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制备美洲大蠊温敏凝胶并考察其促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作用。方法: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与丙烯酸(AAc)为单体,在水相中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得具有温度响应的共聚物P(NIPAM-co-AAc),然后将其接枝透明质酸(HA)以合成P(NIPAM-co-AAc)-g-HA温敏材料,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该材料的化学组成、低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进行表征;采用透析法制备美洲大蠊温敏凝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旋转流变仪和热重分析仪表征其断面结构、流变学性质和热稳定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共同鉴定P(NIPAM-coAAc)-g-HA温敏材料对美洲大蠊提取物的包合作用,并考察美洲大蠊温敏凝胶促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的作用,采用ImagePro Plus 6. 0软件计算创面愈合率,运用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成功合成了P(NIPAM-co-AAc)-g-HA温敏材料,其LCST处于29~31℃,具有密集、均匀的多孔结构,且能将美洲大蠊提取物均匀包合。药效学结果表明,美洲大蠊温敏凝胶组促创面愈合效果最佳,其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降低,胶原蛋白、成纤维细胞排列整齐、致密,新生血管密度较模型组显著增加。结论:美洲大蠊温敏凝胶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可克服美洲大蠊市面液体制剂用于皮肤创面治疗的不足,可为美洲大蠊提取物促糖尿病患者创面愈合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温敏型α-细辛脑纳米粒原位凝胶的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为脑靶向性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为自变量,胶凝温度为因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因变量与各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α-细辛脑纳米粒原位凝胶的处方。以人工模拟鼻液为释放介质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α-细辛脑纳米粒原位凝胶的最佳处方组成为21.85%泊洛沙姆407和3.8%泊洛沙姆188;胶凝温度(33.7±0.1)℃,72 h内α-细辛脑的累积释放量70.42%。结论:温敏型α-细辛脑纳米粒鼻用原位凝胶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优选的处方可为α-细辛脑新型给药途径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薛棱芬  殷雅卓  谢兴亮  邹维  陈林 《中草药》2018,49(6):1311-1316
目的优选得到具有温敏性和直肠滞留黏附性的苦参碱原位温敏凝胶。方法通过冷法制备,以胶凝温度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对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的用量进行优选,采用质构仪测定制剂的凝胶强度、黏附力,通过大鼠直肠给药考察其直肠滞留情况,并以改良桨法考察体外释放度。结果确定的苦参碱原位温敏凝胶最优处方为苦参碱2%、CMC-Na 1.0%、P188 1.3%、P407 16.5%、苯扎溴铵0.02%。该处方凝胶在大鼠直肠给药后不会出现泄漏,且能在体内滞留6 h以上,其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模型。结论优选得到符合直肠给药需求的苦参碱原位温敏凝胶。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丹皮酚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的处方,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为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为考察因素,胶凝温度为考察指标,通过二项式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并建立胶凝温度与2个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对丹皮酚NLC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胶凝温度与2个考察因素之间存在可信定量关系,且二项式模型较多元线性模型置信度高。丹皮酚NLC温敏型原位凝胶的最佳处方为22.90%泊洛沙姆407和3.34%泊洛沙姆188,胶凝温度为(33.4±0.1)℃,24 h内丹皮酚NLC原位凝胶的累积释放量为51.19%。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丹皮酚NLC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处方优化,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优选的处方可为丹皮酚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妇黄宁温敏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凝胶材料,以泊洛沙姆188和丙二醇为胶凝温度调节剂,采用正交实验优选制备处方;采用试管倒置法测定妇黄宁温敏凝胶胶凝温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黄宁温敏凝胶体外累积释放量,拟合释放曲线。结果妇黄宁温敏凝胶胶凝温度为(37±0.1)℃,胶凝时间5.3min;体外释放均符合Higuchi方程,溶蚀释放较扩散释放占主要影响。结论妇黄宁温敏凝胶制备处方合理、稳定;检测方法方便、稳定、高效,满足妇黄宁温敏凝胶体外释放研究检测要求;妇黄宁温敏凝胶符合阴道给药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美洲大蠊抗溃疡作用制备美洲大蠊口腔贴膜剂(PAOF)并考察其药效学作用。方法:以黏附时间、黏附力和溶解时间作为综合评分指标,筛选以美洲大蠊提取物冻干粉为原料的口腔贴膜剂最佳处方,并对制得的PAOF进行性能评价及载药量测定。通过20%冰乙酸灼烧建立家兔口腔溃疡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组家兔口腔溃疡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生化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2,IL-6,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对PAOF抗口腔溃疡作用进行评价。