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和吞咽生理指标的特点,探讨咽期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且疑似脑卒中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169例,收集每例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部位、脑卒中类型、烟酒史、留置胃管、气管切开、既往病史、洼田饮水试验、咽反射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HISS)评分及改良曼恩吞咽能力(MMASA)评分。入组患者1周内完善吞咽造影(VFSS)及纤维内镜吞咽功能(FEES)检查,根据VFSS结果将169例患者分为咽期吞咽障碍组(92例)及非咽期吞咽障碍组(77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间的临床和吞咽生理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咽期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咽期吞咽障碍的预测价值。 结果 咽期吞咽障碍组与非咽期吞咽障碍组的病程、脑卒中部位、气管切开状态、留置胃管、洼田饮水试验、改良曼恩吞咽能力(MMASA)评分、渗漏-误吸评级(PAS)、耶鲁咽部残留物严重程度分级评定量表(YPR-SRS)、会厌翻折、咽启动、舌骨上移最大距离、咽感觉、咽分泌物水平等经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渗漏-误吸、咽部残留和咽分泌物是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渗漏-误吸评级、咽部残留分级、咽分泌物评分预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95% CI(0.838~0.942)]、0.741[95% CI(0.669~0.806)]、0.874[95% CI(0.814~0.920)],敏感度分别为75.0%、52.2%、84.8%,特异度分别为96.1%、94.8%、85.7%,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级、1分、1级。 结论 渗漏-误吸、咽部残留和咽分泌物为咽期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渗漏-误吸评级、咽部残留分级、咽分泌物评分对咽期吞咽障碍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期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和房颤病史、鼻胃管进食、构音障碍、肺炎、改良Barthel指数、脑卒中分类、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发生SA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48例中发生SAP感染56例(37.8%),未发生SAP感染92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调整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后发现,误吸、年龄≥75岁、男性、糖尿病、房颤是康复期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此外鼻胃管进食、构音障碍也是该类患者SA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1,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SAP的风险值得关注,通过对这一系列危险因素的筛查和监控,可提高医院和家庭对康复期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重视程度,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康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8例,根据患者住院4周内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34例)和非SAP组(13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糖尿病及房颤病史)、临床表现(意识水平、进食方式、构音障碍、肺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卒中分型及实验室检查(外周淋巴细胞计数)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SAP组平均年龄[(73.5±10.0)岁]大于非SAP组[(67.8±10.4)岁](P=0.006,P<0.05)。其中,年龄≥75岁、鼻胃管进食、合并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构音障碍、改良Barthel指数(MBI)<40分、洼田饮水试验Ⅲ级和Ⅳ~Ⅴ级、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低的患者SAP发生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SAP的联系最为密切,是SAP的保护因素[OR=0.161,95%CI(0.059~0.438),P=0.000],吞咽障碍[OR=5.471, 95% CI(2.773~10.794),P=0.000]和房颤[OR=5.373, 95% CI(1.470~19.639),P=0.011]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房颤病史、吞咽障碍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发生SAP的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重视与监控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诊病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并探讨A2DS2评分对SAP的预测效能。方法 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连续纳入2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SAP组(n=103)与非SAP组(n=168),分析SAP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A2DS2评分对SAP的预测作用。 结果 急诊病房中SAP发生率为38.0%,两组年龄、吞咽障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合并症(心房颤动、冠心病和脑卒中)、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吞咽障碍、高NIHSS评分和意识障碍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A2DS2评分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8。结论 A2DS2评分能有效预测急诊病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伴发呼吸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8月在该院住院的AECOPD患者117例,根据是否伴发呼吸衰竭分为伴发呼吸衰竭组(n=48)和未伴发呼吸衰竭组(n=6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NLR和NT-pro BN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预测呼吸衰竭的效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脑梗死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既往是否有吸烟史情况、NT-pro BNP、NL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既往有吸烟史等因素后NT-pro BNP(OR=3.085,95%CI:1.252~7.605)和NLR(OR=1.599,95%CI:1.179~2.168)是AECOPD伴发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 BNP水平与NLR水平呈正相关(r=0.297,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NT-pro BNP及NLR+NT-pro BNP联合预测AECOPD患者伴发呼吸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0.787和0.844;灵敏度分别为0.500、0.688和0.833;特异度分别为0.899、0.855和0.739。结论 NT-pro BNP和NLR是AECOPD伴发呼吸衰竭的独立风险因子,联合检测对其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引起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SAP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患者353例,根据是否合并SAP将其分为SAP组(n=100)和非SAP组(n=253)。调查分析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SAP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既往卒中病史、糖尿病、肺部疾病、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胃管留置、抑酸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脱水剂、呛咳、卒中类型、意识障碍、NIHSS评分≥13分、GCS评分9分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糖尿病、呛咳、深静脉置管、胃管留置、意识障碍、NIHSS评分≥13分是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AP的发病率较高,该病的发生有多种独立危险因素参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ICU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152例外科ICU和综合ICU气管插管拔管后病人,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和治疗情况,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于拔管后4~6 h对病人进行吞咽功能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Hosmer-Lemeshow(H-L)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52例气管插管病人中,39例(25.7%)出现了拔管后吞咽障碍。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留置气管插管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是气管插管病人发生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的H-L检验P值为0.099,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为0.818(0.739,0.898)。取6分为临界值时,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结论]高龄(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15分、留置气管插管时间≥72 h以及留置胃管时间≥72 h的病人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吞咽障碍的风险较高,建议使用预测模型进行风险评估与预测,对于得分≥6分的高危病人应尽早给予干预措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物形态改变结合吞咽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28),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留置鼻胃管并实施常规鼻饲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对食物形态进行改变后尝试经口进食。对比两组拔除鼻胃管时的洼田饮水试验级别、留置鼻胃管天数、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拔除鼻胃管时的洼田饮水试验各级别人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留置鼻胃管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情况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97. 32%)显著高于对照组(82.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食物形态改变结合吞咽护理能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的留置时间,提高操作安全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管饲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留置鼻胃管法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同时给予间歇性口胃管营养法进行营养支持。收集两组患者入院24 h 内及30 d 的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VGF)。结果入院30 d,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VGF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间歇性口胃管营养法可以对脑卒中吞咽功能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患者获得性吞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例 鄄 对照研究,将 2015 年 3~7 月在阜外医院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筛出的 32 例心脏术后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从同期同病区心脏术后无获得性吞咽障碍的 452 例患者随机抽取 128 例( 1∶4 )作为对照组,使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出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果 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 OR=1.045 )、性别( OR=2.321 )、慢性肺部疾病( OR=6.517 )、心外动脉病( OR= 3.222 )、不稳定心绞痛( OR=2.555 )、陈旧性心肌梗死( OR=4.634 )、心律失常病史( OR=2.555 )、介入及手术史( OR=2.444 )、心功能( OR=3.008 )、 Euroscorce 评分( OR=1.246 )、气管插管时间( OR=1.103 )、留置胃管时间( OR=1.085 )等为心脏术后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论对于具有以上特征的高危患者,在术后饮水时医务人员应特别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获得性吞咽障碍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