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某部训练期间女兵闭经者体内激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新兵训练期间继发闭经女兵的体内激素水平,为女战士卫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部64名新入伍的女兵,进行月经情况的调查、血清9项激素(FSH、LH、E2、PRO、PRL、T、ACTH、EE-3、TT-4)水平的测定及盆腔B超等检查,并分组分析。结果 在新兵训练期间,64名女兵中有54例出现闭经,发生率为84.38%。闭经组的FSH、LH及E2均值相当于正常月经周期的卵泡期低值水平,其中E2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B超检查,闭经组的子宫体积各径线均值均小于正常组(P〈0.01)。结论 继发闭经女兵的血清FSH、LH、E2及PRO水平的低落,子宫内膜的失周期变化.提示其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抑制.符合下丘脑性闭经诊断。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2(MMP-9、MMP-2)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实验组PCOS不孕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月经中期子宫内膜MMP-9、MMP-2的表达,同时测定血清E2、P、T、FSH、LH和PRL水平。结果PCOS组子宫内膜的MMP-9、MMP-2阳性表达分别为239.70±44.12和223.35±35.3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17.13±46.26和298.08±39.21(P(0.01);MMP-9、MMP-2在PCOS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与血清E2、P、T、FSH、LH和PRL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COS不孕者子宫内膜存在着MMP-9、MMP-2表达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性激素水平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就诊的156例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孕症患者,与同期122例性激素测定的健康体检的妇女均采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相关指标测定,指标为FSH、LH、PRL、E2、P、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由催乳素血症、垂体微腺瘤造成的不孕症FSH、LH、PRL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2、P明显低于对照组。由子宫卵巢功能异常造成的不孕症LH、T明显高于对照组,由黄体功能异常造成不孕症LH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不详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测定性激素水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临床不孕症的诊治、用药提供有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妇女围植入期子宫内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1月邵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8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妇女作为病例组,生育正常妇女40例为正常组,使用Pipelle取样器获得受试者围植入期子宫内膜活组织样本,RT-PCR检测子宫内膜HIF-1α和VEGF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子宫内膜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病例组子宫内膜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及意义。结果病例组子宫内膜HIF-1α、VEGF mRNA均显著高于正常组,MVD显著高于正常组,子宫内膜HIF-1α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HIF-1α蛋白主要在子宫内膜胞质中表达,VEGF蛋白主要在子宫内膜腺上皮中表达。病例组再次流产患者子宫内膜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流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病例组子宫内膜HIF-1α、VEGF表达水平与MVD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 687、0. 724,P0. 05)。结论复发性流产妇女围植入期子宫内膜HIF-1α和VEGF表达及MVD异常升高,可能是复发性流产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与内分泌激素水平相关性分析。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10月经临床诊断收治的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纳入病例组,另选取在同一时间段行健康体检的90例正常妇女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其内分泌激素中的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采用γ免疫计数仪使用放免法测定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以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RBP4。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RBP4水平和激素LH、T、PRL、DHEAS、LH/F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妇女,E2、FSH、SHBG水平低于对照组妇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患者血清RBP4≥9. 9 mg/L、LH/FSH≥2. 24、LH≥10. 5 IU/L为影响PCOS发生的危险因素(P0. 05),FSH≥6. 33 IU/L、E2≥58. 9 pg/ml为影响PCOS发生的保护因素(P0. 05)。对照组妇女血清RBP4与激素E2、LH、FSH、LH/FSH均无相关性(P0. 05);病例组患者血清RBP4与激素LH、LH/FSH呈正相关(P 0. 05)、与激素E2、FSH呈负相关(P0. 05)。结论PCOS患者存在高视黄醇结合蛋白-4血症,与内分泌激素水平有明显相关性,且与激素LH、LH/FSH呈正相关、与激素E2、FSH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剔除术中残存卵巢的处理措施,其对术后卵巢功能以及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患者99例,根据术中处理残留卵巢的不同方法分为3组,分别为单极电凝组(单凝组)、双极电凝组(双凝组)及缝合组,每组33例,比较各组手术前后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窦卵泡计数(AFC),以及术后随访月经情况。结果 3组术后均出现血清E2和AFC降低,FSH和FSH/LH增高,术后FSH、FSH/LH、E2及AFC值比较,单凝组与双凝组、缝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FSH、FSH/LH、E2比较,双凝组与缝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FC值比较及各组手术前后血清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凝组与缝合组患者月经周期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患者术后妊娠能力优于单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中使用缝合法能够最大程度保护卵巢功能及储备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凋亡调节基因Bcl-2和Bax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SP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76例异位内膜、64例在位内膜和7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组Bcl-2蛋白表达强于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分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异位内膜组Bax蛋白表达低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增生期和分泌期,异位内膜组染色强度均低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分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和Bax在对照组及在位内膜组均呈周期性变化,Bcl-2增生期强于分泌期,Bax分泌期强于增生期,异位内膜组失去周期性变化;增生期3组Bcl-2表达均强于Bax,在位内膜组、异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分泌期对照组和在位内膜组Bax强于Bcl-2,异位内膜组Bax表达较Bcl-2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Bcl-2和Bax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中性粒细胞活化肽78(ENA-7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20例E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接受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GnRH-α3.75 