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血浆ICAM-1和P-选择素的活性改变。方法双肾双夹法制作RHRSP模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6、8、10、12、16周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ICAM-1和P-选择素含量。结果4周始RHRSP血中ICAM-1和P-选择素含量逐渐增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ICAM-1和P-选择素呈正相关。ICAM-1和P-选择素均与大鼠收缩压密切相关。结论血浆中ICAM-1和P-选择素含量升高提示梗死或出血的危险性增加,可作为脑卒中的预测指标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动态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组织中NF-kB与ICAM-1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双肾双夹法制作RHRSP模型,分别于术后2、4、6、8、12和16周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NF-kB与ICAM-1含量.结果 2周始RHRSP脑组织中NF-1出与ICAM-1含量逐渐增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NF-kB与ICAM-1呈正相关,NF-kB与ICAM-1均与大鼠收缩压密切相关.结论 NF-kB活性增高可能是ICAM-1被异常激活的一个重要启动因素,它们共同参与了RHRSP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合致病因素诱导的肝硬化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复合致病因素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正常对照组动物饲以标准饲料和自来水.分别在喂饮4,6,8周无菌无内毒素条件下取血测定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ferase,ALT)、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维生素B12(VitB12)、内毒素(endotox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含量,取肝组织测定匀浆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抗O·-2活力.结果 随肝硬化病程进展,血浆内毒素和Hcy逐渐升高并呈平行变化,8周时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从4周到8周逐渐升高,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匀浆中NO在4周即显著升高,之后呈下降趋势,但在8周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水平(P<0.05);抗O*-2活力在6周时升高显著(P<0.05);MDA呈明显增高趋势,至8周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与4周和6周时;各时间点叶酸和VitB12含量变化不大;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内毒素与血浆TNF-α和Hcy、与匀浆NO和MDA之间呈显著相关,匀浆NO与Hcy和MDA之间显著相关.析因分析显示,甲硫氨酸循环中相关因素对总变异的贡献是:同型半胱氨酸>VitB12>叶酸.结论 复合致病因素诱导肝硬化大鼠发生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互为因果,加重肝脏损伤,最终促进肝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在糖尿病大鼠血和肾组织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糖尿病大鼠血和肾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链佐脲菌素 (STZ)制造大鼠糖尿病模型 ,成模后 4、8、12周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间接法和吸光度比较法测定血清和肾组织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同时取肾组织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糖尿病大鼠血清和肾组织NO含量、NOS活性 4周时升高 ,8、12周时逐渐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肾组织图象定量分析显示 ,糖尿病组肾小球平均截面积和基底膜厚度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相关分析表明 ,肾组织中NO与GFR呈正相关 ,与尿蛋白排泄量、基底膜厚度呈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大鼠血和肾组织中NO含量早期升高 ,随病程延长逐渐降低 ,与NOS活性变化一致。内皮源性舒张因子NO与糖尿病早期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形态学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出血后血SOD、NO、TNF-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出血后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1、2组;模型1、2组;七叶皂甙1、2组,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形成脑出血模型,术后2h七叶皂甙1、2组腹腔注射β-七叶皂甙钠(2.8mg/kg),另4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3、7d后取血,测定血SOD、NO、TNF-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SOD、NO、TNF含量明显下降和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七叶皂甙组血SOD、NO、TNF含量明显升高和下降(P<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脑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抑制NO和TNF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卒中前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初步探讨RHRSP脑卒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双肾双夹法复制RHRSP模型,并设假手术组。分别在造模后4、8、12周末舌下静脉取血,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在第12周末所有大鼠经历人工寒潮刺激,再行灌注固定、病理检查,根据镜检结果将高血压组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比较3组卒中前hs-CRP的水平。结果卒中组第12周末血浆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卒中组(P〈0.01),卒中组第4、8、12周末血浆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卒中组第12周末血浆hs-CRP水平较第4周和第8周末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浆中hs-CRP的骤升是RHRSP经历人工寒潮发生卒砷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前体L-精氨酸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肾一夹(2K1C)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所有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对照组;高血压对照组(2K1C组);L-精氨酸治疗组,于术后第5周开始给予L-精氨酸200 mg·kg-1·d-1;L-NAME处理组,于术后第5周开始同时给予L-NAME 10 mg·kg-1·d-1及L-精氨酸200 mg·kg-1·d-1.