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对在IVU检查中上尿路显影不佳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6例IVU上尿路显影不佳病例的CT重建表现;46例IVU显影不佳病例,均行MSCT检查.在图像工作站对获得图像进行MIP、MPR、CPR、SSD及VR后处理,获得泌尿系三维图像。【结果】尿路结石2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7例,输尿管炎症狭窄3例,输尿管损伤合并尿漏1例,迷走血管压迫左侧输尿管2例,肾脏输尿管结核3例,输尿管下段移行细胞癌3例,输尿管下段憩室1例,小肾畸形4例(其中一例为马蹄肾合并右肾发育不良),2例双肾萎缩,以上病例均经手术、输尿管镜检查或临床证实。【结论】MSCT重建对IVP上尿路显影不佳病变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使输尿管病变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陈刚文  周勇  李兴斌  王建秋 《吉林医学》2009,30(20):2401-24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静脉尿路造影(IVU)肾脏不显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IVU检查肾脏不显影而行MSCT扫描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平扫24例,肾脏增强双期扫描19例。原始数据经薄层重建后传输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或/和曲面重建(CPR)后处理。结果:40例明确了诊断,误诊3例,诊断符合率为93.0%。其中肾脏病变5例,肾盂输尿管病变30例,膀胱癌3例,输尿管外压病变2例。结论:肾脏不显影适于多层螺旋CT扫描。  相似文献   

3.
CT尿路造影与静脉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浩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101-102
目的旨在通过与静脉尿路造影(IVU)比较,评价加压静脉滴注生理盐水cT尿路造影(CTU)在泌尿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患者进行了CTU检查,经过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后,对CT横断面及多种重建后泌尿系统影像进行分析研究。另20例非匹配患者进行了IVU检查。将上述两种方法显影的双侧排泄系统分为4段:肾收集系统、上段输尿管、中段输尿管、下段输尿管及膀胱,由两名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显影程度进行评价。结果CTU对排泄系统显示均良好。1例IVU肾收集系统显示不良,2例IVU对中段输尿管显示不良。结论40层螺旋CT机CTU具有扫描速度快、憋气时间短、侵袭性小的特点,同时可多平面、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肾脏尿路血管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泌尿系显影的价值。方法 对30例CTU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排泄期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重组,获得泌尿系三维图像;另30例患者行传统静脉尿路造影(IVU)。将两种尿路显影方法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CTU对双侧肾盏、肾盂及上段输尿管显影优于IVU(P<0.05),但中、下段输尿管显影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TU对泌尿系显影较IVU具有同等或更好的价值,可望成为一种评价血尿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泌尿系显影的价值.方法 对30例CTU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排泄期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重组,获得泌尿系三维图像;另30例患者行传统静脉尿路造影(IVU).将两种尿路显影方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TU对双侧肾盏、肾孟及上段输尿管显影优于IVU(P<0.05),但中、下段输尿管显影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TU对泌尿系显影较IVU具有同等或更好的价值,有望成为一种评价血尿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在勇  任位纯  张来安 《西部医学》2011,23(10):1974-197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CTU)对中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中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后处理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9例尿路梗阻性疾病的患者中输尿管结石27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UPJ)7例、输尿管炎性狭窄4例,肾盂肿瘤累及输尿管上段3例、膀胱癌累及输尿管下段4例、宫颈癌Ⅳ期浸犯直肠、膀胱后壁、输尿管末段2例、误诊2列。以上病例经手术、术后病理及输尿管钬激光碎石为金标准,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96%。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优良的图像质量和后处理功能而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多种模式的二、三维图像功能,比静脉尿路造影(IVU)有更高的显影率,对尿路阻塞性疾病有较高的检出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尿路造影在输尿管囊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均采用Piliphs Brilliance 64层CT进行检查,增强扫描时间为自注射对比剂35、90、180s开始,如输尿管显影不佳可延迟至8min 或30 min重复扫描.重建薄层图像传输至EBW工作站进行三维重组.结果 本组单侧发病20例,双侧发病3例,9例伴有输尿管结石.9例合并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1例合并马蹄肾.平扫均表现为突入膀胱内的圆形低密影、边界较光滑,密度低于尿液,重组图像显示输尿管末端突入膀胱的圆形或椭圆形有对比剂充盈的高密度影,称“海蛇头”状,病变侧输尿管扩张.结论 MSCT尿路造影通过后处理三维重组可多角度、多方位清晰显示输尿管囊肿位置、形态,为临床提高更多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8.
