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13-16
目的 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机械通气,观察组行俯卧位机械通气,对照行仰卧位机械通气。比较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肺动脉顺应性;氧合指数、APACHEⅡ等指标。结果 (1)治疗后,两组PaO2、pH、BE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pH、BE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肺动态顺应性、SaO2、PaO2/FiO2均有所改善,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动态顺应性、SaO2、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可显著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肺动态顺应性、SaO2、PaO2/FiO2、APACHEⅡ等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50例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血气分析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5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治疗前后动脉血PaO2分别为(51.17±3.2)mmHg、(74.25±4.51)mmHg(1 mmHg=0.133 3 kPa),PaCO2分别是(66.10±7.25) mmHg、(59.51±5.76) mmHg,呼吸频率(27±3)次/min、(20±2)次/min,心率(105±15)次/min、(95±10)次/min.结论 BiPAP呼吸机可明显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改善通气,降低PaCO2,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对30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严重Ⅱ型呼吸衰竭(均符合有创通气指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并监测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指标,基础疾病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神志改变采用Glasaow昏迷评分(GCS评分).结果 NIPPV 2 h,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明显改善;NIPPV 24 h上述指标进一步改善(P<0.01),APACHEⅡ评分下降,GCS评分升高,以上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有效率86.7%,失败率13.3%.结论 NI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浆甲状腺素水平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35例年龄匹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浆甲状腺激素(TT3、FT3、FT4、TT4)及超敏促甲状腺激素(hTSH)水平。同时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并分析其与PaO2的相关性。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血清TT3、FT3、FT4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血浆TT3、FT3、FT4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期(P<0.05)。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PaO2与血浆TT3、FT3、FT4水平呈正相关。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血浆TT3、FT3、FT4水平显著低于同龄健康对照组,血浆甲状腺素水平测定及动态观察有利于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50例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血气分析变化,评价疗效。结果:5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治疗前后动脉血PaO2分别为(51.17±3.2)mmHg、(74.25±4.51)mmHg(1 mmHg=0.1333kPa),PaCO2分别是(66.10±7.25)mmHg、(59.51±5.76)mmHg,呼吸频率(27±3)次/min、(20±2)次/min,心率(105±15)次/min、(95±10)次/min。结论:BiPAP呼吸机可明显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改善通气,降低PaCO2,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对照组31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抗感染、解痉、化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24h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情况(HR、R、pH、PaO2、PaCO2、SaO2)。结果:治疗24h后,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PaCO2下降,PaO2、SaO2上升,气管插管率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袁耀钦  曾宪辉 《广东医学》2008,29(3):454-45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特征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的关系。方法检查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记录SIRS评分。结果①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稳定期,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稳定期。②SIRS评分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成正比,且2分与3分之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随SIRS评分升高而下降。③SIRS评分白细胞或体温异常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率增快、呼吸异常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SIRS评分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CRP、动脉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综合分析,体温异常、白细胞异常两指标与病情危重程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本科住院的COPD患者27例,分别在其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时抽血测定CRP,血常规,比较2组间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血清CRP急性加重期显著高于稳定期COPD。  相似文献   

9.
陈红  李蔚  陈勃江 《西部医学》2009,21(9):1484-1485,148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T3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及对照组,缓解期患者TT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急性加重期患者TT3与PaO2呈正相关。结论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T3水平低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TT3水平对COPD患者病情判断及其预后估计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营养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营养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白蛋白、脂肪乳剂和含支链氨基酸(BCAA)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测定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氮平衡(据尿素氮和蛋白质摄入量计算得出)以评价营养改善情况,测定PaCO2和PaO2,观察呼吸改善情况.结果各项营养观察指标显著改善,PaCO2显著下降,PaO2显著上升.结论给予营养治疗有利于改善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营养状况及呼吸功能,使患者渡过重症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特征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及其对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检查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 记录SIRS评分。结果 ①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稳定期;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稳定期。