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胆道结石术后带T管引流的患者拔除T管后,经窦道常规行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结果:296例病人胆总管残余结石取净率97.12%,肝内胆管结石取净率93.04%,全组无死亡。结论:术后经T管窦道治疗胆道残余结石安全、可靠,是胆道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至2009年应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10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1例结石完全取出,5例结石大部分取出,3例取石失败,取石成功率97.2%.术后发热4例,腹痛6例,胆管出血2例,腹泻3例,无胆道穿孔、胆管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纤维胆道镜T管窭道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应用纤维胆道镜为73例胆管结石术中检查,术后经T管窦道取石(成功率96%)的体会。着重说明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下称纤胆镜)可降低残余结石发生率经T管窦道取石是解决术后残余结石最安全有 效的方法。患者可免于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残余胆管结石8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残余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纤维胆道镜治疗826例术后残余结石。单纯性胆总管结石138例,右肝内胆管结石483例,左肝内胆管结石565例,双侧肝内胆管结石360例,活动行结石486例,泥沙样结石22例,巨大及嵌顿结石318例。结果 826例残余结石共取石2158次,24例因“T”管税落窦道闭合,未能取石,余802例全部取净,取净率97、1%。结论 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术后残余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胆管结石病人于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胆道及取石,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全组72例胆管结石患者均在术中应用胆道镜配合器械取石,65例胆管结石全部取尽,达90.3%,7例有残余结石,术后6~7周经T管窦道取净残留结石。结论: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能明显降低残石率,减少胆管损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纤维胆道镜检查和取石对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治疗意义。方法用日本产Olympus纤维胆道镜(CHF-P20型)对200例胆道术后患者进行经T管窦道的术后胆管检查及取石。结果从胆管内取石168例,结石取净率95.2%。结论纤维胆道镜检查和取石对治疗术后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纤维胆道镜在术后胆管检查及取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寅恭  王玉枝 《铁道医学》1998,26(4):251-252
目的 上解纤维胆道镜检查和取石对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治疗意义。方法 用日本产Olympus纤维胆道镜(CHF-P20型)对200例胆道术后患者进行经T管窦道的术后胆管检查及取石。结果 从胆管内取石168例,结石取净率95.2%。结论 纤维胆道镜检查和取石对治疗术后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肝胆管术后残余结石取尽率。方法 总结1995—2003年应用纤维胆道镜经术后T管窦道治疗术后胆道残余结石100例的经验。结果 100例患者共取石治疗270例次,结石取净93例,取净率93%。结论 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是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理想方法,操作简单,用时短,损伤轻,病人痛苦小,可以避免再次或多次胆道手术,在胆道残余结石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背景 ]明确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在治疗胆总管残余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病例报告 ]对 6例胆总管术后残余结石患者施行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 .[讨论 ]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治疗胆总管残余结石是一种安全、先进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术中、术后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术后利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38例患者中有114例术中取石,结石取尽率为82.46%(94/114),24例患者术后经T管窦道取石,结石取尽率为83.00%(20/24)。结论:肝胆管结石术中常规应用纤维胆道镜有助于确定引流方式,减少胆管残石,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纤维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石,降低残石率和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入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 CHF p20胆道镜经胆囊管入路施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7例,其中直接置入胆道镜19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微切开胆总管侧壁置入胆道镜8例.结果 27例均痊愈出院,无胆漏、腹腔感染、结石残留、出血、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住院时间5~10d.结论该术式对有适应症的患者,可避免和减少胆总管完整性的破坏和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为部分胆总管结石患者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25例胆道术后残留结石患者,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的初步经验。25例胆道残留结石有3例合并胆道蛔虫,1例合并胆总管下端狭窄。全组25例,取除结石及蛔虫成功22例,成功率为88%,取净结石20例,取净率为91%,1例胆总管下端狭窄,试用纤维胆道镜内插入PTCD导丝,导管扩张狭窄部分,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对纤维胆道镜术后直型引流管插入和固定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了早期导管滑脱的并发症。并对3例取石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纤维胆道镜术中诊治胆道结石常见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术中诊断和治疗胆道结石碰到的问题和常见的失败原因。方法 对714例以术中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其中,132例术后有胆道结石残留,残余结石率为18.5%。术中已知结石残余54例,术后经T管造影和术后胆道镜证实有结石残余78例,78例中包括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开口狭窄29例、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变异37例、胆总管下段节段性狭窄伴结石12例。结论 术中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时要注意有无胆道变异和病变胆管开口狭窄或胆总管下端节段性狭窄等情况,术者应按顺序逐支逐段地检视,对胆道应采用连续的窥视方法以尽量避免主观和客观因素引起的术后结石残留。  相似文献   

14.
