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燥湿同病理论是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医治疗呼吸疾病的重要理论依据。咳嗽变异性哮喘作为临床常见病症,中医相关治则治法、经典医案、临床验案比比皆是。若单从"燥热伤津"或"痰湿壅盛"的病因病机出发论治显然有失偏颇。由于燥湿同形同病,"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夹湿,湿郁则不能布津而又可化燥",因此"燥湿同治"方为纲要。导师魏丹霞教授师从云南省名老中医陆家龙教授,传承陆教授气阴学术思想提出基于燥湿同病理论运用"润养"与"通利"(润养以化燥,通利以逐湿)之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从燥湿同病理论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之病因病机切入,探赜"润养"与"通利"之法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燥湿同形同病程宜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芜湖241001)关键词燥湿同形同病,辨证论治六气之中,燥与湿,寒与热,燥可似湿,湿可似燥,寒可似热,热可似寒,一举手足,关系重大,不可不慎。姑先将燥湿同形同病论述如下,代同道参考斧正。1燥湿同形同病在六淫中...  相似文献   

3.
燥湿同形同病解燥邪之形成燥者干也,湿者濡也,水流湿,火就燥,在六淫为对待之二气,在病机有寒热之殊形,其不能合论混言也明矣。然燥病每由湿化而来,如湿温初起,本属湿也,及其转变,则化燥矣。周学海云:“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亢甚皆见火化,郁甚皆见湿化,郁极则由湿而转见燥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一种危及多个脏腑的疾病,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其主要病机是阴虚内热、耗津灼液,致血行不畅血脉瘀滞阴损及阳变生多种病变。由于湿邪外侵或湿自内生,常见有夹湿的征候,燥湿同病,论治各有不同,主方用药或清或燥。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虑,处理不当会变证丛生,现就湿邪外侵、湿自内生、水湿逗留三方面征候论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的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一般病程较长。在患病过程中,由于湿邪外侵或湿自内生,常有兼湿的证候。燥湿同病,论治殊途,组方遣药或清或燥,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虑,处理不当则变证丛生。今兹就个人临证所得,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6.
《婺源余先生医案》对于燥证和湿证的认识别具一格,同时对于燥证和湿证临床中所导致的多种变证的辨证施治颇具创新,从燥证之由、燥证致病、燥证之治、湿证论治、燥湿同病5个方面进行总结。书中以燥湿作为临床中辨证疾病的纲领,是对传统八纲辨证的有益补充,同时这一创新思维的形成与作者生活的地域环境密切相关,体现了中医学"三因制宜"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医杂志》1987年第5期载《杂病汇讲(读)—程门雪遗稿之八》专论—《燥湿同形同病解》文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亢甚皆见火化,郁甚皆见湿化,郁极则由湿而转见燥化,何者?亢甚则浊气千犯清道,有升无降,故见火化也;郁则津液不能流通,而有所聚,聚则见湿矣;积久不能生新,则燥化见矣”。又曰:“大抵燥湿同病者,湿多在脾,以脾为阴土,性最恶湿,湿病必先困于太阴,燥湿必用脾药,用药不离苦温,苦以燥化,湿为阴邪,非温不化也,而燥则有伤肺、伤胃、伤肝肾之不同,肺胃同治,均以甘寒为主,故脾湿胃燥,脾湿肺燥诸病,必以甘寒与苦温同用……。”阅后颇受启发,用之临床,每获良效。现举病案如下。 1 痞证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病例观察及相关资料总结湖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中医发病、病机特点及辨证论治。认为此次新冠肺炎属于一种独特的疫毒,此疫毒同时具有湿、毒、燥的特征,可定性为"湿毒夹燥"疫毒,其中"湿毒"是病理基础,"夹杂燥邪"是病理特点,"子病及母"是燥与湿毒均盛的原因;燥湿相兼外在表现为肺燥脾湿,主要损伤脏腑在肺、脾,后可伤及五脏。根据病情可分期论治:初期,湿毒郁肺、燥伤肺阴,治疗既要燥湿解表,同时要注意顾护津气避免过燥伤阴;中期,疫毒陷肺,在宣肺解毒基础上加用清肺润燥之品,酌情加用活血通络药;极期(危重症),疫毒壅肺,内闭外脱,治以开闭固脱、解毒救逆,注意根据阴阳虚实辨证施治;恢复期,邪未尽,正未复,需清补并行之法,里外宣通。  相似文献   

9.
临床辨证中发现,脾气亏虚,湿气偏盛是消渴病患者常见症状。传统将消渴病机归为阴虚燥热,燥湿往往同存且互为因果。本文立足于“燥湿并存、燥湿相济”,从2型糖尿病主要特征脾湿出发,以口渴多饮为主症的上消,肺脏燥热、脾湿痰盛,其病机可从脾湿肺燥论;以多食易饥为主症的中消,膏粱浓味积中日久,湿聚而成热,酿成湿热蕴结,其病机可从脾湿胃燥论;以尿频量多为主症的下消,下焦虚热,上泛为肾消,其病机可从脾湿肾燥论。由于燥湿并存,根据三消病位、病邪偏重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治法与药物。上消治疗应在清热润肺的同时,也要注重滋肺脾胃之阴,可选用玉竹、北沙参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清金滋水。中消治疗应注重清胃热、化脾湿,可选用黄连、茯苓清热燥湿,健运脾气。下消治疗应注重滋阴固肾、培补脾气,可选用山茱萸、黄芪脾肾阴阳同调,恢复人体整体的燥与湿、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0.
消渴病为临床多见疾病,以身体消瘦,小便多、多食及多饮等为特征的病症。在《内经》中对消渴病的阐述有肝气郁滞化火、脾胃失运、胃火炽盛等不同论述,《内经》中对于糖尿病患者前期发病因素已总结出多种病因,如郁火、气滞及痰湿等,总起来说糖尿病前期病因可概括成"郁",包含火、气、湿、血、食及痰六郁,不同体质者其六种因素会有所重,但糖尿病的起病不是单一因素所造成的。肥胖糖尿病为多实胖,其病机为火、气、湿、血、食及痰六郁,虚胖型病机根本为脾虚胃郁,消瘦型病机主要为肝郁。在治疗上可采用"消膏转浊"、"开郁清胃"、"辛开苦降"及"苦酸制甜"等疗法。  相似文献   

