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62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8个结节。患者均进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在常规超声模式下,测量记录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消融灶的体积,并计算所有消融灶体积减小情况,在超声E成像模式下检测记录所有消融灶弹性Ratio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节大小、乳腺生理分期、结节象限与消融体积减小率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3、6、9、12个月,患者消融灶体积较术前逐渐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消融灶体积减小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弹性Ratio比值较治疗前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消融灶弹性Ratio比值与消融灶体积呈现负相关性(r=-3.87,P=0.026<0.05);与术后消融灶体积减小率呈现正相关性(r=0.24,P=0.030<0.05)。术后消融灶体积减小率与生理分期、象限位置无明显相关性(r生理分期=0.549,P=0.884;r象限位置=0.354,P=0.721);术后消融灶体积减小率与结节大小呈显著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3.971,P=0.040<0.05)。直径<1 cm结节与1?3 cm结节术后消融灶体积减小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1?3 cm结节术后消融灶体积减小率明显高于<1 cm直径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乳腺良性结节临床疗效显著,结节大小可能是影响患者术后消融灶吸收效果的因素,1?3 cm直径结节者术后消融灶吸收较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日间手术优势。方法收集我院肿瘤介入科在日间手术室进行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456例,分析射频消融手术后1、3个月甲状腺结节完全消融率、消融灶体积缩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手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平均1.9d,术后结节完全消融率为98.84%。术前结节最小体积为0.006 28ml,最大体积为70.89ml,平均为(1.2±5.2)ml。消融术后1、3个月结节体积分别为(0.3±0.8)ml、(0.2±0.6)ml,P0.05。术后1、3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率达到64.73%、75.21%(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7%,明显低于门诊RFA治疗。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安全有效,日间手术提高了消融术的安全性,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给患者提供舒适化医疗,日间手术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离体牛肝组织内射频消融灶的可行性。方法取新鲜牛肝1只,切为6块作为形成射频消融灶的材料。采用RITA1500型射频治疗仪分别对6块牛肝组织行射频消融24次,按消融灶深度将实验分成3组:深1cm、3cm、5cm组,每组8个消融灶。消融结束后分别采用常规二维超声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测量消融灶最大上下径、前后径及左右径,按椭球体公式计算消融灶体积,并与大体标本测量的体积进行比较。结果消融后实时超声弹性图像能显示16个消融灶呈均匀蓝色,与周边正常组织分界清楚。深1cm组二维超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和大体标本测量的消融灶平均体积分别为(514.8±63.4)mm^3,(748.1±98.1)mm^3,(766.3±43.2)mm^3。深3cm组3种方法测量的消融灶平均体积分别为(498.1±154.9)mm^3,(694.4±48.1)mm^3,(707.5±25.0)mm^3。深1cm与深3cm组二维超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大体标本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无法准确估计消融灶的真实大小;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能很好地反应深1cm和深3cm组消融灶的真实大小,其与大体标本测量体积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6064,P〈0.05)。随着消融灶深度的增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获取消融灶图像的难度增大,当消融灶深度达到5cm时,该技术难以获取消融灶的弹性图像。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有望成为评价肝组织内射频消融灶形态及大小的有效方法,但应用时对消融灶深度有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09例共207个乳腺良性结节。MWA治疗前分别行超声和(或)MR检查,后行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消融后超声和(或)MRI显像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消融治疗后1 h结节最大径及体积增大,治疗后1、3、6及12个月后结节逐渐缩小。消融治疗前,灰阶超声显示结节呈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楚;CDFI显示结节内血流信号为0~Ⅱ占93.24%(193/207);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1~2分占87.92%(182/207);CEUS和(或)MR增强扫描显示结节内均有不同程度增强。消融治疗后,灰阶超声显示原结节区域呈不均匀高回声,边界不清;治疗后1、3、6及12个月,超声检查显示结节边界逐渐清晰,回声较治疗前轻度增强;CDFI显示血流分级为0级占89.85%(186/207);消融治疗后1 h,超声弹性成像显示结节硬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治疗后1、3、6及12个月复查,结节硬度逐渐下降;CEUS和(或)增强MRI显示结节完全消融或大部分消融且消融后可见消融灶周边环状水肿带。穿刺活检见消融区呈凝固样坏死改变。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创伤小、恢复快、无瘢痕,具有患者易耐受、可门诊治疗等优势,是治疗乳腺良性结节安全、有效、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在乳腺结节血流灌注分析及结节良恶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02例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不同良恶性程度乳腺结节的血流灌注情况,比较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对良恶性乳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102例乳腺结节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共检出良性结节69例(良性组),恶性结节33例(恶性组),恶性组的结节最大径大于良性组(P < 0.05)。恶性组的峰值强度(PI)明显小于良性组(P < 0.05),两组患者的达峰时间(TP)和平均度越时间(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组中,不同区域的PI比较,结节旁组织>结节边缘>结节中心(P < 0.05),不同区域的TP和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中,不同区域的PI、TP和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0~2分比例明显低于良性组,3~4分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P < 0.05)。超声造影诊断良恶性乳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3.78%、84.62%和84.31%;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良恶性乳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4.42%、89.83%和83.33%;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1.43%、94.03%和93.14%,且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均高于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P < 0.05)。