mg注射于腹腔前壁皮下,4周1次,持续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血清VEGF、ENA-78、血清癌抗原125(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为6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NA-78、VEGF、CA125、EM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ENA-78、VEGF、CA125、EMAb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E2、P、FSH、LH水平相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激素E2、P、FSH、LH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EM患者血清ENA-78、VEGF水平与CA125、EMAb的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与血清激素E2、P、FSH、LH的水平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术后使用GnRH-α能提高EM治疗效果,且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ENA-78、VEGF水平,ENA-78、VEGF可作为EM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聚氨酯胶粘剂对制鞋女工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选择41名制鞋企业女工,分为接胶组和对照组,测定其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催乳激素(PRL)、孕激素(P)水平。结果显示接胶组女工血清中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RL、P、T、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仅L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聚氨酯胶粘剂对接胶女工血中生殖激素水平有影响,引起LH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性激素在生长内分泌中的意义及性激素检测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6月104例不孕症患者按体内激素水平分为卵泡期组47例,排卵期组23例,黄体期组34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中处于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的生殖健康者各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上述各组患者采用免疫发光技术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测,即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泌乳素(Prolactin,PRL)、黄体生成素(lute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结果卵泡期不孕组FSH、PRL、E2、P、T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期不孕组FSH、LH、E2、T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期不孕组PRL、LH、P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内分泌因素在不孕症的发生中占重要地位,不同时期性激素检测可辅助诊断女性不孕症。  相似文献   

11.
米非司酮对早中期妊娠妇女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孕妇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117例妊娠6~24周的孕妇,按孕周分成5组,两次顿服150mg米非司酮后24,48h各采集肘静脉血5ml,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E_2、P、β-hCG、hPL、PRL水平。结果:服用米非司酮后E_2显著上升(P<0.001);P在6~7孕周组有下降趋势(P>0.05),余组呈上升趋势(P>0.05);β-hCG在早孕组呈上升趋势,中孕组无明显变化(P>0.05);hPL在各组均呈上升趋势(P>0.05);PRL各组均上升,在早孕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早中孕妇女服用米非司酮后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受到影响,米非司酮对胎盘滋养层合体细胞的分泌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据此推测米非司酮的作用位点在蜕膜和黄体。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对早中期妊娠妇女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孕妇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117例妊娠6~24周的孕妇,按孕周分成5组,两次顿服150mg米非司酮后24,48h各采集肘静脉血5ml,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E_2、P、β-hCG、hPL、PRL水平。结果:服用米非司酮后E_2显著上升(P<0.001);P在6~7孕周组有下降趋势(P>0.05),余组呈上升趋势(P>0.05);β-hCG在早孕组呈上升趋势,中孕组无明显变化(P>0.05);hPL在各组均呈上升趋势(P>0.05)PRL各组均上升,在早孕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早中孕妇女服用米非司酮后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受到影响,米非司酮对胎盘滋养层合体细胞的分泌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据此推测米非司酮的作用位点在蜕膜和黄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血清及绒毛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 :血清及绒毛组织中EGF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 (E2 )、孕酮 (P)、泌乳素 (PRL)采用免疫酶联法测定。其中 80例为早孕期 ,30例为正常黄体期。结果 :早孕妇女血清中EGF、P、E2 、PRL含量明显高于非孕妇女 (P <0 0 1) ;服用米非司酮后血清中EGF和P含量均下降 ,药物流产的绒毛中EGF的含量也明显低于人工流产者 (P <0 0 1)。结论 :EGF可能在维持妊娠中起重要作用。服米非司酮后EGF降低可能是其抗早孕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在正常早孕和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中水平,探讨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sFlt-1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35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胚胎停育患者和35例正常早孕孕妇血清VEGF及其sFlt-1水平。