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由多种致病菌引起。近年来,空肠弯曲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及弧菌科某些菌属可致人肠炎,已被公认和重视。本研究对弧菌科致肠炎的菌属进行了实验室调查。对222例肠炎病人进行大便培养,检出了47株致病性弧菌(21.2%)。其中亲水气单胞菌23株(10.4%),类志贺邻单胞菌10株(4.5%),不凝集霍乱弧菌(N-  相似文献   

2.
对511例小儿夏季腹泻病原学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85株,包括8种病原菌,其中志贺菌属43株,沙门氏菌5株,致病性大肠杆菌3株,嗜盐杆菌1株,恶臭假单胞菌1杯。203例同时送检空肠弯曲菌和耶尔森氏菌,检出空肠弯曲菌10株,耶尔森氏菌20株。36例临床上类似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的大便送检轮状病毒监测结果只有2例阳性。表明志贺菌属仍为小儿夏季腹泻主要病原,而空肠弯曲菌,尤其是耶尔森氏菌的感染情况,有日益增加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80例病原微生物和药敏检测结果 .方法 选取8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的粪便制成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和药敏检验,了解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分布状况及药敏状况,指导临床用药.结果 80例患儿经标本培养,检出71株存在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为88.8%.其中志贺菌35株,弧菌属12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18株,其他病菌6株.志贺菌占有率与弧菌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他病菌相比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药敏试验检测结果 显示,志贺菌、弧菌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他菌株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均具有一定耐药性.其中志贺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耐药性超过50.0%;弧菌属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性超过50.0%;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耐药性超过50.0%;其他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达50.0%.结论 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较多,包括志贺菌、沙门氏菌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志贺菌占有率最高,且各类病原微生物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常见抗生素均具有一定耐药性,临床需加强对病原微生物药敏试验检测,及时根据各细菌实际耐药性状况,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986年成人急性弧菌性腹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共收治865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培养共计检获弧菌科细菌195株,其中弧菌属187株,包括副溶血弧菌142株;拟态弧菌18株;河弧菌10株,溶藻弧菌7株;非0—1群霍乱弧菌7株;麦氏弧菌2株,海鱼弧菌1株。气单胞菌属8株,包括嗜水气单胞菌7株;温和气单胞菌1株。其他还有志贺氏菌属102株;沙门氏菌属5株;耶尔森氏菌属2株。细菌培养结果表明成人急性细菌性腹泻的致病菌种类繁多,弧菌科中的弧菌属占优势且种类多,包括较少见者。药敏检测结果提示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有关致病弧菌的发病及流行情况,仍有待继续监测。  相似文献   

5.
一、调查方法自1964~1984年我们在郊区食品业从业人员粪便带菌检查及部分地区痢疾患者粪便中,分离到679株沙门氏菌和132株志贺氏菌。以上菌株均作生化反应及沙门菌属和志贺氏菌属分型诊断血清凝集试验鉴定。二、调查结果 1.沙门氏菌属与志贺氏菌属细菌分型情况:见表。 2.其中71株福氏痢疾杆菌菌型如下: 福氏1a型 6株(8.5%) 福氏1b型 6株(8.5%) 福氏2a型 19株(26.8%) 福氏3a型 5株(7.0%) 福氏4型 4株(5.6%) 福氏5型 1株(1.4%) 福氏x变种 3株(4.2%)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海口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肠道致病菌的感染状况,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将送检的腹泻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等致泻性弧菌的检测。结果 共检测281份标本,检出病原菌58株,阳性率为20.64%,其中副溶血弧菌检出40株,所占比例最大,达68.97%,其次为气单胞菌6株(10.35%),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8.62%),沙门氏菌4株(6.90%),志贺氏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河弧菌各1株(1.72%)。结论 海口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病原菌种类较多,以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最高,应进行针对性的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水产品中常见菌群分布,筛选优势菌群作为质控品干扰菌,构建水产品质控品的基质样。方法对三类样本(海水、塘水和市售四种鱼)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弧菌科等细菌的分离鉴定,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2份样本中70份分离到肠道病原菌,检出率为85.36%。分离到3个科的17种菌,除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其余15种菌均属致病性弧菌。根据分离菌的检出率和特性,确定模拟水产品质控品的基质样中干扰菌由检出率和构成比较高的溶藻弧菌、拟态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温和气单胞菌、类志贺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等组成。结论根据水产品不同细菌检出率和构成比配制出的水产品质控品的基质样,与水产品的真实状况极为接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儿童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方法 检测9843例腹泻病粪便的轮状病毒(RV)抗原,对其中疑诊细菌腹泻的301份标本做培养.结果 RV检出 2249例,全年发病,有两个高峰.便培养出沙门菌32株,志贺菌13株(B群占9株),致泻大肠杆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便培养证实RV并细菌感染10例.结论 2008年RV腹泻居多;细菌腹泻以沙门菌为主,志贺菌以B群为主,两者易感染2岁以下者,1岁以下易感金葡菌;RV合并细菌性腹泻增多.  相似文献   

9.