②SIRS评分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成正比, 且2分与3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随SIRS评分升高而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③SIRS评分白细胞或体温异常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率增快、呼吸异常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SIRS评分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CRP、动脉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综合分析,体温异常、白细胞异常两指标与病情危重程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70例,采用美国伟康BiPAP Vi-sionS、/T D30呼吸机,压力支持/压力控制(S/T)模式,经口鼻面罩辅助通气,时间2 h/次,3~4次/d,吸气压力(IPAP)12~16 cm H2O,呼气压力(EPAP)4 cm H2O,备用频率12次/min。用自身对照方法,比较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2 h1、d、3 d及出院前的动脉血气结果,分析PaO2与PaCO2的相关性,以及合并肺外器官损害、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对动脉血气变化的影响。结果NIPPV治疗后血气各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aO2明显升高(P<0.05),PaCO2明显下降(P<0.01);合并肺外器官损害及APACHEⅡ评分≥10分与无肺外器官损害及APACHEⅡ评分<10分患者动脉血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PaO2与PaCO2同向升高(r=0.210,P>0.05),治疗后PaO2与PaCO2呈显著负相关(r=-0.327,P<0.05)。结论NIPPV对COPD伴呼吸衰竭疗效确切,血气改善的最大效应发生在通气治疗24 h以后,氧疗对NIPPV降低PaCO2疗效的影响不显著,患者治疗前的基础状况对NIPPV疗效无显著影响,提示NIPPV适用于绝大多数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及七叶皂苷钠的影响.方法 将94例符合COPD急性加重期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化痰和平喘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肺功能检测及血气分析,同时测定血清TNF-α和IL-6,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FEV1%预计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有所改善(P<0.01),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所有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指标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FEV1/FVC、FEV1%、PaO2间呈负相关,与PaCO2间呈正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参与介导COPD急性加重的炎症反应,七叶皂苷钠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 (N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轻、中型肺性脑病患者NPPV前后各项生命指征及血气情况。结果 NPPV治疗后HR、RR、pH、PaO2 、PaCO2 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或 0 .0 1)。结论 N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轻、中型肺性脑病效果显著 ,且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其在预测AECOPD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2例,按照COPD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Ⅳ等级,收集患者空腹血清白蛋白,采用微型营养评定表、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3个营养指标对患者的营养情况进行评定,并分析ALB同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 ALB同COPD严重程度分级呈负相关,相关指数为-0.35,且低ALB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心力衰竭纠正时间明显增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OPD组的血清PaCO2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OPD严重程度分级同ALB水平下降具有相关性,随着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ALB水平下降越明显,据此可有效地预测患者预后,可以作为AECOPD急性加重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1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观察其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表现变化。结果:21例患者中19例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0.01)。肺性脑病症状明显缓解。结论:BiPAP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较为肯定,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陈红  李蔚  陈勃江 《西部医学》2010,22(4):639-64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T3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及对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TT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TT3与PaO2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T3水平低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TT3水平对COPD患者病情判断及其预后估计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影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70例,采用美国伟康BiPAP Vision、S/TD30呼吸机,S/T模式,经口鼻面罩辅助通气,时间2小时/次,3~4次/日,吸气压(IPAP)12~16cmH2O,呼气压(EPAP)4cmH2O,备用频率12次/分.用自身对照方法,比较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2小时、1天、3天及出院前的动脉血气结果,分析PaO2与PaCO2的相关性,以及有无器官损害、APACHEⅡ评分等影响因素时的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NIPPV治疗后血气各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aO2明显升高(P<0.05),PaCO2明显下降(P<0.01) ;合并肺外器官损害及APACHEⅡ评分≥10分与无肺外器官损害及APACHEⅡ评分<10分患者动脉血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PaO2与PaCO2呈正相关(r=0.210,P>0.05),治疗后PaO2与PaCO2呈显著负相关(r=-0.327,P<0.05).结论 NIPPV对COPD伴呼吸衰竭疗效确切,血气改善的最大效应发生在通气治疗的24小时以后,氧疗对NIPPV降低PaCO2疗效的影响不显著,患者治疗前的基础状况(如合并肺炎、心衰、肾衰、肺性脑病等)对NIPPV疗效无显著影响,提示NIPPV适用于绝大多数COPD伴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其疾病严重度是与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组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2年4月~2013年2月间健康体检者及因COPD急性加重被我院收治的患者,以上对象分为3组,正常健康体检组40例,COPD急性加重期组35例(A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组35例(B组),3组所有入选对象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标本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对比观察3组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间动脉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A组PaO2高于B组,但低于正常健康对照组;A组PaCO2低于B组(P<0.05),但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比较:A组较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升高;B组较A组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升高,较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升高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还显示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与动脉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aO2)呈负相关(P<0.05),与血气分析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高血清PAF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重要因素,临床干预中,应用抗凝剂及抗PAF抑制剂可能有利于控制AECOPD的病情进展,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逆汤合小青龙汤加减。两组均以15d为1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第1s用力呼气肺容量(FEVl)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前后PaO2、PaCO2、FEVI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逆汤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