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用decoy策略调控核因子κB( NF-κB)调节组织因子(TF)表达及相应的因子Ⅶ(FⅦ)活化,探讨冠心病新的防治方法.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F-κB deco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转染效率 ,用凝胶迁移率改变竞争实验证实NF-κB decoy的作用机制,用RT-PCR检测组织因子(TF)mRNA,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表面TF抗原,重组组织因子一期凝血法检测与HUVEC共孵育的血浆中活化因子Ⅶ(FⅦa)活性.结果 decoy能成功地转染入HUVEC内,能与TF启动子的κB位点顺式作用元件竞争性结合转录因子NF-κB,明显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HUVEC TF mRNA TF抗原表达及相应的FⅦa活性.结论 NF-κB decoy能通过抑制TF表达而抑制FⅦ的激活,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RMECs)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RMECs,用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法鉴定.取生长良好的3、4代细胞,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和血必净治疗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TF mRNA和内皮素(ET)mRNA表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0 mg/L LPS刺激组电镜下可见细胞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空泡变性明显)LPS(1~100 mg/L)刺激组TF mRNA和ET mRNA表达均随浓度增加显著上调(P<0.05或P<0.01),NF-κB核移位明显;血必净(12.5、25.0、50.0 g/L)治疗组较LPS刺激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善,TF mRNA和ET mRNA表达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未观察到NF-κB核移位.结论 LPS可呈剂量依赖性诱导TF mRNA和ET mRNA表达;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降低TF mRNA表达来抑制LPS诱导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凝血系统的启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降低ET mRNA表达并抑制NF-κ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激动剂对高糖条件下人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和血管黏附因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HL-60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L-60细胞黏附试验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ICAM-1和VCAM-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和共聚焦显微镜方法探讨NF-κB通路IκB、磷酸化-IκB蛋白水平及p65亚基的移位,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方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离子(ROS)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的活性。结果 (1)高糖(33 mmol/L)干预24 h能够显著增加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的表达;(2)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和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联苯碘(DPI)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ICAM-1和VCAM-1的表达;(3)高糖能够诱导内皮细胞IκBα的降解、磷酸化-IκBα蛋白水平的增加;另外,高糖可以显著增加内皮细胞NADPH氧化酶活性和细胞内ROS水平;非诺贝特则呈浓度依赖性的逆转高糖引起的上述效应。结论 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通过抑制NF-κB通路和NADPH氧化酶的激活降低高糖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尿白蛋白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用去脂的小牛血清白蛋白(BSA)20mg/mL加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EMSA、RT-PCR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不同时限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骨桥蛋白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情况。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结果:去脂的小牛血清白蛋白可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内NF-κB活性增加,骨桥蛋白mRNA表达上调,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尿白蛋白诱导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与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内NF-κB活性增加,导致骨桥蛋白mRNA转录上调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decoy策略调控核因子κB(NF-κB)调节组织因子(TF)表达及相应的因子Ⅶ(FⅦ)活化,探讨冠心病新的防治方法。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F-κB deco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转染效率,用凝胶迁移率改变竞争实验证实NF-κB decoy的作用机制,用RT-PCR检测组织因子(TF)mRNA,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表面TF抗原,重组组织因子一期凝历法检测与HUVEC共孵育的血浆中活化因子Ⅶ(FⅦa)活性。结果 decoy能成功地转梁入HUVEC内,能与TF启动子的κB位点顺式作用元件竞争性结合转录因子,NF-κB,明显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HUVEC TF mRNATF抗原表达及相应的FⅦa活性。结论 NF-κB decoy能通过抑制TF表达而抑制FⅦ的激活,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B(NF-κB)激活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第2代HUVECs用于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细胞NF-κB亚单位p65的表达程度,利用硝酸还原酶法、非平衡放射免疫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分别检测培养液中NO、ET、SOD以及ICAM-1含量.结果:LPS有效激活NF-κB并诱导HUVECs分泌NO、SOD减少,分泌ET、ICAM-1增加.黄芪注射液预先孵育2 h能抑制NF-κB表达,并减轻LPS诱导的上述反应.结论:LPS可能通过激活NF-κB使NO、SOD减少,ET、ICAM-1增加,从而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黄芪注射液对上述反应有拮抗作用,推测是通过抑制NF-κB这一途径来实现血管内皮保护功能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l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活力及组织因子(TF)的影响和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1GF-1预处理HUVEC细胞株HUVEC-12细胞30min后加入AngⅡ10^-6moL/L孵育24h,观察细胞活力及AngⅡ 1型受体(AT1-R)mRNA变化的量效关系。选择一个作用最明显的IGF-1浓度预处理HUVEC-12细胞30min后加入AngⅡ10^-6mol/L孵育12~48h,观察细胞活力变化的时效关系。同时测定孵育24h的HUVEC裂解液TF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浓度,并于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细胞30min后,再加入IGF-1和Ang11,观察孵育24h细胞活力、TF、AT1-RmRNA、NOS及NO水平变化。