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Bernese经髋臼周围骨盆截骨术后模型,并进行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方法:制备尸体标本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模型,并利用Ansys 6.0软件,对髋臼发育不良Bernese术后矫枉过正及合适矫正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术后矫枉过正模型组外侧、前侧髋臼边缘出现应力增加趋势,作用于髋臼及股骨头的水平分力及剪应力是正常组的2—3倍。结论:探讨髋臼合适矫正的标准Bernese术后髋臼矫枉过正,将会导致髋臼进行性的向前侧、外侧突起畸形及股骨头颈髋臼盂唇撞击综合征。久之导致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2.
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2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田川法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共28例(29髋),随访时间3.2年。手术前后X线变化及临床评定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可使髋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改善,髋臼和股骨头之间恢复了正常匹配关系。结论:髋臼旋转截骨术是从根本上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髋臼缘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一种新方法。方法:在Chiari骨盆内移截骨的基础上,于髋臼缘上3~mm处进行骨盆截骨;截骨远端内移后,可使畸形半脱位的股骨头,通过关节囊与髂骨近端对股骨头产生良好的覆盖和承重,股骨头覆盖面积明显加大。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7.5%,X线摄片示股骨头的覆盖率术前为70%,术后上升到95%。结论:经髋臼缘截骨术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髋臼发育不良属于髋关节发育异常(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一种,是指由于髋臼发育缺陷造成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良,导致长期生物力学的异常而逐渐出现股骨头半脱位、负重区软骨退变及股骨头局灶性坏死、严重骨关节炎的一种疾病,主要病理改变表现为髋臼外上方和前方缺损,髋臼变浅,髋关节中心外移,致使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与覆盖不足。髋臼发育不良可以伴有髋关节不同程度的半脱位。由于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率减低,髋臼和股骨关节面对合关系不正常,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 1 0 0例 (2 0 0髋 )正常儿童 ,1 0 2例 (1 4 8髋 )先天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前后髋臼指数变化的随访观察。认为 5岁为髋臼发育的高峰期 ,髋脱位复位后髋臼发育的速度 1年内最快 ,3年内不要作出再建髋臼的决定。 3岁内通过手法复位、蛙式石膏固定—蛙式支架固定 ,绝大部分髋臼可以正常发育 ;大于此年龄并有明显髋臼发育不良者常需作髋臼重建术。强调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导致髋脱位复位后髋臼发育不良的重要因素 ,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6.
髋臼缘内移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髋臼缘内移截骨 ,在髋臼发育不良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 10个防腐骨盆 2 0个髋臼 ,从髋臼缘向内 2cm处 ,将髋臼锯断 ,将髋臼密质骨层以及髋关节囊进行测量。结果 :髋臼缘密质层厚度 (钟表法表达 ) 9点经 12点至 3点最厚达 3 5~ 5 0mm ,4点经 6点至 9点逐渐变薄约 3~ 4mm ,关节囊厚度 9点经 12点至 3点4 6~ 5 5mm ,其他部位髋关节囊厚度约 3 5mm ,尔后将尸体标本用线锯做髋臼缘顶端截骨 ,推截骨远端内移后发现 ,髋臼明显加深 ,股骨头负重中心线点可内移约 2~ 2 5cm ,对股骨头基本可完成全部覆盖。对内移后的股骨头受力情况进行了生物力学测定。结论 :髋臼缘内移截骨术 ,对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新方法。方法 沿髋臼缘截骨,通过髋臼的整体旋转来加大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结果 6例平均随访2.5年,根据Gordon等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结论 该方法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加自体股骨头移植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方法:自1995-2000年用关节置换加自体股骨头移植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40例(36例病人),术前放射学评价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严重程度,术后随访分析移植物对假体的覆盖率、松动及移植物的固定情况。本组病人平均年龄44岁。术后移植的股骨头覆盖平均占髋臼28%。结果:随访2~7年,所有骨移植均融合,22例移植骨有部分吸收,但均在覆盖假体外上边缘,假体无移位。全部病例无疼痛或仅有轻度不适。结论:关节置换加自体股骨头移植是治疗髋臼不良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髋臼发育不良(acetabular dysplasia)又称不稳定髋关节。特点是股骨头与髋臼不相适应,髋臼不能充分覆盖股骨头。髋臼发育不良虽然在婴幼儿时期已存在,但多无症状,随着年龄的增加,可逐渐出现无痛性髋关节功能障碍,至成年由于出现骨性关节炎而导致髋痛,股骨头发生变形患者和半脱位患者因应力集中而出现骨性关节炎要早一些。  相似文献   

10.
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报告1组成年人髋臼发育不良(DDD)患者行髋臼旋转截骨术(RAO)的疗效。方法:采用王金成改良Ollier髋外侧入路,行大粗隆截骨,截骨块连同臀中肌一起向近端反转,在关节囊外距髋臼骨性边缘约1.5cm处做穹隆状截骨,将整个髋臼以球形方式截断并向前、外、下方旋转,覆盖股骨头。结果:12例患者经平均2.5年的随访,疗效满意。结论:RAO手术是治疗成年人DDD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及生理特点,明显降低患髋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1.
应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3 2例 (年龄组 14~ 2 1岁 ,平均年龄 17岁 ) ,从解剖结构上矫正髋臼发育不良。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可使髋关节疼痛消失 ,功能改善 ,X线复查显示髋关节正常的解剖关系得以重建 ,恢复了髋臼和股骨头之间正常的匹配关系。结论 :髋臼旋转截骨术是从根本上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青壮年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进行影像学分析,揭示其截骨重建手术规律。方法 27例(27髋)DDH行髋部截骨重建,术前依据X线、CT片着重分析髋臼、股骨头外形、股骨头骨质质量及髋关节重建关键点。结果髋关节发育不良表现为髋臼变形,股骨头正常;不完全脱位表现为股骨头、髋臼重度变形;低位脱位表现为髋臼浅、髋臼壁不全,股骨头伴髋臼变形并生成头赘;高位脱位表现为代偿骨赘形成臼顶、髋臼壁残缺;股骨头与髋臼对应面平直,宽大裸区骨质萎缩。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者应行髋臼截骨,恢复原有髋关节;髋关节脱位应采用联合截骨,重建有效髋关节。  相似文献   

