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骨髓像特点及检验结果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6例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骨髓像特点及检验结果.结果16例(61.5%)与感染相关;以病毒感染最多见.骨髓像特点:HSP早期骨髓增生活或增生减低,粒红比减低,重症HPS骨髓增生重度减低,粒、红、巨三系减少,全部骨髓片找到吞噬了完整形态、数量不等的有核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噬血细胞.90%以上患者外周血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二系或三系减低.90%以上患者TG高、SF高、Fib低和APTT延长.结论骨髓像找到吞噬了完整形态、数量不等的有核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噬血细胞为HPS诊断依据,HPS患者出现TG升高、SF升高,FIB减低和APTT时间延长,临床上有上述情况,必须警惕HPS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和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在本院确诊,接受治疗并进行血小板输注的30例SFT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7.5岁。通过比较血小板输注前后患者PT、APTT、TT变化,分析输注血小板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状况;测定血小板输注前1 h和输注后24 h外周血血小板的数量,计算PPR和CCI,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与血小板输注前相比,患者输注血小板24 h后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加,APTT、TT时间显著缩短;随着患者输注血小板次数的增多,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下降。结论 SFTS患者输注血小板之后,凝血功能得到改善;随着血小板输注次数的增多,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下降,无效率明显增高;非免疫性因素可能对SFTS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噬血细胞综合征骨髓象特点及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骨髓像特点及检验结果分析。方法同顾分析26例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骨髓像特点及检验结果。结果16例(61.5%)与感染相关;以病毒感染最多见。骨髓像特点:HSP早期骨髓增尘活或增生减低.粒红比减低.重症HPS骨髓增生重度减低.粒、红、巨三系减少,全部骨髓片找到吞噬了完整形态、数量不等的有核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噬血细胞。90%以上患者外周血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二系或三系减低。90%以上患者TG高、SF高、Fib低和APTT延长。结论骨髓像找到吞噬了完整形态、数量不等的有核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噬血细胞为HPS诊断依据。HPS患者出现TG升高、SF升高。FIB减低和APTT时间延长。临床上有上述情况,必须警惕HPS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99m)Tc-MDP(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全身骨显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IE)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减低患者骨损害程度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SIE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减低患者的~(99m)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结果 7例~(99m)Tc-MDP全身骨显像均为阳性,其中6例呈单纯肋骨多发性散在不规则圆点状放射性浓聚影,1例肋骨多发合并脊柱病变。结论 ~(99m)Tc-MDP骨显像在SIE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减低患者骨损害程度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骨髓细胞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全科医学科住院,诊断为脓毒症并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57例患者的骨髓象特征,分析其与外周血血象、感染指标、临床转归和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象表现多样,白细胞计数从极度降低到明显升高不等,多表现为中度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减少;骨髓象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为主,占82.5%(47/57),少数患者增生减低;粒红比例升高,多表现为中性杆状粒比例下降,中性分叶粒比例升高,伴部分中性粒胞浆颗粒增粗、增多或可见空泡,部分可见过分叶现象;部分伴有网状吞噬细胞增多,可见噬血现象;多数外周血涂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阳性率和积分升高。脓毒症患者骨髓粒系增生情况与外周血粒细胞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存在正相关(r = 0.324、0.574,P均< 0.05);大肠杆菌感染与脓毒症患者的骨髓增生情况密切相关(χ2 = 13.434,P < 0.001)。 结论脓毒症患者多为感染较重阶段,感染发展至脓毒症,骨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呈耗竭状态,部分增生明显低下,其与外周血象、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与骨髓巨核细胞功能直接相关,脓毒症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成熟障碍为脓毒症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之一。此外,大肠杆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多表现为骨髓增生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巨核细胞与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设ITP患者组(46例)、非ITP患者组(45例)和健康人对照组(48例),分别检测ITP和非ITP组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及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参数;采用t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非ITP组相比,ITP组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其中颗粒巨、幼巨核细胞明显增加,产板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外周血血小板各参数2组间无差异(P0.05)。ITP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小板数量和压积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髓巨核细胞数目、分类及外周血血小板各参数,对ITP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及血清因子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5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该院确诊并治疗的SFTS患者138例,作为SFTS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2个亚群变化的特点,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同时选取该院门诊体检健康者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检测相同的各项指标表达水平。结果 SFTS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为(22.69±5.02)%,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比SFTS组多,为(56.11±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TS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为(39.03±4.09)%,健康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比SFTS组患者少,为(24.51±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CD8~+T在感染布尼亚病毒(SFTSV)后明显降低。