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培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不同浓度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及血管紧张素Ⅱ,甲羟戊酸等干预后,进行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率测定。结果发现,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小牛血清和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数和^3H-TdR掺入率增加;但以氟伐他汀的抑制作用最大,辛伐他汀次之,洛伐他汀最小,10^-3mol/L甲羟戊酸几乎完全逆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提示此3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均能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但作用并不完全相同;甲羟戊酸代谢途径可能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血管紧张素Ⅱ的促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其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内NADPH氧化酶-活性氧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用组织贴块法培养的第2~4代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作为实验标本;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F)法比色测定各组平滑肌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被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DCFH-DA)标记的细胞内活性氧;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p22phox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加入血管紧张素Ⅱ药物组的细胞增殖率、细胞内活性氧物质生成量、细胞内p22phox 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2)与浓度为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孵育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和阿托伐他汀钙共孵育组的细胞增殖率[阿托伐他汀组(0.242±0.018)比血管紧张素Ⅱ组(0.359±0.024),P0.01]、细胞内活性氧[阿托伐他汀组(130±29)比血管紧张素Ⅱ组(180±34),P0.01]、细胞内p22phox蛋白mRNA的表达[阿托伐他汀组(0.47±0.07)比血管紧张素Ⅱ组(0.71±0.05),P0.01]均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部分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促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其诱导的细胞内NADPH氧化酶-活性氧通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高血压家族史和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和亚单位mRNA表达的差异,比较两者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浓度的差异,探讨高血压家族史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离子泵变化及其自分泌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的关系.方法 以FH+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为研究对象,以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为对照,分别用生化酶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两组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和质膜Na+,K+-ATPase 1-subunit mRNA、Ca2+-ATPase(plasma membrane Ca2+-ATPase,PMCA)亚型1(PMCA1)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的含量.结果 高血压家族史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均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组(P<0.05),但两组hUASMC质膜Na+,K+-ATP泵α1-subunit mRNA表达和PMCA1 mRNA表达与无高血压家族史组无差异.高血压家族史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浓度与无高血压家族史组无差异.结论 有高血压家族史者脐动脉平滑肌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增高并可能与其α1-Subunit、PMCA1 mRNA表达及自分泌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中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组及阿托伐他汀组,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衰老,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Western blot法分析各组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组存活的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81.90%±0.04%;约80%的细胞呈现β-半乳糖苷酶活性阳性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证实细胞衰老;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Bcl-2/Bax比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老化,从而复制细胞衰老。Bcl-2、Bax蛋白表达的失衡可能是血管衰老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阿托伐他汀有一定的延缓血管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内皮祖细胞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6%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EGM-2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诱导单个核细胞贴壁向内皮祖细胞分化.采用荧光显微镜双染色、流式细胞术鉴定内皮祖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标志物平滑肌α-肌动蛋白、钙调节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检测早期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液、晚期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液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表型标志基因平滑肌α-肌动蛋白以及合成表型标志基因骨桥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10-6mmol/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48 h后,平滑肌α-肌动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骨桥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提示血管平滑肌细胞从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与血管紧张素Ⅱ组比较,早期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液、晚期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液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处理后均不同程度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平滑肌α-肌动蛋白表达减少和骨桥蛋白表达增加,其中以早期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液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结论 内皮祖细胞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从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萘哌地尔衍生物YMⅢ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Wistar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YMⅢ对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原、c-myc mRNA表达.结果 未经血管紧张素Ⅱ处理的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0.1 μmol/L YMⅢ能抑制Wistar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YMⅢ(0.01、0.05、0.1 μmol/L)能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所致Wistar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YMⅢ(0.05~0.1 μmol/L)作用能使血管紧张素Ⅱ所致Wistar大鼠血管紧张素原、c-myc mRNA表达水平下调,而各浓度YMⅢ均能下调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血管紧张素原、c-myc mRNA表达.结论 YMⅢ明显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且抑制增殖作用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比在Wistar大鼠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管紧张素原、c-myc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氟伐他汀对高血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同浓度的氟伐他汀和甲羟戊酸干预后,进行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率的测定.