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刘留成  赵俊 《中国药师》2009,12(1):75-77
评价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在4种常见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临床常规剂量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在不同温度(4℃,25℃,37℃)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输液中雷贝拉唑钠含量,观察外观、不溶性微粒以及pH变化。结果:不同条件下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颜色、不溶性微粒、pH、雷贝拉唑钠含量基本无变化;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在37℃条件下8h内含量及pH差异较大,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淡黄色。结论: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可以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不宜在高温下放置,只宜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2.
苯唑西林钠在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景  陈方亮 《中国药师》2006,9(7):639-641
目的:考察常温下(25℃)6h内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HPLC法测定配伍后苯唑西林钠的含量变化,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变化。结果:苯唑西林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有良好的稳定性,在10%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性较差。结论:注射用苯唑西林钠与输液配伍时应首选0.9%氯化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可配伍,但宜在3h内滴完,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尽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正交法考查阿洛西林钠在输液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4、25和37℃条件下,考查不同浓度的阿洛西林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在不同时间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将阿洛西林钠与上述3种输液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按4因素3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配伍液中的阿洛西林钠含量。结果:配伍液在上述各温度、不同浓度的输液中,0~8h内阿洛西林钠含量均无显著性的变化。结论:阿洛西林钠可与上述3种输液配伍。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注射用磺苄西林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观察配伍液外观及其pH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磺苄西林钠的含量。结果室温8 h内,注射用磺苄西林钠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后的外观性状无明显变化,pH值略有下降,含量有明显的、规律性的下降趋势。结论室温下,注射用磺苄西林钠可以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但应速配速用。  相似文献   

5.
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2种不同规格的注射用头孢地嚎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分别配伍,分别测定配伍液在室温条件下放置0、1.5、3、4.5、6h的外观性状、pH值、溶液颜色及澄清度、含量、有关物质和聚合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输液配伍后,在室温下放置6h外观性状稳定,pH值、溶液颜色及澄清度、含量、有关物质和聚合物的变化均不显著。结论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输液配伍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6h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配伍溶液在室温下放置6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其外观,测定其pH和不溶性微粒。结果:在室温(25℃)下,6h内配伍溶液的外观、pH和药物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结论: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6h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美洛西林的钠在八种输液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注射用美洛西林钠的含量,并考察其在八种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结果:注射用美洛西林钠与低分子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在20℃条件下T0.90大于或拉近4小时,而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显示出极不稳定,24小时内含量下降到82.7%。  相似文献   

8.
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在4种常用液体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在25℃下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4种常用输液液体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输液配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孟多酯钠的含量变化,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变化。结果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0.9%氯化钠及5%葡萄糖氯化钠在室温下(25%)配伍,0~8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无明显变化。而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欠佳。结论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输液配伍时应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不宜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9.
头孢地嗪钠与5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选亮  陈碧 《中国药业》2008,17(12):22-23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地嗪钠在5种常用输液(灭菌注射用水、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输液中头孢地嗪钠的含量,考察混合液的外观性状和pH值变化。结果头孢地嗪钠和5种输液混合后,在室温4h内配伍溶液的外观性状、pH值无明显变化。头孢地嗪钠含量仅有微小变化。基本保持稳定。结论室温4h内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5种输液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
张艳  秦明明  孙云 《医药导报》2008,27(10):1274-1275
目的 考察甘氨双唑钠与5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方法 将甘氨双唑钠按临床常规剂量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 于室温、37 ℃下考察药物在5种输液的pH值、外观及含量在4 h内的变化. 结果 5种配伍液在室温、37 ℃下, 4 h内外观、含量无变化, 但37 ℃下pH值变化比较明显. 结论 甘氨双唑钠与5种输液配伍在室温下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肖昌钱  廉洪  金锦  刘炜 《海峡药学》2010,22(9):18-19
目的考察注射用阿加曲班在甘露醇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甘油果糖注射液、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8h内,观察注射用阿加曲班与5种常用输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以及紫外吸收曲线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8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含量及吸收曲线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阿加曲班与5种输液配伍稳定,可以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甲氧氯普胺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常温下将甲氧氯普胺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在8 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检测配伍液的pH值、微粒计数,用HPLC法测定甲氧氯普胺的含量。结果:与4种输液配伍8 h内甲氧氯普胺含量>97.50%,微粒计数在合格范围,pH值、溶液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甲氧氯普胺与4种输液在常温下8 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3.
张飞 《安徽医药》2011,15(8):1039-1040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四种输液在室温下配伍后8 h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溶液外观性状及pH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  相似文献   

