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舌诊的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千百年来,中医舌诊只能凭医生肉眼观察,靠经验辨证,这不仅影响中医的继承,而且影响中医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实现中医舌诊的标准化、客观化。随着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舌诊,使其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已成为舌诊研究的主要方向。本研究以舌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过程为主线,对舌诊客观化中涉及的舌象采集、舌象分割及舌象特征分析等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舌诊是中医四诊中望诊的重要内容,舌诊客观化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图像采集分析技术是舌诊客观化研究的重要手段。在舌象图像研究中,舌体的提取、舌质与舌苔的分离的舌象分割成为图像分析的重要前提,多学科专家利用多种技术方法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文章主要论述舌体的提取及舌质与舌苔的分割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
中医舌象分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传统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关键是四诊的客观化,定量化和标准化。该文对舌诊客观化中涉及到的舌象采集与彩色重现。舌体区域自动分割,舌象特征自动分析等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进一步工作的思路。该文系世界科学技术杂志社2002年举办的首届中医药学术沙龙。主题报告之一。这次沙龙的主题是“中医理论的科学特点及其现代化,数字化。”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引入到肿瘤舌诊的研究与应用中,让肿瘤的中医舌诊辨治逐步走向客观化、定量化和标准化。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各类肿瘤不同临床阶段的舌象特点逐渐显现,证明舌象信息对肿瘤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治价值。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信息技术与中医的传统理论相结合,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采集、分析、自我学习和自我判断肿瘤患者舌象信息,找寻中医肿瘤舌象数据的内在规律,提升中医舌诊诊治肿瘤地精确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5.
为明晰舌象客观化的研究内容及发展脉络,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发现舌象采集、图像分割、特征分析是舌象客观化研究的核心,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舌象客观化的研究进程,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促进了舌象研究由客观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变。同时对舌象客观化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构建动态舌象数据库的设想,以期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关键是四诊的客观化、定量化和标准化。该文对舌诊客观化中涉及到的舌象采集与彩色重现、舌体区域自动分割、舌象特征自动分析等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进一步工作的思路。该文系世界科学技术杂志社2002年举办的首届中医药学术沙龙,主题报告之一。这次沙龙的主题是“中医理论的科学特点及其现代化、数字化。”  相似文献   

7.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但舌诊与中医其他诊法一样,用语言描述以文字记录,缺乏量化指标和客观记录手段,限制了中医宝贵经验的传承。近年来,利用图像记录和数字图像分析手段进行中医舌象信息的采集与分析逐渐发展起来,并被应用于基础及临床研究。文章对近几年中医舌象信息采集、信息分析等舌诊客观化技术进行综述,并总结了舌诊客观化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对技术领域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舌诊的客观化发展如自动采集、舌图处理和分析等技术均有了长足进步,且相关研究成果正逐步应用于临床进行辅助诊断,促进了中医诊断客观化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对比分析等方法,从自动化舌诊的硬件采集设备和舌象特征分析技术两方面对中医舌诊的客观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与总结,并讨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发展前景的展望,从而为后续临床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并为自动化舌诊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鼠舌象的显微拍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舌诊是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舌象承载着丰富的辨证信息。因此,实现小鼠舌象的标准观察与分析,是小鼠四诊客观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们探索并初步建立了小鼠麻醉状态下舌象的显微采集和计算机图像红色色素提取,特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CHD)发病率及致死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舌诊是极具中医特色的诊法之一,中医学认为心与舌关系密切,心的病理变化可通过舌象反映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图像处理和计算机、数据挖掘等学科理论和技术的舌诊仪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舌诊客观化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一定的应用。文章围绕舌诊客观化技术的研究方法,综述了CHD不同类型、不同证型、不同合并症情况下的舌象特征,以期为舌诊客观化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