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胃肿瘤MR扩散加权成像中扩散敏感因子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胃肿瘤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中合适的扩散敏感因子(b值)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肿瘤性病变患者的MRI原始资料,包括常规MRI及不同b值的DWI(b值为400s/mm2,600s/mm2,800s/mm2,1000s/mm2)。运用GE ADW 4.2工作站,应用Functool2.0软件分析记录不同b值的ADC值及水背景信号强度比(SIR水-背景噪声)。然后把手术标本制成切片,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单位面积内细胞密度。最后运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分析细胞密度和不同b值时获得胃肿瘤ADC值之间相关性。综合细胞密度与ADC值相关性和SIR水-背景噪声,确定合适的b值。结果:b值为400s/mm2,600s/mm2,800s/mm2,1000s/mm2时,细胞密度和ADC值之间相关性r分别为:-0.3458、-0.3789、-0.5865、-0.5231;P值均小于0.05。水背景信号强度比(SIR水-背景噪声)分别为:2.036、1.541、1.148、1.109(F=40.12,P<0.05)。b值为400s/mm2,600s/mm2,800s/mm2时, SIR水-背景噪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增加越接近1;b值为800s/mm2,1000s/mm2时,SIR水-背景噪声接近1,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肿瘤MR弥散加权成像中,b值为800s/mm2时ADC值与细胞密度间相关性最高,并且胃内自由水背景噪声比接近1,可近似认为消除了T2透射效应,最能反映水分子的扩散情况,可作为较合适的成像b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及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优化最佳b值。方法:收集3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比较不同b值DWI扫描(b=400,600和800 s/mm2)下不同组织学类型NSCLC间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结果:b=600 s/mm2时获得的ADC值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大(0.892)。结论:b=600 s/mm2时,DWI对SCLC和NSCLC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双指数扩散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各参数(灌注分数、假扩散系数及真扩散系数)及单指数扩散模型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非小细胞肺癌Ki-67表达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共60例患者(4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35~81岁)使用3.0 T MR扫描仪行IVIM (b=0、50、100、150、200、400、600、800 s/mm2)、DWI (b=50、800 s/mm2)检查。所有患者均通过外科手术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查获得病理结果。使用body diffusion toolbox软件测量ADC、D、f and D*值,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各参数值进行测量,每个病灶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the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计算2名医师测量各参数的一致性,进而使用Spearman相关计算ADC,D,f and D*值与Ki-67的相关性。结果 ADC及D值与Ki-67呈负相关关系(ADC:r=-0.335,P=0.009)(D:r=-0.330,P=0.01),f、D*值与Ki-67无显著相关关系;肺腺癌ADC值与Ki-67呈负相关关系(r=-0.424,P=0.008)。结论单指数扩散模型参数ADC、双指数扩散模型参数D值有望成为无创性的在体预测非小细胞肺癌Ki-67表达程度的指标,这为使用影像学方法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对于评价慢性肾病肾功能的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肾病患者26例以及正常对照22例(除外肾脏病变),采用呼吸门控技术,行扩散加权成像,使用SE-EPI序列,选择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为0、50、100、300、500、700 s/mm2,计算并比较两组肾实质ADC值,并将ADC值分别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着b值的升高,肾实质ADC值呈现降低的趋势.当b值为50、100、300 s/mm2时病例组ADC值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b值为500、700 s/mm2时对应病例组ADC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b值为500、700 s/mm2时对应ADC值与sCr存在一定的负性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23和-0.494,P<0.05);b值为700 s/mm2时对应ADC值与BUN存在一定的负性相关关系(r=-0.466,P<0.05).结论 扩散加权成像能够反映慢性肾病肾功能的状态,高b值对应ADC与sCr和BUN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对于无创性评价肾脏功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MRI)早期检测裸鼠结肠癌异体移植瘤化疗效果的价值,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变化规律与同期病理改变的关系。材料和方法:HCT116人结肠癌细胞接种于32只无胸腺裸鼠右侧腋下。将荷瘤裸鼠分为:空白对照组、5-Fu单药组、oxaliplatin单药组和5-Fu/oxaliplatin联合用药组(n=8)。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1、20天采集T2、T1和DW加权图像后,记录肿瘤体积值和ADC值,并与同期组织学改变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7~11天,肿瘤ADC值的增加与平均倍增时间呈正相关(r=0.86,P<0.05)。各组治疗后3天,肿瘤ADC值均不同程度下降,病理显示肿瘤组织充血、细胞肿胀。除接受5Fu(P=0.07)单药治疗组, 其余各组治疗后7~11天显示肿瘤ADC值增加(P<0.05),病理证实肿瘤组织坏死。治疗后20天,各个组ADC值再次下降,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病理结果示肿瘤再生。