结果:(1)氟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10-5~10-7mol)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数目的增加和3H-TdR的掺入率;(2)10-3mol的甲羟戊酸几乎完全逆转了氟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氟伐他汀抑制了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甲羟戊酸代谢途径可能参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的影响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2型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剂量、时间依赖的影响。结果基础状态下,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2型受体均有少量的表达。血管紧张素Ⅱ显著上调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P〈0.01)和下调2型受体的表达(P〈0.05)。浓度依赖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罗格列酮(20、30和50μmol/L)干预12h均显著下调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上调2型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和0.05)。时间依赖实验表明,30μmol/L的罗格列酮干预后,6h即出现明显的干预效应,24h时下调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上调2型受体mRNA和蛋白的作用最大,与血管紧张素Ⅱ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呈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性地下调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7激动剂罗格列酮发挥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钙化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钙化的影响及其信号通道。方法用β磷酸甘油制备钙化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再以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缬沙坦,选择性蛋白激酶A或蛋白激酶C抑制剂等干预,通过Von Kossa染色及检测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浓度和核心结合因子a1 mRNA表达来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钙化的影响及其信号通道。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增加钙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浓度和核心结合因子a1 mRNA表达(P<0.05);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和选择性蛋白激酶C抑制剂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浓度和核心结合因子a1 mRNA表达的影响(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促进β磷酸甘油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其途径是通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胞内信号途径是蛋白激酶C核心结合因子a1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和血管紧张素Ⅱ对乳鼠胸主动脉平滑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蛋白的表达,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mRNA表达。结果在10-8~10-5mol/L浓度范围内,替米沙坦呈浓度依赖性上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蛋白的表达,在0~24h时间内,10-6mol/L替米沙坦呈时间依赖性促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蛋白表达,并促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mRNA的表达;在10-8~10-5mol/L浓度范围内,血管紧张素Ⅱ呈浓度依赖性下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蛋白的表达;10-6mol/L替米沙坦能明显地拮抗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蛋白和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替米沙坦能促进胸主动脉平滑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能明显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蛋白和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对血管紧张素Ⅱ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模型,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对细胞形态、细胞凋亡率、细胞[Ca2 ]i浓度、Bcl-2和Bax蛋白表达与mRNA转录的影响。结果钩藤碱和异钩藤碱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凋亡百分率,降低细胞[Ca2 ]i浓度,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升高BaxmRNA/Bcl-2mRNA的比值。结论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具有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降低细胞[Ca2 ]i浓度、下调Bcl-2蛋白表达及mRNA转录、上调Bax蛋白表达及mRNA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蜂胶水提液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贴块法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用50、100和200 mg/L蜂胶水提液进行干预.细胞计数法检测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分光光度计检测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含量;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00 mg/L和200mg/L的蜂胶水提液能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增加G0/G1期细胞的百分比,降低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蜂胶各浓度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而丙二醛含量降低,凋亡指数降低(P<0.01).结论 一定浓度的蜂胶水提液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机制可能与蜂胶水提液影响细胞增殖周期、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提高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及心肌重构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改善心肌重构可能的新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高血压组、缬沙坦组、阿托伐他汀10 mg/(kg·d)组和阿托伐他汀30 mg/(kg·d)组.测定药物干预后血压变化及全心重量、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蛋白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mRNA表达.结果 (1)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较高血压组血压降低显著(P<0.01).(2)药物干预后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全心重量、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低于高血压组(P<0.05).(3)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较高血压组降低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显著(P<0.01).(4)缬沙坦组、阿托伐他汀组心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蛋白表达较高血压组增强.(5)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显示各组大鼠心脏组织中均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mRNA的表达,缬沙坦组,低剂量、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较高血压组不同程度增高(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具有改善心肌重构作用,其可能是通过降低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增加心脏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蛋白表达,增加心脏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mRNA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取第4~8代细胞进行实验.用终浓度为1 μmol/L血管紧张素Ⅱ诱导6 h,随机分成对照组(含10% FBS的DMEM培养基)、1 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不同浓度罗格列酮(20、30、40及50μmol/L) 干预组,30 μmol/L罗格列酮干预不同时间组 (6、12、18及24 h).