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夏度衡教授认为“后天脾胃难离肝”,情志因素是导致胃痛的首要原因,肝失疏泄、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基本病机,而湖南地区胃痛患者以“肝胃不和兼瘀血型”多见,故疏肝清胃、理气活血为胃痛的基本治则。所拟创的“肝胃百合汤”治疗溃疡病,“疏肝健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作者等在学习夏教授经验的同时,通过有关研究对上述理论及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脾虚为不荣则痛的关键,脾虚不能运化则生滞,寒滞、湿滞、食滞最为常见。滞则损伤脾胃使脾胃更虚。肝失疏泄是导致不通则痛的重要病因。此外气机为脏腑功能协调的关键,升降相因才能使脾运胃和。治疗上以健脾、运脾、醒脾为主,同时重视疏肝理气、降肺胃之气等治疗大法。根据脾胃发病特点临证常用鸡内金、白术、山药、砂仁等药物。脾虚较甚者以九味资生丸加减;肝乘胃而胃脘痛者,常用生麦芽、川楝子、柴胡、郁金、香附等疏肝解郁;肝气郁滞胃脘疼痛者,常用逍遥散或疏调气机汤为基础方加减;气机不畅者,常用下气汤为基础方降肺胃之气,补中益气汤和升陷汤为基础以升肝气。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难治病之一,属于胃癌前病变,病情多受情志变化影响。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认为情志失调,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犯脾胃,或肝郁化火、肝胆湿热、肝血不足等均可影响脾胃运化,导致浊毒内蕴而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以化浊解毒调肝为基本大法,具体根据患者病因病机之不同,以化浊解毒为主,或兼以疏肝理气,或兼以疏肝通腑泄热,或兼以养血柔肝和胃,或兼以抑肝扶脾等灵活遣方用药。临床表明依据本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内蕴证,可逆转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截断癌前病变发展过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是中医常见的脾胃病之一。本病病位在胃,病机与肝、脾密切相关,临床上以脾胃虚寒和肝胃不和两型最为多见,分别用赵健雄教授多年的经验方健脾温胃汤和疏肝和胃汤进行辨证论治,取  相似文献   

5.
杨百京  熊琪  盛萍  黎永军 《农垦医学》2011,33(5):422-425
目的:探讨胃癌癌前状态各疾病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本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者546份病例.其中研究组胃癌的癌前状态,即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残胃炎和肠型化生、上皮内瘤变共456例,对照组浅表性胃炎、胃癌共90例.收集胃镜病理改变、Hp感染及中医四诊等资料,探讨胃癌癌前状态各疾病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结果:发现在各组疾病中,脾胃气虚与肝胃气滞两者构成比相加,除胃癌组外,均大于56%;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肝胃气滞的相关性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胃络瘀血增加.不同性别的546例胃病脾胃气虚、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胃气滞、胃络瘀血与胃阴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癌前状态各疾病以及浅表性胃炎、胃癌均于脾胃气虚、肝胃气滞关系最密切;在慢性胃炎至胃癌的病理演变过程中,由气滞到血瘀是中医证型演变的基本特点;性别与部分中医证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疏肝和中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服用疏肝和中汤,对照组服用泮托拉唑胶囊和莫思沙星片,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中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胃培源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服用胃复春,观察组——脾胃培源方,对比2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胃培源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病情,降低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  相似文献   