结论:DW影像所示ADC值动态变化可被作为早期检测结肠癌化疗效果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肺占位性病变精准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来我院首诊发现肺占位性病变并且临床初步诊断为肺癌患者56例.所有入组患者在穿刺前均行3.0 T磁共振检查.分析肺癌肿瘤活性成分和瘤周非肿瘤成分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差异,并利用ROC曲线分析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肺占位性病变精准穿刺的指导效能.结果在4组不同的b值下(b值分别为300、600、900、1200 s/mm2),肺癌肿瘤活性成分和瘤周非肿瘤成分的ADC值组间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肺癌肿瘤活性成分的ADC值均低于瘤周非肿瘤成分的ADC值.当b=900 s/mm2时,ADC值对肺癌肿瘤活性成分与周围非肿瘤成分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对于临床精准穿刺的指导效能最高.结论b=900 s/mm2时,DWI对肺癌肿瘤活性成分和瘤周成分具有相对较高的诊断效能,能有效指导临床进行精准穿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早期评估热消融肝癌疗效的价值。方法:21个肝细胞癌于热消融前、消融完成后24 h内行不同b值下的DWI检查。比较相同b值下病灶消融前后ADC值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活性肿瘤与坏死组织的ADC值。结果:相同b值下肿瘤消融后的ADC值均较消融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b值为800、1 000 s/mm2时,ADC值鉴别二者有意义。b值为1 000 s/mm2时,ADC值阈值为1.09×10-3 mm2/s时诊断肿瘤坏死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63.2%;选择阈值为1.26×10-3 mm2/s时诊断肿瘤坏死的灵敏度为52.6%,特异度为89.5%。结论:DWI在早期评价热消融肝癌疗效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翔  李朋  侯亚文  林赞  李升阳  李楠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2):1636-1639,164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肿瘤标记物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肿瘤科的NSCLC患者37例,均使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行DWI(b=50、800s/mm~2)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测量ADC,每个病灶测量3次,取平均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计算2名医生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使用电化学发光法在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行血清肿瘤标记物[包括糖类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所有患者均通过外科手术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查获得病理结果,进而使用Spearman相关计算ADC与血清肿瘤标记物(CEA、SCC及CYFRA21-1)水平、Ki-67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腺癌与鳞癌各项参数中,仅SCC在腺癌与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余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与CYFRA21-1呈正相关(r=0.359,P=0.029),ADC与SCC呈负相关趋势(r=-0.307,P=0.065),ADC与Ki-67无显著相关性(r=-0.089,P=0.599)。结论肿瘤标记物CYFRA21-1对预测NSCLC Ki-67表达水平有一定价值,有助于术前无创地评估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状态;SCC可在一定程度上用来预测肿瘤组织的ADC,对判断肿瘤组织的恶性程度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外胆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b值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外胆管癌的显示能力,确定肝外胆管癌DWI的较佳b值;并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5例肝外胆管癌患者术前行DWI (b=100、300、500、800、1000 s/mm2) 和常规MRI.测量肿瘤的ADC值,计算多b值扩散成像和T2WI图像中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号强度比(SIR)等数据;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进行病理分级,比较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例肝外胆管癌由DWI检出,DW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敏感度为92.00%.随着b值的升高,肿瘤的SNR和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逐渐下降,而肿瘤的SIR逐渐升高.b值为800 s/mm2时DWI图像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肿瘤的SIR和SNR均高于T2WI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增高,肿瘤ADC值逐渐变小.结论 b=800 s/mm2是肝外胆管癌扩散加权成像的较佳b值,可以得到良好显示的肝外胆管癌DWI图像;病灶ADC值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并首次接受化疗的患者,其中伴有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38例,在治疗前1周内、治疗1周期和治疗2周期3个时间点进行MRI-DW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根据治疗3个月后肿块最大径改变将病例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化疗前、后有效组和无效组ADC值变化率的差异;化疗前后3次ADC值的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两组化疗后ADC值的变化率与肿瘤缩小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肺癌肿块ADC值低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ADC值,治疗后肿块和淋巴结ADC值上升,两者对化疗的反应无明显差异;治疗1周期后肿块及淋巴结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DC值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肺癌肿块和纵隔肺门淋巴结的ADC变化监测化疗疗效的敏感性分别为90.9%、77.8%,特异性分别为63.4%、66.7%;化疗前后ADC值增大率与肿瘤缩小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DWI在评价肺癌疗效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ADC值的变化可监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在前列腺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的DWI及DCE-MRI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和临床分期对照.