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的建立及1995年监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更科学、有效地监测HIV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预防规划提供准确的信息,我国在23个省的城市中建立了42个HIV监测哨点,于1995年始每年两轮对四类高危人群,即性传播疾病(STDs)门诊就诊者、暗娼、吸毒者和长途卡车司机,开展HIV哨点监测。1995年首轮检测了3个目标人群共11071人,在北京的STDs门诊就诊者中发现HIV感染者1例;第二轮检测了4个目标人群共11721人,发现HIV感染者3例,其中在福建的STDs门诊就诊者中发现一例,在海南暗娼人群中发现一例,在新疆的吸毒人群中发现一例。与1995年第一轮监测结果相经,检出HIV阳性者的地区、人群和阳性数均有增加。本HIV哨点监测的结果表明,我国被监测地区高危人群中HIV感染率仍处于低水平,但已有广泛流行的潜在危险。另外该HIV哨点监测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1997年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7年广东省艾滋病(AIDS)哨点监测结果表明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比1996年增加60%,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检出HIV感染者,确诊性病患者占就诊人数的60.8%;暗娼人群的避孕套使用率比1996年高,值得注意的是有9.2%的暗娼承认与境外人员发生性关系,提示HIV已在该人群中加速流行。  相似文献   

3.
1997—1998年深圳市艾滋病哨点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和1998年在深圳市分别对1029名暗娼和1570名STD门诊就诊者进行HIV哨点监测。发现STD门诊就诊者主要为男性和未婚的省外流行人员,两个监测年度STD的罹率息率分别为71.5%和70.0%,以梅毒,尖锐湿2和NGU等溃疡性性病为主,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在两个监测年度中,分别有31.8%5 30.2%的暗娼有境外性伴,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5.9%和49.8%,暗娼人群呈明显年轻化  相似文献   

4.
1997年,全国HIV监测哨点共调整为60个,分布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病门诊哨点和长卡哨点中只检出极少数HIV感染者。1997年,在3个暗娼哨点中的检出率约为1%~2%,而1996年同期仅为不到0.5%;在12个吸毒哨点中有7个哨点(包括2个新增哨点)报告了HIV感染者,而在1996年同期8个哨点中有3个哨点报告了感染者。新疆自治区报告了83例(20.8%)感染者,而在前几年同期同一哨点只有32例(8.0%)。在大部分吸毒监测哨点中的静注比例正不断增加或保持一个较高水平。暗娼人群中有60%从不使用避孕套。该监测结果表明,局部地区吸毒者中HIV感染率在不断上升,HIV波及的地区在不断地增多,HIV感染已开始向性乱人群扩散;可引起HIV流行的危险因素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开展有效的各种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制定我国和河南省实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规划,达到预防和控制HIV感染的目的,对1999年河南省HIV哨点监测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 按照卫生部《关于开展HIV哨点监测工作的通知》中的方案进行监测工作。结果 两个监测点两次共监测1062例,其中STD人群两次共监测549例,暗娼人群共监测513例,第一次监测在暗娼人群中发现两例HIV抗体阳性者,第二次监测在STD人群中发现两例HIV抗体可  相似文献   

6.
1995~1998年中国艾滋病哨点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为了更科学监测我国艾滋病病毒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预防规划和进行干预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 我国于1995年起,开展了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哨点监测,以性传播感染(STI)门诊就诊者、暗娼、吸毒者和长途卡车司机及孕产妇和供血员为监测对象.该监测为连续横断面调查,每年运行两次(轮),采用连续采样的方法,每轮每点监测250~400人.应用两次ELISA的方法检测HIV抗体.结果 HIV感染在吸毒者中流行速度很快,1995年第一轮在8个吸毒者监测哨点未发现HIV感染者,至1998年第二轮,19个吸毒者监测哨点已有17个哨点发现了HIV感染者,新疆乌鲁木齐吸毒人群中HIV感染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1995~1999年HIV哨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四川省1995~1999年HIV哨点监测情况,分析艾滋病在几类高危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四川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四川省1995~1999年14个监测硝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四川省HIV感染主要以吸毒为主,其阳性感染率为6.4%(192/3005),吸毒者静注及共同注射器比例各哨点均居高不下,且部分哨点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性病和暗娼哨点已发现感染者,阳性感染率分  相似文献   

