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背景:谷胱甘肽转硫酶(GST)属Ⅱ相代谢酶,能催化亲电子底物与谷胱甘肽结合而排出体外。溃疡性结肠炎(UC)为复杂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目的:探讨GSTM1基因多态性与U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8例UC患者和140名健康对照者的GSTM1基因型,分析两组间GSTM1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UC组GSTM1(-)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3.2%对45.0%,P=0.014)。根据病变范围对UC组行分层分析,发现远端UC组GSTM1(-)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广泛UC组(72.7%对45.8%。P=0.028)。结论:GSTM1基因多态性与UC易感性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谷胱甘肽转硫酶(GST)能促进毒性物质从机体排出,其基因多态性与人体对毒性物质的解毒能力相关,因此影响个体对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易感性。本研究通过探索谷胱甘肽转硫酶M1基因型(GSTM1)在正常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UC)及散发性大肠癌(SCRAC)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旨在阐明UC和SCRAC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 讨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UC)易感性与谷胱甘肽转硫酶(GST)PI基因型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76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140例健康人群的GSTPI基因型,采用X^2检验,分析比较GSTPI基因型频率在UC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GSTPI基因VaL/VaL基因型频率在UC组中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48.7%vs34.3%,P=0.039);根据临床特征对UC组和进行分层分析,发现VaL/VaL基因型在远端UC中的分布频率高于广泛结肠UC(P=0.017)。结论 GSTPI基因型与中国汉族人群UC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硫酶(GST)T1基因型与中国浙江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U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99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140例健康对照中的GSTT1基因型,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GSTT1基因型在UC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GSTT1(-)基因型频率在UC组和对照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64.7% vs 47.1%,P=0.007,OR=2.050,95%CI:1.208-3.480);根据UC临床特征进一步分层分析,GSTT1(-)基因型在远端UC中的分布频率高于广泛结肠UC(71.8%vs 31.3%,P=0.002);GSTT1(-)基因型与UC病情严重程度无关(P>0.05).结论:GSTT1基因型与中国浙江汉族人群UC相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属Ⅱ相代谢酶,在人体内参与多种致癌物的解毒作用。目的:探讨GSTPI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结直肠腺癌(SCRA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118例SCRAC患者和140名健康对照者纳入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GSTP1基因第5外显子105位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两组间GSTP1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差异。结果:SCRAC组GSTP1突变型等位基因(Val)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7.6%对40.7%,P=0.000);纯合突变基因型(Val/Val)频率亦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1%对30.7%,P=0.027)。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对SCRAC患者进行分层分析,Dukes C期和低分化腺癌Val/Val基因型频率分别显著高于Dukes A、B期(P=0.007)和高、中分化腺癌(P=0.002)。结论:GSTP1基因多态性与SCRAC相关,纯合突变基因型携带者对SCRAC的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hransferases,GST)是体内重要的Ⅱ相解毒酶家系,参与如多环芳烃、杂环胺等致癌物质的解毒过程,GST Mu(GSTM1)和GST Theta(GSTT1)基因缺失会导致相应酶活性的降低。本研究对象来自浙江省嘉善县,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结直肠癌随访队列,进行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饮食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7.
