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回顾性分析8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伴转移者PLT和PCT高于无转移者(P〈0.01),而PDW和MPV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明显增高,提示血小板与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密切关系,血小板参数可作为恶性肿瘤疗效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特点及生长抑素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92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4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不同时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1)SAP组与MAP组相比,PLT、PCT明显下降(P〈0.01),MPV和PDW显著升高(P〈0.05);(2)SAP组生长抑素治疗后PLT和PCT明显升高(P〈0.01),MPV和PDW明显下降(P〈0.05)。结论SAP与MAP患者血小板参数明显不同,生长抑素治疗后PLT和PCT明显升高,血小板活性降低,提示生长抑素对SAP患者有一定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斌  罗建远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1):150-151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在恶性肿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29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5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T、PLT、PDW、MPV、P—LCR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肿瘤分期及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5项参数显著增高,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复发监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静脉血栓患者溶栓前后数值的改变。方法用血液分析仪测定46例血栓患者血小板参数系列:PLT、PCT、MPV、PDW,列出其不同时期数值。结果 PLT和PCT数值溶栓后比溶栓前明显增加(P〈0.05),MPV和PDW数值溶栓后比溶栓前下降(P〈0.01)。结论溶栓后血小板参数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有再次复发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84例腺瘤、135例腺癌患者及87例参加体检并行肠镜检查的健康人(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分析。结果腺癌组的PLT、PCT和PDW高于对照组和腺瘤组(P〈0.05);腺癌组的血小板增多例数多于对照组和腺瘤组(P〈0.05)。对照组与腺瘤组的四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0例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PLT<100×109/L)患者,根据病因分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组7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18例和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组15例,另选取正常妊娠妇女110名为对照组,观察四组外周血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PAT组、HELLP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P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与正常妊娠组以及PAT组、HELLP组比较,MPV、PDW上升,PLT、PC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PLT、MPV、PDW、PCT等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Ⅳ度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迈瑞BC-6800进行PLT及相关参数分析,统计PLT<25×109/L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分成两组,A组为104例非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B组为78例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C组为80例PLT及相关参数正常的健康体检者,比较各组PLT及其参数.结果:A组PLT较C组低,MPV,PDW,P-LCR均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LT,MPV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P-LCR较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LCR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V是鉴别血小板减少原因的一个重要指标,联合PDW,P-LCR测定对Ⅳ度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患者骨髓功能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韩日成  钟彩玲 《河北医学》2009,15(8):903-906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BKM Ac.T5d iff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和治疗后骨髓抑制期、骨髓恢复早期、完全缓解期PLT、MPV、PDW、PCT结果并以50例健康人的PLT、MPV、PDW、PCT值做对照。结果:化疗前ALL患者PLT、MPV、PC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PDW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骨髓抑制期PLT、PDW、PCT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MPV比化疗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髓恢复早期可见MPV、PDW、PCT比骨髓抑制期及化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PLT明显高于骨髓抑制期(P〈0.01),与化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完全缓解期PLT、PCT、MPV、PDW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PLT、MPV、PDW和PCT四项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治疗前后ALL患者的骨髓代偿情况、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肺癌根治术对患者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方法:选取本院胸外科诊断为原发性肺癌336例,术前及术后7d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PLT、PCT及PDW,分析肺癌根治术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结果:术前肺癌PLT、PCT较正常人高,PDW较健康正常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PLT、PCT较术前明显低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ⅠB期术前PLT、PCT、PDW较ⅠA期术前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ⅠB期术后7dPLT、PCT较ⅠA期术后7d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中小细胞癌术后7dPLT、PCT较其他类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细胞可能产生某种类似血小板生成激素刺激骨髓生成血小板;肺癌根治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PLT,可能跟组织、血管破坏,短期内PLT耗损或者癌组织被清除有关;PLT、PCT、PDW的动态观察,有助于临床对肺癌病情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韦华清  兰枝东 《广西医学》2013,(9):1216-12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左心室血栓(LVT)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方法 AMI并发LVT患者45例(A组)、AMI未并发LVT患者49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1h、7d、14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94例AMI患者MPV与PLT、PDW与PLT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PDW与MPV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A组PLT、PDW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MPV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AMI者左心室血栓形成可能与MPV等增大相关,监测MPV等变化,为抗栓治疗等提供参考,有助于降低心室血栓和栓塞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103例ITP为研究对象,6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ITP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后不同疗效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IT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出现降低,重度组降低程度高于轻中度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出现升高,重度组升高程度高于轻中度组;治疗前后不同疗效ITP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治疗后PLT、PCT出现升高,MPV、PDW及P‐LCR出现下降,治疗无效组ITP患者治疗前后PLT、MPV、PCT、PDW及P‐L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各参数改善不明显。结论血小板参数对ITP病情严重程度预判及疗效观察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月影 《中外医疗》2011,30(15):72-73
