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脑转移癌好发于额叶和颞叶,垂体转移十分罕见,垂体转移癌发病率仅占颅内转移恶性肿瘤的1.0%~3.6%~([1])。临床表现与鞍区其余肿瘤类似,影像学表现多变且无典型特征,因此极易误诊。而来源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垂体转移更加罕见,He等~([2])对425例垂体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鞍区转移癌为临床罕见病,探讨鞍区转移癌的转移来源、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总结鞍区转移癌的诊治经验。方法与结果共6例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神经内镜或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的鞍区转移癌,4例以鞍区占位效应首发,2例既往有恶性肿瘤史。临床表现以头痛、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最为常见。病变主要累及海绵窦和垂体。3例病变累及腺垂体的患者表现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其中2例入院诊断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结论鞍区转移癌可作为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与垂体腺瘤相比更易出现尿崩症、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单纯依靠影像学诊断相对局限,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多方面考虑鉴别诊断,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垂体转移癌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垂体转移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3例住院手术治疗的垂体转移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人均以尿崩、眼肌麻痹、头痛为首发症状.激素水平正常,影像学表现为鞍区不规则浸润性肿瘤.病理学诊断均为垂体转移性腺癌.2例来源于肺癌转移,1例来源丁结肠癌转移,手术后平均生存135d。结论 垂体转移癌病人影像学检查多难以确诊,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4.
垂体癌     
正垂体癌是限制在腺垂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出现脑、脊髓和(或)全身转移,无诊断性组织学形态特征。明确诊断应具备以下条件:原发灶为腺垂体肿瘤;排除其他可能病变;肿瘤在脑和脊髓间断性播散;病理学特征与原发灶一致。神经元分化十分罕见。约60%的原发性垂体癌呈现典型垂体腺瘤的组织学形态特征,转移癌常表现为更显著的异常组织学形态特征,如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1例原位和转移灶激素表达差异的垂体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5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垂体腺瘤切除术后4个月眼部胀痛不适。MRI显示颅内多发异常信号,垂体形态欠规则,鞍区呈异常信号和强化影;PET-CT显示多发高摄取病灶。首次术后HE染色,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呈圆形或多边形伴轻度异形,胞质中等量、嗜酸性,胞核圆形、染色质较细、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无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分别表达P53、嗜铬素A,个别表达生长激素,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80%,病理诊断为非典型垂体腺瘤。肿瘤复发转移后顶叶肿瘤活检术可见肿瘤浸润脑实质,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生长激素,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75%,病理诊断为转移性垂体癌。结论垂体癌为临床罕见的恶性垂体肿瘤,需结合影像学和术后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首选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灶,辅助术后放射治疗或药物化疗,患者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癌性脊髓病(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性脊髓病属癌性非转移性神经疾病。1964年Mamcall首先报告本病,多发于肺癌,其次是胃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等。几年来,我们先后收治5例,均在原发癌肿发现以前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脊髓经造影或CT等检查无癌转移表现,符合本病的特征,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 女,54岁。因突然腰以下感觉丧失,双下肢瘫痪伴人小便障碍3天于1985年4月入院,即往健康。检查:T37度,BP(?)6/12kpa,肥胖,神志、语言清。心、肺、腹部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垂体转移癌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确诊为垂体转移癌病人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包括尿崩6例,动眼神经麻痹4例。行经蝶窦手术6例,开颅手术2例。结果肿瘤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生存期30~260 d,平均151 d。结论垂体转移癌为罕见鞍区恶性肿瘤,手术可明确病理诊断及缓解临床症状。术后需综合治疗,同时积极寻找原发灶。  相似文献   

8.
<正>处理难治性垂体瘤及垂体癌患者对临床医师而言是一种挑战[1],绝大多数的难治性垂体瘤呈侵袭性生长,侵犯邻近的骨质、硬脑膜、脑组织等结构[2],这增加了手术切除的难度,也导致了术后的高复发率,而垂体癌甚至会出现脊髓等部位的转移。虽然目前处理难治性垂体瘤及垂体癌的方法众多,包括各种入路的肿瘤切除术、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但是疗效往往不理想[3]。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目前治疗恶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垂体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例垂体癌的临床诊断、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病人经蝶手术4个月后,颅内出现多发转移灶,右顶叶病灶经开颅予以全切除,采取放化疗后效果不佳,全身衰竭死亡。结论垂体癌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差,需寻找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垂体腺癌的发病率甚低,不足全部垂体肿瘤的1%,临床罕见。本文报道了我院27年来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癌2例,并结合文献资料复习讨论,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本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1.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肿瘤向鞍区周围组织浸润,破坏正常结构,突破垂体包膜,侵蚀蝶骨、蝶窦、鞍底硬膜,浸润血管壁,侵入海绵窦和周围脑组织,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IPA).IPA有恶性生物学行为:高度增殖、侵袭性增长、手术难以全切、复发等.早在1986年Scheithauer等[2]就提出IPA是垂体腺瘤与垂体癌中间的一个过渡类型.垂体腺瘤呈膨胀性生长,但有边界;垂体癌则伴有颅内外转移;IPA具有向周围组织侵袭的特征.本文就其侵袭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脑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起源于腺垂体的嗜酸、嗜碱及嫌色细胞的良性肿瘤为垂体腺瘤: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鞍上肿瘤,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0%,鞍区肿瘤的1/3,鞍旁肿瘤的50%。最常见的恶性垂体瘤多为转移瘤,原发性垂体癌临床罕见。恶性垂体瘤占所有垂体瘤的1%。  相似文献   