与环境中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AFB1)密切接触可增加肝细胞肝癌(HCC)的危险性。进入体内的AFB1在肝内经细胞色素P4501A2活化为AFB1-8.9环氧化物(前致癌物),在肝细胞胞浆中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携带的活性极团谷胱苷肽结合后,水溶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CYP1A1及GSTM1基因多态性对肺癌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代谢活化酶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和环境暴露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158例肺癌患者和455例对照者的CYP1A1及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癌组吸烟、粉尘接触频率明显升高,而摄入蔬菜水果及消毒水频率明显降低(P均〈0.01);两组CYP1A1与GSTM1基因各类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CYP1A1突变型基因及GSTM1缺陷型与吸烟有协同致肺癌作用。结论吸烟、接触粉尘均增加肺癌发生率,而摄入蔬菜水果及消毒水降低其危险性;吸烟可增加CYP1A1基因突变型或GSTM1基因缺陷型个体肺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75例少精不育患者精细胞GSTM1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精细胞谷胱苷肽转硫酶(GST)M1基因多态性与少精不育症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对75例少精不育患者(观察组)及36例健康男性(对照组)精细胞GSTM1基因进行多态性研究。结果观察组GSTM1基因缺失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胞GSTM1基因多态性与少精不育症关系密切,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是由多个基因编码的超家族酶,能催化机体内有害极性化合物与谷胱甘肽相结合,还可由非酶结合方式将体内各种潜在毒性化学药物、染料致癌剂及亲脂性化合物从体内排出,从而参与机体内抗氧化和保护细胞内许多物质合成、储存和转运的过程,是多种生物体内的主要解毒系统。本文综述了GST的分类、结构、生物学功能和GST基因多态性与砷毒性的关系,GST参与砷抑制肿瘤的多药耐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卢桥发  陈勇  白明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444-1445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以期用于肺癌的筛检。方法用PCR法分析56例肺癌(简称肺癌组)和42例健康对照组GSTM1基因型,并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可能影响GSTM1的职业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及宿主个体因素。结果肺癌组GsTM1基因缺失型[GSTM1(-)]发生率达7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M1(-)型与肺癌呈高度联系强度,OR=3.09(95%CI=1.32~6.9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职业接触PAHs(OR=6.6939,P=0.009)、吸烟(OR=9.7058,P=0.0010)、既往肺病史(OR=7.5233,P=0.0465)与GST M1(-)型相关。结论GST M1(-)型个体增加了肺癌发生的风险性,可作为宿主肺癌易感性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2.
IL-1β和IL-1R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13(IL-1β)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结抗剂(IL-1R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顺序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2005年5月至2006年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56例UC患者和4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IL-1β(-511T/C)位点、IL-1β(+3962T/C)位点和IL-1Ra(11100C/T)位点的SNP,分析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并分析两组差异显著基因的单倍体分型以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结果(1)UC组IL-1β+3962位点TC杂合子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P=0.02)。OR值分析表明IL-1β+3962位点为TC基因型的人群患UC的风险性是TT或CC基因型人群的2.4倍。(2)单倍体分型显示,含有IL-1β+3962T等位基因(IL-1β511C3962T)的H1单倍型和含有野生型等位基因(IL-1β511C3962C)的H2单倍型在两组中频率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3)IL-1β+3962位点各基因型在UC患者不同病情轻重之间的分布比较以及不同发病部位之间的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4)IL-1β-511位点和IL-1Ra 11100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IL-1β+3962位点C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增高可能与UC易感性有关,但与UC患者病情轻重及发病部位无关。②IL-1β保留511位点和IL-1RA 11100位点的SNP与UC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P1活性及基因多态、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细胞肝癌(HCC)的关系.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HCC肿瘤细胞和癌旁肝细胞胞质中GSTP1活性,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GSTP1甲基化,PCR-RFLP技术检测53例HCC患者和74例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GSTP1基因多态性.结果 GSTP1三种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v=2,P=0.656).GSTP1甲基化率在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8,P<0.01),在Ⅲ~Ⅳ期肿瘤中的频率显著高于Ⅰ~Ⅱ期肿瘤(χ^2=4.84,P=0.028).HCC肿瘤细胞胞质中GSTP1活性显著低于癌旁肝细胞(t=2.49,P=0.014),Ⅰ~Ⅱ期肿瘤胞质中GSTP1活性显著高于Ⅲ~Ⅳ期肿瘤(t=2.31,P=0.025),GSTP1甲基化的肿瘤细胞胞质中GSTP1活性显著低于未甲基化的肿瘤细胞(t=3.50,P=0.001).