8.
广西1996~2003年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充分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进一步掌握广西艾滋病流行现状,使其切实服务于政策开发、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以及干预活动的设计和效果评价。方法按照哨点监测方案在13个点对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和孕产妇等人群进行监测,监测数据用EPI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吸毒的比例高达50%以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在此人群中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1996年的监测中未发现HIV感染者,1997年HIV感染率为2.5%,2003年上升为17.0%;(2)暗娼中从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高,约为60.0%,这部分人群中已出现HIV感染;由于部分暗娼为吸毒者,以致某些地方感染率高达10.3%;(3)性病门诊就诊者中性传播疾病的罹患率很高,HIV感染者在各哨点中均有发现,感染率约为0.2%;(4)孕产妇的哨点中也发现了HIV感染者,感染率约为0.1%。结论广西艾滋病的流行已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形势非常严峻。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缓艾滋病在广西的流行速度。  相似文献   

9.
1996年1月我站在伊宁市吸毒人群中首次发现HIV感染者。5月~7月,对伊宁市107例吸毒者进行检测,共检出HIV感染者41例,感染率达38.3%。现把41例HIV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分析如下。1对象和检测内容感染者均来自伊宁市戒毒所、市监狱。采用...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2005年艾滋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陕西省艾滋病(AIDS)的流行现状,预测其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05年度哨点监测、血站监测、专题调查、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患者等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05年全省共监测各类人群436784人次,发现HIV抗体阳性者161例,检出率为3.69历。其中艾滋病病人31人,死亡19人。哨点监测在吸毒者中发现HIV感染者10例,感染率为4%。结论 陕西省艾滋病流行有加速的趋势。吸毒者监测哨点HIV感染率上升较快,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广泛流行将成为陕西省今后一个时期艾滋病防制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1997和1998年在深圳市分别对1029名暗娼和1570名STD门诊就诊者进行HIV哨点监测。发现STD门诊就诊者主要为男性和未婚的省外流动人员,两个监测年度STD的罹患率分别为71.5%和70.0%,以梅毒、尖锐湿疣和NGU等溃疡性性病为主,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在两个监测年度中,分别有31.8%和30.2%的暗娼有境外性伴,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5.9%和49.8%,暗娼人群呈明显年轻化趋势,平均性伴数显著增多(户<0.001),且在1998年第二轮250名暗娼中检出1例HW抗体阳性者,感染率为0.4%。监测结果表明HIV已开始在深圳市卖淫嫖娼等性乱人群中流行,HIV传播的多种危险性因素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四川省1995~1999年HIV哨点监测情况,分析艾滋病在几类高危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四川省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四川省1995~1999年14个监测哨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四川省HIV感染主要以吸毒为主,其阳性感染率为6.4%(192/3 005),吸毒者静注及共用注射器比例各哨点均居高不下,且部分哨点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性病和暗娼哨点已发现感染者,阳性感染率分别为0.06%(7/8 319)和0.1%(4/4 021),暗娼中从未使用或很少使用避孕套者仍占相当大的比例.结论 四川省的HIV流行呈现逐年上升势头,并由原HIV流行人群向暗娼和性病患者播散;感染以局部地区(凉山州部分市县)为主,且波及区域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中国高危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7  
目的监测中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规划和进行干预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吸毒者和男性同性恋等高危人群进行监测。结果(1)24.2%(29/120)的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检出HIV抗体阳性者,阳性率均低于5%。(2)27.3%(18/66)的暗娼哨点检出阳性者,多数处于较低水平(〈5.0%),个别的暗娼哨点HIV抗体阳性率较高,如四川达州市大竹县和湖南省衡阳市分别为10.5%和5.2%。HIV阳性者中45.3%有注射毒品史,部分地区暗娼有注射吸毒史的比例高达50%;暗娼人群中报告每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的中位数为38.7%。(3)72.7%(56/77)的吸毒者哨点检出HIV抗体阳性者,各哨点阳性率差异较大,最高是四川达州市大竹县,为69.7%;其次为新疆伊宁市,为68.0%。阳性率高于20%的哨点集中于四川、新疆、广西和湖南等省份;吸毒者中注射吸毒比例的中位数为64.1%,注射吸毒者中共用注射器比例的中位数为46.8%。(4)3个男性同性恋哨点中,安徽合肥市的HIV抗体阳性率为3.3%,其余两个哨点均低于1%;男性同性恋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仍很低。结论中国HIV感染疫情仍呈蔓延扩散之势。吸毒人群中高比例注射吸毒及高比例共用注射器行为,暗娼及男性同性恋中的低安全性行为,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大有效干预措施的力度及覆盖面。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广东省艾滋病(AIDS)哨点监测结果表明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比1996年增加60%;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检出HIV感染者,确诊性病患者占就诊人数的60.8%;暗娼人群的避孕套使用率比1996年高.值得注意的是有9.2%的暗娼承认与境外人员发生性关系,提示HIV已在该人群中加速流行.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First, to compare the prevalence of HIV infection among wome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antenatal clinic (ANC) attenders in rural Mwanza, Tanzania, and second, to validate a method for adjusting HIV prevalence in ANC attenders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in the general female population aged 15-44 years.