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洪连对α-异硫氰酸萘酯(ANIT)所致黄疸型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灌胃ANIT(100 mg·kg-1)花生油溶液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1 h后取血、肝脏,检测血清中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检测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PCR检测肝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洪连(1.0,2.0,4.0 g·kg-1)可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TBIL和TNF-α的水平和肝匀浆中MDA含量,同时显著升高小鼠肝匀浆中GSH-Px的含量,洪连(2.0,4.0 g·kg-1)可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TBA的水平和显著升高肝匀浆中SOD含量(P0.01),洪连(1.0 g·kg-1)组TBA,SOD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洪连提取物各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肝组织中TNF-αmRNA相对表达量(P0.01)。病理切片显示洪连(2.0,4.0 g·kg-1)组能显著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论:洪连对ANIT所致小鼠黄疸型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含白木通龙胆泻肝丸对胆汁淤积大鼠的利胆保肝作用。方法:大鼠一次性灌胃给予100 mg·kg-1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花生油建立胆汁淤积模型。测定给药后0.5,1,1.5,2,3,4 h胆汁流量,血清AST、ALT、ALP、TBIL、DBIL、CHO、SOD、MDA、GSH水平,胆汁中TBIL、DBIL、CHO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含白木通的龙胆泻肝丸能显著增加ANIT致胆汁淤积大鼠的胆汁分泌量,并降低肝损伤及胆管损伤的程度,有降低血清TBIL、DBIL水平的趋势。但对模型大鼠血清ALT、AST、SOD、MDA、GSH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含白木通龙胆泻肝丸有一定的利胆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溪黄草水提物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发的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ANIT 80 mg·kg-1复制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健康SD雄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即:空白对照组,溪黄草高剂量组(60 g·kg-1),溪黄草中剂量组(40 g·kg-1),溪黄草低剂量组(20 g·kg-1),模型组和熊去氧胆酸(UCUD)组(100 mg·kg-1)。灌胃给药后,进行胆总管插管手术,观察溪黄草对大鼠1.5 h内的胆汁流量以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固醇(TC)、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溪黄草各剂量组各项指标(除ALT、ALP、γ-GT外)均有一定改善(P0.05,P0.01),但部分未呈现一定量效关系。UCUD组对AST有改善,其他7项指标效果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溪黄草中、高剂量组以及UCUD组胆汁流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P0.01)。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溪黄草高剂量组和UCUD组对ANIT诱发的肝细胞损伤有所改善。结论溪黄草对ANIT诱发的实验性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损伤具有一定干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对0.4%ANIT橄榄油溶液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先给予小鼠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不同剂量,然后对小鼠分别灌胃给予0.4%ANIT造成肝损伤,48小时后测其空腹血清AST、ALT、ALP、GGT、TBIL、DBIL,并剖取肝、脾,称湿重,计算其脏器指数。结果西红花苷Ⅰ30 mg·kg-1显著降低AST、ALT、ALP、TBIL、DBIL值,西红花苷Ⅰ90 mg·kg-1显著降低AST、ALT、TBIL、DBIL值,而西红花苷Ⅰ300 mg·kg-1剂量却无保肝作用;栀子苷各剂量组也无保肝作用。结论西红花苷Ⅰ在30、90 mg·kg-1剂量对ANIT致肝损伤小鼠有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5.
饶坤胜 《河南中医》2016,(9):1522-1524
目的:观察疸清颗粒对急性肝内胆汁瘀积大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0只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造模对照组、茵栀黄颗粒组、疸清颗粒大剂量组、疸清颗粒小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 m L·kg-1灌胃,其他的大鼠均先进行造模,一次性给予100 mg·kg-1体质量α-荼基异硫氰酸盐(ANIT)复制急性肝内胆汁瘀积大鼠模型,造模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 m L·kg-1灌胃,茵栀黄颗粒组给予茵栀黄颗粒3 mg·kg-1灌胃,疸清颗粒大剂量组给予疸清颗粒5 mg·kg-1灌胃,疸清颗粒小剂量组给予疸清颗粒1 mg·kg-1灌胃。10 d后进行血清检测,观察ALT、AST、TBIL、DBIL、GGT变化情况,引流胆汁液,观察胆酸、胆固醇、胆红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疸清颗粒大剂量组胆酸、胆固醇、胆红素水平优于模型对照组、茵栀黄颗粒组、疸清颗粒小剂量组(P0.05);疸清颗粒大剂量组ALT、AST、TBIL、DBIL、GGT水平优于造模对照组、茵栀黄颗粒组、疸清颗粒小剂量组(P0.05)。结论:大剂量疸清颗粒对急性肝内胆汁瘀积大鼠疗效最好,能显著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苗药结石草总提物及总生物碱部位对α-异硫氰酸萘酯(ANIT)所致黄疸型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灌胃ANIT(60 mg·kg-1)橄榄油溶液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1 h后取血、肝脏,检测血清中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和游离胆红素(DBIL)的含量;检测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RT-PCR检测肝组织中FXR,CYP7A1,BSEP,MRP2 mRNA的表达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结石草总提物及总生物碱各组均可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ALP,TBIL,DBIL和TBA的水平和肝匀浆中MDA含量,且能显著升高小鼠肝匀浆中SOD和GSH-Px的含量,各组均能显著升高肝组织中FXR,MRP2 mRNA相对表达量,且高剂量组可显著升高BSEP mRNA相对表达量,并能显著降低CYP7A1的mRNA相对表达量。病理切片显示结石草总提物和总生物碱各组能显著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论结石草总提取物及总生物碱对ANIT所致小鼠黄疸型肝损伤有保护作用,生物碱部位为其抗肝损伤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7.
