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管粘膜胃粘膜包埋式吻合法临床研究(附24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粘膜胃粘膜包埋式吻合法预防吻合口瘘,狭窄和抗返流效果。方法:采用食管粘膜,胃粘膜包埋式缝合法,治疗食管贲门癌241例;其中食管癌143例,贲门癌98例(其中残胃贲门癌1例)。结果:术后两周X线钡剂透视照片,钡剂通过顺畅,无返流,吻合口直径1.5 ̄2cm。术后随访一年至一年半,无胸骨后烧灼痛,吞咽顺利,未见吻合口狭窄。结论:本法术野显露良好,缝合准确,吻合口径增宽,对预防吻合口瘘及狭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方法]自1997年1月~1998年6月将25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手术。临床研究组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做单层(全层)连续吻合.并用带蒂大网膜包绕吻合口128例,对照组常规食管胃丝线间断缝合加食管壁与胃壁包裹130例。术后随访9~26个月。[结果]术后临床研究组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对照组发生5例(3.85%);严重吻合口狭窄临床研究组无1例发生,对照组发生6例(4.62%);两组统计学检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胃吻合口用可吸收线单层(全层)连续吻合并用带蒂大网膜包统,方法简洁,疗效确切,可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355例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经验。方法:分别对胸中段食管癌102例,胸下段食管癌253例行切除术,于主动脉弓上食管床行食管胃单层吻合附加大网膜覆盖,结果: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死亡(0.28%)吻合口狭窄4例(1.1%),同期也采用主动脉弓前胃套入食管双层吻合,无大网膜覆盖方法治疗胸中段食管癌51例,胸下段食管癌91例,其中吻合口瘘7例(4.8%),死亡3例(2.0%)、吻合口狭窄4例(2.8%),结论:与主动脉弓前胃套入食管胃双层吻合,无大网膜覆盖方法相比,该手术方法可降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18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按肿瘤手术切除原则常规游离食管及近端胃,切除肿瘤,将胃缝缩成管型;取颈部切口,暴露并游离颈段食管;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采取不同径路将管型胃经食管床上提至颈部,将管型胃与颈段食管重叠约5cm,在胃前壁距胃底约5cm处戳一小口,将食管断端切成前长后短的斜行,将切割缝合器的钉槽插入胃内、钉仓插入食管腔,击发缝合并切割,将食管斜行断端与管型胃前壁缝合,形成长约3cm的吻合口;管型胃顶端固定于吻合口上方的颈椎前筋膜,完成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分期分别为Ⅱa期(4例)、Ⅱb期(9例)、Ⅲ期(5例),手术径路分别为不开胸颈腹两切口(8例)、右胸颈腹三切口(9例)、左胸颈两切口(1例)、全部病例均手术顺利,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发生率为5.56%,颈部引流、禁食2周后治愈;全部病例出院前复查上消化道钡透均见吻合口通畅、无狭窄,术后随诊1~5年不等,均未见吻合口狭窄,但有2例患者出现返流性食管炎症状,发生率为11.11%。结论: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可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孙振宇  辛定一 《浙江肿瘤》1999,5(3):160-161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方法 自1997年1~1998年6月将25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手术。临床研究组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做单层(全层)连续吻合,并用带蒂大网膜包绕吻合口128例,对照组常规食管胃丝线间断缝合加食管壁与胃壁包裹130例。术后随访9~26个月。结果 术后临床研究组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对照组发生5例(3.85%);严重吻合口狭窄临床研究组无1例发生  相似文献   

6.
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进手术方式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的方法。方法:对68例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患者食管、胃吻合口行Gambee吻合的基础上加行一层胃浆肌层、食管肌层及纵膈胸膜包套式加固缝合。结果:所有68例患者无l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Gambee式吻合 胃浆肌层、食管肌层及纵膈胸膜包套式吻合有利于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颈部食管胃分层吻合术治疗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采用颈部食管黏膜和黏膜下层与胃黏膜和黏膜下层、食管肌层与胃浆肌层吻合的食管胃分层吻合术治疗28例食管癌。结果28例食管癌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无吻合口漏,无吻合口狭窄和食管返流。结论食管胃分层吻合法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食管返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预防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作者自1987年9月-1997年4月设计一种主式应用于临床研究。方法:在肿瘤上方斜形切除食管,粘膜层1 ̄1.5cm长,且外翻覆盖在肌层上,然后将食管端2 ̄2.5cm插入胃腔内,用胃切吻合口人一层与食管肌层缝合一周,并在其上方再包埋缝合一层。结果:采用此方法连续治疗食管癌、贲门癌176例,术后未发生任何吻合口并发症。结论:未术式在许多关键步骤上有别于传统吻合方法,对  相似文献   

