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熊洁 《中外医疗》2008,27(27):127-128
目的 探讨经电子支气管镜防污染保护性毛刷(PSB)在难治性肺部毒染的病原学诊断及耐药性的价值.方法 对186例具有严重基础疾病临床出现肺部浸润拟诊肺部感染的患者经电子支气管应用保护性毛刷在病变部位采样作病原学诊断.结果 186例采样标本分离出细菌12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4株,以铜绿假单胞茼占优势;革兰阳性菌22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8株,其中耐药菌比例升高,耐甲氧西林金葡茵比率升高明显.结论 引起率治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耐药假单胞菌属和金黄葡萄球菌为主;经支单套管加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取样诊部感染病原菌具有准确可靠等优点,是检测肺部毒染病原菌的有效方法 . 部毒染的病原学诊断及耐药性的价值.方法 对186例具有严重基础疾病临床出现肺部浸润拟诊肺部感染的患者经电子支气管应用保护性毛刷在病变部位采样作病原学诊断.结果 186例采样标本分离出细菌12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4株,以铜绿假单胞茼占优势;革兰阳性菌22株,以金黄色萄萄球菌为主,真菌8株,其中耐药菌比例升高,耐甲氧西林金葡茵比率升高明显.结论 引起率治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耐药假单胞菌属和金黄葡萄球菌为主;经支单套管加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取样诊部感染病 菌具有准确可靠等优点,是检测肺部毒染病原  相似文献   

2.
纤支镜采样病原学诊断重症肺部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床边纤支镜采样技术与常规取痰方法在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具有肺部感染临床症状的危重症患者39例采用床边经纤支镜防污染毛刷采样(PSB)及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进行查验采样作病原学诊断,并与常规取痰方法的结果比较.结果:纤支镜采样标本阳性37例,阳性率94.8%;常规采样标本符合21例,阳性率56.7%.结论:床边纤支镜采样技术在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以及在指导临床用药比常规采样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及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VITEX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4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经纤支镜防污染毛刷、支气管肺泡灌洗采样培养与痰培养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防污染毛刷有良好的防污染作用,并提高致病菌检出率。防污染毛刷采样能有效防止口咽部寄居菌污染,提高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防污染毛刷(PSB)取痰液标本培养在机械通气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探讨机械通气联合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4例重症肺部感染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机械通气37例使用无菌吸痰管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  相似文献   

5.
肺内感染病原学约研究是临床的难点、重点。常规咳痰培养法由于受到口咽部菌群的污染,结果仅能供参考。采用单套管防污染毛刷(ProtectedspecimenbrushPSB)采集有或无肺部感染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作定量培养分析,可为临床正确判断肺内感染病原菌和污染菌提供客观依据。1材料和方法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Bird-14型人工呼吸机、恒温培养箱、微生物自动检诊系统(AMS)。分组:肺内感染组36例,指有咳嗽、咳脓痰,X线示肺内片状模糊阴影,临床诊断肺内感染,未用抗生素或用后效果不佳者。对照组21例,无咳或轻咳,无脓性痰和…  相似文献   

6.
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单层保护套管采样毛刷,采集20例对照组及30例感染组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对照组分离菌浓度为10~(1.6±0.4)/刷,感染组为10~(4.3±1.2)/刷,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果表明,单层保护套管采样毛刷具有良好的防污染功能,是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较为可靠的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对135例可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变部位采样,将采集的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和涂片检查,对确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采样135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确诊肺部真菌感染65例.65例均有基础疾病和感染诱因,病原菌以念珠菌属为主(89.23%),病死率为23.08%.结论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逐渐增多,发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早期诊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氟康唑治疗老年深部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院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收治了120例老年深部念珠菌感染患者,应用氟康唑治疗并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用3%过氧化氢溶液嗽口后咯出或经气管导管吸取痰标本,连续3次以上痰真菌培养为念珠菌,并结合临床确诊。口腔粘膜刮取物送真菌直接镜检发现菌丝和孢子,培养为念珠菌确诊。全部病例均采用氟康唑治疗。结果:22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均治愈。98例肺部念珠菌病患者治愈87例,死亡11例,病死率11.2%。真菌清除率90%,治疗中14例出现轻度恶心、3例呕吐,4例食欲减退。结论:对老年人应提高真菌感染的警觉性,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83例成人呼吸道感染病原分布及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掌握其病原菌变迁规律,为成人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纤支镜防污染毛刷获取成人呼吸道感染病原标本,送检标本先行草蓝染色,然后进行普通培养,以菌落数大于103cfu/mL为有效标本[1],依据培养的情况取优势菌落进行分纯、细菌鉴定和药敏测定.结果 采用纤支镜防污染毛刷获取呼吸道感染病原标本83例,其病原分布显示:G+球菌和G-杆菌分别占全部分离菌株的30.12%和63.86%.结论 G-菌属的感染逐渐增多,甚至超过G+菌属而居主导地位[2],G+球菌及G-杆菌对青霉素类的耐药性显著增加;G-杆菌对氨基甙类、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头孢类药物的抗菌活性与喹诺酮类相似.G+球菌对头孢菌素的敏感性高于青霉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 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对135例可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变部位采样,将采集的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和涂片检查,对确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采样135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确诊肺部真菌感染65例。