重用赤芍治疗ANIT诱导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赤芍对α-萘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y,ANIT)诱导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的保护作用.方法:赤芍高、中、低(分别相当于原生药量36,18,1g·kg-1)剂量ig给药3 d(2次/d)后,采用ANIT(60 mg·kg-1)诱导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模型,造模后继续给药3次,末次给药1h后,进行胆管引流,记录大鼠6h内的胆汁流量,检测血清学指标变化及肝脏病理学改变,结合对应分析综合评价赤芍对ANIT诱导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的影响.结果:血清生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赤芍中、高剂量给药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 TBA)明显降低(P<0.01),胆汁流量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赤芍中、高剂量组肝脏病变均有明显改善,低剂量组改善不明显;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赤芍中、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呈剂量依赖性增强.结论:高、中剂量赤芍(36,18 g·kg-1)对ANIT诱导的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展栀子苷对正常及黄疸模型大鼠的亚急性肝、肾毒性对比研究,为栀子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空白组、栀子苷低、中、高剂量(60,180,360 mg·kg~(-1))组,黄疸模型组和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栀子苷低、中、高剂量(60,180,360 mg·kg~(-1))组。黄疸模型采用ANIT造模,24 h后灌胃(ig)栀子苷。分别于给药后第7,14天,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活性,取大鼠肝、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第7,14天栀子苷中、高剂量组TBIL,SCr明显升高(P0.05,P0.01);黄疸模型组大鼠ALT,AST,TBIL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黄疸模型组比,第7,14天ANIT+栀子苷低、中剂量组AST显著升高(P0.01),ANIT+栀子苷中剂量组TBIL,BUN明显升高(P0.05)。ANIT+栀子苷高剂量组ig 7 d后陆续全部死亡。病理切片显示,栀子苷给药后肝肾组织出现极轻度炎细胞浸润和肾小管嗜碱性变;模型组和ANIT+栀子苷各剂量组动物均出现胆管上皮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并且有随剂量增大病变程度加重的趋势。结论:栀子苷剂量超过180 mg·kg~(-1)(约折合栀子生药量55 g·d~(-1))连续ig给药14 d可对正常及黄疸模型大鼠造成肝、肾损伤;且剂量超过60 mg·kg~(-1)时即会加重黄疸模型大鼠已有的肝损伤,随剂量增加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五味子藤茎提取物抗四氯化碳(CCl4)及乙醇所致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五味子藤茎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采用ip CCl4,并饮用乙醇、饲用高脂饲料等复合因素制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给药组分别ig高、中、低不同剂量(5.0,2.5,1.25 g·kg-1)五味子藤茎提取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同时取大鼠肝组织,分别用于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及HA,LN,PCⅢ水平均显著升高,肝组织TGF-β_1,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藤茎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活性及HA,LN,PCⅢ水平,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五味子藤茎提取物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结构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五味子藤茎提取物各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肝组织TGF-β_1,α-SMA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五味子藤茎提取物对CCl4及乙醇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TGF-β_1,α-SMA蛋白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6,(4)
目的:观察消炎利胆片对α-萘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ANIT)致胆汁淤积大鼠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70 mg/kg)组及消炎利胆片低(85 mg/kg)、中(175 mg/kg)、高(350 mg/kg)剂量组,连续给药7 d,给药第5天给予ANIT(80 mg/kg)复制胆汁淤积大鼠模型。末次给药后1 h开始收集胆汁,计算胆汁流量;采血制备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鳞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胆汁流量显著减少,血清AST、ALT、ALP、TBIL、LDH、MDA、TNF-α及I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胆汁流量显著增加,血清AST、ALT、ALP、TBIL、LDH、MDA、TNF-α和ICAM-1水平均显著降低,组织病理学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结论:消炎利胆片能显著降低ANIT致大鼠胆汁淤积的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