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自勇  王鹏  杨渭川  葛锐 《安徽医学》2009,30(12):1423-1426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C6脑神经胶质瘤模型,并运用1.5 TMRI观察脑胶质瘤瘤体生长的变化规律,为进行脑胶质瘤的在体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C6胶质瘤细胞培养后,采用立体定向仪尾状核种植C6胶质瘤细胞,建立C6脑胶质瘤大鼠模型50只,分为4组,分别于第7 d(n=10),第14 d(n=10),第21 d(n=10)处死,最后1组自然死亡(n=20)用于生存分析。用1.5 TMRI作扫描成像动态观察接种后第7、14、21 d时肿瘤的MRI瘤体生长变化,并于MRI检查后立即处死各组大鼠将大体病理结果同MRI瘤体积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应用立体定向尾状核接种C6胶质瘤细胞,所有接种大鼠均有胶质瘤生长(100%),免疫组化GFAP染色阳性,肿瘤在14~21 d生长迅速,25 d后大鼠开始出现死亡。1.5 TMRI能够较好地显示大鼠大脑正常组织及结构、瘤体和瘤周水肿区。MRI测量瘤体和大体病理结果相近。结论采用立体定向法向大鼠尾状核接种C6神经胶质瘤细胞成功率达100%;1.5 TMRI能够较好地反映大鼠脑胶质瘤生长的变化,为脑胶质瘤的在体实验研究提供基础;于第14~21 d之间行相关医学干预是合适时机。  相似文献   

2.
脑立体定向建立C6大鼠脑胶质瘤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脑胶质瘤的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术 ,在SD大鼠脑尾状核接种C6细胞。术后观察大鼠的生存期 ,并采用MRI及病理学检查方法 ,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接种 1周后 ,按不同时间行MRI、病理解剖学及GFAP、S - 10 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均显示颅内肿瘤形成。结论该方法建立的脑胶质瘤具有与人脑胶质瘤生长相似的特性 ,肿瘤形成时间短 ,生存期稳定 ,适合于脑胶质瘤实验治疗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Wistar大鼠C6胶质瘤动物模型的肿瘤生长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颅内及皮下接种C6胶质瘤细胞的肿瘤生长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 :第一组Wistar大鼠及SD大鼠各 5 0只 ,应用立体定向方法将 10 6的C6细胞接种于大鼠脑尾状核 ,对比观察接种后不同大鼠生存时间及病理特征。第二组 140只Wistar大鼠于颅内接种后 3d、5d、7d、9d、11d、13d和 15d各处死 2 0只 ,观察肿瘤大小及病理学变化。第三组 5 0只Wistar大鼠皮下接种 2× 10 6的C6细胞 ,观察皮下肿瘤生长特点及病理特征。结果 :Wistar大鼠颅内接种后平均生存期为 (15 9± 1 2 )d ,瘤组织向正常脑组织浸润生长 ,无明显分界 ,有肿瘤血管 ,坏死 ,卒中发生 ,S 10 0及GFAP染色阳性。SD大鼠平均生存期为 (18 9± 1 8)d ,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有明显分界。Wistar大鼠颅内接种后第 5~ 11d肿瘤生长最为迅速。Wistar大鼠皮下接种后肿瘤生长稳定 ,但接种后 2 5d停止生长并逐渐缩小。结论 :Wistar大鼠颅内C6胶质瘤模型特征更加接近于人恶性脑胶质瘤 ,Wistar大鼠皮下接种C6细胞肿瘤生长有自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便于开骨窗及肿瘤切除的近皮层大鼠C6胶质瘤模型.方法:立体定向下将C6细胞接种于大鼠脑皮层、白质交界处.建立近皮层荷瘤鼠模型.取7只模型鼠,分别于接种的第7、11、15天行头颅MRI检查,了解肿瘤的生长情况.行病理HE切片观察、流式细胞DNA细胞周期分析及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解肿瘤的生长特性和病理特征.5只荷瘤鼠及2只正常大鼠经尾静脉注入5-ALA后,取肿瘤组织及脑组织制成细胞悬液行荧光分光光度分析,探讨血脑屏障的破坏情况.取29只荷瘤大鼠,分成开骨窗组、开骨窗加取瘤组及对照组,观察生存期.结果:用本法建立近皮层C6胶质瘤模型54只,52只成功建立模型,成功率96.3%.病理、流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大鼠C6胶质瘤生长特性和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对照组、开骨窗组及开骨窗加肿瘤切除组生存期分别为(32.000 0±8.981 5)、(41.888 9±6.461 8)、(59.400 0±14.416 0)d.行组间单向方差分析,生存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建立的胶质瘤模型稳定,生长特性和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便于开骨窗及切除肿瘤,是进行胶质瘤研究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尾状核区注射法建立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技术要点及成瘤效果。