9.
Wang LF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7):555-557
目的评价食管癌切除术行食管胃单层宽边连续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手术条件的93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8例,均行手术治疗,试验组行食管胃单层宽边连续吻合,对照组行食管胃丝线间断缝合。结果试验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0.2%),吻合口狭窄1例(0.2%),其他并发症17例。对照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8例(1.9%),吻合口狭窄11例(2.4%),其他并发症24例。两组间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9和0.004),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结论食管胃单层宽边连续吻合方法简便,可有效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食管胃一层吻合术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率 ,探讨食管胃一层吻合术式推广的可行性。方法 对 2 2 3例食管癌行食管癌根治术时采用一层食管胃吻合术 ,统计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一层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 0 8%(1 2 2 3 ) ,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狭窄 ,其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的二层吻合法。结论 食管胃一层吻合术式减少了不必要的多层套叠操作 ,减少了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因素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食管胃粘-粘、肌-肌吻合预防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并发症的预防。方法56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应用食管粘膜与胃粘膜(包括粘膜下层)吻合加食管肌层与胃浆肌层吻合之粘-粘、肌-肌吻合。其中5例用吻合器吻合时,也采用此种粘-粘、肌-肌吻合。结果全组病例经过顺利,未发生吻合口瘘。半年内行头低脚高位食管钡餐检查,吻合口直径为1.5~2.2cm,未见返流现象。结论食管胃粘-粘、肌-肌吻合简便、宜行,并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狭窄及返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食管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瘘口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我院心胸外科对食管与胃或肠的吻合方法进行了改进。方法食管与胃空肠结肠吻合采用一层吻合法,共手术2005例,其中食管与全胃吻合1041例,与残胃吻合869例,与空肠吻合85例,与结肠吻合10例。结果全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1例(2.0%),死亡15例(36.6%)。结论经临床运用证明一层吻合术具有对合整齐血供好,肿瘤切除率高,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等优点。改进吻合技术,保护吻合口血供,减少术中污染,降低吻合口张力是预防吻合口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食管胃一层缝合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防止食管吻合口狭窄 ,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探讨胃食管一层缝合的可行性。方法  1995年 1月~ 1999年 6月 ,行食管、近端胃切除 ,食管胃采用一层缝合方法共 52例。结果 全组无死亡 ,吻合口瘘 1例 (颈部食管胃吻合 ,经保守治疗全愈 )占 1 9%。术后 6月行钡餐检查吻合口直径≥ 1cm。仅 3例进食时有不适之感 ,对生存质量无影响。结论 食管胃吻合采用一层缝合方法是可行的。对防止吻合口狭窄 ,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是有效的。并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贲门癌切除后食管胃黏膜活瓣式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剥除食管肌层及胃浆肌层,使黏膜延长3cm~4cm,然后食管黏膜与胃黏膜分层吻合.浆肌层包埋,包埋后吻合口置入胃腔内2cm~3cm,切除胃超过2/3以上时辅以大网膜包绕吻合口。[结果]施行该吻合方法1384例.除12例(0.87%)发生吻合口瘘外,其余均恢复顺利。半年后均可顺利进普食或半流饮食,无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表现。[结论]食管胃黏膜活瓣式吻合术可有效地减少吻合口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保留贲门的食管端端吻合术临床外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保留贲门食管端端吻合术166例,临床结果表明手术方法应用方便、可靠,对防止食管狭窄,吻合日瘘、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有良好作用。食管端端吻合作者主张横断食管时其粘膜超出肌层约0.2至0.3cm,粘膜下毛细血管网丰富,有支撑保护肌层的作用,故无论全层或粘膜对粘膜,肌层对肌层缝合,吻合缝针较常规吻合要少,缝合面平整无缺,利于愈合。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贲门癌食管胃吻合术,如何防止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始终是胸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作者针对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并发症,设计了单层粘膜吻合加部分双层吻合法应用于临床,于1993年8月~1999年9月应用该手术方法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患者90例,效果良好。另外,应用双层吻合法手术治疗36例患者作对比。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6例,其中90例应用单层粘膜加部分双层吻合法,均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另36例行双层吻合。1.2手术方法 术中将游离胃提至胸腔或颈部,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17.
食管胃粘膜瓣防返流吻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临床治疗食管和贲门癌136例,水后无吻合口瘘。1年后复诊93例,未见有咽下困难者。初透吻合口宽度均在1.3cm以上,其中84例>1.5cm。食管镜观察粘膜无充血、水肿,无胃液返流,粘膜活俭Menin氏法分组仅1例表现为粘膜下乳头异常。食管下段液体pH值测定绝大多数位于6.0~7.0之间,食管内滴酸试验均为阴性。说明末方法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病、狭窄和近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新的食管胃吻合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食管吻合及浆肌层内翻缝合包埋处理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且手术前确诊为食管癌,并行食管癌切除和胃食管吻合手术的患者177例,其中65例患者行单纯胃食管吻合术,设为对照组;112例患者在胃食管吻合术基础上进行吻合口浆肌层的内翻缝合包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喉返神经受损和乳糜胸发生情况,手术后1个月食管X线钡餐检测测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直径和反流反酸、吞咽困难的评分状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吻合口直径小于对照组,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手术期内死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评分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反流反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吻合口浆肌层内翻缝合包埋对防止出现吻合口瘘没有临床意义,无法使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降低,同时使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的概率增大.  相似文献   

19.
为防止上端胃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作者设计应用残胃食管端侧粘膜吻合术。经68例临床治疗,证明效果良好。基本方法是在残胃近端大弯侧游离一约3×2cm的矩形带蒂浆肌瓣,在游离粘膜层的上2/3和下1/3交界处行粘膜造瘘,在食管残端剥除约3cm的肌层后行食管残胃浆肌层间断减张缝合,食管胃粘膜单纯吻合,浆肌瓣复盖成型。设计按生理结构进行,达到了预防吻合口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食管胃后壁两定点前壁Gambee氏吻合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率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20例病人采用食管胃后壁两定点前壁Gambee氏吻合法,并与同期采用传统双层包套式吻合法的88例相比较。结果:本组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而传统吻合法颈部瘘发生率7.4%(4/54),胸内瘘发生率为5.9%(2/34),吻合口狭窄10例。结论:食管胃后壁两定点前壁Gambee氏吻合法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能有效防止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