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扁鹊心书》由南宋窦材所撰,该书记载了大量有关灸法临床运用的方法及治验,为灸法的研究提供了丰富且重要的参考材料。本文对该书中灸法的运用特点进行了明经络、重元阳、脾肾为本,审虚实、重病灸、早灸为宜,灸量大、选穴精、药灸同施,证治广、验案足、防病延年等四个方面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梳理古代医籍,发现葛洪、巢元方、汪机三位医家持“无病勿灸”的观点,分析后认为其反对未病先灸并非是否定灸法的防病保健作用,原因分别为:随病而治的辨证用灸思想;对小儿生理特性的考量,以及对因地制宜原则的把握;对化脓灸滥用的批驳。结合相关文献,得出灸法“治未病”亦有宜忌:灸法防病须明确适应证,灸治已病须辨证,以防传变;灸法“治未病”宜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保健灸不宜使用艾炷化脓灸。在临床上,不能忽视灸法的宜忌,以避免灸误、坏证的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何天有灸法思想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何天有教授灸法思想与临床。其灸法学术思想有提倡灸法、针灸并用,热证可灸和灸药结合;其临床灸疗特点有善用铺灸治百病、辨病辨证施灸法和火足力宏起沉疴。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文字、音韵学角度结合文献与医理对灸法计量单位"壮"的起源进行考证,认为"壮"字作为灸法量词出现在汉代中期,原为"创"字的语转,义即"灸疮",用于计量灸治的次数。指出灸法在早期形成时的操作方法与现代所称的"直接灸"相同,以化脓而形成疤痕为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了用温和灸法灸中脘、梁丘穴治胃痉挛,灸神阙、上巨虚治肠痉挛,具有简、便、效、验等优点,30分钟内疼痛消失率高于西药时照组,24小时内疼痛复发率低于西药对照组。作者认为温和灸法是治疗胃肠痉挛症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膝骨关节炎(KOA)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以膝关节僵硬、肿痛、畸形、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KOA是中老年人高发的骨关节病,且该病缠绵难愈。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治疗费用较高,因此临床急需一种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某些特色疗法则在改善KOA症状方面疗效较为显著,灸法即是一种常用中医疗法。结合相关文献,从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和其他灸法等方面,比较不同灸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探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最佳灸治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罗天益临床治疗疾病注重药灸并用,以中药治其内、艾灸治其外,内通外达,而取得良好疗效。罗氏认为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在《卫生宝鉴》中和灸法有关的医案约占全书医案的六分之一,其中对中风灸法、腰痛灸法、妇人灸法等还有专门论述。  相似文献   

8.
《黄帝明堂灸经》与《西方子明堂灸经》均是唐宋时期灸法专著。该文通过对两书的研读比较,发现两书在灸治腧穴、灸治方法、灸治思想、灸治范围等方面各有异同。该文主要从载穴分部、取穴定位、灸疗内容、灸法禁忌4方面加以论述,以期抛砖引玉,求教同道。  相似文献   

9.