结果 ①AngⅡ能降低HUVEC-12细胞活力,上调AT1-RmRNA表达及增加TF含量,抑制NOS活性、减少NO生成;②IGF.1能显著抑制Angll诱导的细胞活力降低和AT1-RmRNA表达增加,以0.5μg/ml浓度作用最明显,此浓度处理细胞12~48h内细胞活力恢复具有时间依赖性;③IGF-1能抑制AngⅡ诱导的TF增加及改善AngⅡ诱导的NOS活性降低,增加NO生成;④L-NAME可明显拮抗IGF-1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结论 IGF-1可明显提高Ang11诱导的内皮细胞活力及抗血栓能力,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NOS-NO通路从而抑制AT1-R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A549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诱导作用及相关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转导机制.方法 以1 μg/L终浓度的IL-1β刺激经SC-514[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IKK-2复合物抑制物]预处理的A549细胞,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IL-1β刺激5、10、30、60 min时细胞内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α)和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LSCM)显像检测NF-κB p65的核转移过程;按试剂盒说明测定NF-κB DNA结合活性;p65抗体染色质免疫沉淀结合聚合酶链反应(ChIP-PCR)技术检测乙酰化组蛋白H4和p65与ICAM-1基因启动子的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 h后的ICAM-1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4 h后细胞表面的ICAM-1蛋白表达.结果 IL-1β刺激后细胞内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LSCM检测显示激活的p65蛋白从胞质向胞核转移,p65与DNA结合活性明显升高(P<0.01).ChIP-PCR扩增发现,IL-1β促使乙酰化组蛋白H4和p65与ICAM-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NA片断结合.IL-1β刺激4 h后ICAM-1 mRNA表达明显升高,刺激24 h后A549细胞表面ICAM-1蛋白表达亦明显升高(P均<0.01).SC-514阻断了pIκBα蛋白的升高和IκBα蛋白的下降;减少了p65蛋白的核转移和DNA结合活性;降低了I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均<0.01).结论 IL-1β通过激活NF-κB 介导了A549细胞表达ICAM-1.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后大鼠脑NF-κB 活性变化对水通道蛋白-4(AQP-4)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心肺复苏后大鼠脑AQP-4 mRNA表达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6只)、复苏加生理盐水组(B组,24只)和复苏加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 组(C组,24只),B组和C组又分为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3、6、12、24 h四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各组均进行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F-κB活性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AQP-4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B组和C组各亚组的NF-κB 活性和AQP-4 mRNA表达与A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B、C两组NF-κB 活性从ROSC后3 h开始便持续升高,至ROSC 24 h达高峰,而AQP-4 mRNA的表达表现为先升高,于ROSC后12 h达顶峰,24 h出现下降.C组各时间点NF-κB 活性和AQP-4 mRNA表达与B组同时间点相比明显下降(P<0.05),且ROSC后的前12 h内的 NF-κB 活性变化与AQP-4 mRNA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775,P<0.01).结论 心肺复苏后早期大鼠脑NF-κB 活性增加,AQP-4 mRNA表达增强,NF-κB 活化抑制剂PDTC能明显降低AQP-4 mRNA的表达,NF-κB 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心肺复苏后早期大鼠脑AQP-4 mRNA表达中可能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M2.5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损伤作用及NF-κB抑制剂PDTC对PM2.5致HaCaT细胞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HaCaT细胞分别PM2.5、PDTC、PM2.5+PDTC共孵育24h,同时设不加任何处理因素的正常组.24h后收集细胞,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NF-κBp65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aCaT细胞的存活率随PM2.5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浓度为200、400、800μg/mL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M2.5组细胞中MDA含量、ROS水平和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DTC组和PM2.5+PDTC组(P<0.05),SOD、GSH-Px的活性显著低于上述各组(P<0.05).PM2.5+PDTC组细胞中MDA含量、ROS水平和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PDTC组.[结论]PM2.5能够降低HaCaT细胞的存活率.PM2.5能够对HaCaT细胞造成氧化损伤,而PDTC能够缓解这种损伤作用.应用NF-κB抑制剂PDTC可以特异性抑制NF-κB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PM2.5对HaCaT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近10 a来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21例诊治情况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胆管癌在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发生率为3.3%;术前诊断正确率61.9%;CA199阳性率为76.2%,术前诊断正确率B超为56.3%,CT为67.8%,MRI/MRCP为82.3%,根治性切除肿瘤42.8%,姑息性手术57.2%,根治性切除肿瘤1、2、3a生存率分别为91.3%、71.5%和50.7%;姑息性手术1、2、3a生存率分别为30.3%、18.4%和0.00%.结论 肝胆胆管癌患者中血清CA199升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对胆管癌的患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且血清CA199在监测术后复发中也具价值.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根治性手术能明显延长患者寿命,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将48例CT诊断早期肝炎后肝硬化组及96例慢性肝炎分轻、中、重组行肝脏穿刺活检。活检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素(HE)、网状纤维Gomori法、范基森(VG)、结缔组织Masson三色法染色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与临床及CT影像特征相对照。结果:CT检查提示早期肝硬化病理检查结果仅6例符合(6/48,12.5%)。慢性肝炎轻、中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各为85.7%(36/42)、75%(36/48)。但两组不符合部分仅为轻-中度之间的交叉。慢性肝炎重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6/6)。CT肝脏形态缩小的影像特征,与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指征符合率达100%。与无肝缩小征象组对照,无一例符合。结论:CT肝脏形态缩小是早期肝硬化的较可靠诊断依据。