13.
癌性神经病(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神经系统以外的某一脏器有原发癌时,神经系统无直接侵犯和转移,而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称之癌性神经病。又称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syndromes)或称癌肿对神经系统的远隔影响(Remote effects)。临床上对肿瘤转移极为重视,而对癌性神经病却认识不足。为了引起对本病的注意,现将3例肺癌所致的类型各异的癌性神经病报告如下。例1、男,51岁。入院前二个月自觉四肢无力,逐日增重。近十日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气短,咳嗽无力。既往:健康。查体:呼吸20次/分,体温36.5度,脉搏80次/分,血压2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垂体转移癌的诊断、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7年4月至2014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诊断并治疗的垂体转移癌的患者10例。结果男性患者7例(70%),女性患者3例(30%),平均年龄60.4岁。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者5例(50%)。术后病理回报转移性大细胞肺癌1例(10%),转移性小细胞肺癌2例(20%),转移性肾细胞癌2例(20%),转移性腺癌5例(50%)。随访患者除1例失访外其余9例均得到完全随访,平均存活时间为144 d。结论垂体转移癌是很罕见的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其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手术加放、化疗等综合治疗。该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正>垂体脓肿比较罕见,影像学检查很难与垂体腺瘤以及拉克氏囊肿相鉴别。我科最近收治1例垂体脓肿误诊为垂体腺瘤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伴轻微视物模糊1周入院,无发热。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正常。左眼视力0.3,右眼视力0.4,双眼视野正常。垂体性激素检查正常,血常规正常。头颅MRI检查见鞍区囊性占位性病变(图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资料女,59岁,因口渴、多饮、多尿2个月入院。入院6年前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2年前发现颅内转移瘤(具体部位不详),后行伽玛刀治疗(具体不详)。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当地医院颅脑MRI考虑垂体腺瘤可能性大。入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尿量在4000~6000 ml/24 h,尿比重1.004;空腹血糖3.35 mmol/L;TS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1例垂体转移性肺非典型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此类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81岁,临床表现为头痛,突然失明;头部MRI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遂行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中可见肿瘤位于鞍内,呈灰红色,直径约2 cm,质地柔软,血运不丰富,无包膜,边界欠清晰,沿边缘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组织由形态较单一、大小较一致的小圆形细胞构成,呈巢片状弥漫性分布,可见核分裂象和灶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突触素、CD56,部分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广谱细胞角蛋白、P53,不表达生长激素、泌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卵泡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黄体生成素、S-100蛋白、甲状腺球蛋白、降钙素,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33%。结论垂体转移瘤临床少见,垂体转移性肺非典型类癌更为罕见,明确诊断依靠临床病史、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8.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cytichypophysitis)又称自身免疫性垂体炎(autoimmunehypophysitis),是垂体有淋巴细胞浸润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极少见,本文报道经手术后病理诊断的淋巴性垂体炎2例,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病例报告例1女性,33岁。入院前7周无诱因突然出现持续性头痛,继之出现双眼视力减退,呈进行性加重。曾于入院前11个月分娩1男婴,产后哺乳9个月,近3个月闭经。体检:双眼视力0.8,电视野提示双眼颞侧偏盲;颅骨平片见蝶鞍扩大,鞍底变薄;磁共振成像检查见鞍内信号不均,T1WI为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溢乳。血ACTH、LH和FSH检查,均显著…  相似文献   

19.
研究背景垂体转移癌临床罕见,诊断难度较大,容易误诊,本文拟对其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探讨。方法报告1例垂体转移性肺低分化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者,4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伴视物模糊,头部CT检查显示鞍上池软组织密度结节影。术中可见肿瘤位于鞍区,大小约为2cm×1cm×1cm。光学显微镜观察垂体结构破坏,肿瘤组织由明显异型性的圆形、卵圆形细胞组成,呈巢团状或腺样排列;肿瘤细胞表达上皮膜抗原、广谱细胞角蛋白、甲状腺转录因子1和细胞角蛋白7,不表达嗜铬素A、癌胚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碱性磷酸酶、CD117、白细胞共同抗原、CD30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1,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15%。术后辅助左甲状腺素钠和伽玛刀治疗,4个月后死亡。结论垂体转移癌可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明确诊断,同时寻找原发灶。术后需辅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1病例简介患者,女,67岁,因下唇溃疡10余年于2005年入院。患者10余年前发现下唇渍疡,无明显不适,一直未诊治。1年前溃疡质地变硬伴疼痛,右颊部红肿,遂就诊。患者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有高血压病史,平素血压控制可;有腔隙性脑梗死病史,经治疗后无后遗症状;无鼻窦炎病史。入院诊断:下唇癌合并右颌下淋巴结转移。患者入院后行右侧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中结扎切除右侧颈内静脉。术前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