13.
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特点及其术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臼发育不良通常分为2种:(1)没有髋关节脱位的髋臼发育不良,由于无临床症状,直到多年后走路出现疼痛摄X线片才被发现;(2)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后出现的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约占髋脱位复位后的20%~50%,这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髋臼发育不良是致残的主要因素。早期发现、合理治疗,杜绝髋臼发育不良的病理进展,以期提高和改善髋关节质量,防止或延迟骨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Wu LD  Xiong Y  Yan SG  Yang QS  He RX  Wang QH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6):1006-1009
目的:评价非骨水泥臼杯加自体股骨头植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1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女性18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50岁,采用非骨水泥臼杯加自体股骨头植骨螺钉固定重建髋臼侧。臼杯置于真性髋臼水平,所有病例由于髋臼缺损而需要行自体股骨头植骨。平均植骨块覆盖的臼杯比例为31%(10%~45%)。8髋植骨块覆盖小于25%,13髋位于25%-50%之间。平均随访时间4.7年(1.5—8年)。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估。术前及随访时进行摄片观察。结果所有植骨块均获得愈合。无植骨块塌陷和髋假体松动。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6分增加到89分。术前除1例双髋发育不良外,下肢不等长均超过2cm,术后只有2例仍有双下肢不等长超过1cm。3髋的植骨块外侧非支撑臼杯部分出现轻微的骨吸收。3髋发现有BrookerⅠ度异位骨化,1髋Ⅱ度异位骨化。结论:使用非骨水泥臼杯加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侧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可获得良好结果。该方法在植骨块支撑臼杯不超过50%的情况下,髋臼固定可靠,可保留髋臼的骨量。  相似文献   

15.
儿童骶臼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髋臼发育不良是儿童髋关节的常见病,也是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主要原因之一犤1-3犦。Stulberg等犤4犦报告130例成人骨关节炎患者中,有48%继发于婴幼儿时期的髋臼发育不良。正常髋关节的股骨头和髋臼呈同心圆关系。儿童髋臼的正常发育主要依赖于股骨头对“Y”形软骨中心的刺激。在髋臼发育不良状态下,头臼失去同心圆关系,股骨头不能刺激“Y”形软骨中心,髋臼软骨骨化迟缓、停滞,髋臼的深度逐渐变浅、坡度增加,使髋关节受力面积减小,应力增大,负重力线移向髋臼外侧缘。随患儿步行和负重的增加,髋关节可出现进行性半脱位…  相似文献   

16.
髋臼发育不良指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全,关节有半脱位或脱位的趋势。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由Chiari于1955年提出,该手术足将截骨远端内移,以增加股骨头外侧的包容,使身体的负重力线移向内侧,增强了髋外展肌群的力量,改善跛行步态。此术式主要用于治疗大龄儿童及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本文就其运用于髋臼发育不良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儿童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髋臼发育不良是儿童髋关节的常见病,也是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主要原因之一犤1-3犦。Stulberg等犤4犦报告130例成人骨关节炎患者中,有48%继发于婴幼儿时期的髋臼发育不良。正常髋关节的股骨头和髋臼呈同心圆关系。儿童髋臼的正常发育主要依赖于股骨头对“Y”形软骨  相似文献   

18.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生物力学改变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是指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失去正常匹配关系 ,导致髋关节生物力学破坏 ,是成年人继发性骨关节炎的主要病因之一。1 影像学变化在普通X线平片上衡量髋臼发育不良的参数很多 ,其中最常用AI与CE角 ,AI值 >3 0°及 (或 )CE角 <2 0°既可诊断为髋臼发育不良。无论是AI值增大 ,还是CE角减小 ,都是以髋臼变浅及髋臼对股骨头包容不良等变化为基础的。以上各种参数只能用来衡量髋臼深浅或上外侧的发育情况。Murphy等对 2 0例患髋及 49例正常髋臼进行CT和MR三维扫描发现正常髋臼是完美的半球形 ,向前倾 2 0° ,外翻 5 3°。发育…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应用Chiari骨盆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扁平髋等36例41个髋。32个髋平均随防4年4个月。优良者27个髋,占84.37%。术后X线片显示,截骨均获骨性愈合,髋臼对头覆盖完全,头臼相称。髋臼发育不良者,CE角平均增加20°。作者分析此术式后认为:Chiari手术能增加髋臼面积,减少股骨头单位压强,截骨内移后能增加肌力臂,减少重力臂,从而减少髋关节的载荷,降低关节内压及髂骨髋内压,有利于缓解“休息痛”。为此提出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扁平髋、股骨头无菌坏死以及髋的骨关节炎病人适合行此手术。  相似文献   

20.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acetabular dysplasia,AD)是引起成人髋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髋臼发育不良的发病率报道各不相同,国外文献统计为1%~10%,国内为0.6%。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治疗方法较多,可根据髋臼发育不良的不同阶段(早期、中期、晚期),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