目的观察伴缺血性脑卒中的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参数的改变,探讨其在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CELLTACEMEK-7222K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0例伴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及3例无卒中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6项参数进行检测,2组间进行比较并分别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2组糖尿病患者的MPV、PDW、PCT、NEU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伴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PLT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WBC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无卒中糖尿病患者PLT、WB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伴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组WBC、NEUT均显著高于无卒中糖尿病组(P〈0.01),其余血小板4项参数在2组糖尿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和白细胞6项参数的检测对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平春玲  韩东升  包图雅 《中外医疗》2012,31(3):30+32-30,32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PLT(血小板计数)、PCT(血小板压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的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76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8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PCT、MPV、PDW进行测定。并分组比较,统计学采用方差检验。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明显减低(P〈0.01),MPV、PDW增高(P〈0.05),PCT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在DM微血管病变的发生、进展有重要作用,适时检测血小板参数对DM及其微血管病变诊断、预后评估、制定干预计划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7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的PLT、MPV、PCT和PDW,分紫绀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两组,分别与同期健康对照组PLT、MPV、PDW和PCT进行比较.结果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术前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MPV较对照组则显著升高(P<0.05);术后MPV仍高于对照组(P<0.05).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术前MPV、PCT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MPV仍高于对照组(P<0.05),PLT、PDW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血小板参数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分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冠心病(CHD)、糖尿病(DM)和对照四个组,分别检测hs-CRP及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五项血小板参数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M+CHD)组hs-CRP、MPV、PCT、P-LCR和PDW水平显著高于CHD、DM和对照组(P〈0.01),PLT数量显著低于CHD、DM和对照组(P〈0.01)。PLT计数:对照组〉DM组〉CHD组〉(DM+CHD)组,呈降低趋势,hs-CRP、MPV、PCT、P-LCR、PDW水平:对照组〈DM组〈CHD组〈(DM+CHD)组,呈升高趋势。hs-CRP与PLT呈负相关(r=-0.725,P〈0.05),与MPV(r=0.801,P〈0.01),PCT(r=0.747,P〈0.05),P-LCR(r=0.713,P〈0.05),PDW(r=0.724,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hs-CRP及血小板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显著相关性,hs-CRP及血小板参数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观察和评价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及前列地尔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MAP和SAP患者不同时期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与MAP组比较,SAP组入院时外周血PLT明显下降(P〈0.01),MPV、PDW显著升高(P〈0.01);治疗1周后,MAP组PLT无显著性升高,MPV、PDW升高明显(P〈0.05);SAP组1周后PLT显著性升高(P〈0.05),MPV、PDW变化不明显。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前列地尔治疗组SAP患者PLT明显上升(P〈0.01),MPV、PDW明显下降(P〈0.01)。结论SAP与MA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明显不同,可反映不同病情程度。前列地尔治疗后PLT升高,MPV、PDW降低,提示前列地尔对SAP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PLT(血小板计数)、PCT(血小板压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 ACT5diff AL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22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PCT、MPV、PDW进行测定,并分组比较,统计学采用方差检验。结果(1)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减低(P〈0.05),MPV、PDW显著增高(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PLT减低(P〈0.05),MPV、PDW显著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MPV、PDW明显增高,并且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MPV、PDW显著增高,提示检测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对于监测糖尿病患者有无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烧伤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动态变化特点及其原因。方法通过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50例烧伤患儿和50例健康儿童的血小板参数(PLT计数、MPV、PDW、PC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烧伤程度越重,PLT数量减少越大,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第7天,MPV、PDW较正常对照组普遍极显著升高(P〈0.001),而PCT则普遍显著下降(P〈0.01)。结论儿童烧伤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规律能够准确地反映烧伤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情动态进程。  相似文献   

19.
黄月琴 《河北医学》2010,16(3):290-29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ITP组、非ITP组、健康对照组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及ITP治疗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与非ITP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ITP组2(PLT〉10×109/L)MPV、PDW明显增加(P〈0.01),ITP组1(PLT〈10×109/L)MPV、PDW明显减低(P〈0.01),在ITP的治疗过程中,MPV比PLT更早出现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参数对血小板减少症有鉴别意义,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对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利用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MEACK—MAN COULTERLH750)检测48例糖尿病病人和5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4项参数,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