结果:以聚乙烯醇17-88 4.0 g,羟丙基纤维素0.3 g,卡波姆934P 0.15 g为成膜材料,分别于25,20,10 m L水中溶胀,充分溶胀后混合3种基质,加入美洲大蠊提取物冻干粉1.0 g和甘油0.6 m L,制得的PAOF黏附时间(152±2)min,溶解时间(173±3)min,黏附力(184±3)N,膨胀度20%,每片载药量2.09 mg(以甘氨酸计)。药效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PAOF高剂量组和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组口腔黏膜溃疡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水平显著降低(P0.01);PAOF高、中剂量组和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组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PAOF高、中剂量组和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组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b FGF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模型组家兔口腔黏膜破坏,出现水肿现象;给药组家兔口腔溃疡面有不同程度的组织修复,无水肿现象,提示PAOF可促进家兔口腔溃疡的愈合。结论:优选的美洲大蠊口腔贴膜剂制备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且对家兔口腔溃疡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黄芩苷外用温敏凝胶的处方设计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不同数学模型及评价指标优选黄芩苷外用温敏凝胶的处方. 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188为凝胶基质,以胶凝温度为指标比较全样本多元线性模型及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黄芩苷外用温敏凝胶处方.以胶凝时间及凝胶长度为评价指标进行处方优化. 结果: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处方置信度较高.黄芩苷外用温敏凝胶的最优处方为1%黄芩苷,17%泊洛沙姆407和1.5%泊洛沙姆188;胶凝温度、胶凝时间及凝胶长度分别为(30.3±0.1) ℃,(18.9±1.9) s,(0.7±0.6) cm. 结论: 制备的黄芩苷外用温敏凝胶符合局部迅速富集、提高患者顺应性的要求,指标评价应以人体测定的结果为准,为外用温敏凝胶的处方优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制剂,并对其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以泊洛沙姆407(P407)为载体材料制备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制剂,采用HPLC测定制剂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6)的体外释放度,并对体外释放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最佳处方为16%P407+6%P-188+0.2%HPMC+0.5%苯甲醇+4%(g·mL~(-1))肿节风提取物,胶凝温度在33℃,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简便,药物释放达到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关节腔注射用盐酸青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盐酸青藤碱-SLN)温敏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 (P-407)和泊洛沙姆188 (P-188)为凝胶基质,以凝胶胶凝温度为考察对象对处方进行优化;微乳液法制备盐酸青藤碱-SLN,冷溶法制备盐酸青藤碱-SLN温敏凝胶;用HPLC法测定盐酸青藤碱的量,透析法研究盐酸青藤碱-SLN温敏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最佳处方为18%P-407、5% P-188和0.6%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所制盐酸青藤碱-SLN温敏凝胶胶凝温度为(34.5±0.2)℃.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盐酸青藤碱-SLN温敏凝胶24 h内累积释放率为(57.79±0.36)%,48 h内累积释放率为(75.16±0.12)%,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 所制盐酸青藤碱-SLN温敏凝胶具有温敏特性和明显的缓释作用,纳米载体和温度敏感凝胶的组合有望成为新的关节腔给药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朱卫丰  刘水婷  王万春  管咏梅 《中草药》2021,52(7):1914-1923
目的筛选并优化黄白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处方,并考察其经皮渗透性能。方法以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聚乙二醇6000(PEG6000)作为凝胶基质材料,以胶凝温度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温敏凝胶处方;对制备的温敏凝胶进行理化表征,并采用Franz透皮扩散池法考察黄白温敏凝胶的经皮渗透性能。结果黄白温敏型原位凝胶的最佳处方为P407 20.10%,P188 2.54%,PEG6000 2.00%,胶凝温度为(34.2±0.2)℃,24 h内欧前胡素、盐酸小檗碱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4.07±1.34)、(395.72±35.04)μg/cm~2,均符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结论制备的凝胶具有温敏、缓释作用,为临床提供治疗蛇虫咬伤的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臻  傅超美  胡慧玲  盛菲亚  廖婉  高飞  徐晓秋 《中草药》2013,44(12):1574-1578
目的 优化美洲大蠊乳膏的基质配方.方法 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以空白乳膏基质的外观、涂展性、离心稳定性、耐寒稳定性和耐热稳定性5个指标对基质进行评价,确定最优基质配方;同时对主药美洲大蠊药材提取物的加药量进行考察.结果 美洲大蠊乳膏的基质配方为甘油11.00 g、硬脂酸14.00 g、三乙醇胺3.50 g、液体石蜡18.00 g、石蜡10.00 g、水43.50 g;主药加药量为1 g.结论 D-最优混料设计可以较为简便且全面地同步优化出基质配方中每一因素的最优取值,进而使整个配方在外观及物理性质上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2.