结论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结节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的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结节的微血管分布特征,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可提高良恶性乳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双极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局部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33例患者,对所有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和6个月采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观察结节的大小、血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个月查甲状腺功能指标,以评价局部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一次RFA。术后即刻超声造影,显示33枚结节无增强,完全消融率为100%(33/33)。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产生,3例术中声音嘶哑,术后恢复正常,为局麻药一过性反应;1例术后有轻微血肿,未作特殊处理1周后超声复查血肿全部吸收。RFA术后6个月100%(33/33)结节体积较术前缩小超过50%,9.09%(3/33)结节体积较术前缩小超过90%。结论双极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与乙醇消融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淮安洪泽区人民医院超声科收治的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患者94例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射频组(n=46)与乙醇组(n=48)。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甲状腺结节体积变化、不良反应、不同囊实性比率结节体积变化情况。结果射频组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减小率显著优于乙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两组结节体积减小率随囊实性比率的变化而变化,射频组结节体积减小率优于乙醇组(P 0. 05),且囊实性比率50%,乙醇组术后12个月结节体积减小率低于50%,治疗无效。射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乙醇组(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能够明显缩小结节体积,可在临床上作为首选方法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血管"珊瑚"成像技术(microV)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microV技术联合常规超声随访观察128个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后1 d、1个月、半年及1年消融灶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比较microV与CDFI对消融灶血流的检出率;计算体积缩小率(VRR)并评估疗效,分析消融灶内部及周边血供在术后的变化及其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microV与CDFI对消融灶周边血流评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V的血流检出率更高;消融灶内部及周边血流均与随访时间存在关联性;单因素分析显示随访半年后内部0、1级组疗效较好(P<0.05),而周边血流3级组疗效较差(P<0.05)。结论甲状腺消融灶内部及周边血流均与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术后随访联合microV技术可更加准确评估血流,利于预估远期疗效,更利于医患间沟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单发甲状腺良性结节及对甲状腺转移因子-1(TTF-1)表达的影响。方法 136例单发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8),两组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乙醇消融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的甲状腺结节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央区、边缘区、过渡区甲状腺组织中的TTF-1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82%vs 16.18%,P0.05)。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单发甲状腺良性结节能够有效缩小结节,改善结节外观,降低TTF-1表达,且不会对甲状腺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7例经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患者(70个实性结节),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即刻行超声造影评价消融程度及坏死范围,记录结节一次性完全消融率;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行超声检查,测量结节最长径及体积,计算结节体积减小百分比(VRR);记录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一次性完全消融率为91.43%(64/70),2个结节因体积较大,仅行部分消融以缓解压迫症状;患者术后3、6、12个月分别有12、33、49个结节消失,术后1、3、6、12个月结节最长径和结节体积均比术前及前次检查显著缩小(P<0.01),术后1、3、6、12个月VRR分别为33.57%、71.42%、83.35%及89.71%;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及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79%,经对症处理后恢复良好。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效果明显,不影响甲状腺功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89-3490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1、3、6、12个月后超声复查患者结节直径、结节体积、体积减少率(VRR)的变化,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RFA术后1、3、6、12个月后结节直径、结节体积进行性减少,体积减少率为21.3±14.5%、46.5±19.8%、72.4±5.9%、86.5±7.1%,12月后60.5%(49/81)的结节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了穿刺部位皮肤红肿,1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2例出现颈部疼痛。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MicroPure成像技术检出乳腺病灶中微钙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1例乳腺病灶分别行常规超声与MicroPure成像技术检查,评价MicroPure成像技术检出乳腺病灶内微钙灶的能力及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意义.结果 51例乳腺病灶中,MicroPure成像技术显示乳腺微钙灶(255个)明显高于常规超声(11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病灶组和恶性病灶组中微钙灶的个数没有明显差异,10 mm2范围内微钙灶个数恶性病灶组多于良性病灶组(P<0.05).结论 MicroPure成像技术显示乳腺病灶中微钙灶的能力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但乳腺病灶内微钙灶的总数多少与良恶性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而10 mm2内微钙灶个数恶性病灶组多于良性病灶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面积比值法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河北省涿州市医院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治疗的299例患者资料,患者均于术前1周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病灶在弹性成像图与灰阶声像图的面积比值即超声弹性成像面积比值,依据超声弹性分级对结节予以分级定性,以超声弹性1~3级为良性,4~5级为恶性,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行对比分析。结果:299例患者经灰阶超声检出315个甲状腺结节,病理诊断良性结节203个,恶性结节112个。良性结节超声弹性成像面积比值为1.29±0.13,恶性结节为1.75±0.10,恶性结节的超声弹性成像面积比值高于良性结节(t=31.642,P<0.05)。术前超声弹性分级法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53.57%、98.03%、82.22%;超声弹性成像面积比值≥1.51为恶性,<1.51为良性,共205个良性结节,110个恶性结节,超声弹性成像面积比值法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64%、98.03%、96.83%,提示其诊断效能优于超声弹性分级法(Z=7.248,P<0.