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目的检测子痫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及D二聚体指标,了解子痫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状态,预测母儿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分娩的80例孕妇分为两组:正常孕妇(50例)和子痫(30)例。在STAR全自动血凝仪上检测PT、Fbg、aPTT和D二聚体。结果子痫患者PT、aPTT低于正常孕妇组,Fbg和D二聚体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结论子痫患者常伴有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分娩前孕妇进行凝血功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检测,有利于监测孕妇凝血及纤溶功能的改变,预测围产期特殊生理状态引起的病理性异常,为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子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观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有无肿瘤复发转移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和4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PT、aPTT、TT、Fbg及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包括GMP-140、TF、TAT、TFPI、TpP、PAP、u-PA、t-PA、PAI-1、D-D含量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和Ⅺ活性及抗凝血酶AT活性。结果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均有Fbg升高(P〈0.05),在疾病复发转移组中升高更加明显(P〈0.01),同时在复发转移组中又出现了PT、aPTT的缩短(P〈0.05)。②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中均存在着GMP-140、TF、TAT和TpP的升高(P〈0.05)、且在肿瘤复发转移组中升高得更明显(P〈0.05或P〈0.01),同时在这组患者中又有凝血因子Ⅶ、X活性的升高和AT活性的降低(P〈0.05)。③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中存在着纤溶指标PAP、u-PA、t-PA和D-D含量的升高(P〈0.05),在肿瘤复发转移组中这些指标升高得更明显(P〈0.05或P〈0.01),而在这组患者中又出现了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含量的升高(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抗凝血抑制和纤溶系统的活化。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指标除Fbg含量变化与肿瘤复发转移明显相关外,其余指标变化不大,而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分子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复发转移的止凝血功能异常的意义更明显,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预测、肿瘤复发转移以及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30例COPD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浆α-颗粒膜蛋白(CD62P)、D-二聚体浓度,井与22例健康者血浆CD62P、D-二聚体测定结果作对照。结果 COPD患者急性期血浆CD62P、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缓解期血浆CD62P、D-二聚体浓度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动态观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缓解和进展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疾病进展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及4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PT、aPTT、TT、Fbg及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包括GMP-140、TF、TAT、TFPI、TpP、PAP、u-PA、t-PA、PAI、D-D含量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和Ⅺ活性及AT活性.结果 1.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及其疾病缓解期组中存在着Fbg的升高(P<0.05),至疾病进展期中PLT、Fbg出现了下降(P<0.05).且出现了PT、aPTT的延长(P<0.05);2.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中,GMP-140、TF、TAT、TFPI和TpP含量的升高及AT活性的降低,在疾病进展期中变化更明显(P<0.05或P<0.01),同时有凝血因子Ⅴ、Ⅵ、Ⅷ、Ⅸ的降低(P<0.05),而在疾病缓解期时同样存在着GMP-140、TF、TpP的升高及AT活性的降低(P<0.05);3.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中同样存在着纤溶指标PAP、u-PA、t-PA和D-D的含量的升高(P<0.05),疾病进展期升高得更明显(P<0.05或P<0.01),且同时出现了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含量的升高(P<0.05).结论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着血小板、凝血、抗凝和纤溶方面的止凝血功能的异常.表现为血小板数量下降、功能活化、凝血激活、抗凝血降低和纤溶系统的活化.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常规止凝血指标PLT、Fbg的变化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而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分子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对其疾病合并有止凝血功能异常的意义更明显,可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疾病的进展和缓解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确诊的72例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4 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美国ACL -Futura全自动凝血仪测定PT、APTT、Fbg及D- 二聚体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PT和APTT明显延长(P <0 .0 1) ,Fbg明显减少(P <0 .0 5 ) ,D -二聚体量明显升高(P <0 .0 1) ;且肝硬化患者的Fbg和D- 二聚体含量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两项指标(P <0 .0 5 )。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PT、APTT、Fbg及D -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判定,并对预防肝硬化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及血浆D2聚体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日本sysmex公司提供的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44例正常对照组,44例肝硬化组的胛、TT、APTT、Fbg和D2聚体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相比,PT、AFFTT、TT明显延长和D2聚体均明显升高(P〈0.01),Fbg明显减少(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凝血四项及D2聚体含量检测对判断肝病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状况和病情观察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和纤溶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发色底物、免疫比浊和凝固等方法定量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凝血酶(A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聚体率(PAgT),分别与对照组凝血纤溶各项指标比较。结果脑梗死组PAgT、D-D、Fbg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AT低于对照组;tPA低于对照组(P<0.01);PAI-1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5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种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肝癌、肺癌、宫颈癌、直肠癌、胃癌)血浆D二聚体定性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凝集定性试验检测了151例未经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以及30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结果各恶性肿瘤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且肝癌、肺癌、宫颈癌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较直肠癌组高(P<0.01)。结论5种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已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纤溶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方法 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凝血仪对妇科肿瘤患者的血小板(PLT)数量、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予以检测.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PLT、Fbg、D-D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子宫肌瘤组相比均增高(P<0.01);而aPTT、PT、TT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子宫肌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卵巢癌患者的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0.01).子宫肌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正常健康体检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bg、D-D及血小板水平均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实验室检查有重要意义,D-D水平对卵巢癌的实验室检查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龚波  俞菁  李雪华  李海川 《血栓与止血学》2009,15(4):173-174,178
目的 检测妊娠中、晚期糖尿病(GDM)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部分指标的变化,探讨其血管内皮损伤情况及其在血栓前状态(PT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对正常妊娠妇女、妊娠中晚期糖尿病妇女各30例,以及正常妇女20例血浆标本进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S)、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等指标的测定。结果 妊娠中、晚期糖尿病组Fbg、vWF、D-D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中期妊娠糖尿病组Fbg、vWF、D—D(2.87±0.35mg/L、183.8%±19.5%、0.55±0.31mg/L)明显高于中期正常孕妇组(0.614-0.29mg/L、252.7%±15.2%、3.37±0.753mg/L,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晚期妊娠糖尿病组Fbg、vwF:AG、D—D与晚期正常孕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中晚期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测定妊娠中晚期糖尿病患者有关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展、血栓前状态的判断以及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