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汉族患者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中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感染的检出率,为临床诊疗和防治Hp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09例维吾尔族、汉族患者进行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诊断Hp的感染,比较维吾尔族、汉族患者在不同疾病、年龄、性别中Hp感染情况等。结果:(1)维吾尔族患者慢性胃炎(CG)中Hp阳性率44.59%(33/74),汉族患者CG中Hp阳性率44.06%(52/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3)。(2)维吾尔族患者十二指肠溃疡(Du)中Hp阳性率41.18%(14/34),汉族患者Du中Hp阳性率52.50%(2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5,P=0.331)。(3)维吾尔族患者胃溃疡(Gu)中Hp阳性率55.00%(11/20),汉族患者Gu中Hp阳性率27.27%(6/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3,P=0.067)。结论:维吾尔族、汉族患者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中Hp感染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对于维吾尔族、汉族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的患者均需检查Hp有无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胃镜检查确诊的494例慢性胃炎患者、160例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患者分别给予胃黏膜组织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炎性反应情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消化性溃伴慢性胃炎Hp感染的阳性率。结果:Hp感染阳性率,慢性充血渗出性胃炎达72.7%、隆起糜烂性胃炎达76%、反流型胃炎达88.2%、萎缩性胃炎达75%,十二指肠溃疡(DU )和胃溃疡(G U )的H p检出阳性率分别是82.1%和86.5%。结论:几种常见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均伴有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HLA-DRB1*12等位基因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Hp分离培养技术检测36例汉族、33例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HLA-DRB1*12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 汉族、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分别为56%、79%,维吾尔族明显高于汉族(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慢性胃炎患者Hp(-)者的HLA-DRB1*12等位基因检出率高于Hp(+)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可能高于汉族,维吾尔族与汉族慢性胃炎患者中HLA-DRB1*12等位基因可能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关系及Hp的感染率及高根除率的药物选择方案。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共316例患者,取胃黏膜活组织用培养基在微需氧环境中培养幽门螺杆菌,对培养到的Hp菌株采用抗生素药敏试验纸片琼脂扩散法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Hp培养阳性率依次为消化性溃疡(39.06%),活动性胃炎(36.17%),胃癌(30.00%),萎缩性胃炎(14.29%)。对114例Hp阳性患者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发现庆大霉素敏感率最高(95.61%),其次为痢特灵(92.98%),克拉霉素(80.70%),阿莫仙(71.93%),甲硝唑最低(8.30%)。结论Hp感染与多种胃病关系密切,是其致病性因子之一,临床上对Hp感染的患者可选择庆大霉素、痢特灵、克拉霉素及阿莫仙治疗,最佳治疗方案为质子泵加庆大霉素加痢特灵。甲硝唑因耐药率高,不宜选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从病理角度来进一步证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的关系,观察在Hb感染的慢性胃炎中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与在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中病理诊断伴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416例及消化性溃疡的144例患者,分别在病变部位、溃疡周围及胃窦部处取活组织检查,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确定活动期。经改良Giemsa染色查Hp。结果: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Hp感染阳性率与非活动期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由胃活组织检查中发现在Hp感染阳性者中浅表性胃炎显著多于萎缩性胃炎,分别为87.4%和12.6%;而在Hp感染的慢性胃炎中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与在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中病理诊断伴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Hp感染密切相关的萎缩性胃炎是浅表性胃炎发展的结果,是胃粘膜慢性炎症活动期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6.
尹学瑞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1):1191-119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分析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和慢性胃炎患者与Hp感染情况,收集我院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45例、慢性胃炎患者50例,探讨2种疾病与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1982年澳大利亚医学家Marshall和Warren从人胃活检标本上首先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目前已经肯定,Hp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是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及胃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子。据《内科学》统计:Hp在慢性胃炎的检出率多达80%~90%以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DU(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约90%~100%,GU(胃溃疡)患者亦有80%以上。但正常人群也有一半以上感染Hp,临床根除Hp的治疗措施不但可以促进溃疡愈合,胃炎修复,并且还可以缩短溃疡病的自然病程,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从而治愈溃疡。Hp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也较密切:①Hp高感染地区、高感染人群,大多是胃癌的高发地区和高发人群。②WHO已将Hp列为致癌源。Hp抗体阳性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③Hp直接诱发蒙古沙鼠胃癌获得成功。因此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对治愈部分上消化道疾病十分重要。近年来对Hp研究和使用中医药辩证治疗Hp感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IDA伴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抗Hp加铁剂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及疗效,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形成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IDA伴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分为四组(A、B、C、D组)。A组给予补铁及Hp根除治疗,B组仅Hp根除治疗,C组仅补铁治疗,D组中医药辨证治疗胃炎。检测治疗前后其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水平,并对Hp、胃蛋白酶活性、胃酸进行检测。结果缺铁性贫血伴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联合补铁及抗Hp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造成或加重机体铁营养不良,在治疗IDA的过程中应注意清除Hp感染。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慢性胃炎程度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胃炎病理组织学特征和慢性炎症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经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测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1089例,按年龄<60岁(非老年组)与≥60岁(老年组)分成两组。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KUT)检测Hp,并行HE染色作组织学诊断和炎症程度的评价。结果:同组中,中度以上炎症的Hp感染率高于轻度炎症者,老年组Hp感染率61.29%,非老年组67.34%,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慢性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老年组78.65%,非老年组82.3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各自均高于同组的慢性炎症、萎缩、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Hp感染率。老年组慢性炎症的Hp阳性率20.28%,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的41.27%,与同组的萎缩、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Hp阳性率(分别为35.07%、37.36%、46.6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慢性炎症程度直接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无论是老年组还是非老年组,Hp感染都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而且可能在炎症的初始阶段发挥作用。老年人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与Hp感染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原因,可引起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一氧化氮合酶(iNOS)为诱导型酶,其表达水平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本实验观察了2002~2005年间我院80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Hp治疗前后iNOS表达水平的变化,以探讨Hp感染与iNOS表达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人类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现已证实其与人类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包括慢性胃炎、慢性消化性溃疡、胃息肉及胃癌等。Hp已被视为人类消化道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目前Hp的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在发达国家人群中Hp感染率为30%-50%,而在发展中国家可达60%-70%。近20多年来,随着分子流行病学、分子免疫学、  相似文献   

12.