方法立体定向辅助下将C6细胞接种于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区,建立C6细胞胶质瘤鼠模型。共建立15只模型鼠,分别于接种的第7、14、21天行头颅MRI检查,3周后分批灌杀动物行病理HE切片观察、S100及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解肿瘤的生长特性和病理特征。对照组5只Wistar大鼠接种同体积培养液,同样方法进行检测。结果用本法建立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15只,成功率为100%。磁共振扫描显示接种第2周时10只大鼠有肿瘤生长,MR表现为T2高信号;第3周时全部有肿瘤生长,瘤周水肿明显。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大鼠C6胶质瘤生长特性和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结论该方法建立的胶质瘤模型稳定是进行胶质瘤研究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所有大鼠均在立体定向导引下右尾状核区接种1.0×10^6胶质瘤细胞。治疗组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24h内用PCNA反义寡核苷酸原位穿刺注射进行治疗,对照组只注射Hank’s液,每周1次,连续4周;观察两组大鼠肿瘤的一般情况与生存期。4周后断颈处死大鼠,完整地取下肿瘤,测量肿瘤体积,计算其抑瘤率。结果PCNA—ASODN治疗组大鼠胶质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抑瘤率为64.5%。结论PCNA反义寡核苷酸对胶质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通过反义技术可抑制靶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 ,寻找简易判定颅内肿瘤大小的可靠指标。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法 ,将 1%琼脂糖含 1× 10 6C6瘤细胞悬液 10 μl注入大鼠右脑尾状核并行一般观察和MRI检查。在接种后第 10、15、2 0、2 5天和自然死亡前 ,对大鼠做主动脉多聚甲醛灌注固定 ,对脑组织和肿瘤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HE染色。结果  5 0只接种大鼠均有颅内肿瘤生长 (10 0 % ) ,远处和颅外转移率为 0 % - 4 %。结论 成功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 ,接种后大鼠的生存时间可作为判定颅内肿瘤生长大小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立可靠的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用临床MRI观察脑胶质瘤瘤体生长及瘤周水肿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仪种植C6胶质瘤细胞,建立C6脑胶质瘤大鼠模型16只,用1.5T MRI作扫描成像,进行T1加权扫描(T1WI)、T2加权扫描(T2WI)和T1WI增强扫描,观察接种后第1、2、3、4周末肿瘤的瘤体生长及瘤周水肿体积变化。并同大体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大鼠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两周T2WI和T1WI增强扫描可显示有肿瘤瘤体生长和瘤周水肿的影像,两周后肿瘤瘤体和水肿体积呈指数增长,瘤周水肿体积的增长大于瘤体体积的增长,肿瘤瘤体生长和大体病理结果相近。结论临床MRI T1WI增强扫描和T2WI可以较好地反映大鼠脑胶质瘤生长和瘤周水肿的变化,为脑胶质瘤的活体实验研究提供基础。C6脑胶质瘤瘤体和瘤周水肿增长规律为胶质瘤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寻找简易判定颅内肿瘤大小的可靠指标.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法,将1%琼脂糖含1×106 C6瘤细胞悬液10μl 注入大鼠右脑尾状核并行一般观察和MRI检查.在接种后第10、15、20、25天和自然死亡前,对大鼠做主动脉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对脑组织和肿瘤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HE染色.结果 50只接种大鼠均有颅内肿瘤生长(100%),远处和颅外转移率为0%-4%.结论 成功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接种后大鼠的生存时间可作为判定颅内肿瘤生长大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纯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HAC) ,免疫大鼠,观察HAC的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亲和层析方法提纯鼠脑胶质瘤C6细胞HAC ,免疫2 0只大鼠为实验组,以另2 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于免疫后一周,采用立体定向脑内接种方法,以C6细胞攻击两组大鼠,于肿瘤细胞攻击后第二周,进行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清IFN、IL 2、TNF的浓度测定,并于正常对照。