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 感染对人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的内分泌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技术, 给予HCMV感染建立体外HCMV感染早孕绒毛及蜕膜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HCMV感染后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培养上清液中hCG和PRL的水平。结果: ①正常早孕绒毛培养液中hCG分泌峰值在培养后第7天。给予高浓度HCMV干预后, hCG水平显著下降(P<0 .01 ), 给予中浓度HCMV干预后, hCG水平明显下降(P<0. 05 ),给予低度HCMV干预后, hCG水平于培养的第1~3天有所下降, 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 .05)。②正常蜕膜培养液中PRL分泌峰值在培养后第5天达峰值, 给予高浓度HCMV干预后, PRL水平显著下降(P<0 .001), 给予中浓度HCMV干预后,PRL水平明显下降(P<0 .01), 给予低度HCMV干预后, PRL水平于培养的第1~5天明显下降(P<0. 05) 后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HCMV感染可影响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的hCG和PRL的分泌, 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组织凋亡调控基因及PR ER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及雌、孕激素受体 ( ER、 PR)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测定 Fas、 Fas L、 Bcl- 2、 Bax 4种凋亡调控基因在米非司酮组和对照组两组绒毛蜕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 ;分别采用葡聚糖活性炭分离单点饱和分析和免疫组化两种方法测定两组绒毛蜕膜组织中 ER、 PR含量。结果 :Fas、 Bcl- 2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0 .0 5 ) ;Fas L表达米非司酮组低于对照组 ( P<0 .0 5 ) ;Bax在米非司酮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 ( P<0 .0 5 ) ;用免疫组化法ER、 PR的表达在米非司酮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采用葡聚糖活性炭分离单点饱和分析法测定 PR,米非司酮组低于对照组 ( P<0 .0 5 ) ,ER米非司酮组高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米非司酮可通过 Fas/ Fas L和 Bcl- 2 / Bax两条途径直接促进早孕蜕膜及滋养细胞凋亡 ;米非司酮通过与 PR竞争性结合 ,拮抗孕激素 ,在米非司酮作用时 ER、 PR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3.
王健  宋月轻  秦姗  闫晓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129-213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组织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绒毛组织中LIF和ICAM-1的表达,其中正常早孕人工流产组20例,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22例。结果:LIF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17/20),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阳性表达率为50%(11/22);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ICAI-1阳性表达率为80%(16/20),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绒毛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5%(10/2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LIF和ICAM-1与胚胎着床及维持正常早孕有关。米非司酮可引起人早孕绒毛组织中LIF和ICAM-1的表达降低,可能是抗早孕终止妊娠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对早孕妇女血中NO和cGMP及绒毛组织中NOS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妇女血中 NO和 cGMP的影响及米非司酮流产后出血时间延长与血中 NO和 cGMP关系。方法: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放射免疫法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测定法测定米非司酮用药前、后和流产第 15天血中 NO、cGMP浓度以及米非司酮流产、人工流产后绒毛中 NOS的含量。结果:服米非司酮前早孕组血清NO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未孕组(P<0.01),服药后显著低于服药前(P<0.01),米非司酮流产后出血时间≥15天组血清NO显著高于出血时间<15天组(P<0.01)。血浆 cGMP浓度与血清 NO呈显著正相关(r=0.82,P<0.01)。米非司酮流产后绒毛中 NOS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流产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使早孕妇女血中NO-cGMP降调,米非司酮流产后出血时间延长可能与 NO-cGMP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组织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分子免疫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蜕膜组织中LIF的表达,其中正常早孕人工流产组20例,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22例。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孕妇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结果:LIF在正常早孕蜕膜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主要在蜕膜组织腺体和内膜细胞染色较明显。LIF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表达强度较人工流产组明显降低(P<0.01);药物流产组血清孕酮及HCG水平显著低于人工流产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明显降低LIF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引起HCG及孕酮分泌下降,从而影响胚胎发育引起流产,达到终止早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在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20例早期流产患者(流产组)及2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组(对照组)绒毛及其蜕膜组织中EGF及其受体(EGFR)蛋白表达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孕妇外周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β)水平。结果EGF及其受体在早孕绒毛滋养细胞、蜕膜组织的腺上皮及间质细胞中均有阳性染色,两组表达部位相同。EGF及其受体在流产组绒毛及其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孕妇外周血HCG-β水平与EGF及其受体在绒毛中的表达作相关分析,rEGF=0.559,rEGFR=0.567,成正相关(P<0.01)。结论EGF及其受体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表达下降,EGF可能是影响HCG分泌的重要因素之一。EGF及其受体表达异常在自然流产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反复自然流产组(RSA)与正常早孕者血清及绒毛组织中NO含量、NOS活性和血清中VEGF含量.