尿路积水4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常规静脉尿路造影(IVU)、改良IVU、CT尿路造影(CTU)、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4种检查方法对肾与输尿管的显示能力。方法:行常规IVU检查中,当肾盂积水或不显影者、输尿管不显影或显影不良时,立即施行改良IVU检查60例,其中55例在IVU30min内直接行CTU检查,47例行MRU检查。由3名专职放射科医生分别进行双盲法阅片,对肾脏和输尿管的显影情况按照相同的评价标准分别评价,取平均值作为分析结果,并对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肾脏和输尿管显影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IVU检查对输尿管的显影效果明显优于常规IVU检查。而MRU检查对输尿管的显影效果最佳。IVU30min内直接行CTU检查,对输尿管的显影效果明显优于改良IVU检查。结论:改良IVU较常规IVU检查对输尿管的显影效果好,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MRU检查和IVU30min内直接行CTU检查,能提高对输尿管的显示能力,可作为IVU不显影者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5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的MRU及IVU影像学资料.结果 1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病例,MRU全部显影,均明确诊断;IVU显示13例,可明确诊断,显影不良2例及未显影3例,均未明确诊断.12例先天性巨输尿管、15例输尿管口囊肿及4例腔静脉后输尿管病例,MRU及IVU显示清晰,均明确诊断.7例重复肾输尿管,MRU均明确诊断;IVU显示5例,明确诊断,2例显影不良,未明确诊断.2例神经源性膀胱,MRU均明确诊断;IVU显示1例,明确诊断,1例显影不良,未明确诊断.结论 MRU已成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重要检查方法,尤其对IVU不显影或显影不良时,MRU可作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患者常规行IVU检查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0-01~2007-10间,我院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膀胱肿瘤的622例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病理学资料、手术治疗及预后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2例经病理证实膀胱肿瘤患者中,经IVU发现肾或输尿管异常70例,其中合并上尿路肿瘤6例(阳性率0.96%),2例表现为一侧泌尿系未显影,4例表现为肾盂积水伴输尿管扩张。70例IVU异常病例中,除4例为肾自截外,其余66例B超检查均表现为肾积水伴或不伴输尿管扩张。结论本研究发现,在膀胱肿瘤患者并发上尿路肿瘤的发病率较低,常规行IVU检查浪费医疗资源,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可以考虑在膀胱肿瘤患者先行超声检查,发现有肾盂或输尿管异常的患者行IVU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手术或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对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中,泌尿系统结石29例,泌尿系先天性畸形8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肾盂癌3例、输尿管癌3例,膀胱癌2例。CT尿路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输尿管走行、腔内情况、梗阻部位和原因。结论 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能够准确的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图像清晰直观,可以作为早期确诊泌尿系统疾病的有效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X线平片(KUB)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合用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临床考虑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做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的同时行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CTU),并行3D尿路造影重建,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78例中输尿管结石42例,输尿管结核4例,输尿管肿瘤9例,膀胱癌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先天畸形7例(包括肾输尿管连接部狭窄5例,肾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腹腔或盆腔肿瘤及其他病灶压迫输尿管6例,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CTu)合用,图像好,能充分显示肾实质、肾盂、输尿管、膀胱以及泌尿器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合用,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有诊断价值,对炎症性病变鉴别诊断有帮助,尤其对肾功能严重受损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痛苦少、效果好,可作为临床泌尿系患者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合并上尿路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合并上尿路结石病例9例的临床诊治经过,总结了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9例经静脉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及CT确诊,7例行输尿管切断再吻合手术治愈。2例接受右肾切除手术。结论:静脉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及CT扫描是主要诊断方法,取净上尿路结石后行输尿管切断再吻合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分析泌尿系结石的多层螺旋CT(multipleslice spiral CT,MSCT)和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hgraphv,IVP)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水平和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平片、IVP及钬激光证实的85例235枚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85例均行腹部平片、MSCT平扫。【结果】结石位于第一节段为肾脏,47例141枚;第二节段为输尿管第一狭窄处,21例54枚;第三节段为输尿管第三狭窄处,9例22枚;第四节段为膀胱,8例28枚。MSCT均显示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肾积水、输尿管炎等。其中第二节段肾积水14例,第三节段输尿管扩张9例,第四节段输尿管扩张、肾积水合并输尿管炎2例,肾囊肿6例,输尿管折曲2例,无阳性结石发现。【结论】泌尿系结石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曲面重组(CUIWerd planar reformation,CPR)可充分展现泌尿系全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5.