1988年3月—5月在广州远郊九佛农村两个自然对342名不足5岁儿童的ETEC腹泻作定点研究。发生腹泻186人次,估算发病率为1.26次/人/年。检出病原体6种71株,检出率38%(71/186),依次为ETEC45株:轮状病毒和志贺氏菌各11株,气单胞菌2株,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各1株。ETEC的三种肠毒素基因探针(热敏肠毒素LT,热稳定肠毒素ST-H和ST-P)的检测结果依次为16.2%(30/186)、3.7%(7/186)、1.7%(3/186),另外,同时具有二种肠毒素(LT+ST)的ETEC有5株占2.6%(5/186)。ETEC的抗药性普遍存在,多抗性尤为严重,最少的抗9种,最多的竟抗20种。LT阴性(LT-)菌的多抗性强度显著大于LT~+菌(P<0.05)。两种菌对痢特灵,呋喃妥因、床大霉素、卡那霉素都高度敏感,对青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新生菌素、麦迪霉索具有较强抗性。ETEC中存在7种耐药模式,其中3种为ETEC模式,4种志贺氏模式,这在国内未见报道,对深入研究志贺氏菌的耐药机理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泻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与预防腹泻的发生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56例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培养腹泻物中的致病菌种群,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456份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出致病菌183株,总分离率为40.1%,其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27株(占14.8%),假单胞菌23株(12.6%),志贺菌属61株(33.3%),副溶血弧菌属16株(8.7%),沙门氏菌属8株(4.4%),类志贺邻单胞菌12株(6.6%),豚鼠气单胞9株(4.9%),变形杆菌菌9株(4.9%),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8株(9.8%)。部分肠道致病菌对头孢噻肟(CTX)、诺氟沙星(NFLX)、环丙沙星(CIP)、阿米卡星(AMK)等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腹泻病原菌种类多样,主要是志贺菌属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等,耐药性不同,临床医师应按照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为了监测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体及其构成变化,1983年10月至1984年9月作者对武汉市1446例急性腹泻病人进行了检测,检出肠道病原体8种548株,检出率40.39%,其中轮状病毒228株,志贺氏菌183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73株,空肠弯曲菌53株,其它病原体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二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者84例,提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因是多病原的。  相似文献   

12.
罗小铭  冯雪琴 《广东医学》2001,22(8):697-698
目的 对3253份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粪便镜检结果与病原菌关系进行分析,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腹泻患者粪便进行分离培养及镜检,记录每份粪便标本镜检结果,病原菌全部经API系统鉴定。霍乱弧菌、志贺菌、沙门菌再经血清学确证。结果 3253份标本共分离出643株致病菌,其中弧菌属398株、气单胞菌属149株、志贺菌属64株、邻单胞菌属11株,其他致病菌21株。90.6%的志贺菌引起的腹泻大便镜检出红细胞与白细胞;51.0%的弧菌引起的腹泻大便镜检红细胞与白细胞阴性;43.4%的气单胞菌引起的腹泻大便镜检红细胞与白细胞阴性;75.0%邻单胞菌引起的腹泻大便镜检出红细胞与白细胞,25.0%单独检出白细胞。结论 社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主要是弧菌属、气单胞菌属与志贺菌属,弧菌与气单胞菌引起的腹泻大便镜检大部分为阴性,而志贺菌引起的腹泻绝大部分能检出红细胞与白细胞。但肠道感染性腹泻引起的症状与体征已呈现明显的多样性、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268例腹泻患者粪便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研究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提高临床诊断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采用几种选择性培养基,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分离。结果对268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118株病原菌,总检出率为44%。志贺氏菌22株(占8.2%),沙门氏菌属菌7株(占2.6%),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53株(占19.8%),肠炎耶尔森氏菌5株(占1.9%),白色念珠菌20株(占7.8%),弧菌科属菌11株(占4.1%)。结论SS琼脂培养,主要是检出沙门氏和志贺氏菌,但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霍乱弧菌易忽视。从结果来看,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常引起腹泻致病外,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白色念珠菌成为引起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4.
