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总结卢尚岭教授中风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阐述以此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及临证发挥。1987年卢老提出中风发病责在气机逆乱的病机理论,得到学术界认可;迄今,气机逆乱已被确认为是中风发病的基本病机。卢老倡导调理气机是急性中风证治的基本治则,创制大黄瓜蒌汤、调气息风饮等常用方。基于急性中风以气机升降逆乱为本、痰火瘀滞为标的病机认识,提出急性中风之风火痰瘀证治皆以调理气机为要。基于卢老经验,后学者提出,中风标实常见风火痰瘀,主要责之肝胃;本虚多见气虚、阴虚或气阴俱虚,发病责先后天之本受损,并提炼出邪实治在肝胃、正虚当补脾肾的中风基本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2.
武风 《湖北中医杂志》2003,25(11):21-21
1 中风病的辨病与分期治疗中风 ,宜辨病分期 ,分类辨证。辨中风可分为 :中风总病名→子病名→病期→证类→证名。所谓辨病是指辨中医中风之病名如大厥 ;或西医病名 ,如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病期包括急性期、恢复期与后遗症期。证类指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名即证型 ,如络脉空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冠心病合并中风各阶段每一证型的主要治法、遣方、用药,筛选并制定有效的基础诊疗方案及证候层面的诊疗方案,为冠心病合并中风的中医规范化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冠心病合并中风治则治法临床专家调查问卷。将调查问卷使用R3.1.2统计分析平台及Microsoft Office 2007办公软件,以列联表、堆叠条形图形式汇总统计,并应用组合分析、排序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冠心病合并中风的不同分期分期治则治法。急性期热毒炽盛、阴竭阳脱证,应用清热解毒、回阳救阴治法,方选犀角地黄汤等,用药优选清营解毒、温阳固脱、大补元气药;急性期风阳痰火、蒙蔽清窍证,应用潜阳熄风、泻火豁痰开窍治法,方选清热导痰汤等,用药优选清热化痰、化浊开窍、泻肝熄风药。恢复期气虚痰瘀证应用益气化痰、活血化瘀治法,益气类方选四君子汤等,用药优选补益元气、健脾化痰、养血活血药(祛痰类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用药优选健脾化痰药;祛瘀类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用药优选养血活血、活血化瘀药);恢复期气虚络滞证应用益气理血通络治法,方选补阳还五汤等,用药优选益气通络、养血活血、活血化瘀药。后遗症期气虚瘀阻证应用益气、活血化瘀治法,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等,用药优选健脾益气、补益元气、活血化瘀、活血养血药。后遗症期肝肾亏虚证应用补益肝肾、燮理阴阳治法,方选大定风珠等,用药优选滋阴潜阳、补肾填精药。结论:冠心病合并中风不同分期治则治法研究得出了专家共识,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冠心病合并中风的中医规范化诊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霍清萍教授辨治胆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胆病病位在胆,病因责之于肝,治疗当以"疏降"为法,创立疏肝利胆方。  相似文献   

5.
介绍邓跃毅教授从肝论治肾脏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肾脏病不仅责于肺脾肾,肝失疏泄亦为发病的重要因素;临证可从肝治肾,以清肝、平肝、疏肝为基本大法,肝经湿热证治以清肝泻热,阴虚阳亢证治以平肝柔肝,肝郁气滞证施以疏肝理气,疏肝法贯穿治疗始终。并举验案3则。  相似文献   

6.
周慎教授从阴虚血瘀论治中风经验浅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军林  周慎 《中医药导报》2007,13(11):12-13,20
文章阐述了周慎教授论治中风的经验,周慎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无非虚实二端,虚主要责之于阴,实主要归咎于瘀,阴虚血瘀是中风的基本证型,然证有轻重之分,主从多少之别,有风火痰气之兼,治疗上以滋阴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制柔肝通络汤为基本方,同时结合辨病、对症、"三因"制宜,灵活变通论治,临床疗效显著。提示阴虚血瘀是中风的基本证型,滋阴活血法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治法,柔肝通络汤是治疗中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临床典型案例总结了笔者团队治疗不孕症的经验,指出不孕之因虽多,主要责之于脏腑功能失调,而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肾为不孕之本,而有阴阳之分,宜调阴燮阳以治之;脾为不孕之主,而有虚实两端;脾胃虚弱不孕者,应调理脾胃以治之;肝为不孕之枢,而有疏郁不同;肝郁脾虚不孕者,疏理气机而通之,以及不孕症病机多虚实夹杂,而应虚实分治;不孕多涉奇经,论治仍关脏腑。治疗不孕症时应通过脏腑补泻调理肝脾肾虚实,以温肾健脾、补益脾胃、疏肝健脾等手段治疗不孕症,在临证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确切.临床辨治中风后抑郁多责之于肝,因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治疗多从肝论治,以疏肝解郁为治疗大法.在梳理古代中医文献与现代医学文献的基础上,探讨益气温阳法治疗中风后抑郁,为临床辨治中风后抑郁打开思路,提供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9.