慢性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符合率高,如非必要,可免将肝活检用于慢性肝炎的常规诊断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颗粒酶B(grmazymeB,GrB)、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及穿孔素(pefforin,又称pore-formingpro—tein,PFP)三种免疫效应分子在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meningiti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首先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2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tmclearcells,PBMC),其次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其中的GrB、GNLY、及PFP的蛋白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RVQ)-PCR方法测定其中GrB、GNLY、及PFP的mRNA含量。并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蛋白含量与一些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PBMC中GNLY、PFP蛋白含量和mRNA均明显降低,而GrB无明显变化。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GNLY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IgG、IFN-γ水平成正相关(r=0.477,P〈0.05;r=0.534,P〈0.05),与IL-10水平成负相关(r=-0.505,P〈0.05)。结论GNLY、PFP)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进程,这为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情监控和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液离子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46例合并肺心病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测定其血清、红细胞、白细胞及24h尿K、Na、Ca、Mg离子含量。结果:患者自细胞Ca增高,红细胞Ca、Mg、K及白细胞Mg、血清Mg、Na均显著降低。红细胞Mg与白细胞Mg显著正相关。该组患者尿Ca增多占54%,尿K、Na、Mg减低者分别占92%,65%及32%。结论:COPD患者存在K、Mg缺失,用红细胞Mg评价机体的Mg状态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软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误诊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分析1例56岁男性肺软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了解该肿瘤的特征。结果:原发性肺软骨瘤罕见,一般无特殊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常与肺错构瘤和肺结核球混淆。组织学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帮助。因其有恶变可能,最好的治疗方法为完整切除。结论:原发肺的软骨瘤罕见,治疗手段以肿物完整切除为主,尤以胸腔镜辅助肺叶楔形切除术为最佳治疗手段,预后良好。临床实践中要特别重视本病与原发于肺的一些相似疾病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胸外科1990-01-2009-08间收治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胸闷、胸痛、咳嗽、咯痰、发热是SFTP的主要症状。诊断主要依据免疫组化分析,所有患者的CD34、vi mentin、bcl-2和CD99均阳性表达。随访5个月至19 a,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分析,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residual distor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peaker. Eighty adult speakers of Brazilian Portuguese with a distortion of the alveolar fricative /s/, the alveolar tap , or both,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that documented their therapy history, awareness of the speech distortion, and perceived impact of the disorder. Only a small number of the participants reported that they received negative reactions to their speech and only a minority were of the opinion that their speech interfered with work or social life. Yet a considerable number were of the opinion that their speech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people and felt insecure in speech situa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high tolerance toward minor speech errors in present day society that may be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such disorders are not at all ra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囊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误诊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分析1例胆囊癌肉瘤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了解该肿瘤的特征。结果:胆囊癌肉瘤罕见,女性多于男性,恶性度高,预后差。组织学检查显示有癌和肉瘤成分,免疫组织化学对鉴别诊断有帮助。手术及放、化疗均疗效不好。结论:原发于胆囊的癌肉瘤较罕见,预后与肿瘤分期有关。临床实践中要特别重视本病与胆囊的一些相似疾病鉴别。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OPN和uPA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mRNA及尿激酶犁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在肝细胞癌(HCC)组织巾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60例HCC癌组织、20例正常对照肝组织中OPN和uPA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HCC癌组织中OPN和uPA 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分别高于对照正常肝组织(P均<0.05):痛组织中OPN mRNA的表达量在有门静脉癌栓形成组及在有早期复发转移组均高于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组和无早期复发转移组(分别P<0.05和P<0.01),uPA mRNA的表达水平在有包膜浸润和有门静脉痛栓形成组中均高于无包膜浸润和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组(分别P<0.05和P<0.01):OPN mRNA的高表达和uPA mRNA的高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HCC癌组织中OPN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肝癌细胞转移能力和预示肝癌早期复发的重要指标.阻断OPN的表达可能可以降低uPA的分泌,从而减少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癫痫患儿血清瘦素、骨钙蛋白及血钙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癫痫患儿为托吡酯组,同时选取35例健康小儿为正常对照组。托吡酯组予托吡酯单药治疗,检测托吡酯组治疗前及托吡酯组治疗半年后血清瘦素、骨钙蛋白及血钙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后,托吡酯组患儿的血清瘦素、骨钙蛋白及血钙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结论托吡酯可降低癫痫患儿血清瘦素、骨钙蛋白及血钙水平,抑制体质量的增长和骨的形成,故采用托吡酯治疗的同时,应同时补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