观察四周后动物的存活率。进行HE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胶质瘤浸润区T淋巴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实验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IFN、IL 2、TNF浓度均显著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采用MRI、CT灌注(CT perfusion, CTP)成像观测肿瘤体积的动态变化,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规律.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40只,采用立体定向仪进行C6细胞脑内接种,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每次随机抽取10只接种鼠分别对应于5~9 d、10~14 d、15~19 d 3个时间段行CTP、MRI及病理学检查,观测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规律,并评价影像学与病理学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5~19 d时间段CTP、MRI观测结果分别与病理学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3.131, P<0.01;t=2.566, P<0.05),但CTP与MRI观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9 d和10~14 d时间段3种技术观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表明CTP、MRI与病理学三者测量结果间均有显著正相关,病理学与CTP、病理学与MRI、CTP与MRI的r=0.998, 0.998, 1.000(P<0.01).回归分析表明,肿瘤体积随时间呈指数规律增长(rpatho=0.990, rCTP=0.987, rMRI=0.990, P<0.01).结论 影像学活体观测的准确性高,更真实反映肿瘤的实际大小,适于对肿瘤动物模型的生长观测和试验性治疗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2.
立体定向大鼠脑内SHG-44人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SHG-44脑胶质瘤模型的方法。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接种前连续3 d用地塞米松1 mg/100 g体重灌胃;在立体定向条件下选取大鼠脑右侧尾状核区为靶点,接种2×105个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HG-44细胞,接种后观察大鼠生长状态,分别于第1、2周进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在实验第2周时解剖标本,行组织病理和GFAP免疫组化检查。 结果:接种1周后核磁共振检查,脑内形成实体瘤;HE染色组织病理证实是胶质瘤,GFAP免疫组化阳性;成瘤率约60%。 结论:用预先免疫抑制的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脑内人胶质瘤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Mn3[Co(CN)6]2@SiO2对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进行3T MR成像,研究肿瘤的生长规律.方法 收集对数生长期鼠C6胶质瘤细胞,建立鼠C6脑胶质瘤模型,于细胞接种后第7 d行MR扫描,然后鼠尾静脉注射0.5 mL Mn3[Co(CN)6]2@SiO2,于注射后5 min、24 h再行MR扫描,扫描结束后取出肿瘤组织行HE染色.随机抽取脑内成功接种C6胶质瘤细胞的荷瘤鼠10只,接种后第7、9、11、13、15、17、19天行MR扫描,测量肿瘤体积,绘制出肿瘤生长曲线.结果 成功建立了鼠C6脑胶质瘤模型,并且鼠尾静脉注射Mn3[Co(CN)6]2@SiO2后5 min、24 h肿瘤均强化,24 h肿瘤强化较前明显;MRI检测出胶质瘤大小与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s=0.9944,P=0.000).结论 应用Mn3[Co(CN)6]2@SiO2对鼠C6脑胶质瘤活体示踪MR成像,可以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适用于肿瘤生长规律的观测.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 探讨秦皮乙素(Esc)的体内抗胶质瘤活性,为秦皮乙素进一步研究开发为抗胶质瘤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C6细胞前肢腋下皮下注射BALB/c裸鼠种瘤构建荷瘤鼠模型;分为4组:模型组?50 mg/kg秦皮乙素组?100 mg/kg秦皮乙素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瘤体积?相对肿瘤增殖率?瘤质量?肿瘤生长抑制率和体质量5个指标评价秦皮乙素的体内抑瘤效果;采用HE染色鉴定瘤体?