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12 rural communities of Mwanza Region between 1991 and 1992. From the same communities sequential ANC attenders were recruited on two occasions between 1991 and 1993. Consenting subjects were interviewed, examined, treated and a serum sample was tested for HIV. The HIV prevalence in wome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was compared with unadjusted and adjusted prevalences in ANC attenders. Parity-adjusted prevalences were obtained by applying correction factors to the observed prevalences in parous and nulliparous ANC attenders. RESULTS: A total of 5675 women aged 15-44 years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2265 ANC attenders had complete socio-demographic and laboratory data. Unadjusted HIV prevalen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NC attenders (3.6%) than women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4.7%, P = 0.025), but after adjus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4.6 versus 4.7%, P = 0.95). CONCLUSION: In this rural population, the HIV prevalence in ANC attenders underestimated the prevalence among wome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but this difference was eliminated by applying parity-based correction factors. Information on parity should be routinely collected in ANC-based HIV sentinel surveillance.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1989~2005年艾滋病流行分析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艾滋病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哨点监测、血清横断面调查和常规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采用Workbook模型对全省现存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人数进行估计。结果1989年首先在边境注射吸毒人群中发现HIV流行,截止2005年12月,全省共发现HIV感染者40 157例,分布于全省16个地州的128个县(市),其中有4个州(市)进入高度流行期,12个州(市)进入中度流行期,估计实际存活感染者人数为9.2万。近3年注射吸毒人群HIV平均感染率为18.3%~22.6%,5个地区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率≥40%;女性性工作者平均感染率为0~5.2%,嫖客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1.8%,67%的县区发现女性性工作者中存在HIV流行;男性性病患者HIV平均感染率为1.7%~2.6%,孕妇HIV平均感染率2003~2005年分别上升到0.37%、0.38%和0.36%,献血员的HIV感染率持续上升,仅昆明市2005年献血员HIV感染率达到0.127%。结论云南省艾滋病疫情地区范围继续扩大,HIV感染途径正发生明显改变,处于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广泛扩散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云南省HIV感染流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方法 采用1992~1999年哨点监测结果和历年预测的实际HIV感染数,进行流行趋势描述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静脉吸毒为云南省HIV流行优势型,从HIV感染引入,由边境地区蔓延至全省约花了12年的时间,1999年云南省IDUs平均HIV流行率为27.8%,预测2005年可达到40%;HIV的性传播:1990年性病门诊哨点中男性HIV流行率为1.8%,卖淫人群为2.2%,嫖客为1.1%,经性传播HIV感染率逐年上升,预测男性性病病人在2004年和卖淫人群在2003年流行率将会超过5%;云南省孕妇平均HIV感染率为0.2%,估计近2年云南省每年约有1500名孕妇和5O0个新生儿感染HIV.云南省经静脉吸毒的HIV传播在1995年和1996年出现的流行地区扩大和增长率峰年及HIV经性传播的1996年增长率峰年表明云南省1995年、1996年前为HIV传入和局限流行期,以后进入快速扩散增长期,预测云南省2005年成人流行率可能会达0.78%.结论 哨点监测数据可以反映云南省HIV感染流行主流,可估计实际HIV感染者数和预测流行趋势.对于年趋严重的HIV感染疫情,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流行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制定我国和河南省实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规划,达到预防和控制HIV感染的目的,对1999年河南省HIV哨点监测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 按照卫生部《关于开展HIV哨点监测工作的通知》中的方案进行监测工作。结果 两个监测点两次共监测1062例,其中STD人群两次共监测549例,暗娼人群共监测513例,第一次监测在暗娼人群中发现两例HIV抗体阳性者,第二次监测在STD人群中发现两例HIV抗体可疑阳性者(待确认)。结论 HIV经性途径传播已在河南省发现,将成为HIV传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辽宁省高危人群艾滋病、梅毒和肝炎的感染现状。方法 应用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法或间接血凝法分别检测了488名吸毒者、暗娼和 STD门诊患者及2 000例普通患者血清中 HIV抗体、HBsAg、抗-HBs、抗-HCV、抗梅毒抗体。结果 吸毒者丙型肝炎感染率为47.5%,显著高于暗娼(6.8%)和 STD门诊患者(1.4%)(P<0.01);吸毒者、暗娼、STD门诊患者梅毒感染率均高于普通患者,且STD门诊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吸毒者(P<0.01);吸毒者、暗娼、STD人群和普通患者各组间抗-HBs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调查未发现AIDS患者/HIV感染者。结论 辽宁省高危人群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高危人群管理,防止艾滋病在辽宁省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