SFTS组IL-2表达水平为(55.81±7.52)μg/L,健康对照组为(117.02±5.31)μg/L;SFTS组TNF-β表达水平为(72.91±6.03)μg/L,健康对照组为(112.84±4.91)μg/L;SFTS组IFN-γ表达水平为(21.01±8.20)μg/L,健康对照组为(103.15±3.74)μg/L,SFTS组患者感染SFTSV后IL-2、TNF-β、IFN-γ均明显下降,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TS患者感染SFTSV后,导致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CD8~+T淋巴细胞增加,CD4~+T与CD8~+T比例失衡;造成外周血清中IL-2、TNF-β、IFN-γ因子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国多地陆续报道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部分病例临床表现非特异,个别重症病例因多脏器损害,预后较差。SFTS可由不同病原体感染引起,以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多见。关于该疾病骨髓象特征报道较少,现将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骨髓象查见戒指样组织细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MDS 合并骨髓纤维化(MF)的意义和说明该病与同类疾病特别是急性MF 与巨核细胞白血病的关系,在87例MDS 患者中作者就7例(8%)符合伴MF 的MDS 患者作了分析。伴MF 的MDS(MF-MDS)诊断标准为:(1)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原始细胞<5%;(2)轻度或无脾大;(3)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正常的骨髓纤维化;(4)骨髓内无原始细胞的弥漫性增生;(5)骨髓象和外周血细胞存在增生异常的特征。7例MF-MDS 患者年龄54~82岁,男性3例,女性4例。多数患者主诉贫血,7例均无脾大。1例有肝大,1例淋巴结稍肿大。7例患者中6例全血细胞减低,外周血原始细胞<1%,1例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原始细胞2.5%。3例外周血可见有核红细胞。骨髓中原始细胞1例为0.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nTS)预后的临床指标,为SFTS危重病例的病程变化、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从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1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病例.收集17例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并发症、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痊愈组和死亡组入院时(发病第6天)以及入院3d时(发病第9天)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影响SFT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男性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肝功能明显异常、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提示病情危重,预后极差.SFTS患者AST、ALT明显升高,AST539 U/L(229.73,545.4) U/ (r=0.597,P=0.015)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氨升高提示严重的肝脏功能损伤,常常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谵妄、不自主的四肢颤动.SFTS患者出现血小板显著下降,口腔溃疡/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提示病情危重;PLT 24.88×109 L-1 (12.75,35.00) ×109L-1 (r=0.557,P=0.005)或者APTT86.06s (66.88,114.18)s(r=0.798,P=0.001)或者D-二聚体9.79 mg/L (4.09,16.51) mg/L(r=0.597,P=0.015)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发病第9天(高峰期第3天)的AST、WBC、PLT、Am、D-二聚体是影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2012年辽宁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实验室确诊SFTS患者为研究对象,描述三间分布、临床症状体征,并对分离到的病原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2012年辽宁省报告的185例疑似病例中,38例实验室确诊感染SFTSV,病死率为5.26%。病例多来自丘陵地区,以中老年、农民为主,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病时间为6-10月,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0%)、头痛(73.68%)、恶心(65.76%);血常规检查有血小板计数减少(97.37%)和白细胞计数减少(78.95%)。分离到的9株SFTSV的S、M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5%以上。结论 辽宁省是SFTS的流行地区,需提高SFTS的诊疗能力及加强对SFTS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2.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a severe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novel bunyavirus, SFTS virus (SFTSV), is endemic to China, Korea, and Japan. Most SFTS patients show abnormalities in consciousness. 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of SFTS patients are not reported. A 53-year-old Japanese man was admitted to Uwajima City Hospital with an 8-day history of fever and diarrhea. Laboratory tests revealed leukopenia, thrombocytopenia, and liver enzyme elevation. He was diagnosed as having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following detection of the SFTSV genome in his blood. Bone marrow aspiration reveal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e suffered progressive CNS disturbance and died on day 13 from onset of first symptoms. The SFTSV genome load in blood and levels of certain cytokines increased over the disease course.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with systemic lymphoid tissues positive for nucleocapsid protein (NP) of SFTSV was reveal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IHC) analysis. SFTSV-NP-positive immunoblasts were detected in all organs examined, including the CNS, and in the vascular lumina of each organ. Parenchymal cells of all organs examined were negative for SFTSV-NP on IHC analysis.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e pons showed focal neuronal cell degeneration with hemosiderin-laden macrophages around extended microvessels with perivascular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and intravascular fibrin deposition. Autopsy confirmed this patient with SFTS was positive for systemic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including in the CNS. This patient's neurological abnormalities may have been caused by both functional and organic abnormalities. These novel findings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SF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探讨血常规检测幼稚粒细胞(IG)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血常规检测IG升高或仪器有IG报警信息,对其进行推片染色镜检,观察是否有幼稚细胞存在。结果患者3次检查血常规,仪器均提示患者IG的计数、比例升高,同时该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但淋巴细胞比例呈进行性上升趋势。