方法:采用比色法检测33例RS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和绒毛组织中NO含量、NOS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结果:(1)血清中NO含量RSA组较对照组高,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绒毛组织中NO含量RSA组较对照组高,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2)血清中NOS活性RSA组较对照组高,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绒毛组织中NOS活性RSA组较对照组高,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3)血清VEGF含量RSA组较对照组高,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RSA组血清和绒毛组织中NO含量、NOS活性及VEGF含量均较高,可能是RSA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米非司酮对早孕妇女绒毛和蜕膜组织t-PA、PAI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米非司酮对早孕妇女绒毛和蜕膜组织及子宫局部纤溶状态的影响,探讨部分妇女应用米非司酮终止妊娠后子宫出血多、出血时间长的原因,对63例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分别采用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及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的药物流产,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绒毛和蜕膜组织提取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的活性。结果表明:药物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相比,其绒毛和蜕膜组织提取液中t-PA活性升高,PAI活性降低,二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提示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可能造成早孕妇女绒毛、子宫蜕膜组织局部的纤溶系统功能亢进,这很可能是应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多、出血时间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Fas、FasL、Bcl-2、Bax 4种凋亡调控基因在米非司酮组和对照组两组绒毛蜕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分别采用葡聚糖活性炭分离单点饱和分析和免疫组化两种方法测定两组绒毛蜕膜组织中ER、PR含量.结果Fas、Bcl-2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FasL表达米非司酮组低于对照组(P<0.05);Bax在米非司酮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用免疫组化法ER、PR的表达在米非司酮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葡聚糖活性炭分离单点饱和分析法测定PR,米非司酮组低于对照组(P<0.05),ER米非司酮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通过Fas/FasL和Bcl-2/Bax两条途径直接促进早孕蜕膜及滋养细胞凋亡;米非司酮通过与PR竞争性结合,拮抗孕激素,在米非司酮作用时ER、PR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反复自然流产组(RSA)与正常早孕者血清及绒毛组织中NO含量、NOS活性和血清中VEGF含量。方法:采用比色法检测33例RS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和绒毛组织中NO含量、NOS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结果:(1)血清中NO含量RSA组较对照组高,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绒毛组织中NO含量RSA组较对照组高,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2)血清中NOS活性RSA组较对照组高,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绒毛组织中NOS活性RSA组较对照组高,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3)血清VEGF含量RSA组较对照组高,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RSA组血清和绒毛组织中NO含量、NOS活性及VEGF含量均较高,可能是RSA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雌二醇、孕酮水平与药物流产结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解生殖激素雌二醇(estrad iol,E2),孕酮(progesterone,P)与药物流产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停经49 d以内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76例,其中完全流产43例,不全流产33例,于孕囊排出后7 d,14 d,21 d随诊时抽肘静脉血,以磁性颗粒酶联免疫法测定E2,P水平,并对出血超过2周的病例进行刮宫送病理检查。结果:药流后7 d时完全流产组与不全流产组E2水平迅速下降到卵泡期水平,两组无差异,而不全流产组P水平明显高于完全流产组(P<0.005)。药流后14 d与21 d时,不全流产组E2水平明显低于完全流产组(P<0.05),而两组P水平则无明显差异。完全流产组药流后14 d较7 d时E2明显上升(P<0.05),不全流产组14 d较7 d时E2无明显升高。完全流产组7 d时P处于卵泡期水平,不全流产组P则高于卵泡期水平。刮宫发现不全流产中全部有蜕膜和/或绒毛残留。完全流产中有6例发展为排卵期出血,2例发展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结论:药流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不全流产,米非司酮药流致雌激素水平低下,可能是药流后出血的原因之一,药流后7 d时孕激素高于卵泡期水平,可能是预测不全流产的指标,但药流后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对早中期妊娠妇女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孕妇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117例妊娠6~24周的孕妇,按孕周分成5组,两次顿服150mg米非司酮后24,48h各采集肘静脉血5ml,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E_2、P、β-hCG、hPL、PRL水平。结果:服用米非司酮后E_2显著上升(P<0.001);P在6~7孕周组有下降趋势(P>0.05),余组呈上升趋势(P>0.05);β-hCG在早孕组呈上升趋势,中孕组无明显变化(P>0.05);hPL在各组均呈上升趋势(P>0.05)PRL各组均上升,在早孕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早中孕妇女服用米非司酮后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受到影响,米非司酮对胎盘滋养层合体细胞的分泌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据此推测米非司酮的作用位点在蜕膜和黄体。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对早中期妊娠妇女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孕妇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117例妊娠6~24周的孕妇,按孕周分成5组,两次顿服150mg米非司酮后24,48h各采集肘静脉血5ml,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E_2、P、β-hCG、hPL、PRL水平。