结果: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胚胎停育患者血清VEGF及其sFlt-1水平较正常早孕孕妇明显增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VEGF及sFlt-1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与妊娠及早产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36例早产妇女(早产组)、66例妊娠妇女(妊娠组)和25例非妊娠妇女(非妊娠组)静脉血中PGE2的含量。结果:早产妇女血清PGE2浓度显著高于同孕龄晚期妊娠妇女及足月妊娠妇女(P<0.01),高于足月妊娠临产妇女但无显著差异(P>0.05)。足月妊娠临产妇女血清PGE2浓度显著高于妊娠期妇女(P<0.01),非妊娠组血清PGE2浓度显著低于早产组及妊娠组(P<0.01)。结论:妊娠期PGE2浓度增加对维持正常妊娠和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有重要作用,PGE2水平增高可能是导致早产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LHCGR) mRNA的表达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测价值。方法:单中心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108例IVF-ET患者在接受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呈OHSS高风险的患者42例,其中发生OHSS 19例为A组,未发生OHSS 23例为B组;同期在COH中卵巢反应正常的患者62例为C组,排除COH过程中卵巢低反应者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hCG日)及取卵日(OPU日)外周血淋巴细胞LHCGR 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A组、B组、C组的临床特征及临床结局。结果:基础卵泡刺激素(FSH)A组低于C组(P=0.028)。hCG日及OPU日血清雌二醇(E2)A组、B组均高于C组(均P=0.000)。获卵数A组、B组均高于C组(均P=0.000)。A组与B、C组相比,hCG日和OPU日淋巴细胞LHCGR mRNA表达均增高(均P<0.05);而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LHCGR mRNA的表达与卵巢反应相关,并在OHSS患者中表达升高,其在预测OHSS发生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豆异黄酮对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豆异黄酮对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改善作用和对雌激素的影响。方法将已经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45~55岁女性50例,随机单盲分为大豆异黄酮组和安慰剂组,观察8周后的围绝经期症状和雌激素水平。结果大豆异黄酮组试验后BMI增加明显(P0.05);潮热及出汗、Kupperman评分等多项指标有明显改善;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睾酮和孕酮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潮热及出汗、性生活状况和Kupperman评分等多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除孕酮外其它雌激素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安慰剂组试验前后比较虽然检测指标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豆异黄酮作为植物雌激素对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和提高雌激素水平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2(TBP2)、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在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POF)患者血清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自身免疫POF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体检卵巢功能正常女性48例为正常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TBP2、BMP15,化学发光法检测性激素水平,分析二者变化对自身免疫性POF的临床意义。结果:病例组血清中TBP2、BMP15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正常组,雌二醇(E2)水平低于正常组(均P<0.05);病例组血清TBP2、BMP15表达与FSH、LH呈负相关性,与E2水平呈正相关性(均P<0.05),TBP2与BMP15表达呈正相关性(P=0.000)。结论:自身免疫性POF患者血清TBP2、BMP15表达下调,二者表达呈正相关性,并与患者性激素水平相关。可能TBP2、BMP15相互协同调控自身免疫POF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GH-IGF-Ⅰ轴及性激素的变化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在30~55岁子宫肌瘤患者41例,其中增殖期21例,分泌期20例;年龄在33~53岁健康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增殖期21例,分泌期19例。采用免疫放射法(IRMA)测定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睾酮(T)水平。结果:①肌瘤组分泌期GH、IGF-Ⅰ、IGFBP-3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在增殖期肌瘤组的IGFBP-3比对照组也明显降低(P<0.05),但GH、IGF-Ⅰ则降低不明显;②增殖期肌瘤组的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③子宫肌瘤组在增殖期IGF-Ⅰ与年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分泌期IGF-Ⅰ与IGFBP-3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E_2与P无论在增殖期(P<0.01)还是分泌期均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对照组明显不同的是T与E_2、与P的相关关系,及E_2与年龄的相关关系不存在了。而GH在增殖期与IGFBP-3呈正相关(P<0.05),与P也呈正相关(P<0.05),在分泌期GH与E_2则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①GH轴的变化是由年龄决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GH、IGF-Ⅰ、IGFBP-3相应的降低,在此过程中性激素,尤其E_2起主要调节作用。子宫肌瘤患者在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受体-1(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s VEGF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血清、腹腔液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在黄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5例EMs患者,根据R-AFs分期标准将其分为Ⅰ~Ⅱ期15例和Ⅲ~Ⅳ期20例,根据月经周期分为增生期17例和分泌期18例。选择同期30例因卵巢、宫颈及输卵管部位疾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非EMs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VEGF、s VEGFR-1在各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表达水平,并比较VEGF活性指数。结果 EMs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VEGF、s VEGFR-1、VEGF活性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Ⅲ~Ⅳ期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对照组分泌期血清及腹腔液VEGF、s VEGFR-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增生期患者(P0.05),而EMs组患者不同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患者分泌期VEGF活性指数明显高于增生期(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s VEGFR1均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