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艾涛  胡平  高劲谋  赵山红  向江侠 《重庆医学》2015,(11):1507-1509
目的:探讨紧急剖胸术(ET)在胸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指征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经ET救治的35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2~65分,平均31.63分。穿透伤23例,钝性伤12例。入院时休克28例(80.00%)。失血量1000~5000mL,平均2400mL,其中22例失血量大于3000mL。急诊室ET6例,手术室ET29例。入院至手术时间均小于30min。死亡12例(34.29%),死亡组平均ISS评分48.26分,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脏压塞及失血性休克。存活23例(65.71%),穿透伤和钝性伤存活率分别为78.26%(18/23)和41.67%(5/12),存活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9.13%(9/23)。结论严重胸部创伤所致大出血、通气障碍和心脏压塞是ET的重要指征;胸部高危部位穿透伤应积极行剖胸探查;对于符合ET指征者,迅速剖胸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创伤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用创伤评分法(AIS—ISS)评分的意义,对全身多种生理功能及生化指标等进行重症监护和加强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至2007年在EICU治疗严重腹部创伤72例。其中合并多发伤占66.66%。仅有腹部创伤AIS≥3分,多发伤ISS的分值≥16分的占87.25%,以上病例均是做相应手术处理后需呼吸机支持呼吸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给予循环、呼吸等多种监测仪的监测和加强治疗及高质量的护理。结果治愈64例,死亡8例,病死率11.11%。其中早期死亡4例,是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期死亡4例是因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①迅速查明受伤部位及器官,用AIS—ISS评估其损伤的严重程度,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部位伤。②充分发挥EICU各监测仪的优势,给予高质量的护理,在重要脏器功能出现异常早期及早发现并予以纠正,可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创伤评分研究胸部损伤伴多发伤诊治特点和预后。方法对141例胸部损伤伴有其他身体器官损伤的多发伤患者作创伤院内评分和临床治疗分析。采用简明损伤定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和损伤严重程度分级(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按不同分值分组比较。结果全组伤重病死率7.8%(11/141),其中住院24小时内伤重病死率4.3%(6/141)。住院24小时以后伤重病死率3.5%(5/141)。ISS≤15分轻伤组无严重内脏并发症和伤重死亡发生;ISS为16~24分严重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12%,病死率是16%;ISS:25—39分危重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57%,病死率是50%;ISS分值超过25分的严重伤组和危重伤组的创伤后内脏并发症发生率是28.2%,伤重病死率是28.2%。结论严重胸部损伤伴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早期应优先处理致命伤,对伤重评分ISS值超过25分的伤者,治疗应注重预防和治疗内脏并发症;AIS—ISS评分是从总体水平客观量化评价损伤程度,评估严重损伤的生存概率,对临床医师诊断标准化和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西宁地区救治严重多发伤时应用损伤控制骨科(DCO)策略的可行性并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2007年10月应用DCO救治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26例、伴股骨骨折13例、伴脊柱骨折6例,共计45例严重多发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救治成功率86.7%,死亡率13.3%。3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于术后24h内,2例因胸部损伤合并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H—ARDS),1例术后合并高海拔地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H—MODS)。死亡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39.6分。结论:准确迅速合理应用DCO策略和先进的临床综合救治措施,是提高高海拔地区严重多发伤救治成功率、预防和降低H—MODS等各种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伤的主要特点及早期创伤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6月救治的135例严重多发伤的临床资料,并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135例严重创伤患者中复苏成功率为74.81%(101例),病死率为25.19%(34例)。结论早期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对伤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及时控制出血,正确抗休克处理,及时准确手术,减少内脏并发症,是救治严重创伤、重度休克成功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2005~2007年收治腹部创伤患者45例,其中腹部严重多发伤19例(42.2%);男17例,女2例;年龄16~75岁。车祸伤6例,坠落伤2例,挤压伤3例,锐器刺伤8例;每例损伤器官2~11个;其中脾破裂7例次,肝破裂4例次,胃损伤3例次,小肠损伤11例次,结直肠损伤4例次,肠系膜血管断裂2例次,膀胱损伤1例次。有腹部以外合并伤8例(42%),合并创伤性休克9例(48%),腹部闭合性损伤11例(57.8%),腹部开放性损伤8例(42.2%)。本组均经手术治疗,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肾衰、膈下感染、切口裂开各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急救的经验,提高急救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150例,总结分析其损伤情况、临床救治、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本组150例腹部创伤患者致伤原因主要有交通事故75例、坠落伤25例、锐器伤21例、挤压伤18例等。损伤部位以脾脏57例、小肠43例、肾脏28例、肝脏24例为主。同时合并胸部损伤58例、骨盆骨折38例、颅脑损伤19例、脊柱骨折19例、四肢骨折及全身软组织损伤73例。腹腔2个及以上脏器损伤53例。损伤严重度(ISS)评分:6~50分,平均21分,其中ISS评分16~24分(重伤)26例,ISS评分≥25分(危重伤)26例。快速行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监测,完善相关检查后,行非手术治疗53例,手术治疗97例。