采用标准尾套法间接检测清醒大鼠血压.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用比色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分离胸主动脉检测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原位耒端标记法).结果 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2K1C组大鼠血压明显升高,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而血浆NO含量明显降低.应用L-精氨酸治疗则明显降低了肾动脉狭窄术后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升高了血浆NO含量,同时也使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进一步增大.NOS抑制剂L-NAME明显抑制了L-精氨酸的上述作用.结论 长疗程L-精氨酸治疗可刺激高血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两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鼠心肌TNF-α表达变化.方法 实验采用两肾一夹(two kidney one clip,2K1C)的方法 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RVH)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K1C实验组.采用鼠尾动脉测压法记录每周血压变化;在1、4、8、12周末取心脏,并计算心脏指数;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肾血管性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组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结果 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趋向稳定的早期,大鼠心肌中TNF-α表达随血压升高而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当高血压形成进入相对稳定时达最高峰,而高血压相对稳定后,TNF -α表达转而开始下降至低于早期.结论 心肌TNF -α的表达与肾血管性高血压形成与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内毒素(LPS)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鼠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n=24)、LPS对照组(L组,n=24)、LPS预处理组(P组,n=24),P组首先腹腔注射LPS,24 h 后再经腹腔注射LPS,N组和L组在上述两时点均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72 h 后L组和P组分别静脉注射LPS,N组给予等容量NS.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用于持续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于造模后2、4、6 h 时分别另取6只大鼠采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并于造模后6 h 取动物心、肺、肝、肾、小肠等脏器组织,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 LPS预处理可明显逆转大鼠内毒素血症时的血流动力学如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改变:P组与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大鼠血浆中TNF-α、NO的含量较N组、P组明显升高(P<0.05),但N组与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发现LPS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内毒素血症时心、肺、肝、肾、小肠的病理变化.结论 LPS预处理可能通过减少TNF-α和NO的释放,对鼠LPS血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匹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匹格列酮治疗组,匹格列酮灌胃8周时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别检测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浆TNF-α水平,取大鼠肾皮质提取RNA,用RT-PCR方法检测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8周时糖尿病组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浆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用匹格列酮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糖尿病组显著下降,TNF-α mRNA表达也显著降低。结论:匹格列酮能抑制TNF-α浓度的升高,下调TNF-α mRNA的表达,提示匹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发病过程中不同脏器 NO 表达的差异并探讨其可能原因。方法:采用复合致病因素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8周末测定大鼠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检测各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组织学切片 HE 染色进行巨噬细胞计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大鼠血浆 ET、TNF-α、ALT 水平明显升高,肝、肺、心、脑、肾组织中巨噬细胞计数及匀浆中 MDA、NO、iNOS 含量升高,除脑组织巨噬细胞计数以外,其它指标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发病过程中,肠源性内毒素及其诱导产生的 TNF-α,是不同脏器 NO 表达差异的重要原因;而巨噬细胞在各个脏器分布的特点,是导致 NO 表达差异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RHR)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老年降压冲剂的作用.方法建立RHR模型,随机分为5组,观察ET、NO含量变化.结果RHR血浆ET浓度显著升高(P<0.01),而NO浓度显著下降(P<0.01);血浆ET和NO有显著负相关(r=-0.984,P<0.001);老年降压冲剂能升高血浆NO浓度,降低ET浓度.结论RHR高血压形成可能ET、NO起重要作用,ET-NO平衡调节可能是老年降压冲剂降压机能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调气活血补肾汤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大鼠肾组织匀浆NO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在乙醚麻醉下,切除5/6肾脏制备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5周后,按小剂量(生药13.9 g/kg)、大剂量(生药27.8 g/kg)给模型大鼠灌胃给药,连续10周,于给药4周、10周后分两批处死大鼠,制备肾组织匀浆,测定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成功复制大鼠CRF模型。CRF大鼠肾匀浆NO和NOS活性呈明显的早期升高、晚期下降趋势;使用调气活血补肾汤治疗4周时显著抑制NO和NOS活性过分明显升高,10周时显著抑制NO和NOS活性过分持续降低。随病程延长CRF大鼠肾组织SOD活性呈逐渐下降,MDA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调气活血补肾汤治疗后肾组织SOD活性明显增强,10周时显著下降,MDA则呈下降趋势;以上作用大剂量药物组均优于小剂量组。结论:调气活血补肾汤能改善和调节肾组织NO合成与释放、降低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14.