65例均有基础疾病和感染诱因,病原菌以念珠菌属为主(89.23%),病死率为23.08%。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逐渐增多,发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早期诊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深圳市HIV/AIDS病人口腔念珠菌检出情况,系统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和意义.方法 采集571例HIV/AIDS患者的口腔粘膜拭子,采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培养,API-20C-AUX鉴定系统鉴定到种,同时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查找相关流行病学、治疗、检测等信息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571例HIV/AIDS患者中有174例(30.5%)检出口腔念珠菌,所分离到的念珠菌188株以白色念珠菌(70.7%)和克柔念珠菌(10.1%)为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该人群口腔念珠菌检出在CD4计数、病毒载量以及感染途径这三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D4计数<200个/ml者和病毒载量>10 000 copies/ml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同项其他组;不同感染途径中经吸毒和母婴途径感染者检出率较高,男男同性恋人群口腔念珠菌检出率低于经异性感染者.此外,还发现抗病毒治疗<30 d者其口腔念珠菌检出率最高,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检出率逐渐降低.结论 口腔念珠菌检出率与CD4计数、病毒载量高度相关,与治疗时间也有关联;检出率可能对HIV/AIDS患者判断临床病毒学及免疫学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其受不同感染途径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本研究中在男男同性恋人群偏低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住院老年病人口腔假丝酵母菌的携带分布情况及抗生素用药对其携带的影响。方法将来源于医院住院病人的口腔拭子先保存在含有氯霉素的YEPD(Yeast extract peptone dextrose)液体培养基中,然后划线接种于YEPD平板上37℃培养,通过观察菌落形态、涂片乳酸酚棉蓝染色、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芽管形成试验、厚膜孢子及假菌丝生成试验等对菌种进行鉴定。结果共采集住院老年病人口腔拭子标本403例,假丝酵母菌总分离率为62.78%(253/403),其中白假丝酵母菌150株,占59.29%,光滑假丝酵母菌72株,占28.46%,热带假丝酵母菌5株,占1.98%,其他假丝酵母菌26株,占10.27%。不同性别患者的假丝酵母菌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抗生素与未应用抗生素患者的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老年病人口腔中假丝酵母菌出现明显高的分离率,且以白假丝酵母菌为最多,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常见真菌种类及耐药特点,及时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平板进行鉴定分型,用ATB FUNGUS3真菌药敏板条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2007年11月-2008年10月期间的住院患者送检的2 563例呼吸道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共有230例培养出念珠菌,阳性检出率为9.0%。其中白色念珠菌142例(61.7%),热带念珠菌36例(15.7%),克柔念珠菌26例(11.3%),光滑念珠菌26例(11.3%)。念珠菌各型对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两性霉素B(100%),5-氟胞嘧啶(98.2%),伏立康唑(95.7%),氟康唑(88.7%),伊曲康唑(87.0%)。结论:目前引起我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念珠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热带念珠菌。这些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较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院内假丝酵母菌感染菌种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患者标本接种血平板、沙保罗、巧克力培养基,28~35℃培养24~48h,挑取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染色确认为酵母样真菌后转种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分型。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假丝酵母菌药敏试验。结果2006年3月—2008年11月从临床送检的2196份标本中共检出假丝酵母菌118株,检出率为5.37%,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65株(55.08%)、热带假丝酵母菌22株(18.64%)、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7株(14.41%)、克柔假丝酵母菌14株(11.86%);在各种标本中以痰标本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84株占71.19%;各年龄段假丝酵母菌感染分布,60岁以上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占77.1%;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制霉菌素对假丝酵母菌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85.7%~100.0%.而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较低。结论临床感染性疾病中假丝酵母菌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加强真菌的分离及药敏监测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1) To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the Candida species isolates from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2) to determine the rate of isolation of Candida species from sputum samples.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Manipal Teaching Hospital, Pokhara, Nepal from June 2002 to January 2003. A total of 462 sput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suspect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The samples were processed as Gram staining to find out the suitability of the specimen, cultured on Sabouraud's Dextrose Agar (SDA) and also on blood agar and chocolate agar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pathogen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andida, sputum samples were processed for Gram stain, culture, germ tube test, production of chlamydospore, sugar fermentation and assimilation test.