蔡定芳教授认为抑郁症主要责之于肝,与心、肾关系密切,肝郁气滞是其基本病机,运用"病证辨治"的诊疗方法,将西医抑郁症三期治疗原则与中医辨证论治紧密结合,急性期从肝论治,巩固期主张补肾,维持期从心论治。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0.
张宁宁  吴力群 《中医药导报》2020,26(4):113-114,118
吴力群认为胸闷变异性哮喘的总病机为气机不畅,阻滞胸肺,病位主要在肺、肝、脾;治疗应根于三脏,以疏通气机为总治法,分期论治,发作期以肝肺不调为主,治以疏肝理肺,调畅气机,方选柴胡疏肝散合瓜蒌薤白半夏汤,缓解期以肺脾两虚为主,治以健脾补肺,理气化痰通络,方选加味六安煎合人参五味子汤;同时重视患儿心理疏导,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论治思维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肿瘤分期、化疗周期、抑郁程度等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主要有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5个证型,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肿瘤相关性抑郁中医证型与患者收入情况及既往化疗史无明显相关性,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存在差异(P<0.01)。在5个证型中除肝郁脾虚证外,男性患者多见于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女性患者以心虚胆怯证较为多见;患者年龄与肝肾亏虚证呈相关性,与其余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分期中Ⅰ期患者以痰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多见,Ⅱ期患者以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多见,Ⅳ期患者多为肝肾亏虚证、心虚胆怯证;轻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中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重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肾亏虚证。结论: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程度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300例,所有病例患者在72 h内入院并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六大基本证候因素,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加以辨证,同时进行单证及复证的分布分析。结果:海南地区300例中风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以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为主,其中3种证候组合表达为常见,复合证中以风痰瘀、风瘀虚证为多。结论:海南地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以单证为主,中医证候要素组合主要以3种证候要素组合表达的例数最为多见,发病主要以风痰瘀、风瘀虚所占比例为最高,火热证的出现多伴随有痰湿,阴虚阳亢证在急性期较为少见。证候体现了中风病传统病机,可以使复杂证候简单化,可以灵活准确的反映证候的动态、复杂、多变的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和辨证的灵活性之间构筑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张普  陈震霖  陈羽佩  张硕 《陕西中医》2022,43(1):97-99,107
肉芽肿性乳腺炎属于中医学“乳痈”“乳漏”的范畴,发病主要影响冲任、肝、脾、肾等脏腑经络,病因病机主要有气血失和、肝郁气滞、脾虚痰凝等。根据临证时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常运用补气行血、疏肝解郁、健脾化痰等治疗法则,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疏肝散加减或参苓白术散加减等,组方用药做到因人制宜,同病异治。除内治法治疗本病外,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早期或成脓期肉芽肿性乳腺炎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常见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 从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和国内外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PubMed中检索1949-2016年有关文献,共纳入文献257篇,提取文献题目、作者、证型名称及相应症状,建立Excel数据库.对文献中呈现的原始证型及规范后的证型进行归类统计,计算频次、频率.将频率大于2.00%的规范后证型作为高频证型,建立Access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每一高频证型对应症状的频次、频率.结合临床实际合并含义相近的症状,得出合并后的频次、频率.结果 PCOS高频证型主要有痰湿证、肾虚证、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肾虚证、肝郁化火证、血瘀证、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脾虚痰湿证、肝郁证、肝郁气滞证等,并总结了高频证型的相应症状,分析了PCOS中医证候研究现状.结论 PCOS病性复杂,以实证为主,虚证次之;病位主要集中在肾、肝、脾;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主要有痰湿、瘀血.