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膝后“L”型切口治疗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一般常合并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以往手术治疗常采用膝后“S”切口或膝后外侧直切口。鉴于单纯性后交叉韧带损伤而无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仅为韧带胫骨起点处撕脱,因此我们认为在处理上应选择既可充分显露损伤部位,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2.
膝后短横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PCL损伤中的一种常见类型,这种损伤提倡早期修复[1]。常用的膝后"S"形切口入路,切口长创伤大。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采用膝后短横切口入路治疗该类患者24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端后并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全部获得随访,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本组术后平均(91.6±2.3)分,优良率90.91%(20/22)。结论利用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优良率高、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膝后内侧入路修复重建后交叉韧带(附24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并探索膝后内侧入路修复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特点和技术要点。方法用膝后内侧“S”形入路修复PCL13例,取半腱肌腱重建PCL11例;俯卧位手术16例,仰卧位手术8例。对后内侧入路的应用解剖、手术要点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后内侧入路不需要显露血管神经,比膝后入路平均手术时间缩短30~60分钟,不受体位限制,不需附加切口,一个切口既可修复又可重建PCL。21例患者经半年以上随访膝关节不稳无复发。结论膝后内侧入路简单、安全、显露好,是修复重建PCL的理想入路,抽出钢丝法和取半腱肌腱拉出“U”形钉固定是修复和重建PCL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创小切口治疗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23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估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微创治疗的手术方法 和近期效果.方法 采用膝后内侧倒"L"形小切口,经腓肠肌内侧缘与半腱肌之间入路,复位后行螺钉、可吸收钉或钢丝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6~24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术后骨折均得到复位,并在2.5~6个月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膝后内侧倒L形小切口入路简便、快捷、安全、手术创伤小,可较好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钢丝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石磊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9):552-553
目的探讨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结合钢丝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结合钢丝内固定,其中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龄32岁,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5 d。结果随访平均17个月,22例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活动完全正常,优良率95.7%。结论应用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结合钢丝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安全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节省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膝后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止带撕脱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7年 2月~ 1999年 2月 ,我院采用膝后侧入路治疗 9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患者 ,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9例 ,男 8例 ,女 1例 ,年龄 17~ 5 0岁 ,均为车祸伤。孤立性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7例 ,1例伴前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断裂 ,1例合并有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断裂、内侧半月板边缘撕裂及腓骨小头撕脱骨折。手术均于伤后 3天内施行。1.2 手术方法 麻醉后 ,取俯卧位 ,在气囊止血带下 ,取横纹中 1/ 3为中心 ,作“S”形切口 ,长约 12cm。在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显露胫神经及血管 ,并显露腓肠肌内侧头…  相似文献   

8.
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自2000年12月~2004年1月收治急性膝关节损伤12例(12膝),病人均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于伤后2~12d接受了关节镜检查及内侧开放探查,12膝均有后内侧角损伤和内侧副韧带损伤,4膝伴前、后交叉韧带断裂;2膝伴前交叉韧带断裂;4膝伴后交叉韧带断裂。12膝均一期手术修复后内侧角和内侧副韧带。8周后,12例病人中8人接受二期关节镜下手术,前交叉韧带重建3例,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3例,后交叉韧带重建2例。[结果]一期手术后8周评估表明12膝均恢复内后侧稳定性,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12例病人随访10~20个月,平均12.0±3.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7.08±6.28。IKDC综合评定正常(A级)4例,接近正常(B级)7例,异常(C级)1例。[结论]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见于较高能量损伤,多为复合损伤,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应一期手术修复后内侧角和内侧副韧带,二期酌情重建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改良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撕脱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10例PCL撕脱性骨折,膝关节后方横入路,暴露骨折部位,使用扩阴器牵拉切口,钢丝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术后2个月放射学检查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小切口治疗PCL撕脱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显露充分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人工韧带治疗膝后交叉韧带损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11例膝后交叉韧带(PCL),对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行Gore-Tex人工韧带重建PCL,对近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随访9 ̄21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所有患膝不稳定症状消失。Lachman试验阴性,后抽屉试验阴性骨折关节功能良好。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平均积分由术前的54分提高到术后的89分。认为关节镜下代 韧带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手术反应小,恢复快,近期疗效肯定,过 铲尚待日后更深入  相似文献   