分别采用MTT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增殖周期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测定不同干预条件下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组吸光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0、30、40及50μmol/L罗格列酮干预12 h及30μmol/L 罗格列酮干预6、12、18及24 h后,吸光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管紧张素Ⅱ组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罗格列酮干预浓度的增加或干预时间的延长,增殖指数、S期细胞分数及处于S期分数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血管紧张素Ⅱ组相比,不同浓度(20、30及50μmol/L)罗格列酮干预12 h及同一浓度(30μmol/L)干预不同时间(6、12及24 h)显著升高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 罗格列酮至少部分通过上调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表达,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从G0/G1期向S期、G2/M期转化,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发挥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表达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在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球囊损伤大鼠主动脉内皮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分别于术后14天、28天取主动脉组织,并行HE染色观察血管内皮厚度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主动脉组织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组织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14天及28天血管内皮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1),瑞舒伐他汀治疗14天及28天大鼠主动脉内膜增生较手术组明显减轻.术后14天及28天,手术组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瑞舒伐他汀组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 mRNA和蛋白表达较手术组增加(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抑制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后的血管增生,并上调血管内皮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表达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用正常人新鲜血浆制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复苏、传代后取生长良好3~6代用于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终浓度分别为20、40及80 mg/L)、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组(1、5和10μmol/L)、不同时间组(4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5μmol/L阿托伐他汀分别刺激6、12和24 h及混合刺激组(5μmol/L阿托伐他汀 4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24 h)。提取细胞总RNA及蛋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蛋白的表达。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下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mRNA的表达分别降低为73%、51%和33%,蛋白的表达降低为81%、50%及32%,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培养6、12和24 h时间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mRNA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减少为66%、55%和50%,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降低为63%、53%及49%(P>0.01)。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及其培养不同时间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能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下调,mRNA表达增加为1.63倍,蛋白表达增加为1.60倍(P>0.01)。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下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阿托伐他汀能抑制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重塑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变化及其机制,在制作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模型血管基础上,观察了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大、小动脉的形态学改变; 用肠系膜微血管口径显微电视测量法和离体血管环灌流实验分别观察了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和胸主动脉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以及洛沙坦对该反应的作用;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动物胸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和2型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中膜厚度增加,细胞层数增加,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含量增加;随着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升高,肠系膜动脉、离体胸主动脉环收缩反应增加,而且在每一个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和离体胸主动脉环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收缩反应都比对照组增强;洛沙坦完全阻断离体胸主动脉环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增多,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mRNA也有表达,而正常大鼠未见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mRNA表达.此结果提示:(1)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重塑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增强,洛沙坦完全阻断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2)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增多可能是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重塑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增强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2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2蛋白表达 ,原位杂交法测定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2mRNA表达水平。于给药前和给药后每两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 ,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 实验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各组收缩压均显著高于Wistar kyoto大鼠组 (P <0 .0 1)。给药后第 4周和第 6周 ,5 0mg阿托伐他汀组收缩压明显下降 (P <0 .0 1)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1)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对照组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2蛋白阳性表达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Wistar kyoto大鼠组 (P <0 .0 1) ,6周后 ,5 0mg阿托伐他汀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蛋白和其mRNA表达明显降低 (P <0 .0 1) ,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2蛋白和其mRNA表达明显高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 ,并对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有双重调节作用 ,即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下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2上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生理多导仪测定存在和去除内皮后,血管对血管紧张素的反应;用钙敏感指示剂Fura-2/AM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RT-PCR检测VSMC血管紧张素受体(ATR)mRNA表达。结果 Ang(1~7)明显抑制AngⅡ对动脉环的收缩作用,在内皮完整的动脉环比去除内皮的动脉环作用更明显;Ang(1~7)同样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Ca2+]i上升幅度;AngⅡ能下调AT1RmRNA,而Ang(1~7)上调AT1RmRNA,AngⅡ和Ang(1~7)对AT2RmRNA影响不明显。结论 Ang(1~7)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及VSMC内钙信号发挥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1—7)舒血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生理多导仪测定存在和去除内皮后,血管对血管紧张素的反应;用钙敏感指示剂Fura-2/AM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RT-PCR检测VSMC血管紧张素受体(ATR)mRNA表达。结果 Ang(1-7)明显抑制AngⅡ对动脉环的收缩作用,在内皮完整的动脉环比去除内皮的动脉环作用更明显;Ang(1-7)同样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Ca^2 ]i上升幅度;AngⅡ能下调AT1RmRNA,而Ang(1-7)上调AT1RmRNA,AngⅡ和Ang(1-7)对AT2RmRNA影响不明显。结论 Ang(1-7)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及VSMC内钙信号发挥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