蒲丽丽  高洁  赖先荣 《中草药》2022,53(1):99-106
目的 制备共聚维酮-泊洛沙姆姜黄提取物固体分散体[PVP/VA-Poloxamer-Curcumae Longae Rhizoma extract (CLRE)solid dispersion (SD),PAP-CSD]、共聚维酮姜黄提取物固体分散体(PVP/VA CLRE solid dispersion,PA-CS...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妇舒保凝胶中黄柏、苦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出固率和盐酸小檗碱、苦参碱的得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水煎煮法、乙醇回流法及乙醇渗漉法对黄柏、苦参提取效率的影响;选取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妇舒保凝胶中黄柏、苦参的提取工艺。结果:选择乙醇回流法进行提取,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5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总生物碱得率约2.47%。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良好,为妇舒保凝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不同提取物及不同提取方法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为美洲大蠊的抗肿瘤细胞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 3种肿瘤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比较不同的提取物(乙醇提取液、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不同的提取方法(渗漉法、超声法、回流法)对3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美洲大蠊乙醇提取液和乙酸乙酯部位对上述肿瘤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乙醇提取液的活性最强;3种提取方法提取的美洲大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以渗漉法提取的美洲大蠊对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所计算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最小。结论:美洲大蠊乙醇提取液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最强,乙酸乙酯部位次之,美洲大蠊宜选择渗漉法提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银杏叶提取物胃漂浮滞留缓释片,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漂浮时间、起漂时间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缓释骨架材料、起漂剂、十八醇用量及HMPC用量;以累积释放率、起漂时间及漂浮时间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选取HPMC K4M,PVPP,泡腾剂、十八醇的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银杏叶提取物胃漂浮滞留缓释片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机制。结果:最佳处方为HPMC K4M,PVPP,银杏叶提取物、十八醇及泡腾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2%,20%,48%,4%;MCC为稀释剂以补足质量。银杏叶提取物胃漂浮滞留缓释片的释药动力学模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制备的胃滞留漂浮片外观及可压性良好,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释药机制为扩散和溶蚀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蒿甲醚口服微乳原位凝胶的处方,并对其性质进行评价。方法:以流动性和凝胶性为指标筛选水相,通过溶解度、相溶性、制剂稳定性和黏附性的考察确定处方组分,采用伪三元相图筛选微乳原位凝胶区域,优选蒿甲醚微乳原位凝胶的最优处方,并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黏度,稳定性,凝胶性以及体内胃滞留时间进行评价。结果:蒿甲醚微乳原位凝胶的最优处方为蒿甲醚-三乙酸甘油酯-聚氧乙烯蓖麻油-二乙二醇单乙基醚-(0.3%结冷胶-0.1%低黏度海藻酸钠)(0.5∶4.5∶5∶5∶85),药物浓度约5 g·L~(-1),透射电镜下观察乳滴呈球形,平均粒径20.90 nm,多分散指数(PDI)0.172,Zeta电位-19.5 mV,黏度15.32 m Pa·s,在室温条件下稳定。大鼠口服蒿甲醚微乳原位凝胶后,微乳原位凝胶在胃中快速发生相变形成凝胶,6 h后依然能在大鼠的胃中观察到凝胶并检测出蒿甲醚。结论:蒿甲醚微乳原位凝胶改善了蒿甲醚的溶解度,在胃部凝胶性能良好,能有效延长蒿甲醚的胃滞留时间,且黏度适宜,适合口服给药。  相似文献   

17.
闪式与回流提取美洲大蠊总氨基酸的工艺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比较闪式与回流提取美洲大蠊总氨基酸的工艺。方法:以总氨基酸提取率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考察闪式与回流提取对美洲大蠊总氨基酸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采用闪式提取总氨基酸的含量与回流提取基本一致。结论:美洲大蠊总氨基酸采用闪式提取效率高、省时、节能,可推广用于动物类药材的提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选三清降糖方总苷缓释片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情况及兔体内药动学。 方法: 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缓释片。以1,4,8,12 h的累积释放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羟丙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用量及淀粉-乳糖对三清降糖方总苷缓释片处方工艺的影响,测定自制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和兔体内药动学参数。采用HPLC测定黄芩苷含量,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三乙胺调pH 3.0,48:52),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室温,进样量20 μL。 结果: 最佳处方为羟丙甲基纤维素20%,微晶纤维素1%,淀粉-乳糖(3:1),5%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为黏合剂;制备的三清降糖方总苷缓释片12 h累积释放率>90%。黄芩苷的体内过程以单室模型拟合较好,2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tmax,Cmax,AUC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 三清降糖方总苷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良好,在兔体内吸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对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达到了缓释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微乳在川芪微乳原位凝胶中的作用,为相关眼用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川芪微乳原位凝胶与川芪普通原位凝胶的平行比较确定微乳的作用,包括制剂学表征及组织分布研究。结果:川芪微乳原位凝胶、普通原位凝胶的平均粒径分别为(38. 20±0. 13),(985±37) nm。微乳在微乳原位凝胶复合体系中仍能保持其纳米载体的特性。在大鼠眼组织中,3个指标成分川芎嗪、藁本内酯及黄芪甲苷只有藁本内酯可被检测到;川芪微乳原位凝胶中藁本内酯在角膜、玻璃体及视网膜上均能检测到,而川芪普通原位凝胶的藁本内酯只能在角膜中被检测到,且含量极低。3个指标成分中藁本内酯的油水分配系数常用对数(lg P) 2. 87,在理想的眼用药物油水分配系数范围内(lg P=2. 0~3. 0),同时微乳提高了该成分在角膜各组织的分配浓度。结论:微乳纳米载体的特性可增加藁本内酯类成分的溶解性,使其在角膜外的泪液中有更好的分配,到达角膜时具有较高的浓度,形成角膜浓度梯度,从而通过跨眼屏障将药物由前眼部位输送到到后眼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