肖秋进  吴鸿 《河北医学》2003,9(5):394-396
目的:通过分析80例输尿管阴性结石的IVU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输尿管阴性结石X线诊断的认识。方法:80例病例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8—29岁,均行IVU检查。结果;输尿管阴性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13例,中段28例,下段39例。他们部分具有下列相关征象;充盈缺损;结石染色;输尿管某短段造影剂中断;输尿管某段突然萎陷变窄;截断征;白肾征;一例输尿管全程显影伴轻度扩张。结论:IVU是诊断输尿管阴性结石价廉而较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尿路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临床症状并行CT尿路造影的病例50例,通过常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MPR、MIP、CPR及VR三维重建。然后对获得的影像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可成功重建出双肾、输尿管和膀胱的三维图像,能够通过旋转、放大等清晰显示全尿路及其局部细微结构、形态、走形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通过MSCT对全尿路的适当扫描,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各种三维重建,能够大大提高病灶检出的阳性率和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SCT联合CTU在肾尿路梗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泌尿系梗阻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及MSCT、CTU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泌尿系梗阻病因的诊断情况。结果:①尿路梗阻MSCT及CTU图像均表现为病变部位尿路狭窄,呈截断征、鸟嘴样或渐进性狭窄,其近端不同程度扩张。②泌尿系梗阻的病因有结石28例、肿瘤9例,泌尿系畸形6例,炎症8例,MSCT联合MRU对泌尿系梗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为100%,显著高于IVP的70.6%(P<0.01)。结论:MSCT及CTU具有很高的时间、空间和密度分辨率,能够为临床工作提供清晰、准确、直观的影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患者行CT平扫,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行肾皮质期、实质期及延时期扫描,将原始数据后处理后获得完整的尿路影像。结果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8例,异位肾5例,马蹄肾3例,单侧肾发育不全、腔静脉后输尿管、膀胱憩室各2例,其他5种先天畸形各1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证实。结论CT尿路造影可以三维显示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的解剖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同时合并的其他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腔内泌尿外科学技术治疗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的28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输尿管上段1例,中段3例,下段24例,分别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6例患者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顺利置入双J管后治愈,同期行经皮肾穿刺造瘘4例.12例患者行输尿管镜明确诊断但置双J管失败,改行开放手术修复治愈.双J管于术后1~2个月后拔除,4~6周拔除肾造瘘管.术后随访6个月~2年,患侧尿路连续性恢复,输尿管通畅,肾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或正常.7例术后出现狭窄需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输尿管镜检利于明确诊断,置入双J管是处理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有效方法,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肿瘤术前一站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泌尿系肿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三期增强扫描分别重建层厚2mm,层间距1mm,进行图像重组肾动脉成像、肾静脉成像、尿路成像。[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满意的肾动脉、肾静脉及尿路图像,图像诊断与病例的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结论]多层螺旋CT一次扫描可以得到动脉、静脉、尿路三维立体图像,可以全面快速完成泌尿系肿瘤的术前检查,且诊断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