结果:48例前列腺癌中DWI结合DCE-MRI诊断≤B期1 1例、C期23例、D期14例,分期准确性为85.4%,≤B期、C期、D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别为(0.85±0.15)×10-3 mm2/s、(0.73±0.13)×10-3mm2/s和(0.64±0.09)×10-3mm2/s,经统计学分析,三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6,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癌区ADC值与肿瘤分期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DWI结合DCE-MRI对前列腺癌分期的准确性较高,可以用于前列腺癌的分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b值范围扩散模型参数在外周带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56例经病理证实的外周带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21个b值(0~4500 s/mm~2)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成像检查。良性外周带和癌灶组织区的DWI信号强度分别使用单指数、双指数和峰度模型拟合。b值分为四个范围:0~1000,0~2000,0~3200和0~4500 s/mm~2,即组A、B、C和D。计算各兴趣区内A、B、C、D组的ADC、D、D*、f、D_(app)和K_(app)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除D*外各组中的所有参数在外周带癌灶组织和良性组织间均有显著差异。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在C和D组中相当(P=0.980),并且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B和C组中ADC和K_(app)的AUC相近(P=0.07,0.954),并且显著高于其他参数(P0.001)。D组中ADC的AUC略高于K_(app)(P=0.002),并且两者均显著高于其他参数(P0.001)。结论在鉴别外周带癌灶组织和良性组织方面,双指数和峰度模型定量参数与单指数定量参数相比没有明显优势。使用b值高达3200 s/mm~2计算的ADC值是诊断外周带前列腺癌的优选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MRI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鉴别诊断价值,以及优化最佳 b 值选择。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 CT 检查发现 SPN 患者82例,并经手术、针刺活检、综合影像或临床治疗随访后证实,其中恶性患者45例,良性患者37例,全部行 MRI 胸部常规 T1 WI、T2 WI 和 DWI 检查,b 值选择300,500,800和1000 s/mm2。以 SPN 在 T1 WI 最大直径15 mm 为标准分为两组,分别测量在不同 b 值情况下的 ADC 值。结果良、恶性 SPN 的 ADC 值均随 b 值增加而逐渐变小,最大直径小于15 mm 组中,良、恶性 SPN 在 b 值=500 s/mm2时,其 ADC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5,P <0.05);最大直径大于15 mm 组中,良、恶性 SPN 在 b 值为800~1000 s/mm2时,其 ADC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0,P <0.05;t =4.08,P <0.01)。结论 SPN 大小是 DWI 的 b 值选择影响因素,DWI 鉴别诊断 SPN 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DWI(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46例乳腺肿瘤患者行MR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按扩散敏感系数(b值)差(800—0及1000—0s/mm2)各两次扫描数据做出各自ADC图像。分析对相同b值下良恶性病灶及正常对照组的ADC值差异,对采集的ADC值数据进行分析,以乳腺恶性病变平均值95%参考值范围上限值作为恶性病变上限阈值点,取此阈值点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指标。结果:46例乳腺肿瘤中恶性病变18例(其中浸润型导管癌16例,髓样癌1例,小叶癌1例),良性病变28例(其中纤维腺瘤20例,不典型增生2例,囊性增生4例,脓肿2例)。良恶性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对比,在DWI均呈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但恶性病变为更低信号。当b=800s/mm2时,良、恶性病变及正常组ADC值分别(1.54±0.28)×10^-2mm2/s、(1.01±0.09)×10^-3mm2/s、(1.49±0.06)×10^-3mm2/s;b=1000s/mm2时,良、恶性病变及正常组ADC值分别(1.45±0.28)×10^-3mm2/s、(0,90±0.08)×10^-3mm2/s、(1.49±0.09)×10^-3mm2/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恶性病变及正常组ADC值的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90—0.97)×10^-3mm2/s、(0.49—0.58)×10^-3mm2/s时,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75%、70%,特异度100%、100%,阳性预测值100%、100%,阴性预测值90.2%、88.5%,诊断符合率92.4%、90.9%。结论:扩张加权成像不需要增强,检查时间短,ADC值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具有明确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肺高血压(简称肺高压)患者的三尖瓣环位移(tricuspidannulardisplacement,TAD)在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经胸超声诊断为肺高压的患者共61例分为3个亚纽:I组(可疑肺高压,n=21),II组(肯定肺高压,n=20),Ⅲ组(重度肺高压,n=20)。