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观测了11例硬皮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发现硬皮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主要特点是管襻数目减少,畸形管襻增多,血流缓慢,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血球聚集,以及乳头波纹浅平等。硬皮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总积分属于中度异常。  相似文献   

2.
<正>显微镜观测甲襞微循环和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技术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后,为医学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人们多通过甲襞微循环来评价微区血流及内在脏器的血液循环状况。但是,由于甲襞微循环的观测受放大倍数、甲襞皮肤角质层厚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新技术的出现,21世纪以来,人们多利  相似文献   

3.
谢波  邓有安 《中国微循环》1998,2(4):244-246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甲襞微循环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和WIS-Ⅱ型血流测速仪,对65例再障患者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再障甲襞微循环管襻形态、血液流态、襻周状态和总积分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重型再障上述各积分值均显著高于慢性再障;肾阴虚型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最高,肾阴阳两虚次之,肾阳虚最轻;证型转化时甲襞微循环也随之变化;再障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与外周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再障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与中西医分型、病情变化、外周血细胞数、药物疗效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刘莹 《中国微循环》2002,6(3):168-169
目的探讨增龄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性、微循环的变化规律。方法1705例健康人按年龄分组 ,分别测量不同年龄段颈总动脉血流量 ,血流速度 ,血管口径 ,血管壁波动范围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的各项指标。结果青壮年组与老年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均随增龄有明显变化。结论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性、微循环的变化与增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倍他乐克及钠催离对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比观察倍他乐克和钠催离(吲哒帕胺)对高血压病患者异常甲襞微循环的影响。结果发现:倍他乐克治疗后,除袢周状态积分值降低外,其余各积分值均无显著变化,甲襞微循环血管密度及血流速度也无明显改变。钠催离治疗后,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显著降低,血流速度也明显增快。结果表明,倍他乐克与钠催离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机制各有不同,而钠催离除拥有一般的疗效外,更有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吸烟量对在校大学生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甲襞微循环检测方法,对18名男性中等量吸烟大学生(吸烟量10~20支/天),18名男性小量吸烟大学生(吸烟数<10支/天)和随机抽取的18名不吸烟男性大学生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测,观察管袢形态、微血流流态、袢周状态,并应用田牛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进行积分统计和对照比较。结果:吸烟组甲襞微循环多项指标异常,管袢清晰度、微血流流速、白微栓、血色、渗出、汗腺导管、乳头等各项积分值高于对照组,中等量吸烟组各分值明显高于小量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对大学生甲襞微循环有一定的损害,且与吸烟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微循环容积脉搏血流特征信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首先比较了脉搏压力和容积脉搏血流两者之间的关系,借助微循环模型详细分析了容积脉搏血流的信息特征,它包含直接和脉动分量两部分,其中,直流分量给出有关总的脉搏血流的信息,而与心率同步的脉动分量与微循环有关,研究结果对开发新型心知管血在数无创检测与监护仪器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体检人群的甲襞微循环,分析其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徐州产WX-753B型微循环多参数测量仪,对3430例体检者的甲襞微循环管袢形态、血流状态、管袢周围状态等三类16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其异常结果人群的年龄、性别分布和吸烟对微循环的影响。结果:甲襞微循环检测异常者占总检测例数的31.55%,其异常结果中不同性别间、各年龄组间以及吸烟和未吸烟组间的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袢周状态积分值有明显差异(P<0.05~0.01),且与增龄有明显正相关(r=0.99)。结论:甲襞微循环检测对辅助疾病诊断和临床用药、疗效判断等提供有一定临床意义的相关信息,为疾病的防治,健康宣教提供较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分析系统性风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WX—9A微循环显微仪、电视图像显示、微机自动分析系统对30例系统性风湿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进行了测定,同时与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系统性风湿病患者的管襻数目减少,血流速度缓慢,红细胞不同程度的聚集,襻周明显的渗出或出血。结论系统性风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观察甲襞微循环是评价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和甲襞微循环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6例正常人及38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和甲襞微循环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明显高于正常人,且红细胞滤过指数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甲襞微循环血管形态及血流流态积分值及积分总值均高于正常人,血管袢周状态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且甲襞微循环血液流态与红细胞滤过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人体微循环弹性腔模型与模型参数估计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定量分析容积脉搏血流与微循环的关系,首先建立起一个微循环的 弹性模型腔,并把它加到原来的双弹性腔模型上,组成一个扩大的心血管双弹性腔模型,然后通过对不同年龄人群微循环输入输出的实际检测,估计出不同年龄人群的微循环模型参数,应用该模型及不同的模型参数可以计算出不同的微循环生理状态下的容积脉搏血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雷诺现象患者的区域血流量及微循环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诺现象(RP)患者甲襞区域血流量和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对30例RP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甲襞区域血流量和甲襞微循环(NFM)检测。结果:RP患者的甲襞区域血流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RP患者NFM检测中见管袢模糊不清,管袢缩短,交叉管袢增多,出现宽大畸形管袢,血流速度减慢,多呈粒流、粒线流,血管运动性增强,红细胞聚集多呈中、重度,乳头浅平,汗腺导管增多,血色暗红,严重者袢周有渗出、出血;管袢数减少,输入枝、输出枝、袢顶均增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RP患者NFM积分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甲襞区域血流量检测和微循环检查有助于判断RP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当归、川芎嗪注射液影响血瘀大鼠转归的血液动力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川芎嗪、当归注射液对血瘀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颈动脉放血复制血瘀大鼠模型,通过微循环观察、器官血流和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观察川芎嗪、当归对血瘀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血瘀时微循环明显障碍,主要表现为微血流变慢和血细胞聚集;经川芎嗪、当归注射液治疗后,微循环改善,血细胞粘附率和聚集率降低,器官微区血流量明显增加,与N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当归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微循环障碍, 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增加器官血流灌流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冷刺激对青年人甲襞微循环及微区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应用显微电视录像技术和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检测33例青年人(包括男12例、女21例)冷刺激后3min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以及微区血流量的变化。结果:冷刺激后甲襞微循环由实验前的线流或线粒流变为粒线流或粒流,流速变慢,总积分值增大;微区血流量减少(由5.51±1.18mv减少为5.16±1.38mv,P<0.05)。结论:冷刺激可造成甲襞微循环障碍与甲襞微区血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早期脑血管病的微循环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血液微循环观测,分析微循环障碍与早期脑血管病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人体甲襞微循环的微血管和微血流的动态变化。结果:微循环障碍患者,表现明显微血管痉挛性和淤滞性改变,由于微循环灌注减少,加重组织缺血缺氧,微血栓形成。结论:微血管及微血流的异常影响人体机能代谢的变化,导致微血管内皮损伤、血液的凝固性增强,而外周血流及血管的异常改变,同样可影响脑血流量及供血。提示微循环障碍与早期脑血管病密切相关。对早期预防、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微循环、器官血流量和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川芎嗪、当归注射液对急性微循环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 通过颈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复制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采用肠系膜微循环观察、器官微区血流和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对18只大鼠进行研究。观察川芎嗪、当归注射液对急性微循环障碍转归时器官微区血流量、血小板功能的干预作用。结果:大鼠静脉注射Dextran后,出现了明显的微循环障碍,表现为微血管收缩、微血流变慢和微血栓形成,川芎嗪、当归注射液治疗后,微血流流态积分、微血栓积分、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明显低于NS治疗组(p<0.05);川芎嗪、当归和NS组均能改善胃、肠、肝的微区血流量,但前者效果优于NS组(p<0.05)。结论: 川芎嗪、当归注射液通过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器官血流量,干预Dextran所致急性微循环障碍的转归过程。  相似文献   