8.
慢性胆囊炎病位在胆,与肝脾胃密切相关,主要病因病机为肝胆郁滞、胆腑不通,常见的证型有:肝胆湿热、肝胆气郁、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肝阴不足、肝胆实热、肝脾阳虚等,其中临床以肝郁脾虚型为常见。治疗以疏肝利胆,健脾和胃为主。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本病机是脾虚,脾胃虚弱导致运化无力,升降功能失常则痰饮滞留体内,出现痰瘀气滞之证.常分为脾胃气虚型、胃阴亏虚型、肝气犯胃型及痰湿中阻型等,治以补益脾胃、疏肝理气、祛湿化痰等法.临证采用辨证论治、专方、验方、针药结合、中西医结合等法治疗,能有效改善胃动力,调整胃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继承和发展了张仲景脾胃分治、顾护胃气、脾胃之气资助营卫的思想。在继承仲景白虎汤清热救阴、承气汤急下存阴的同时,以麦门冬汤为基础方发展演变出清养胃阴与甘凉濡润通腑的治疗方法,以大半夏汤为基础方发展演变出通补阳明法,通过补胃气、温胃阳、建中气等手段以治疗胃失和降,达到通降胃气的目的。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充分展现了其对仲景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中医脾胃学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柴芍调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对照组口服复方铝酸铋片、阿莫西林胶囊、雷尼替丁胶囊;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柴芍调胃方,连续服药4周。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调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眩晕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临床辨证可分为5型,即肝阳上亢、痰浊上蒙、瘀血阻窍、气血亏虚、肾精不足5型辨治。分别采用平肝潜阳、滋养肝肾,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活血化瘀、通窍活络,补养气血、健运脾胃,补肾填精法5法治疗,疗效满意。代表方为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窍活血汤、归脾汤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平胃安中汤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按中医辨证将消化性溃疡 62例分脾胃虚寒、肝胃不和、瘀血阻络、脾胃阴虚四型。应用平胃安中汤治疗 ,并与法莫替丁、阿莫西林治疗作对照。结果 :临床痊愈率治疗组 61 .2 9% ,对照组 43.5 % ,两组比较 P<0 .0 5。结论 :平胃安中汤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以法莫替丁、阿莫西林治疗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枳术汤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枳术汤治疗脾胃虚实相兼的病因病机,以及对脾胃升降的理解,例举了个人运用该方加减:保合枳术汤、陷胸枳术汤、平胃枳术汤、理中枳术汤、六君枳术汤、柴芍枳术汤、半夏枳术汤治愈各类脾胃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滋养健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滋养健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病例,按中医临床表现辨证分型为胃阴虚型、脾胃血虚型、胃气虚型、胃气阴两虚型、肝胃不和型、寒热错杂型、胃脘血瘀型等。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选用滋养健胃汤治疗。结景56例中显效42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07%。结论萎缩性胃炎以气阴两虚、胃失滋养为本,痰湿、湿热、郁火、瘀血为标,治疗以滋养健胃为主,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介绍黄穗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黄穗平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饮食不节,戕伤中州;外邪内侵,损及脾胃;忧思郁怒,肝失疏泄,横逆犯胃;禀赋不足,脾胃虚弱等。其病位在“胃”,但与“脾”、“肝”、“肾”关系密切。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中焦脾胃虚弱为主要病机,病机特点为虚中夹实,以补虚固本、标本同治为治则,以健脾益气、理气消胀、活血祛瘀、和胃止痛为基本治法。黄穗平教授尤注重李东垣的甘温健脾益胃法,其自拟的健脾理气方即是这一治则治法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多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而诱发,它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其发病原因很多,然脾胃气饥失调则是本病的基础,本病在临床中分型很多,有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寒,治疗时虽各有主方,但如再配用四逆散常收效更佳,故选用四逆散为主,加味化裁调理盯胃气机,从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  相似文献   

18.
老中医寇瑞庭生前为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擅疗温病和疑难杂症。文中对寇老有关胃中寒冷、脾胃阳虚、肝胃郁热、湿困三焦、肝火犯胃等5个呃逆诊疗医案进行了分析。其用经方,或丁香散,或竹叶石膏汤,或理中汤,或左金丸,甚或三仁汤,常与旋覆代赭汤合用,且药组总不离乎代赭石、炙旋覆花两味,不论证候寒热虚实,一方辨证,随证配伍,竟可用到神巧。先生临证特点,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但与肝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对肝郁、肝气上逆、肝火犯胃、肝胃阴伤、肝郁脾虚(或脾虚肝乘)的一系列发展过程从肝论治,收效明显。证明调肝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张杰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收集病例,对张杰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理论创新及临床思路进行分析总结,并列举医案验证。[结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方面,张教授认为脾胃亏虚为本,内外合毒为因,胃络瘀阻为标,虚、毒、瘀互结,并独创"肝脾建中、脾阳为本"理论指导临床,主张以肝脾同建、顾护脾阳为主要治法,兼顾解毒化瘀、扶助正气,临证重视舌脉合参,遣方用药遵循经方。所附医案,张教授辨为肝胃气滞、毒瘀互结,治宜肝脾同建、行气宽中、解毒化瘀,以柴平汤、胃痞汤两方加减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张杰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注意肝脾同建、顾护脾阳,兼顾解毒化瘀、扶助正气,临证时重视舌脉,遵循经方,其经验值得临床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