);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前后差值比对照组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与胰激肽原酶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用西洛他唑治疗PDA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的早期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PAD早期患者60例,按就诊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给予饮食干预、运动治疗以及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前列腺素E1注射液10 μ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西洛他唑片1 00 mg,bid.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踝肱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ABI、PWV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PWV评分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西洛他唑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PAD患者,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改善下肢动脉病变,不增加出血倾向,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大鼠黏附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ang Z  Zhao J  Gao L  Zh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1):729-731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对糖尿病 (DM)大鼠黏附分子CD54、CD10 6、CD62p的表达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对肾脏以及主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实验设正常组 8只大鼠 ,糖尿病组 8只大鼠 ,胰岛素组 7只大鼠和西洛他唑组 7只大鼠。测定各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 ,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血小板表面CD62p以及肾脏、主动脉CD54或CD10 6的表达水平。结果 西洛他唑明显加快坐骨神经传导速度 (DM组 2 0 3m·s-1± 2 2m·s-1,西洛他唑组 2 8 9m·s-1± 7 9m·s-1,P <0 0 5 )。降低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的表达 (DM =6 5 1%± 14 9% ,西洛他唑组 2 5 4 %± 8 6 % ,P <0 0 5 ) ,减少肾脏和主动脉CD54和CD10 6表达 ,改善肾脏和主动脉病理变化。而降低血小板表面CD62p的作用不明显 (DM组 4 0 4 %±8 7% ,西洛他唑组 2 8 5 %± 3 7% ,P >0 0 5 )。结论 西洛他唑能降低CD54、CD10 6的表达 ,同时减缓糖尿病大鼠肾和主动脉及坐骨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降糖通脉胶囊治疗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降糖通脉胶囊治疗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8年6月笔者医院住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DPN基础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糖通脉胶囊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测量空腹血糖(FPG)、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2.5%)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治疗前9.8±2.3mmol/L比治疗后7.4±1.6mmol/L,P<0.05)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P<0.05),MNCV和SNCV加快(P<0.05)。且治疗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糖通脉胶囊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对治疗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精尿病模型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成模8周后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西洛他唑治疗组(CI组),同时喂养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C组).各组动物灌服西洛他唑[20mg/kg·d)]或者NS.灌胃处理8周后用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法观察勃起功能,用电生理方法测定坐骨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m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并取阴茎海绵体组织用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es,NOS)水平,用TUNEL法观察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DM组相比,CI组的勃起功能、MNCV、NOS水平明显改善,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西洛他唑对DM大鼠勃起功能的下降具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