17.
双光子显微镜突破传统光学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局限,应用双光子吸收理论,采用飞秒脉冲激光技术,深入组织内部非线性激发荧光。双光子显微镜具有穿透能力强和光毒性小的特性,可实现活体动物脑内微循环系统的长时程可视化观测,对研究动物大脑皮层微循环网络结构以及血流灌注和血氧代谢特征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双光子显微镜技术不断迭代发展,其应用不断拓展,利用双光子显微镜可实现软脑膜下单根微血管血流信号的检测及光化学操控,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开辟了有价值的微循环检测窗口。从双光子显微镜技术的成像原理入手,介绍其技术特点和进展,并从量化血流动力学变化、测量氧分压、检测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和建立脑中风模型4个方面概述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微循环负载和其他生理结构的耦合关系,以构建合理的血流动力学模型。方法在双向流-固耦合管道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微循环负载的影响,构建具有弹性管壁的长直管和多孔介质渗流负载的模型。根据负载条件和血管壁弹性的不同计算4个算例,入口条件为瞬态单脉冲速度入口,出口条件为自由出口。结果管道内部压力处处保持在80~120 mm Hg(1 mm Hg=0.133 k Pa)。从静止状态开始,流场通过增加储存血液总量的方式提高舒张压,最终稳定在生理指标。血管壁弹性模量增加时,血压为65~140 mm Hg;而微循环阻力增加时,血压为128~166 mm Hg,微循环负载在循环系统中起到了阻碍流动并重新分配血管内压力的作用。结论在构建血流动力学模型时,必须考虑微循环负载及其耦合效应,特别对分析高血压等循环系统疾病的致病机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Recently, various laser Doppler flowmeter (LDF) systems have been used for evaluation of tissue microcirculation. However, indifference has often been shown by doctors and researchers regarding their sampling volume, stability and accuracy, which differ with various optical arrangement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LDF systems with different optical arrangements. The sampling depths in both blood and tissue were found to differ with the different optical arrangements, although the laser power emitted from the probes is nearly equivalent. Each depth significantly changed at haematocrits between 5.0 and 36.5%. The stability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measurements also differed. In the practical case of tissue microcircul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measure blood flow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DF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