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IQ—PCR)检测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采用FO—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637例患者血清中的HBV—DNA拷贝数和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HBV—DNA在“大三阳”组(HBsAg+HBeAg+抗HBc+和HBsAg+HBeAg+)和“小三阳”组(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LHBc+)可检出,在“单纯抗体阳性”组(抗HBs+抗HBe+抗HBc+、抗HBs+抗HBc+、抗HBs+抗HBe+、抗HBs+、抗HBe+抗HBc+及抗HBc+)未捡出。“大三阳”组患者血清中HBV—DNA检出率为92.13%。且82.68%的患者HBV—DNA拷贝数在105copies/ml以上;“小三阳”组患者血清中HBV—DNA检出率为44.39%,HBV—DNA拷贝数分布范围广。结论HBeAg的存在可间接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态,而HBV—DNA的检测更客观地反映了HBV复制的程度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2.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型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天英  李武莉  陈韩  钱士匀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165-1166,117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型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对865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标本分别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型与HBV.DNA定量测定。结果:模式A(大三阳)的检出率最高,为96.1%,模式B(小三阳)的HBV—DNA检出率为79.0%,模式CHBV-DNA检出率为63.5%。结论:HbeAg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可靠指标;血清HBeAg阴性,病毒并未停止复制;联合检测乙肝标志物和HBV-DNA水平有助于疾病的诊断、疗效提高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了解HBV感染体内病毒复制情况。②方法 用PCR法检测HBV—DNA。③结果 共发现7种感染标志物组合模式,选用其中6种进行PCR扩增检测分析,以临床上的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组HBV—DNA阳性率最高为100%;其次为“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组HBV—DNA阳性率为30%。④结论 “大三阳”组人群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性强,具有高度传染性;在抗-HBe阳性携带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具有传染性;单纯抗-HBc阳性中也存在一定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4.
王岩 《中外医疗》2014,(8):177+179-177,17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定量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大三阳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100%,与HBeAg阴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准确了解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情况,采用FQ—PCR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在乙型肝炎的诊断、病情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DNA载量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其与病毒复制程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法对170例健康体检者和252例乙肝病人进行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并与血清中乙肝标志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HBV—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大三阳组与健康体检组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三阳组与健康体检组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V—DNA水平变化与HBsAg、HBeAg有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HBV—DNAPCR法检测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毒复制程度,对乙肝的诊断治疗预后意义重大,一定程度上可指导抗病毒治疗及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6.
祝撷英  张宏星 《当代医学》2009,15(28):44-45
目的通过对儿童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探讨儿童前S1抗原及HBV—DNA检测的必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年龄≤14岁)的611名儿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前S1抗原进行检测;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PCR)法对以上儿童的血清进行HBV—DNA检测。结果对以上儿童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e抗原阳性模式(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中前S1抗原和HBV—DNA的检出率很高,分别为93%和100%。在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弱(HBsAg HBeAb HBcAb)的模式中.乙肝前S1抗原、HBV—DNA的检出率低,分别为42.6%和17%,而其他血清标志物的模式中前S1抗原及HBV—DNA的检出率均为0。结论对于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的儿童来说,乙肝前S1抗原与HBeAg和HBV—DNA有一定的相关性。故乙肝前S1抗原可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重要依据,可作为检测儿童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标志。结合HBV—DNA能准确地检测出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及传染性的强弱.补充了临床上仅依靠血清学标志物对于儿童乙肝病毒诊断和检测的不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血清HBV—DNA与其乳汁HBV-DNA检测结果,探讨两者是否相关。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05例乙肝标志物阳性产妇的血清及乳汁进行HBV-DNA检测。