纤维胆道镜术中诊治胆道结石常见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术中诊断和治疗胆道结石碰到的问题和常见的失败原因。方法 对714例以术中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其中,132例术后有胆道结石残留,残余结石率为18.5%。术中已知结石残余54例,术后经T管造影和术后胆道镜证实有结石残余78例,78例中包括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开口狭窄29例、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变异37例、胆总管下段节段性狭窄伴结石12例。结论 术中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时要注意有无胆道变异和病变胆管开口狭窄或胆总管下端节段性狭窄等情况,术者应按顺序逐支逐段地检视,对胆道应采用连续的窥视方法以尽量避免主观和客观因素引起的术后结石残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胆道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治疗方法的胆道压力及肝脏代谢的变化。方法选取适合患者40例,分为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胆道压力和阻力、血中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GGT、ALP的情况。结果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在胆道压力、胆道阻力、血中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GGT、AL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缝合组术后l例发生胆漏,经引流后治愈。一期缝合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对于合适的患者,胆道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避免了放置T管引起的一系列弊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1983年1月~1986年6月共作纤维胆道镜检104例,其中术中16例,术后88例,经检查发现胆道手术最常见的易漏病变包括胆管内残留结石、蛔虫、线结及癌肿等。本组术中探查发现可疑病变经胆镜复查阳性检出率达62.4%,术后经常规T管逆行胆道造影后又经T管瘘道胆镜检查,发现造影诊断真阳性率仅70.7%。胆镜检查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因此作者强调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检查,对减少胆道手术易漏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胆总管探查术后结石的残留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34例因胆总管结石行开腹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的结石残留率为29.9%;第一次手术取出胆总管结石>3枚者的结石残留率为42.9%,明显高于≤ 3枚者的结石残留率(15.6%)(χ2=11.40,P<0.05);在控制手术方法、肝内胆管结石等因素后,结果显示胆总管结石数目>3枚仍与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结石残留有关(P=0.001),OR值由4.050升高至4.503。结论 胆总管探查术后结石残留可能与第一次术中取石超过3枚有关,胆总管探查中须加强胆道镜检查,并有效固定T管,对于术中取石数目超过3枚的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须慎重。  相似文献   

18.
胆道排石合剂治疗肝内三级以上胆管结石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有疏肝利胆、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在治疗肝内三级或三级以上胆管结石方面的优势。【方法】对我院4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常规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胆道镜取石术配合中药胆道排石合剂(由金钱草、威灵仙、茵陈、广木香、姜黄、郁金、枳壳、柴胡、青皮等药物组成)口服治疗,观察中药治疗肝内三级或三级以上胆管结石的疗效。【结果】本组42例患者在服中药治疗前,三级或三级以上肝内胆管结石无法取出,服中药治疗后行经T管逆行胆道造影检查.发现有39例排尽结石,治愈率达92.9%;3例发现胆总管内残留结石,8周后采用Olympus纤维胆道镜经胆总管T管窦道取石,一次取尽。【结论】胆道排石合剂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尤其是三级或三级以上的和较大的嵌顿性肝内胆管结石.具有良好的溶石排石效果,利于结石的排出,并能减少术后结石残留,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取石2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对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7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高度怀疑有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患者,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用胆道镜探查并清除结石。结果:10例探查阴性,17例发现胆总管下端结石,1例伴左肝管开口部结石,直径4~6mm。12例以取石网套取后,自胆囊管取出;2例结石碎裂后,分次取出;3例以活检钳置操作孔内,用胆道镜将结石推入十二指肠。全组无并发症,术后平均9天出院。结论: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取石。可作为治疗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杜强  张小斌  赵俊  纪刚  叶旸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47-48,51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结石取石后胆管一期缝合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因肝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111例,其中行胆总管一期缝合50例(缝合组),行T管引流61例(引流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胆漏、结石残留和结石复发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缝合组在住院时间、补液量、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等项均少于引流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肝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取石后一期缝合,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而且不存在T管引起的各种弊端,只要掌握适应症该术式是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