小儿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析及耐药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引起小儿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的变迁。方法 :肠道病原菌常规分离鉴定方法。结果 :从 2 0 15 7例北京儿童医院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菌属及致病性大肠杆菌共 13 44株 ,总检出率为 6.7%。其中志贺氏菌属 10 3 0株 ,检出率为 76.7%。福氏志贺菌占志贺菌属 82 .0 % ,其次是宋内志贺氏菌占 17.7%。沙门菌属 178株 ,总检出率为 13 .2 %。变形杆菌属 12 4株 ,总检出率 9.2 % ,以奇异变形杆菌为主。致病大肠杆菌 12株 ,总检出率 0 .9%。福氏痢疾杆菌对 β-内酰氨酶类耐药率有所增加 ,阿莫西林 /棒酸的耐药率也有所增加 ;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所下降 ;对头孢三代类几乎都是敏感的 ;对氯霉素高度耐药。宋内氏痢疾杆菌、沙门氏痢疾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有所下降。结论 :小儿细菌性腹泻以志贺氏菌为主 ,其中又以福氏痢疾杆菌占绝对优势。儿童感染的福氏痢疾杆菌对以前常用的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 /棒酸的耐药率增高 ;对头孢三代都较敏感。环丙沙星治疗福氏痢疾杆菌仍然是敏感的。治疗宋内痢疾杆菌可选用氨苄西林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熟食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深圳市熟食中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及菌相分布状况,为深圳市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提供本地资料,以及食品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样本分别进行上述致病菌分离、血清学、生化鉴定.结果检测肉类熟食240份、凉拌菜100份,共检出致病菌20株,总检出率为5.9%,烧烤类检出率为5.0%、酱卤类检出率为2.5%、白切类检出率为10%、凉菜类检出率为7.0%,其中沙门菌3株、志贺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单增李斯特氏菌1株、致泻性大肠杆菌3株、副溶血性弧菌3株.结论深圳市熟食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4类食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致泻性大肠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16.
1986年1~12月,我们对专属医院肠道门诊376例腹泻患者作了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调查。共检出五种病菌计98株(检出率26.07%)。其中志贺氏菌属检出率19.15%,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7.30%,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3.41%,空肠弯曲菌1.86%。61株志贺氏菌属药敏测定表明,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55株志贺氏菌对常用的痢特灵,氯霉素等耐药高达50~83%,因此,对耐药性的变化应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志贺氏菌、沙门氏菌、EPEC及空肠弯曲菌所致小儿腹泻进行了检测,从1638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593株,检出率为36.2%。其中,农村患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市区患儿(P<0.005);夏秋季患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冬春季患儿(P<0.005)。在四种病原菌中,以志贺氏菌感染率最高(15.1%),其后为空肠弯曲菌(9.5%)、EPEC(7.0%)、沙门氏菌(4.6%)。志贺氏菌属中以福氏菌检出率居首位,沙门氏菌属以肠炎杆菌、鼠伤寒杆菌的感染多见,EPEC所致腹泻则以O127:B8菌型居多。三年检测结果统计显示,空肠弯曲菌肠炎的增长具有显著性(P<0.05)。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志贺氏菌和EPEC的耐药菌株感染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李荣 《中外医疗》2009,27(12):131-131
目的对高原地区藏族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5~2008年对青海达日县65例藏族儿童感染性腹泻标本进行增菌培养,分别进行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检验。结果从65份粪便样本中,检查出各种病原菌23株,检出率35.38%,其中志贺菌属17株(6.15%)、致病性大肠杆菌5株(7.69%)、沙门菌属1株(1.54%)。志贺菌属对头孢哌酮药物敏感性最高(88.24%)。结论高原地区藏族儿童感染性腹泻检出阳性菌主要以志贺菌属为主,初步揭示了高原地区腹泻病原谱。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腹泻171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细菌性腹泻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成人肠道及儿科门诊急性腹泻患者为对象,对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591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共检出171株致病菌,分离率为28.9%。其中弧菌属51株,志贺菌属66株(其中福氏4c生物亚型36株),气单胞菌属47株,其它7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可作为细菌性腹泻的首选药,福氏志贺菌对头孢三代敏感性较好。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志贺菌属是急性细菌性腹泻的第一位病原菌,且以F4c生物亚型为主。弧菌属、气单胞菌属也占较高比例,亦不容忽视。应根据鉴定结果及耐药性监测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细菌性痢疾致病菌的种类分布比例,了解海淀区细菌性痢疾的菌群特点。方法:对128例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便标本检测志贺菌属、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128份菌痢病人便标本中共检测出细菌33株,其中,志贺菌属16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8株,变形杆菌属5株,副溶血性弧菌属4株,未检出沙门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海淀区痢疾患者致病菌以福氏志贺菌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