结果:服用米非司酮后E_2显著上升(P<0.001);P在6~7孕周组有下降趋势(P>0.05),余组呈上升趋势(P>0.05);β-hCG在早孕组呈上升趋势,中孕组无明显变化(P>0.05);hPL在各组均呈上升趋势(P>0.05);PRL各组均上升,在早孕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早中孕妇女服用米非司酮后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受到影响,米非司酮对胎盘滋养层合体细胞的分泌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据此推测米非司酮的作用位点在蜕膜和黄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P)和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EP)和稽留流产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宫内早孕、异位妊娠患者各40例及稽留流产患者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PAPP-A水平。结果:与宫内早孕组比较,异位妊娠和稽留流产组血清P和PAPP-A水平低于宫内早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组和稽留流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孕周时,正常宫内早孕者血清PAPP-A的含量高于EP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检测有助于异位妊娠和稽留流产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先兆流产及异位妊娠患者血清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SandwichELISA),检测先兆流产及异位妊娠患者和正常宫内妊娠者血清VEGF水平,并将其与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孕酮(P)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与正常妊娠(89.0±31)pg/ml比较,先兆流产及异位妊娠患者VEGF水平(分别为143±59pg/ml和357±147pg/ml)均明显升高,三者间差别均有极显著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VEGF与βHCG负相关(r=-0.379,P<0.001),与P负相关(r=-0.290,P<0.005)。结论VEGF与异常妊娠的发生有显著关系,血清VEGF水平的异常可以作为早期预测先兆流产及异位妊娠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测定孕48周早期妊娠者血清孕酮水平展开分析,探讨血清孕酮水平检测对早期妊娠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8周早期妊娠者血清孕酮水平展开分析,探讨血清孕酮水平检测对早期妊娠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5例早期妊娠妇女,行血清孕酮水平化学发光检测,结合动态检测血孕酮水平以及B超结果,追踪其妊娠结局,根据其妊娠结局分为3组:先兆流产组(追踪至孕12周安胎成功)319例,稽留流产组(追踪至确诊胚胎停止发育的宫内孕)136例,异位妊娠组(追踪至确诊为宫外妊娠)110例,对其临床数据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先兆流产组和稽留流产组血清孕酮水平对比,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值显著高于稽留流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血清孕酮水平对比,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值显著高于异位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妊娠者的血清孕酮水平检测对其妊娠不良结局有着较好的预测价值,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在不明原因不孕症子宫内膜分泌期的表达。通过VEGF表达的检测和血中激素的测定, 观察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体内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 (S-P法) 检测 12例不明原因不孕症 (病例组)、6例不明原因不孕症使用hCG (hCG组) 和 12例正常对象 (对照组) 3组研究对象分泌期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3组研究对象分别在月经的第 3天测血中FSH、LH、E2、T、PRL, 分泌期测血中E2、P。结果: VEGF在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表达 3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 01。病例组与对照组组间激素比较发现, 分泌期E2、P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 01, 对照组的这两项激素高于病例组。病例组与hCG组组间激素比较, 分泌期E2、P和E2 /P的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使用hCG组分泌期的E2、P高于病例组, E2 /P值则小于病例组, P值均小于 0 01。病例组、对照组VEGF与其月经周期第 3天FSH、LH、E2、T、PRL和分泌期E2、P、E2 /P值显示两组VEGF与不同时期各项激素值间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明原因不孕症的原因可能与VEGF有关。分泌期雌、孕激素水平低亦可能是不孕的原因。使用hCG对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症有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检测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在预测异位妊娠及稽留流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早期妊娠孕妇164例,其中正常妊娠组80例、异位妊娠组36例、稽留流产组48例,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孕妇血清PAPP-A及游离β-hCG的浓度。结果:在正常妊娠组、稽留流产组及异位妊娠组妇女PAPP-A及游离β-hCG的中位值呈递减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组比较,稽留流产组及异位妊娠组的血清游离β-hCG和PAPP-A的中位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稽留流产组比较,异位妊娠组血清游离β-hCG和PAPP-A的中位值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孕早期母血清筛查PAPP-A和游离β-hCG指标对稽留流产及异位妊娠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集750例妊娠妇女按自愿选择终止早孕的方法,比较药物(组Ⅰ、Ⅱ)与吸宫(组Ⅲ)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接受性。三组治疗方案:①米非司酮首剂50mg,之后25mg/12h×4+PG05 1mg阴道塞药(组Ⅰ);②米非司酮同前+米索600μg(组Ⅱ);③吸宫流产(组Ⅲ)。结果显示:药流组与吸宫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4.2%(476/500)、100%(250/25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不全流产率、失败率三个组分别为:2.4%和0、3.4%和0,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出血量比月经量增多的对象占19.2%和10%,明显增多的占1.4%和0,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出血持续时间为11.0±7.1和4.8±3.1,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转经时间两种流产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流产的副反应,药流组的眩晕、下腹痛发生率高于手术组,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手术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此次流产表示满意的药流组和吸宫组为:79.6%和84.4%,两组中分别有86.4%以及64.0%的对象在下一次发生意外妊娠时,仍然愿意采用本次选择的方法终止早孕。结果提示两种流产仍是目前终止早孕的最佳方法,药物流产作为终止早孕方法的补充是安全,有效、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