日本灸法源于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其本土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以透热灸为主的、具有日本特色的灸疗方法。本文将主要介绍透热灸法以及日本各地民间的传统灸法,并初步比较了中、日两国灸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备急灸法》是现存最早的灸法治疗急症专著,涵盖22种急性病症的灸治方法,包括诸发、肠痈、疔疮、附骨疽、霍乱、霍乱转筋、急喉痹、风牙疼、皮肤中毒风、蛇伤、犬咬、溺水、自缢、鼻衄、夜魇不寤、卒忤死、精魅鬼神所淫、妇人难生、转胞小便不通等,用穴精少,灸治有方,灸药结合,保存了南宋以前急症用灸的宝贵临床智慧。通过对该书灸法应用的病种分类、选穴用穴、灸疗方式、潜在机制进行分析,有助于扩大灸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箱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运用针刺配合艾箱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显效27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1.1%,治疗后随访0.5a,无1例复发。结论:针刺配合艾箱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汗、吐、下针刺手法剖析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政 《中国针灸》2003,23(5):301-302
遵循明·李梃《医学入门》中所提出的“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内关阴交杵”,以及具体的行针手法,结合笔者所掌握的知识和临床经验,剖析了针刺汗、吐、下三法在针灸治疗中的理论依据以及临床上的具体操作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物理刺激疗法,针灸刺激量与疗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我国传统针灸理论对针灸刺激量方法的把握,多局限于定性认识,定量阐述不足。承淡安先生承前启后,对如何有效量化针灸刺激量进行了探索。本文从疏简针刺取穴数量、规范毫针规格材质、明确把握针刺强度、关注针刺间隔时间,以及强调灸疗需有适宜刺激量并因人而异、规范灸疗刺激量化标准等方面,阐述了承淡安的针灸量学观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艾灸结合温针结合治疗腹部术后刀口愈合延迟.30例患者经常规处理后,用点燃两根清艾条后置于刀口上方进行灸治,同时取双侧足三里穴,用长40 mm毫针垂直刺入,得气后进行温针灸.34例患者采用外科常规处理.经2个疗程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0.6%.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以艾炷灸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83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的方法:治疗组43例,在针刺及电针的基础上加用艾炷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结论以艾炷灸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麦粒灸任督脉腧穴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A、B、C、D组,A组健侧针刺,B组健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C组患侧针刺,D组患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比较各组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四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药温通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加药酒温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病例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针刺百会、四神聪、风府、风池、天柱、合谷、颈百劳,配合十一方药酒颈部外敷加用清艾条温和灸治疗;对照组用十一方药酒颈部外敷加用TDP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结论针药温通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罗荣  金荣疆  韩哲林  黄迪君 《中国针灸》2005,25(12):865-866
从艾绒制备、麦粒灸的操作、操作注意事项、麦粒灸适应证及临床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黄迪君教授麦粒灸的操作技法及其临床应用,为临床推广应用麦粒灸疗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与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膝骨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推拿1推法:以大鱼际自关节上方由近及远平推;2揉法:拇指点揉肌肉结节和内侧韧带;3推髌:拇指刮揉患者髌骨两侧缘,轻推髌骨;4点穴:点压膝关节部位穴位,如膝眼、血海、足三里等;5屈伸:使患者被动屈伸膝关节,逐渐加大幅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治疗组32例温针灸1双膝下垫枕以避免膝关节悬空;2取膝眼、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鹤顶针刺,得气后留针;3将一段2cm左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艾条;4待艾条燃尽后去除灰烬,取针;1次/d,连续6d;小针刀,治疗第7日,患者取仰卧位,明确压痛点,取1~3个进针点,小针刀刺入皮肤,平行进刀,小针刀尖端贴紧欲剥离组织,横向剥离后,纵向切割,以横向链接的纤维组织松懈剥离为度,术中避开大血管和神经,出针按压,覆盖创面;推拿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VAS评分、生存质量SF-36问卷、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7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2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8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生存质量两组均明显改善(P0.01,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与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膝骨关节炎,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雀啄灸作为艾条悬起灸的一种临床操作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学术界展开了诸多雀啄灸方面的研究工作,探索了雀啄灸临床作用机制,扩展了雀啄灸的临床适应证。但是对于雀啄灸的源流发展,略显关注不足。文章通过文献的梳理,雀啄灸可能是于上世纪50年代由朱琏提出,分析当时前后学术背景,认为雀啄灸的出现其可能和温灸器灸、太乙神针和雷火神针、雀啄术针法以及针灸补泻原理存在较为紧密联系。早年的雀啄灸被认定为艾灸的泻法,主要起兴奋的作用。早年的临床适应证主要是小儿疾病、晕厥、关节疼、腹痛、腹泻、胎位不正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临床适应证越来越广。结合雀啄灸本身的操作特点,开发类似的刺激仪器以代替临床人工操作,更有利于雀啄灸法在临床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