谢晓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18-19,2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选择伴慢性胃炎的IDA患者82例(观察组)和慢性胃炎无贫血患者60例(对照组)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内镜下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组中,Hp阳性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30例)给予硫酸亚铁和抗Hp治疗,B组(20例)给予硫酸亚铁和安慰剂治疗,C组(20例)给予抗H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容积、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82例中70例Hp阳性,对照组60例中43例Hp阳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中A、C组与B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改变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与IDA有一定相关性,抗Hp加铁剂是治疗Hp感染相关性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疾病病因研究的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10余年的大量研究,已基本确定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道的4种疾病密切相关:①慢性胃炎;②消化性溃疡;③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MALT淋巴瘤);④胃癌。业已证实,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癌和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Hp的感染率极高,在发达国家,30%~50%的成人有Hp感染,而发展中国家的Hp感染率则高达80%,这使得Hp感染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近年Hp相关性疾病的病因研究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人群中较为常见,目前普遍认为Hp是导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微观辨证 Hp阳性与证型关系:经胃镜病理确诊慢性胃炎1000余例,辨证肝气犯胃、气滞血瘀型(实证),肝胃郁热、阴虚血瘀型(虚中挟实),脾胃虚弱、气虚血瘀型(虚证),Hp阳性率分别为100%、84.6%、76.1%,虚实二型差异显著(P〈0.05)。危氏观察102例Hp感染阳性率及程度高低与证型有一定关系,排列次序是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脾胃阴虚。以脾胃虚证和脾胃湿热型作对比,前者50例中Hp阳性占48.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地区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情况。方法1130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均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并使用电子胃镜常规胃镜检查。结果1130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检出率为64.8%,其中男性检出率为74.0%,女性检出率为56.5%,性别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1),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为98.5%,胃溃疡为90.1%,胃癌为84.9%,单纯慢性胃炎为60.9%。Hp感染与患者年龄关系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男性H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Hp感染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宁波地区3908例胃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宁波地区胃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和特点。方法对3908例胃病患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作Hp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分析。结果受检者3908例中尿素酶试验阳性2184例,阳性率55.89%;男性患者尿素酶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0.01);31岁~以上组感染率高于21岁~及以下组(〈0.05),41岁~组感染率较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0.01);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0.01);胃癌Hp感染率高于单纯胃炎(〈0.05);慢性胃炎活动期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炎症不伴急性活动的慢性胃炎(〈0.01)。结论宁波地区的Hp感染率与我国人群感染率基本一致其感染与年龄及生活卫生方式等有关,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发生和发展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cagE在胃肠疾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cagE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不同胃肠疾病患者听 分布及其与Hp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合成cagEU1-cagEU2和cagE3-cagE4两组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145株临床分离培养的Hp菌株cagE片段,结果:Hp临床菌株的cagEU1-cagEU2 PCR产物总检出率为75.9%(110/145),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溃疡中检出率分别为69.4%、85.4%、76.5%、75.0%,溃疡组略高于胃炎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agE3-cagE4总检出率为42.1%(61/145),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溃疡中检出率分别为38.9%,47.9%,35.3%,50%,差异无显著性(P>0.05);cagE总检出率为79.3%(115/145)。结论:cagE在不同的消化道疾病患者感染的Hp中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无特异性,cagE尚不能单独作为与某种疾病相关的致病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空泡毒素基因的两种亚型vacA1和vacA2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特异性引物扩增Hp尿素酶基因及vacA基因。结果 66.4%(81/122)的患者胃粘膜检测出Hp尿素酶基因,其中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检出率(74.6% 53/71)高于慢性胃炎患者(54.9% 28/5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vacA的两种亚型vacA1和vacA2各占80.2%(65/81)和19.8%(16/81),每种胃粘膜只能扩增出一种产物,其中80.7%(47/53)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感染的是vacA1基因型Hp,而慢性胃炎患者的检出率是64.3%(18/28),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vacA1基因型Hp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清除幽门螺杆菌后对胃黏膜病变转归的影响。方法人选患者均经胃镜和临床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并确定有Hp感染的状态。患者分两组:幽门螺杆菌根治组慢性胃炎42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45例,未行Hp治疗组慢性胃炎41例、萎缩伴肠上皮化生38例;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1年行胃镜随访,在同一部位取活检,根据病理结果的不同分为好转和无好转。结果治疗Hp1年后慢性胃炎根治组逆转率54.52%(23/42),未根治组19.51%(8/41),组间比较有非常明显差异(χ^2=11.06,P〈0.01);Hp根治组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病变逆转率15.56%(7,45),未根治组10.53%(4/38),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根除Hp1年后慢性胃炎病变有明显好转,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病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天庆 《实用医技》2007,14(36):5076-5077
Hp(Helicobacter Pylori)自1983年从胃炎与胃溃疡患者胃中分离培养出来后,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人们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概念上发生了彻底的变革。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正式宣布Hp是人类的Ⅰ类致癌因子。1997年12月在香港召开的消化疾病研讨会上提出Hp感染在亚太地区某些区域人群总已经达到90%,Hp已经成为国际上医药卫生的热门研究题目,但其感染传播途径目前还不很了解。近期国外学者研究提示Hp的感染传播途径中口一胃是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