11.
欧阳植松  李棋  李箭 《中国骨伤》2013,26(9):720-723
目的:探讨经膝后正中小切口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18~62岁,平均36.8岁;病程1~52周。术中采用膝关节后正中小切口,注意保护血管神经。术后通过物理检查、Lysholm及IKDC评分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中无断钉,术后无感染、窦道形成、骨折块移位等并发症发生,仅1例切口愈合延迟。随访6~42个月,平均30个月,终末随访时患者均获骨性愈合。2例因未及时复诊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50例术膝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征为阴性或Ⅰ度阳性。术后Lysholm评分高于术前,术后优42例,良5例,中3例。术后IKDC评分高于术前,术后IKDC评分A级41例,B级9例。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患者免除二次手术,而采取后正中后小切口创伤小,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血管神经损伤。用可吸收拉力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经膝后下方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导致膝关节后直向不稳定,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将严重损害膝关节功能,远期出现骨关节炎.自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我们采用膝后下小切口微创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47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姚建华  王仁润  朱兵 《中国骨伤》2009,22(2):149-150
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增加,后交叉韧带损伤机会明显增多。后交叉韧带损伤后选择手术治疗的指征严格,后抽屉试验在Ⅱ度以内建议保守治疗,Ⅲ度损伤才建议手术重建修复。但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引起的膝关节后向不稳,一般认为需早期手术治疗,将骨折复位内固定,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膝关节后关节囊显露多采用通过膝关节后方“S”形切口,手术创伤大,有损伤神经血管的风险,我们采用膝后内侧切口显露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块,用螺钉或爱惜康5号线固定骨折块,手术创伤小,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膝后交叉韧带起点处骨折需手术治疗者,常采用后正中“S”切口入路。2000年7月~2005年12月,我科采用改良的膝后内侧入路治疗此骨折10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5~55岁。伤后2~10h就医。后抽屉试验均( )。X线片示:胫骨平台后斜坡处撕脱骨折块移位>5mm。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6例,钢丝拉出固定4例。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切口自腘窝横纹上5cm,沿半腱肌及腓肠肌内侧头后缘直向下,于腘横纹下5cm处止,向两侧游离皮缘,显露术野内半腱肌及腓肠肌内侧头,将半腱肌及半膜肌牵向内侧于腓肠肌内侧头外缘钝性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一种膝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常规关节镜检查明确关节内损伤情况.同时处理合并伤.膝后正中小切口暴露后关节囊.多股不吸收缝线网状固定骨折片。结果11例获随访.平均45个月,膝关节活动均正常,无明显松动病例。结论应用关节镜辅助下膝后有限切口不吸收线内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移位骨折的方法具有实用、微创、便于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膝后内侧小切口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正>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后交叉韧带损伤,临床较常见,一般都需手术治疗。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膝后内侧小切口入路对2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进行有效复位钢丝内固定,取得了满  相似文献   

17.
自2002年5月~2006年2月,笔者对20例单纯的膝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采用膝后内侧入路,加压螺纹钉或钢丝固定,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缝合骨锚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笔者自2007年9月~2008年6月共收治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17例,均采用膝后内侧小切口骨锚固定,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较少见,常属于严重暴力损伤,早期易误诊及漏诊,影响膝关节功能.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22例,效果满意.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经膝关节MRI检查后另予韧带重建术处理,本文着重对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采用改良膝后直切口优点和内固定的选择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膝后腓肠肌内侧入路修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撕脱骨折。方法 应用膝后腓肠肌内侧入路对11例PCL胫骨撕脱骨折行复位固定。结果 膝后腓肠肌内侧入路对修复PCL胫骨撕脱骨折。解剖层次清晰,出血量极少,不需要切断和重新缝合组织,并发症少,简便、安全、快捷、实用。结论 膝后腓肠肌内侧入路非常适于修复PCL胫骨撕脱骨折,同时也适于股骨内侧滑车后部、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