11.
宋群先 《河南中医》2021,41(2):205-210
冯宪章教授擅用中医四诊八纲、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临床,治疗皮肤科的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疗效颇佳。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冯教授认为,带状疱疹病机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本虚标实,急性期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则加用益气扶正的药物。湿疹病机与湿、热、虚、瘀有关,急性湿疹以湿热为主,亚急性湿疹以脾虚湿蕴为主,慢性湿疹以血虚风燥、血瘀为主,热重于湿型以龙胆泻肝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湿重于热型以龙胆泻肝汤和除湿胃苓汤加减。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为风、湿、热、燥,治以清热除风止痒、清热除湿止痒、滋阴润燥止痒,方选龙胆泻肝汤加祛风止痒药物。除此之外,冯教授将龙胆泻肝汤加减运用于接触性皮炎、玫瑰痤疮、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足癣感染、寻常型天疱疮等多种皮肤病辨证为湿热型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病程延长还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多组织器官损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临床优势突出,具有鲜明的诊疗特色。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源远流长,近年来在病因、病机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也正逐步深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的记载,提示糖尿病的发生与五脏皆有关。通过收集整理消渴相关古籍文献,按照中医理论框架“集成-归真-纳新”的基本构建原则,基于中医脏象理论,分析五脏虚损致消的病因病机多为肝脏虚弱,失于疏泄,情志失常郁而化火;心脏虚弱,心阴耗伤,内生燥热;脾脏虚损,失于健运而运化失常;肺脏虚弱,燥热之邪伤肺,津液失于输布;肾脏虚弱,肾阴亏虚,固摄无权,气化无力不能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总的来说为阴虚热盛。以五脏为空间维度构建消渴治疗框架。总结出消渴的治则治法主要有疏肝理气、调畅情志,清泻心火、滋阴润燥,升补脾阳、健脾除湿,清肺润燥、养阴生津,滋阴补肾、温肾助阳等。通过构建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理论框架,旨在搭建起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以期为中医古籍文献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提供新思路,为中医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T2DM)可能是由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先天的免疫性疾病,炎症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本文从痰湿体质是炎症学说的内在基础,现代生活方式是炎症学说的外在条件阐述了2型糖尿病炎症学说的中医理论。为中医理论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栗德林论治糖尿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德林教授治疗糖尿病多年,临床经验十分丰富。根据长期临床观察,他认为糖尿病当属中医"消渴"范畴,其有自身的发病规律,即"核心病因病机"。本病的核心病因病机是为五脏柔弱,内热薰蒸,伤津耗气,血稠液浓,瘀阻痰凝则并发冠心病,蓄浊失精则并发。肾病。基于上述认识,栗教授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地。具体临证时,栗教授强调辨病论治宜益气养阴扶阳;辨证论治宜扶正祛邪,扶正应注意调理阴阳气血,祛邪应热毒痰湿瘀郁并治;注重健脾益肾并兼顾泻心疏肝、润肺补肺。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医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及治疗思路,2型糖尿病近似中医的消瘅病,其病机以脾肾亏虚、痰瘀湿阻居多,补中肾气汤治疗此类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韩延华教授认为外阴白斑病机:一为肝肾不足,或年老体衰,精血亏损;或久病不愈,阴血不足而致肝肾阴虚,肝脉过阴器,肾司二阴,肝肾阴虚,精血亏少,冲任血虚阴部肌肤失养,阴虚生风化燥,风动则痒。二为肝经湿热,郁怒伤肝,肝郁化热,肝气犯脾,脾虚湿盛以致湿热互结,而发痒痛。韩延华教授以补益肝肾,清热祛湿止痒为治疗原则,自拟方药"外阴白斑洗方"中药熏洗坐浴,配合局部外抹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与口服育阴丸或妇科养荣胶囊,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临床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具体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得出病机,确立治则,总结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具体方法.结果 阳虚湿盛是本次疫病发生的重要病机,可采用温阳化湿法扶正祛邪来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温药和湿法、温运三焦法以及艾灸、穴位贴敷等兴阳温通的外治法.结论 温阳化湿法从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浅析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临床分期,以及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辨证论治方法。结果: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不能简单地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为论,将其归结为下消、肾消,应该将其置于消渴、水肿、虚劳等几个疾病中综合考虑。痰湿、瘀血、燥热皆可为标,阳虚、阴虚、气虚皆可为本。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新疆地区的燥证特点,主要从天燥地固湿失宣泄、寒热殊胜湿自内生和多食厚味致生湿变等三方面内容,阐述了在本地区常见的燥证夹湿证候的病机.同时从中医学发病和病机角度指出,燥证夹湿证候同新疆多发高发疾病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西药治疗虽然对病情控制效果显著,但容易反复,并且长期用药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常伴有胃肠道不良反应、皮炎等不良反应。笔者根据中医对痛风病因病机相关理论的整理认识,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脾虚湿浊内阻”是痛风发作的病机关键,治疗重视究其本,将健脾燥湿法应用于疾病分期的全过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