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扬  李海生 《吉林医学》2014,(8):1669-1670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61~82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T5骨折2例、T6骨折1例、T10骨折3例、T11骨折6例、T12骨折8例、L1骨折10例、L3骨折5例、L4骨折2例、L5骨折1例、T12和L2骨折2例。病程3 d~24个月,平均13个月。治疗后观察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Cobb's角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单个腰椎骨水泥注射量3~6 ml,单个胸椎骨水泥注射量2~4 ml。7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5例患者骨水泥漏至椎旁组织,1例渗漏至椎管内,1例渗漏至椎间盘内,至随访结束时这7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损伤症状。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在术后第2天明显减轻。本组患者术前Cobb's角(23.1±2.0)°,VAS评分(8.45±1.35)分;术后第5天Cobb's角(9.40±2.5)°,VAS评分(2.10±0.75)分。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方法:2005年7月~2008年9月收治的29例39椎严格选择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观察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有2例3椎出现骨水泥椎间隙渗漏,1例1椎出现椎旁少量渗漏,均无临床症状。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骨水泥椎管内渗漏,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均无感染,未出现截瘫、肺栓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遵循严格规范的手术操作,完全可以有效避免骨水泥渗漏等严重并发症,并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52例共包括82个骨质疏松型压缩骨折的椎体,采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椎体高度、Cobb's角、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37周,4~99周);椎体前柱和中柱分别增高了4.6mm、3.9mm( P <0.05);Cobb's角增加了3.4°(P <0.05);VAS评分增加了7分(P <0.05);术后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骨水泥外渗率为9.8% .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可恢复椎体高度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8例(47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手术前、后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椎体的高度及后凸Cobb角,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及随访.结果 38例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较术前恢复明显;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变小,后凸畸形得到明显矫正,术后各时间点平均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随访4~24个月,疼痛缓解明显,无复发.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具有微创、止痛效果好、无明显并发症及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技术及适应证等相关问题.方法 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53例,采用经皮穿刺单侧椎弓根人路,单枚球囊依次撑开压缩的椎体,每个椎体充填骨水泥.结果 53例患者腰背部疼痛在术后24 h缓解并下床活动,椎体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随访6~18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状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水泥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能达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的且的,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必须熟练掌握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经皮穿刺技术、骨水泥灌注技术及掌握手术适应证,才能保证这一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3种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优缺点,总结经验。方法对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51例(88病椎),分别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膨胀式椎体后凸成形术(SKY)3种术式,术后对疼痛、椎体高度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种方法近期止痛效果显著,无差别,椎体后凸畸形矫正效果PVP、PKP优于PVP,中远期椎体止痛、矫正效果PVP、PKP较PVP下降。结论 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综合患者的年龄、身体、病椎及经济情况,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14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使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进行经皮后凸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s角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s角有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使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的后凸成形术止痛效果良好,能纠正后凸畸形,有效恢复并保持椎体高度.费用相对低廉,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骨水泥成形术后继发椎体高度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2月至2006年5月应用骨水泥成形术对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5椎进行治疗.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密度值、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VAS疼痛评分、伤椎前中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以末次随访和术后早期的后凸Cobb角差值作为后凸角继发增大值;做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后凸角、骨密度值及术后椎体中线高度与术后后凸Cobb角继发增大存在相关.结论 骨质疏松程度重、骨水泥成形术后椎体中线高度恢复欠佳及后凸Cobb角过大是后期后凸Cobb角继发增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1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2例,随机将其分成PKP组和PVP组,每组61例。PKP组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VP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高于PKP组(P<0.05)。结论相比于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成形术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时间方面更具优势,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因此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8例,其中30例采用PVP手术治疗为PVP组,38例采用PKP手术治疗为PKP组。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和骨水泥灌注量;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记录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椎体前缘百分比以及末次随访时进行Macnab疗效评价。结果:①PVP组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显著少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骨水泥灌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的Cobb角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百分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KP组的Cobb角显著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百分比显著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acnab疗效等级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手术和PKP手术均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的优势在于手术时间短和透视次数少,PKP的优势在于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和稳定性,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1.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连澍 《河北医学》2005,11(10):956-958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eutarmous vertebroplasty,PVP)和应用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转移瘤等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能纠正病椎的后凸畸形,并在椎体内形成一个空腔,可在低压下注入粘稠度较高的骨水泥,明显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率,提高了临床疗效。目前,应用球囊扩张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已在欧美国家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初步临床报道效果满意,我国现在也开展了此类手术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8个椎体,在C型臂X线透视下,经皮穿刺,在病椎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术前及术后1 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75例患者治疗后疼痛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病例术后疼痛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单个椎体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属微创手术,该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止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采用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9例,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摆好手术体位,术中应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C”臂机透视有无骨水泥渗漏,术中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变化。结果:患者术中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6-48h内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微创、安全,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其术中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避免出现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6):533-537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单双侧两种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2014年12月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骨科诊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双侧两组。评价指标: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率、VAS评分、伤椎体高度变化及后凸畸形Cobb角纠正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伤椎体高度有明显恢复,Cobb角得到一定纠正,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伤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纠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比双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单双侧入路均能恢复伤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并缓解疼痛。单侧入路骨水泥用量少,但骨水泥渗漏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1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14例(18椎),采用经皮穿刺方法经椎弓根在伤椎内置入球囊扩张后使塌陷椎体复位后,将含钡骨水泥填充物灌注入球囊扩张后所形成的空腔内重建伤椎的稳定,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缓解程度(VAS法)的变化与Cobbts角及椎体前、中、后缘高度的变化。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3~12个月,平均6.7个月,均达到疼痛缓解,手术前后Cobb’s角有显著差异,手术前后椎体前中高度有明显改变。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可迭到满意的止痛效果,同时还可部分纠正后突畸形,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2015年6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128例150个椎体 ,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其中125例术后胸背部疼痛消失 ,3例疼痛明显减轻 ,无一例神经系统并发症出现.术后X线片提示伤椎内骨水泥填充部位满意 ,无椎管内占位及渗漏.随访观察疼痛无复发.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微创、安全、临床疗效良好的优点 ,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体外评估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对11椎无严重椎管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标本行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椎管矢状径及椎体生物力学特性,观察术后骨水泥分布及有无渗漏.结果 术后椎体平均高度为(24.82±1.61)mm,明显高于术前的(20.73±1.37)Inin(P<0.01).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水泥在伤椎内集中分布于球囊扩张所形成的空间内,有1例出现骨水泥椎管内少量渗漏.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显示,伤椎术后强度明显高于骨折前水平(P<0.05),术后刚度明显低于骨折前水平(P<0.05).结论 对无严重椎管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标本选择性进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恢复伤椎的高度和强度,且不造成继发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9月之间,我科共收治单纯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6例,共42个椎体,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74.3岁,随机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17例20个椎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19例22个椎体。术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后凸畸形矫正率及骨水泥渗漏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矫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明显低于椎体成形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均能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后凸畸形矫正率无差异,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别探讨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在夏邑县中医院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入路方式分为单侧组与双侧组,各4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X线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与治疗效果(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后凸Cobb角)。结果双侧组X线透视次数与骨水泥用量多于单侧组,手术时间长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与术后3 d,两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有效方式,但单侧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利于减少X线透视次数与骨水泥用量,促使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20.
杨利斌 《中外医疗》2010,29(3):42-42,4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的21个椎体,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17例病人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2.5~5mL,X线检查骨水泥充盈满意。术后6h~3d,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5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至椎间、椎旁或椎体前沿。病人随访5~8个月,疼痛未复发,椎体形态未见改变。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增加骨强度,避免椎体继续压缩,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