14.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4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思平  徐少英 《中国药师》2006,9(12):1130-1131
目的:考察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4种输液在室温下配伍后8 h 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溶液外观性状及 pH 的变化。结果: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 及含量均有明显变化;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8h 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溶液稳定。结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在常温下配伍于8 h 内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输液中加入注射用头孢哌酮钠(Cefoperazone Sod ium for In jection)后输液质量的差异。方法利用药典规定的方法,对输液中加入头孢哌酮钠前及加入后不同放置时间进行不溶性微粒等项目的测定。结果六个厂家注射用头孢哌酮钠配伍两种输液后,输液的pH在规定范围内,输液中头孢哌酮钠的含量在测定时间范围内变化不大,但不溶性微粒存在超标问题。温度和pH是影响头孢哌酮钠溶解性的主要因素,头孢哌酮钠的溶解时间差异较大。结论从头孢哌酮钠的溶解时间和输液不溶性微粒的情况来看,推荐临床使用C或F。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注射用穿琥宁与临床常用的5种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使用各精密仪器测量观察注射用穿琥宁与5种药物在常温下配伍后0、1、2、4、8 h内外观、含量、微粒、pH值和紫外光吸收度的变化。结果注射用穿琥宁粉针剂与头孢唑林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甲硝唑、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配伍液的外观、含量、微粒、pH值和紫外光吸收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穿琥宁在临床上可与此5种药物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ROX)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及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注射用ROX与5种溶媒配伍后,在室温(25±1)℃及高温(40±1)℃条件下,于0、1、2、4、6、8、12、24 h取样,观察各配伍液的外观变化,测定p H值和不溶性微粒计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ROX的含量。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各配伍液外观均无色澄明,无气泡及沉淀产生,各配伍液p H值无明显变化,RSD<2%(n=8)。注射用ROX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组成的配伍液室温12 h、24h p H值分别为3.96、3.91,高温8 h、12 h、24 h后配伍液p H值分别为3.95、3.92、3.86,其他配伍液p H值在4.40~6.31之间。24 h内各配伍液的不溶性微粒未明显增加,均符合规定。注射用ROX与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组成的配伍液24 h内药物含量变化均<5%,RSD<2%;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组成的配伍液含量呈下降趋势,24 h药物含量变化>10%,RSD分别为4.52%(室温,n=8)、4.43%(高温,n=8)。结论:注射用ROX与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应在24 h内使用,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在12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盐酸兰地洛尔粉针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以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注射用盐酸兰地洛尔与4种常用输液于室温(25℃)配伍4h内的含量,并测定不溶性微粒及pH值变化.结果 注射用盐酸兰地洛尔与上述4种输液配伍放置4h后,pH值、不溶性微粒、含量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注射用盐酸兰地洛尔在上述4种输液中4h内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5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海峡药学》2010,22(3):14-16
目的研究在室温20℃条件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5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头孢哌酮钠加入5种输液中,配制成浓度为4mg·mL^-1的溶液。在室温20℃下,于配伍后0、0.5、1、2、4、8h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浓度,同时观察PH值及外观变化。结果配制后8h头孢哌酮钠在木糖醇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中含量分别为98.96%、98.77%;在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含量有所下降,分别为96.55%、97.62%、96.43%。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木糖醇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性最好,建议临床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