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AM)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激素依赖性疾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最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痛经率为64.8%~77.8%[1]。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的特点[2]。陈滢等[3]通过分析13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得出:子宫腺肌症痛经与雌激素水平呈正相关。现代医学治疗AM以激素疗法为主,其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的中西医药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达-个高倍视野以上称为子宫腺肌病.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现认为是-种独立的疾病[1].进行性痛经,月经过多及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超声检查是协助诊断子宫腺肌症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准确性与技术人员培训和个人技术有很大关系[2].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其好发于30-50岁的经产妇,其发病率约为20-30%,约有50%的患者可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约有15-40%的患者可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2].既往曾称该病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将非子宫肌层的内膜异位症称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3].子宫腺肌病常会伴发痛经、月经增多、不孕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故需进行积极治疗.现回顾性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后经病理学证实的子宫腺肌病59例,将其具体诊治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所致[1]。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痛经、不孕、月经异常、性交不适以及子宫增大等,严重影响了患病妇女的身心健康,主要以丹那唑、孕三烯酮(米非司酮)或CnRH-a等治疗,但副作用大,价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病变。近年来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多、子宫增大、不孕等。痛经为子宫腺肌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痛经率高达64.8%--77.8%,主要表现为逐渐加剧的进行性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至月经结束。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指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向肌层良性浸润并生长,引起痛经、月经过多等症状的疾病.发病年龄在30~50岁,总的文献报道发病率为5%~70%[1].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月经过多、不孕和子宫增大[2].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观其临床表现当属于"痛经"、"月经不调"、"癥瘕"等范畴.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总结,发现祖国医学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就近年中医药治疗AD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导致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愈来愈高,年龄日趋年轻化,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15%同时合并内异症,约半数合并子宫肌瘤.临床表现:痛经进行性加剧,或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孕,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且有压痛,经期压痛更甚[1].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了子宫肌层,多发于育龄期妇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多及经期延长.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呈上升趋势,临床常以进行性痛经加重以及不孕症而发现本病。西医治疗本病,大多采用激素疗法,造成假孕,假绝经等,这些办法对于青年妇女和生育年龄的妇女都不是理想的办法。近几十年来,笔者探索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大部分病人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子宫内膜组织于子宫腔以外部位生长所引起的病变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于子宫肌层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异位于子宫肌层以外部位称  相似文献   

10.
许润三"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清 《中医杂志》2007,48(5):475-476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子宫内层的内膜组织异常生长在子宫内膜层外的地方;生长在子宫肌层的称为子宫腺肌症。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疼痛及不孕为主要临床症状。许润三教授在6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的诊治有独到的认识,推崇“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淤法治疗子宫腺肌症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肌症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问质侵入子宫肌层,临床症状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逐年加剧的进行性痛经。笔者以活血化淤,理气止痛为主治疗子宫腺肌症10例,取得一定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病,少数子宫腺肌病病灶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似肌壁间肌瘤,又称为子宫腺肌瘤[1]。子宫腺肌病和腺肌瘤是一种危害青、中年女性健康的妇科疑难病症,当被确诊为该病后,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慌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佘畅  熊健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3):178-17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在宫腔壁表面以外的异常位置而引起的病变,是妇科难治病、多发病。疼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的痛经。笔者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运用针灸治疗以痛经为主症的子宫内膜异  相似文献   

14.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颈粘连、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痛经属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继发性痛经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相似文献   

15.
韩玉芬  侯丽辉  周亚杰  吴效科 《中医杂志》2007,48(11):1040-104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的以进行性痛经、性交痛、不孕、月经异常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本病好发于盆腔,属于中医学“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1];现代医学认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同样具有生长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病( adenomyosis,AM)是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的良性病变,临床上以进行性痛经、子宫增大、经量增多为主要表现.其发生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已成为育龄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1],严重影响女性健康.控制痛经及深部性交痛是临床治疗AM的主要目的.目前,治疗AM的药物大都存在治疗效果不满意和停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2008 - 12-2010 - 12,我们应用丹莪妇康煎膏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AM 48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子宫腺肌病,这一妇科常见病也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以往认为,子宫腺肌病为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病因·流行病学·症状及药物治疗效果等方面均不相同,已予以区别[2].子宫腺肌病在手上前不易诊断,误诊率高,多误诊为子宫肌瘤[3].本文对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病变,多发于30-50岁经产妇。患者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进行性加重痛经为主要临床表现,痛苦较大[1]。西医药物治疗以性激素导致患者较长时间闭经为主要手段,但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副作用大,最终多选择手术治疗[2]。中医辨治有  相似文献   

19.
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鲁炎 《山西中医》1994,10(3):19-20
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初探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225002)李鲁炎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据报道[1]妇科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中6~40%有子宫腺肌病。此病是由于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失调、不孕等,目前西医对...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症以渐进性痛经、经量增多为主要症状,痛经的发生率为 73%~80%[1],且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2].多数医家治疗子宫腺肌症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陈霞主任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及科研工作 30 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其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