患者经临床普通抗病毒治疗病情一直未见缓解,检验员根据患者IG持续升高的表现做了外周血涂片检查,镜检观察到大量IG,后建议临床行骨髓穿刺,查骨髓象确诊患者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时避免了误诊。结论通过血常规检测有效筛选IG升高或有IG报警的样本,可及时发现白血病,对诊断白血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CD4+CD25+T调节细胞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情况。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22例B细胞系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13例T细胞系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和18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出CD4+CD25+T调节细胞进行培养,同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水平。结果与结论:B-ALL患者和T-ALL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水平,而白细胞介素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水平(P〈0.05);B-ALL和T-ALL患者的CD4+CD25+T调节细胞培养上清中3种因子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CD4+CD25+T调节细胞可能通过增加分泌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减少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干扰抗肿瘤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黄韵  戴越刚  王剑  顾岚 《检验医学》2013,(11):992-994
目的从红细胞免疫角度探讨儿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检测34例MsPGN患儿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RR)作为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指标;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Hindm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第1补体受体(CRl)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HH型、HL型、LL型)。结果MsPGN患儿的RCR、TRR均低于正常儿童(P〈0.01);MsPGN患儿红细胞CRl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以HH型占大多数,但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未检出LL型。在相同基因人群中,MsPGN患儿TR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无论是MsPGN组还是对照组,HH型TRR均比HL型高(P〈0.01)。结论MsPGN患儿红细胞膜上CRl活性降低,识别、黏附、清除免疫复合物(Ic)的能力下降,循环中的Ic在肾小球滤过时沉积于系膜区,引起系膜细胞增生反应,MsPGN患儿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显著下降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红细胞CRl密度相关基因型别与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有关,MsPGN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可能为继发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王莲莲  曹霞  罗娜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303-2305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外周血CD8+ CD28-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重度子痫前期(SPE)孕妇24例(A组)、轻度子痫前期(MPE)孕妇20例(B组)为研究对象,以3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C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并比较三组外周血中CD8+ T细胞表面CD28分子的表达.[结果]A组、B组孕妇外周血CD8+ CD28-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而A组、B组CD8+ CD28+T细胞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体内存在外周血CD8+ CD28-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其数量的减少使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减弱,参与了PE的病理过程,导致P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感染性骨髓象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体积(V)、电导率(C)、激光散射(S)参数(VCS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VCS技术测定29例感染性骨髓象患者以及37例健康者NE平均体积(NE-V)、平均电导率(NE-C)、平均激光散射(NE-S)及相应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库存时间红细胞输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3期)、PubMed、Ovid、EMbase、CBM、WanFang Data和CNKI,查找有关不同库存时间红细胞输注对患者预后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2002至2013年。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研究,包括4个病例-对照研究和6个队列研究,共151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输注新鲜红细胞组(≤10~18天)的短期死亡率[OR=0.70,95%CI(0.58,0.84),P=0.0001]和院内感染率[OR=0.67,95%CI(0.55,0.81),P<0.0001]均低于输注陈旧红细胞组(>14~28天);对于心脏手术患者,输注新鲜红细胞组的术后肾功能衰竭[OR=0.52,95%CI(0.37,0.73),P=0.0002]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72 h)[OR=0.54,95%CI(0.45,0.66),P<0.00001]发生率均低于输注陈旧红细胞组。结论输注新鲜红细胞较输注陈旧红细胞能显著降低短期死亡率和感染率,且对心脏手术患者,输注新鲜红细胞可显著减少其术后肾衰竭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72 h)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研究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2-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7天内的急性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即梗死组)48例和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30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分别记录梗死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病灶体积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①梗死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中度组,中度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梗死组不同梗死病灶体积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灶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中灶组,中灶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小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梗死组患者均经颈动脉血管超声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三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A亚组)、颈动脉斑块组(B亚组)、颈动脉狭窄组(C亚组),三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降低.其中,C亚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B亚组,B亚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低于A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在脑缺血急性期明显降低,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灶体积、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