术后并发症:感染中毒性休克5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3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腹腔感染3例;切口感染6例、切口脂肪液化4例、切口裂开2例;胸腔积液3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2例;肠瘘1例。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7%。3例自动出院。结论腹部创伤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救治应争分夺秒,选择敏感检查方法,早期制定治疗方案,随病情变化修订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8)年收治的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125例临床诊治资料,其中,男94例,女31例;平均年龄39岁。闭合性多发伤98倒(78.6%):开放性多发伤27例(21.4%)。结果:入院时ISS评分总的平均值为21分。所有患者治愈120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4.0%。术前死亡3例,均死于重度出血性休克;术后死亡2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并发感染8例。胰瘘1例,肠瘘1例,胆漏1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结论: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诊要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必要的辅助检查、早期诊断与减少漏诊,是提高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者预后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腹部创伤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部创伤的围手术期处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433)华积德腹部创伤包括腹壁创伤和腹内实质性器官损伤,单纯腹壁创伤与全身各部位软组织创伤一样。如面积不大,无开放性伤口,伤情并不严重;腹壁伤如合并有腹内实质性或空腔器官伤则属严重创伤,其严重程度则与...  相似文献   

10.
严重腹部多发伤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多发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178例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做回顾分析。结果178例全部经手术治疗。死亡15例(8.4%)。其中因失血过多.术后35h内死亡10例;术后2周以上死于MODS5例。以腹内出血为主的失血性休克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其内脏损伤个数、腹内出血量、休克程度和休克持续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尽早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快速有效的止血。避免涌诊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叶宁 《安徽医学》2003,24(5):25-26
目的 提高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 1998~ 2 0 0 2年间救治的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大于 16的 8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个或 3个以上部位多发伤 3 6例 ( 4 4.4% )。腹部损伤早期诊断首选B超 ,其对实质脏器伤伴内出血的诊断率达 10 0 %。治愈 77例 ( 95 % ) ,死亡 4例( 5 % ) ,死亡病例平均ISS 41.5 ,明显高于非死亡病例 2 2 .5。结论 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确定性治疗。减少转运和整体救治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尹玉岭  刘鼐  刘美英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67-168,F0003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blunt abdominal injury, BAI)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提高其治愈率及改善预后。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7月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中医院收治的96例B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BAI患者中,治愈87例(90.6%),死亡9例(94%)。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者4例,死于腹腔严重感染者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MOSF)者3例,死于重型颅脑损伤、脑疝1例。结论BAI伤情复杂,病情危重,早期、准确、全面的诊断,早期抗休克治疗及剖腹探查,以及选择合理术式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放性腹部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2例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患者治愈98例,死亡4例(2例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术后腹腔严重感染死亡,1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救治成功率96.1%。结论开放性腹部外伤的救治重点在于早期正确判断是否存在穿透伤、腹腔内脏器损伤及是否需要急诊剖腹探查。应当根据患者受伤过程、腹部体征结合必要的检查来把握剖腹探查指征。一旦发现剖腹探查指征,应尽早手术探查。仔细、全面、有序的剖腹探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开放性腹部外伤腹腔镜探查具有早期诊断、治疗和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应用在严重骨盆骨折合并伤救治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57例骨盆严重损伤合并不同部位多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患者ISS评分32.7±3.18分(25~39分).通过骨盆急救相对简单固定同时多学科协作对相关危及生命的损伤积极处理等损伤控制操作及损伤控制手术进行早期干预.分析各种损伤控制方法在不同骨盆合并伤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 57例骨盆复杂骨折合并其他颅脑损伤、泌尿系统损伤、腹部损伤、四肢脊柱骨折、胸部损伤患者中,经伤害控制后,ISS评分明显下降至21.27±2.2分(7 ~ 29分)(P<0.05),55例患者成功手术治疗康复出院,2例死亡. 结论 根据骨盆骨折及合并伤特点实施损害控制,进行早期的生命损害救治,控制损伤发展,为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最后转归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5.