目前关于PCOS的中医证候研究还需进一步改进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2237例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艾滋病(AIDS)中医证候及其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选择我国AIDS流行的10个主要地区13家医疗单位2 237例患者,采用现场访谈的形式,根据艾滋病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总结不同感染途径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并根据不同病期、不同干预手段,采用潜变量转移模型分析患者证型的演变规律。结果 AIDS患者有偿供血者以脾气虚弱、脾肾阳虚为主;性传播者以肝郁气滞、脾肾阳虚为主;静脉吸毒者以脾气虚弱、气阴两虚为主。不同病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所有证型在5个时点向气阴两虚证转移最多;AIDS患者中,所有证型在5个时点向脾肾阳虚证转移最多。不同干预手段:中药治疗的HIV感染者中,肝郁气滞、脾气虚弱、气阴两虚向湿热蕴结转移较少,湿热蕴结向肝郁气滞和气阴两虚转移较多;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AIDS患者各证型分类均以30%左右比例向气阴两虚证转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AIDS患者各证型分类均以30%~40%比例向气阴两虚证转移,10%左右比例向脾肾阳虚转移。结论 HIV感染者以脾气虚弱为主,AIDS患者以脾肾阳虚为主;证候演变呈气虚→气虚夹湿、阴虚火热→气阴两虚→阳虚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急性期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调查的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72 h内入院并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证候演变模式的分析研究,参照《缺血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按照住院后1 d、14 d动态采集临床信息,研究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风证78例、火热证26例、痰证56例、血瘀证70例、气虚证47例、阴虚阳亢证23例。其中急性期以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最多,组合则以两证、三证组合最为多见。结论: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证候存在单证为主的趋势,两证、三证组合多见,证候表现为"火热"少,"痰湿""气虚"多的特点,证候体现了中风病传统病机,可以使复杂证候简单化,可以灵活准确反映证候的动态、复杂、多变的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和辨证的灵活性之间构筑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国医大师诊治肝郁证候的医案,发掘肝郁证候的诊治规律。方法:检索199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录于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的国医大师肝郁证候医案,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分析40位国医大师共258则医案,肝郁证候主要表现为失眠、烦躁、食少、疲乏、月经异常等,常兼夹脾虚、血瘀、湿热、痰湿等证候,遣方用药多以柴胡疏肝散、四逆散、逍遥丸、温胆汤等为基础方,根据兼夹证候具体化裁。结论:国医大师针对肝郁证候治疗的用药平实,重在辨治与精准用药,其理论与诊治经验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雍彦礼  陈昕昊  赵齐  孙凤  郭玮  李鹤然 《陕西中医》2023,(4):495-498,507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紫癜风病”。孙凤认为本病辨证要点为辨病性,早期以实证为主,后期以虚证为主; 辨脏腑,脏腑辨证首要当辨肺、肝、脾、肾功能失调; 辨分期分为急性期、迁延期、恢复期。提出分期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思路,急性期以风热、血热灼伤血络为要; 迁延期以湿热留恋、伤及气阴为患; 恢复期以脾、肾二脏亏虚为主。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其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以及难以缓解的腹型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针对性提出清利湿热、理气活血、祛除痰浊的治法; 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和治愈后持续监测共同防治紫癜性肾炎。孙凤基于以上思想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显著,为中医药防治本病扩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中医"股肿"范畴,蔡炳勤教授认为脉道受瘀血所阻是股肿最主要的病因,本虚标实是其病机要点,本虚主要与气虚有关,标实则与瘀、湿两邪密不可分.治疗上,蔡炳勤教授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时间和患肢症状分急性期、缓解期、后遗症期,从患者全身情况出发,结合各时期的临床表现分期辨证论治.急性期以祛邪为先,缓解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在耳鸣耳聋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耳聋耳鸣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耳聋耳鸣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同时进行中医疗法护理干预。评定两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中医辨证,分清耳聋耳鸣虚实,实证为风热侵袭,肝风上扰,痰火郁结。虚证为肾精亏损、脾胃虚弱。采取不同的中医疗法及虚实补泻的治疗手段,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目的。证实了中医疗法在耳鸣耳聋护理中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