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面积比值法在临床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参数与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20年03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结节共102例、恶性结节共34例,均给予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检测并获得超声造影参数及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采用Pearsom法分析其与血管新生基因的关系。结果:超声造影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弹性成像,而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弹性成像(P均<0.05)。甲状腺恶性结节的AUC、Peak低于良性结节,而Tp、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高于良性结节(P<0.05);甲状腺恶性结节的MTT与良性结节齐同(P>0.05)。超声造影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为(0.961,P<0.05)。弹性成像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为(0.799,P<0.05)。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为(0.995,P<0.05),敏感度100.00%,特异性94.10%,约登指数0.941。Tp、AUC、Peak、超声造影综合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5/0.978/0.972/0.988,P<0.05),敏感度(91.20%/97.10%/100.00%/100.00%),特异性(98.00%/96.10%/90.20%/91.20%),约登指数(0.892/0.932/0.902/0.912)。结论:超声造影参数与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均能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提供重要信息,但前者的确诊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的声触诊组织定性成像(VTI)和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评价离体牛肝组织内射频消融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VTQ检测射频消融前、中、后正常牛肝组织、消融灶中心及消融灶外周的组织硬度。消融后分别采用灰阶超声及VTI测量计算消融灶体积,并与大体标本比较。结果灰阶超声、VTI和大体标本测量消融灶平均体积分别为(13143.29±452.79)mm3、(17258.42±428.47)mm3、(17540.69±310.52)mm3。灰阶超声与VTI、大体标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TI与大体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21,P<0.05)。VTQ检测牛肝组织消融前、中、后的横向剪切波速度(SWV)平均值分别为(1.72±0.17)m/s、(4.96±0.40)m/s、(9.00±0.00)m/s,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融后消融灶外周的SWV平均值为(2.76±0.65)m/s,与消融灶中心及正常牛肝组织的SWV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RFI的VTI定性及VTQ定量技术有望成为评价肝组织内射频消融灶形态及大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单次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FA治疗前后结节最大径、体积变化及治疗后短期结节体积缩小率(VRR)及总有效率;分析术前结节直径、体积、血供及消融时间、功率、能量等因素,以及与VRR的相关性;对比结节成分、有无钙化、血流对VRR的影响。结果 RFA治疗后,短期内结节VRR组间比较,除3个月与6个月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3个月、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1%及95.6%。RFA治疗前后结节体积及直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节术前最大径、体积与VRR均呈负相关(rs=-0.423、-0.428,P<0.05);血供、成分、功率、能量与VRR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6个月后不伴钙化者较钙化者结节疗效显著,VRR分别为(87.83±41.04)%、(61.16±65.68)%。结论 甲状腺良性结节术后3个月及6个月吸收率良好,不伴钙化者较钙化者结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2014 年 3 月至 2015 年 9月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AEW手18例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超声随访观察结节大小变化,疼痛VAS评分,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术后超声随访AEW结节的体积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0~1分.所有患者术后随访 1~22 个月,平均 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RFA 治疗AEW疗效确切,治疗过程精细、创伤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样本,均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并对弹性图像进行评定。结果: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病理证实的51个良性结节,SR比值为(1.57±0.04),经证实69个恶性结节,SR比值为(3.55±1.02),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鉴别良性甲状腺结节,准确率为66.7%%、恶性结节60.9%;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良性结节准确率93.2%,恶性结节94.2%,两种诊断方法在良、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上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图像良、恶性结节在形态规则、钙化比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主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腺瘤,恶性结节主要为乳头状癌。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准确对结节的软硬度进行诊断,且无创、痛苦小,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9.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局灶性病变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对219例患者共290个乳腺结节进行检查,采用5分评分法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行手术经病理证实。结果良性153例共218个结节,恶性66例共72个结节,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恶性病变敏感性为81.9%,特异性为95.0%,准确性为91.7%。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参数及临床特征预测乳腺结节微波消融后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行微波消融治疗的乳腺结节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及超声造影检查。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乳腺结节的体积缩小≥50%) 65例和对照组(乳腺结节的体积缩小50%) 15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超声造影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乳腺结节微波消融干预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达峰时间(TTP)高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雌二醇(E_2)、峰值强度(P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E_2、TTP、PI是微波消融治疗乳腺结节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超声造影参数TTP、PI结合临床特征对预测乳腺结节微波消融后疗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