【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秦皮乙素可显著抑制雄性荷瘤鼠的瘤体积约10倍,瘤质量约8倍,对其体质量无显著影响,与阳性对照药尼莫司汀(ACNU)相似;对雌性荷瘤鼠瘤体的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秦皮乙素在雄性荷瘤鼠体内具有显著抗胶质瘤活性,为秦皮乙素进一步开发为抗胶质瘤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磁共振成像(MRI)所测某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与细胞密度和血管生成等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在30只雌性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C6细胞,于接种7,14,21 d行磁共振(MR)平扫及增强扫描.大鼠处死后取脑组织HE染色.在各序列图像上测算肿瘤体积、肿瘤强化程度以及水肿指数(EI),与其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4只大鼠荷瘤成功,其MR表现与文献报道相似.肿瘤生长(肿瘤体积增大)伴随着细胞密度增加、血管生成增多和瘤周围组织水肿程度加重,肿瘤体积、强化程度和EI之间呈正相关.结论:MRI能够显示大鼠脑胶质瘤的生长状态,所测肿瘤体积、强化程度和EI之间的相关性是肿瘤病理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神经胶质瘤多药耐药细胞株C6/adr及其原始细胞株C6种植在S-D大鼠脑内的动物模型,对照研究其生物学性质.方法体外培养神经胶质瘤多药耐药细胞株C6/adr及其原始细胞株C6,在磁共振连续动态监测下,进行大鼠脑内接种,于接种当天、第3天以及接种后每周进行磁共振随访检查,并对同期大鼠进行组织活检,观察接种后肿瘤大小变化、荷瘤大鼠的生存期.结果体外培养的神经胶质瘤多药耐药细胞株接种大鼠4周以后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磁共振阳性结果远早于症状的出现,能更准确地动态显示肿瘤在脑内的生长情况,接种后同期病理结果证实了磁共振影像学表现.C6和C6/adr细胞大鼠动物模型的生长特性相似,两者接种后同期的肿瘤大小、生存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磁共振对大鼠动物模型进行动态监测,结合同期的病理切片,能够全面了解活体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可确立大鼠脑内肿瘤生长的早、中、晚分期,为体内实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和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简单易行、可靠稳定的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为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提供操作平台。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浓缩悬置,2.5×10^6个.25μ^L-1接种于SD大鼠的右侧尾壳核区,种植后连续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并分别于7、14、21 d处死大鼠,立刻取脑,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大鼠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7 d左右生存状态良好,14 d左右出现较为明显的颅内高压症状,21 d左右时多数处于濒危状态。大体标本检查,18只大鼠中除3只意外死亡外,其余成瘤率100%,瘤体随着鼠龄的延长,中线结构明显移位,占位效应愈来愈明显。HE染色可明显观察到大鼠脑组织胶质瘤的形成。结论建立的C6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可靠、稳定,其肿瘤生长特性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可作为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8.
脑胶质细胞瘤体内侵袭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胶质瘤的体内侵袭和转移特性。方法 利用体外转染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移植模型,将携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pEGFP-N3质粒体外转染C6细胞,筛选能稳定表达GFP的瘤细胞克隆,并做流工细胞仪和电镜检测。将阳性转染和未转染瘤细胞以立体定向法植入SD大鼠脑实质仙,建立大鼠移植瘤模型。4周后处死大鼠并作脑连续石蜡切片,相邻切片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显微镜(激发光波长为488mm)检测。对移植瘤细胞行原代培养,以检测荧光基因在体内的保存情况。结果 阳性转染的C6瘤细胞的EGFP在大鼠脑内获得稳定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较易于区分肿瘤与非肿瘤区,并能发现侵袭至远处的单个瘤细胞,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优于HE染色或免疫组化方法。结论 GFP基因体外转染C6胶质瘤细胞并行大鼠脑内移植,是一种较好的研究脑胶质瘤侵袭性的体内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