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Gram stain, culture, and biochemical tests were performed by standardized procedure. Result: Out of 462 samples, 246 (53.24%) samples grew potential pathogen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Among them Haemophilus influenzae 61(24.79%) and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57 (23.17%) were the predominant bacterial pathogens. Candida species were isolated from 30 samples (12.2%). The majority of Candida species amongst the Candida isolates were Candida albicans 21(70%) followed by Candida tropicalis 4(13.33%). Candida krusei 3(10%), Candida parapsilosis 1(3.33%) and Candida stellatoidea 1(3.33%). The highest rate of isolation of Candida was between the age of 71 and 80. Conclusion: Candida isolation from sputum samples is important as found in the present study in which Candida species were the third most common pathogen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Key words: Candida albicans, Pulmonary candidiasis, Nepa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的2401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2401株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533株,占63.85%,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5.73%)、肺炎克雷伯菌(12.47%)、鲍曼不动杆菌(12.05%)、大肠埃希菌(7.11%);真菌531株。占22.12%,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革兰氏阳性球菌337株,占14.04%,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但对其它抗菌药的敏感率下降趋势明显;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仍能保持较高的敏感率(100%),但对其它抗菌药的耐药情况严重。结论:下呼吸道常见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应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005年度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收检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酵母样真菌的菌群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用常规培养方法从3140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323株酵母样真菌,以美国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所分离的酵母样真菌进行种群鉴定,并用E-Test法做药敏试验。结果:323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分别占63.8%、22.3%和7.4%;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的耐药率排序依次为:5-氟胞嘧啶(FC)1.9%、两性霉素B(AP)2.2%、酮康唑(KE)5.6%、依曲康唑(IT)10.2%、氟康唑(FL)12.1%。结论:临床上酵母样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较常见;真菌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必须重视真菌的检出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院HIV/AIDS患者住院的原因,机会性感染的疾病谱及机会性感染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109例次HIV/AIDS病人,就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9例次HIV/AIDS住院患者,因服用抗病毒药物出现严重副反应而住院15例次;因机会性感染而住院83例次。机会性感染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疾病为主,前三位机会性感染为细菌性呼吸系统感染30例次、念珠菌感染28例次、结核菌感染15例次;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密切关系;细菌、念珠菌、结核菌在CD4+T淋巴细胞的每个区段都可发生,但CD4T淋巴细胞越低,念珠菌感染越高且重,有时波及胃、肠、皮肤和四肢,而结核菌感染则症状不典型,伴有全身或纵膈淋巴结肿大。PCP仅在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发生。CD4+T淋巴细胞在350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109例次HIV/AIDS病人,就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9例次HIV/AIDS住院患者,因服用抗病毒药物出现严重副反应而住院15例次;因机会性感染而住院83例次。机会性感染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疾病为主,前三位机会性感染为细菌性呼吸系统感染30例次、念珠菌感染28例次、结核菌感染15例次;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密切关系;细菌、念珠菌、结核菌在CD4+T淋巴细胞的每个区段都可发生,但CD4T淋巴细胞越低,念珠菌感染越高且重,有时波及胃、肠、皮肤和四肢,而结核菌感染则症状不典型,伴有全身或纵膈淋巴结肿大。PCP仅在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发生。CD4+T淋巴细胞在350500个/mm3之间有机会性感染出现。结论:机会性感染和抗病毒药物副反应是患者就医住院的主要原因;CD4+T淋巴细胞<500个/mm3即应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9.
采用芽管、厚膜孢子、菌膜、糖发酵等试验力法,从4386份临床标本中共检出念珠菌161株.经分类鉴定,以白色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所占比例为大,分别为31.2%及19.3%,且白色念珠菌与其它菌共存的检出量也最大,占56%(14/25)。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标本,以痰及阴道分泌物为多,提示阴道念珠菌感染增加了新生儿脐周感染的机会。说明孕妇合理用药,注意新生儿脐周消毒对预防新生儿念珠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本地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CP感染情况。方法 1035例研究对象均为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对其CP-IgM抗体进行检测,检测使用呼吸道(IgM)抗体检测芯片试剂盒,患者CP感染的判定依据为患者出现CP-IgM阳性的检测结果。结果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共116例患者检出CP-IgM阳性,阳性率11.2%(116/1035)。在各年龄段的检出率进行比较,最高的为~6岁组及~12岁组(18.1%、30.9%),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春、夏两个季度的检出率比较,秋、冬两季明显具有较高的检出率(12.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的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CP为其重要病原,秋冬季节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各相关机构对其防护工作应该提高重视力度,以降低C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