另选35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用PhillipSonosiE33超声仪,取心尖四腔观先后采集二维(2D)及实时三维(real—timethree—dimension,RT3D)图像,然后将2D图像输入QLAB6.2工作站获取三尖瓣环中点收缩期位移等参数;将RT3D图像输入TomTec工作站,用四维右心室功能分析(4DRVF)软件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TAD各测值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中度相关,与3D-RVEF高度相关。肺高压患者TAD各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个亚组间TAD各测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AD在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的差异范围分别为(0.05±1.75)mm及(-0.15±1.09)mm。结论: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TAD具有快速、准确及重复性好等特点,TAD能客观反映肺高压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背景:MRI DWI序列是一种简单易行、特异性较强、敏感度较高且能早期诊断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监测其活动性的检查方法之一,但DWI序列对骶髂关节显示的最佳b值尚无统一标准. 目的:通过比较10-20岁健康志愿者骶髂关节MRI不同b值时DWI及表观弥散系数差异,寻找MRI DWI序列显示骶髂关节的最佳b值. 方法:随机选择21名10-20岁无骶髂关节疾病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骶髂关节轴位T1WI、STIR及DWI扫描(b值为0,300,600,900 s/mm2),观察不同b值对骶髂关节的显示情况,对图像进行评价;同时,分别测量双侧骶髂关节的骶侧、髂侧关节旁骨髓的表观弥散系数,对不同b值双侧骶髂关节旁骨髓表观弥散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21名健康志愿者42个骶髂关节在b值为300,600 s/mm2时,图像显示清晰,对比度好,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关节.b值为900 s/mm2时,图像伪影较大,图像质量模糊,对比度差,无法完成表观弥散系数值的测量.b值为600 s/mm2时,双侧骶髂关节旁骨髓所测得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变化范围小,而b值为300 s/mm2时,表观弥散系数值差异性较大.结果显示600 s/mm2是MRI DWI序列显示骶髂关节的最适宜b值,不仅能清晰显示双侧骶髂关节,而且所测得关节旁骨髓的表观弥散系数值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较合适的b值,并探讨DWI对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测定129例314个肝脏病变在b分别取50、500、800s/mm2时的信号强度、背景噪声,比较不同b值时同一病变信号强度、质量指数及信噪比的差异;同一b值时不同肝脏病变平均ADC的差异。结果1.肝癌DWI图像各b值时信号强度、信噪比、质量指数均不同,随b值增加而降低,各b值差异显著(F值分别为103.77、93.06、118.19,P值均〈0.01),而噪声则与b值无关(F=2.19,P〉0.05)。2.肝脏病变分为肝癌、肝转移癌、肝囊肿、肝血管瘤,b=500s/mm2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04±0.08)×10-3mm2/s、(1.09±0.1)×10-3mm2/s、(2.77±0.11)×10-3mm2/s、(1.84±0.12)×10-3mm2/s,各组之间两两比较,除肝癌与肝转移癌P=0.1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余P值均〈0.05;肝癌实质区与坏死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04±0.08)×10-3mm2/s,(1.55±0.05)×10-3mm2/s,二者比较P〈0.05。结论本研究认为b=500s/mm2为较适合的肝脏扩散加权成像b值,DWI及ADC值可以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肝癌的实质区和坏死区。  相似文献   

18.
健康成人股骨头及颈部的MR弥散加权成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成人股骨头、颈MR弥散加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DWI在股骨头病变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志愿者90人,共180个髋关节参与研究,其中男42例,女48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7.3岁.志愿者纳入标准:①双侧髋关节发育对称、无髋关节疼痛症状,影像学排除髋关节疾病;②无外伤及手术史;③无代谢性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中脑脚间区弥散信号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特征及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健康人的横轴位DWI图像[TR/TE=3 200 ms/94 ms,4次信号采集,弥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取0和1 000 s/mm2,矩阵192×192,层厚5 mm,层距1.5 mm,视野=230 mm],其中男111例,女105例,年龄1077岁,平均41.1岁。中脑脚间区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对比信噪比(CNR)和ADC值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性别之间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两变量直线相关分析中脑脚间区的CNR和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中脑脚间区信号明显高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信号(CNR 25.48±7.25 vs.18.79±5.60;t=20.465,P=0.000);男女性别间CNR无统计学差异(t=-1.796,P=0.074)。中脑脚间区CNR与年龄呈轻度正相关(r=0.369,P=0.000)。中脑脚间区的ADC值[(696.23±40.43)×10-6 mm2/s]明显低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ADC值[(741.28±44.92)×10-6 mm2/s](t=-14.654,P=0.000)。男女性别间ADC值无统计学差异(t=-1.199,P=0.232)。中脑脚间区的ADC值与年龄没有相关性(r=0.005,P=0.936)。结论正常中脑脚间区在DWI图像中多呈高信号,其信号强度与年龄呈正相关而与性别无关,其ADC值与年龄、性别均没有相关性。DWI联合ADC有助于识别中脑脚间区的信号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