脑宁康颗粒对大鼠脑出血后炎性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法拟定制成的脑宁康颗粒对大鼠脑出血后炎性反应因子: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以探讨清热解毒法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3d、7d组,模型3d、7d组,清热解毒3d、7d组,采用胶原酶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2h,清热解毒3d、7d组给予脑宁康颗粒(2.4mg/kg)灌胃,另4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用药(1次/日),分别在3、7d后取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ICAM-1、TNF-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浆ICAM-1和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热解毒组血浆ICAM-1和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清热解毒法对脑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ICAM-1和TNF-α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右心衰竭时肿瘤坏死因子(TNIr—α)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取两组皮下注射野百合碱作实验组;另两组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组。注射后4周和6周时,测定各组大鼠血液动力学指标,抽取血液测血清TNF-α含量,取心、肺、肝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大鼠6周后出现中心静脉雎、平均肺动脉压显升高,右室dp/dt值明显下降等明显的右心衰竭表现,其血清TNF—α含量极显升高。而4周时的大鼠无右心衰竭表现,血清TNF-α含量正常。结论 大鼠右心衰竭时血清TNF-α含量明显升高,参与右心衰的进展,为应用抗TNF物质治疗右心衰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珍菊降压片联合氨氯地平片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血压和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建立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给予肾性高血压大鼠灌服珍菊降压片及氨氯地平片4周,尾袖法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应用放射免疫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肾性高血压大鼠ET-1、NO水平。结果:珍菊降压片联合氨氯地平片降压效果良好,且能明显升高肾性高血压大鼠NO水平及降低ET-1。结论:珍菊降压片联合氨氯地平片较单用氨氯地平片可以明显升高NO水平及降低ET-1,更好的控制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 β受体含量的变化。 方法 以二肾一夹 (2K1C)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为实验组 ,观察术后 4、8周动脉血压、心肌肥大指数及心肌组织PDGF - β受体含量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大鼠术后 4周、8周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心肌肥大逐渐加重 ,PDGF - β受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结论 PDGF - β受体上调可能参与肾血管性高血压促心肌肥大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中NO和内皮素 1(ET 1)的含量 ,探讨NO和ET 1含量变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 ,分别在成模后 2周、12周时处死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其肾皮质匀浆中NO2 -/NO3 -含量 ,应用放免法测定肾皮质匀浆中ET 1含量。结果 :糖尿病大鼠 2周、12周时 ,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2 4h尿蛋白量、肾重 /体重比均明显高于同时期正常组大鼠 (P <0 .0 1)。糖尿病大鼠 2周时肾皮质匀浆中NO2 -/NO3 -含量明显高于 2周正常组大鼠 (P <0 .0 1) ,并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 (r=0 .75 ,P <0 .0 5 ) ,而肾皮质匀浆中ET 1含量则低于正常组 (P <0 .0 1) ;12周时糖尿病大鼠肾皮质匀浆中NO2 -/NO3 -含量明显下降 ,并低于 12周正常组大鼠 (P <0 .0 1) ,而肾皮质匀浆中ET 1含量则高于正常组 (P <0 .0 1)。结论 :糖尿病早期 ,肾皮质组织内NO含量升高 ,ET 1含量下降 ,参与早期肾小球高滤过机制 ;糖尿病晚期 ,肾皮质组织内NO水平下降 ,ET 1水平升高 ,可能参与肾小球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及自由基(FR)之间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260±20)g 4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n=8)和模型组(n=32),模型组又分为3 h,12 h,24 h和36 h组,每组8只,观察血浆内毒素(ET)和血清TNF-αI、L-1β、血浆NO和自由基含量的变化。结果血浆ET水平与血清TNF-αI、L-1β和血浆NO含量于造模后3 h明显升高,自由基于造模后12 h明显升高,与SO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各时间点逐渐增高,提示3 h开始有IETM形成,血浆ET水平和血清TNF-α和IL-1β及血浆NO和自由基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749,0.858,0.781,0.706,P<0.01)。结论IETM可促使血清TNF-αI、L-1β及血浆NO和自由基含量的增加,后者对胰腺又造成“二次打击”,加重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老瓜头生物总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弗氏完全佐剂(CFA)制备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IL-4、IL-10的含量;用硝酸还原法检测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及NO含量升高,IL-4、IL-10含量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老瓜头生物总碱能够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及NO含量,升高IL-4、IL-10含量.结论 老瓜头生物总碱的抗炎作用可能与下调致炎因子(IL-1β、TNF-α、NO),上调抗炎因子(IL-4、IL-10)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