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放射技术工作是放射科日常工作的重点,而照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诊断、治疗工作的准确性,随着其在影像诊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其全部质量保证(QA)和全面质量控制(QC)已引起放射工作者的重视,而施行QA、QC计划是放射科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我科为配合卫生部对医院分级管理的验收,根据二级甲等医院管理的要求,我们建立了X线照片质量控制系统,通过对影响X线照片质量因素的综合分析,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X线照片质量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目前北京地区乳腺X线摄影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调查技术资料。方法用NERO 8000型X线机输出评价系统和全套乳腺摄影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检测模体仪表和工具逐台检测,参照美国乳腺摄影质量标准法案(MQSA)、乳腺摄影质量控制手册"(ACR,美国放射学院)和欧共体乳腺摄影导则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无论是CR、DR还是屏/片系统,目前北京地区乳腺X线摄影的受检者防护和成像性能合格率不高。结论医疗机构亟待解决放射影像QA、QC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伦琴( Wilhelm Conrad Rontgen)1895年11月8日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线就被用于对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并逐渐形成了医学影像学这门崭新的学科,其广义包括普通放射诊断( diagnostic radiology)、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 USG )、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ray CT或CT)、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以及影像核医学成像技术等。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进行影像检查的患者日益增多,本文就日常医学影像增强检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原则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SPECT仪是核医学诊断中常规显像仪器,仪器常规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及质量控制是可靠影像结果的重要保证[1-3]。本文对我科SPECT仪2002年6月至2011年6月的日常维护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总结,探讨SPECT仪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及质量控制对图像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放射技术工作实行全面的质量评定(QA)质量控制(QC),对提高X线片投照质量,疾病诊断正确率,机械设备的完好率,X线的防护合格率及工作人员技术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QA、QC作近年来被X线工作人员所重视。我科从1991年初成立了QA、QC领导小组,便开始有系统、有计划、有目标地逐步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使得QA、QC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一般资料。我科现主要设备有50mA电视透视  相似文献   

6.
<正> X线检查的目的在于正确显示检查部位和发现病变,将病变显示在高质量照片上,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过去我们认为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是技师的工作,与诊断医师关系不大,许多诊断医师对QA、QC的概念及具体内容都不大清楚,也不去研究,通过近几年我科开展QA、QC活动以来,我们意识到,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不单纯是技师的事情,与诊断医师也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影像诊断不论是X线检查、超声检查、还是核素、CT、MRI,都离不开机器,机器的性能和使用情况与产生的图像密切相关。同一台机器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射科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QC)的管理方法。方法: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提高放射科医务人员对QC的认识,通过实际工作,增强QC的意识。结果:提出加强QC管理的方案。结论: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是放射科QC的前提和保证,而放射科的全面高效的质量控制的管理又是医院整体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放射科工作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李桂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1):1186-118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住院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中有效率.方法:成立质量控制(QC)小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住院肿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质量控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对策.结果:将2008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效率与2007年比较,除入院指导(P>0.05)外,其余各种指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QC小组有利于实现全员管理,提高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水平,激发护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联合应用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提高住院肿瘤患者健康教育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组建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过程中的总体设计与软件体系结构。方法:把具有医学数字成像及通讯(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DICOM)标准接口或非DlCOM标准接口的影像设备进行联网,制定资源共享,系统存储的解决方案,建立典型的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连接目前医院现有的设备:磁共振、数字乳腺、KODAK及富士X线摄影,GE计算机X线摄影及GE-CT、GE-DSA,解决管理及存储问题。结果:建立了典型的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连接了目前医院的现有设备,实现了放射科初步的无胶片化方式,建立起了影像数据中心,使用起来较为得心应手,方便了医生。结论: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在放射科的建设与初级应用,提高了放射科室的QA(质量管理)、QC(质量控制动)的控制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质圈(QC小组)在降低回收器械物品清点记录差错率的效果。方法:采用QC小组干预程序,即选题、现状把握、目标设定、拟订计划书、解析、对策拟订、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评价等对回收器械物品清点记录流程与方法进行干预。结果:QC小组前后回收器械物品清点记录差错率由3%降至1%。结论:QC小组改进了回收器械物品清点记录流程与方法,降低回收器械物品清点记录差错率,提高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临床科室提供网络化的故障报修平台,并支持故障解决进度跟踪,为信息化管理部门提供统计、绩效考核及故障解决知识库积累。方法:在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框架指导下,基于医院现有网络设施,使用asp.net和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的医院故障网上报修系统。