结论 由GSTP1基因甲基化引起的GSTP1活性下降可能与肝细胞的癌性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氧磷酶1(PON1)是一种Ca2+依赖、高密度脂蛋白(HDL)相关性的内酯酶,它能阻止或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LDL氧化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起始和进展的中心环节,所以PON1被证实具有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作用.PON1有多种基因多态性位点,这些多态性引起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差异,导致基因表达水平和PON1活性的差异,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重要的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是PON1的活性,而不是其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表达有抗原活性的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hTPO)片段,并将表达产物用于临床测试。方法 将hTPO抗原决定簇基因连入pGEX-4T-3,然后转入E.coli BL21,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hTPO经亲和层析纯化,并鉴定免疫学活性。以GST-hTPO为抗原建立检测血清TPO抗体(Ab)的ELISA方法。用此方法检测一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血清TPOAb,用病理学方法观察同批患者甲状腺组织吕HLA-DR抗原、树突状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结果 成功地表达了hTPO抗原决定簇基因,纯化产物GST-hTPO纯度高,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以此抗原建立的ELISA方法有良好的重复性,CV在5.93%-7.59%之间。ELISA方法与RIA方法比较,检测结果显著相关(n=37,r=0.613,P<0.001)。血清TROAb水平及HLA-DR抗原、树估状细胞分布随甲状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加重呈逐渐增多趋势。结论 原核表达产物GST-hTPO可用于建立TPOAb常规检测方法;AITD患者血清TPOAb水平与甲状腺组织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MTB)重组质粒pGEX-ESAT-6,分析ESAT-6抗原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效率。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ESAT-6抗原编码基因;将该基因定向克隆于含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GEX-1λT,经酶切鉴定后以IPTG诱导表达ESAT-6/GST融合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PCR扩增出288bp的ESAT-6基因;双酶切证实ESAT6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中,构建了pGEX—ESAT-6穿梭表达载体。SDS—PAGE分析重组质粒pGEX-ESAT-6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单位为35ku,表达效率为20%,Western blot检测该蛋白能被活动性结核病人血清特异识别。结论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质粒pGEX-ESAT-6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表达的ESAT-6重组蛋白具有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呈上升趋势.接触农药、杀虫剂、染发剂等可能与其发病有关[1].细胞色素P450酶(CYP)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是致癌物进入人体后激活、解毒通路中的重要酶类,其编码基因多态性变异与多种肿瘤易感性之间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大骨节病研究中较多的是有机质抗过氧化损伤机制障碍。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大骨节病中的作用研究较多,而对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在大骨节病中的作用较少报道。本次实验通过测定肝、肾组织中的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的活性来观察病区粮和/或腐殖酸对其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饲养和分组1.1.1 同胎Wistar种大白鼠雌雄交配后,孕鼠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参与人体内多种致癌物代谢的Ⅱ相代谢酶,本研究旨在探讨GSTP1基因型是否与浙江汉族人群散发性结直肠腺癌(SCRAC)遗传易感性相关.[方法]收集168例SCRAC患者(SCRAC组)和204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GSTP1基因型频率在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SCRAC组中,GSTP1突变等位基因及纯合突变基因型频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3.75%∶35.78%,P<0.05;29.76%∶ 17.16%,P<0.01).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对SCRAC患者进行分层分析,DukesC期和低分化腺癌患者中,纯合突变基因型频率均显著高于Dukes A、B期(P<0.01)和高、中分化腺癌(P<0.01).[结论]GSTP1基因突变与SCRAC相关,纯合突变基因型携带者能增加SCRAC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含新的生长激素异形体 (GHv)基因全长编码区的pGEM TEasy质粒和GHv 谷胱甘肽转硫酶 (GST)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表达出其融合蛋白。方法 采用克隆和亚克隆技术构建GHv GST融合基因的表达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BL2 1并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 (IPTG)诱导其表达GHv GST融合蛋白 ,谷胱甘肽 Sepharose 4B纯化试剂盒纯化融合蛋白。 结果 含GHv GST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大肠杆菌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 43 0 0 0的GHv GST融合蛋白 ,SDS PAGE结果显示纯化的融合蛋白为单一条带。结论 成功构建成GHv GST融合基因的表达质粒并且GHv GST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 1中有高表达。上述工作为制备多抗 ,深入研究GHv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