赵叶平  邓剑  胡斌 《中外医疗》2010,29(22):11-13
目的总结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方法,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疗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769例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教训。结果单个实质性脏器和空腔脏器损伤各占47.94%和29.58%,2个以上脏器损伤占22.48%,合并颅脑外伤和胸腹联合伤各占7.3%和4.9%。诊断性腹腔穿刺、X线、B超和CT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92.98%、93.23%、92.79%和91.32%。接受手术治疗718例,非手术治疗51例,分别占92.91%和7.09%,手术组术中后死亡47例,占手术病例的6.55%,其中术中死亡6例,术后死亡41例,非手术组死亡9例,占非手术病例的17.65%,全组病例死亡率为7.28%。结论结合受伤情况、临床症状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选择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对提高伤者的生存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在重度腹部交通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治疗的重度腹部交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对其进行院前与院内初步救治,然后按损伤控制外科原则进行初始简化手术、ICU复苏及再次确定性手术。结果 46例重度腹部交通伤患者均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42例经ICU复苏后顺利完成再次确定性手术,41例痊愈出院,1例术后死于MODS;4例在ICU复苏期内死亡,死亡原因为MODS、继发严重感染。结论院前与院内初步急救为重度腹部交通伤救治创造了条件;对符合DCS指征的患者合理运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可提高重度腹部交通伤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的临床特点和早期救治的经验,以期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5月~2008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胸腹联合伤者63例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34例,穿透性损伤29例;左侧膈肌破裂47例,右侧9例,双侧7例,形成创伤性膈疝24例;合并血气胸63例,休克60例,术前确诊41例。63例均行手术治疗,经左胸手术18例,右胸2例,双侧开胸5例,经胸经腹切口4例,经胸腹切口2例,经腹切口32例。结果:治愈56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11.1%。失血性休克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死率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手术入路应视具体伤情而定;及早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腹部火器伤131例临床救治分析(附9例尸检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腹部火器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措施,探讨腹部火器伤救治原则及致死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131例腹部火器伤的损伤特点和救治情况;并分析其中9例死亡伤者尸检情况。结果:治愈84例(64.1%),转院21例(16.0%),死亡26例(19.8%);严重并发症主要有:腹腔脓肿21例(16.0%)、切口感染19例(14.5%)、失血性休克30例(22.9%)、感染性休克18例(13.7%)、胃肠瘘18例(13.7%)、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9.2%)。尸体解剖提示死亡原因主要是腹部多脏器损伤合并重症感染、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结论:腹部火器伤感染率、死亡率高;及早行剖腹探查术及彻底清创、早期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各种合并症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10-113
目的 探究便携式超声创伤重点评估(FAST)检查在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8 年6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78 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临床资料,78 例患者均采用Mindray 公司的M9 便携式超声诊断仪进行腹部扫描检查,以手术结果或临床诊断为最终标准,比较便携式超声FAST 检查结果符合率。结果 78 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3 例因伤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45 例开展急诊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30 例开展保守治疗。最终诊断结果:单脏器损伤62 例,多脏器损伤16 例;便携式超声FAST 检查结果显示单脏器损伤57 例,符合率为91.94%;多脏器损伤13 例,符合率为81.25%;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符合率为89.74%。结论 便携式超声FAST 检查在诊断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具有诊断符合率高、速度快等优势,携带方便,可为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赢得黄金抢救时间,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