结果:该系统已部署在医院网络环境中,并在临床科室中得到广泛采用,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结论:使临床科室的故障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进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对工程师的绩效考核以及故障解决知识库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承重运动对脑卒中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承重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74例,随机分为承重运动治疗组1(56例,承重运动40min/d)、承重运动治疗组2(58例,承重运动80min/d)与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干预8个月。治疗前、后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值(BM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估患者腰背痛症状。结果:每日行80min承重运动疗法的患者股骨颈BMD较治疗前明显提升,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每日行40min承重运动及常规治疗不能提升股骨颈BMD并缓解腰背痛症状。结论:承重运动训练需达到一定时间才能对脑卒中患者的骨质疏松症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价值、优势和发展、普及前景。方法:从DR摄影系统和传统X线摄影系统所摄得的图片中,分析图像质量,比较技术操作、图像质量控制与后处理技术、工作效率、医院效益以及二者功能使用特点等方面的的优势。结果:DR摄影技术提高了图像质量,缩短检查和发报告时间,加快了工作效率,带来更高的效益,DR摄影较传统X线摄影更具优势。结论:DR摄影与传统X线摄影相比,DR图像质量、后处理功能、工作流程能力均明显优于传统X线摄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调节“脑中血海”中药脑脉1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stem cell,BMSC)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再生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分为模型组、脑脉1号组、BMSC移植组、脑脉1号加BMSC移植治疗组,另选8只大鼠行假手术作为假手术组。分别于造模3、7、14d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behavior rating scale,BRS),观察脑组织病理损伤,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的表达量。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BMSC移植、脑脉1号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对大鼠BRS有显著改善(P=0.000),但在该指标上两者无交互效应。与模型组相比,BMSC移植、脑脉1号以及二者联合可显著增加CD31表达(P=0.000),且两者联合使用存在交互效应,与观察时点存在交互效应(P〈0.01)。 结论:调节“脑中血海”的中药脑脉1号可促进接受BMSC移植治疗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血管再生,改善BRS,随着疗程的延长,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出血偏瘫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期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康复组60例,病情稳定48h后(发病7d内)即依据病人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生物反馈训练(电刺激)、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综合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对照组病人30例,不接受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30、60、90d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量表(MRS)、卒中影响量表(SIS)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残疾程度、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在NIHSS、MRS、SIS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30d后两组ADL、残疾程度、生活质量状况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60、90d随访,两组仍有显著差异,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期脑出血病人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与大肠癌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血管内皮细胞CD34来计算MVD值,检测15例大肠正常粘膜、27例腺瘤和81例大肠癌标本的MvD值。结果:从大肠正常粘膜到腺瘤到大肠癌MVD值逐渐增高,正常粘膜及腺瘤的MVD值明显低于大肠癌(P〈0.01)。大肠癌低分化腺癌MVD值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P〈0.01);淋巴结转移组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远处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1);大肠癌Dukes分期D期显著高于A期和B期(P〈0.05)。结论:MVD值与大肠癌的生长及转移有关,可作为大肠癌的预后评估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模式对病区优质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方法:护理部明确规定病区护士长休息不在岗时,指定在班护士为负责人暂时履行护士长职责,进行日常护理管理工作,控制安全,形成病区从时间段而言的护理管理组织“无缝隙”化。通过对比实行“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前后6个月的护理质量管理指标,即将护理质量检查、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护理不良事件、护士对自我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方面列表比较。结果:实行“无缝隙”管理组织模式,病区日常护理工作在负责人的监管下仍持续、有序进行,一改过去护士长不在岗位时的混乱局面,有效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织有效保证了病区护士管理、病人管理、护理工作的无缝隙性,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及自我对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促进效能和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护理管理梯队的建设与培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100例脑卒中伴偏瘫的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康复护理组,康复护理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护理,评定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运动能力得分,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康复护理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运动能力评分都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极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的62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组患者辅以24周的生活技能训练。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NOSIE得分及ADL得分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缓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如何保证我院医疗设备正常运行,控制其质量,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