结果“乙肝大三阳”产妇血清与其乳汁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有相关性(r=0.705);“乙肝小三阳”等几种模式产妇血清与其乳汁HBV-DNA阳性率比较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与其乳汁HBV—DNA拷贝/ml对数值均数比较,“乙肝大三阳”产妇血清与其乳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另外几种HBVM模式中血清与其乳汁HBV-DNA拷贝/ml对数值均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标志物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及拷贝数随HBVM模式不同差别不一,“乙肝大三阳”产妇血清HBV-DNA拷贝数均高于其乳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DNA)病毒载量与各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857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两对半)。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a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阳性率97.9%),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抗HBc阳性(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阳性率51.3%)其病毒载量高于其他组。结论HBV-DNA与HBeAg的存在明显正相关。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应用乙肝血清标志物来判断HBV是否在体内复制,更要结合PCR检测技术来测定HBV-DNA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临床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乙肝两对半(HBVM)以及HBV DNA,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在临床的检测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LHBs、HBVM,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结果 LHBs吸光度(OD值)与HBV DNA呈正相关关系(γ=0.982);乙肝大三阳患者中LHBs与HBV DNA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135例小三阳乙肝患者血清中LHBs阳性率与HBV DNA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二者的检出一致率为84.44%[(63 51)/13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与HBV DNA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在乙肝大三阳患者以及小三阳患者中检出率和HBV DNA有较高的一致性,LHBs可以很好地反映临床乙肝病毒复制水平,特别是在HBeAg阴性乙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HBV前S1蛋白(PreSl-Ag)的水平,分析与HBVDNA复制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usA)检测HBV感染者血清中PreSl-Ag和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同时用RealTimePCR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结果407例HBV感染者HBeAg(+)的大三阳模式135例血清中,HBV—DNA、PreSl-Ag阳性率分别为87.4%和81.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17例HBeAg(-)的小三阳模式血清中,HBV—DNA.PreSl-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4%和69.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66例HBV—DNA阳性患者血清中,PreSl-Ag阳性和HBe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4%、60.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eSl-Ag与HBV—DNA检测结果-致性较好,较HBeAg能更灵敏地反映体内HBV的复制状况,可与HBV—DNA互相补充,在临床诊断和治疗HBV感染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PCR 法检测 HBV DNA 及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HBVDNA)的检出情况,探讨其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即HBsAg、抗 HBs、抗 HBc、HBeAg、抗 HBe。结果:HBVDNA的检出率在肝炎患者各临床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不同组合存在状态之间有差异,以伴有HBeAg(+)的组合形式即HBsAg(+),抗 HBc(+),HBeAg(+)者、HBVDNA检出率最高(9434%),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中出现抗体及其五项全阴者仍有HBVDNA检出。结论:HBeAg确是HBV活动性复制的重要标志,但仅靠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检测来判定HBV的复制是不够准确的,同时用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反映体内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 2 5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 DNA(HBVDNA) ,同时用 EL 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即 HBs Ag,抗 - HBs、抗 - HBc、HBe Ag、抗 -HBe。结果表明 HBVDNA的检出率与肝病临床类型无明显关系 ,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存在状态有关。乙肝五项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状态 ,血清 HBVDNA检出率不同 ,以 HBs Ag(+)、抗 - HBc(+)、HBe Ag(+)的组合形式检出率最高 (94 .34% ) ,乙肝病毒标志物中出现抗体及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阴者仍有 HBVDNA检出  相似文献   

13.
HBV标志物定量与病毒载量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各血清标志物含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IF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测定1 486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定量和病毒含量.结果 不同HBV标志物阳性模式的HBsAg定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同模式的HBsAg定量也差异极大.HBeAg( )模式的HBV-DNA显著高于HBeAb( )模式及HBeAg(-)HBeAb(-)模式(P<0.01),而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HBsAg、HBeAg含量与HBV DNA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3、0.635,P=0.01),HBeAb含量与HBV DNA负相关(r=-0.563,P=0.01).HBsAg定量与HBeAg定量正相关(r=0.466,P=0.01),与HBeAb定量负相关(r=-0.524,P=0.01).结论 HBV标志物定量之间及与HBV DNA含量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个体差异极大.全面了解HBV标志物含量及HBV DNA定量可更准确判断病毒复制、状态,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血清HBV DNA与乙肝病型及e系统之间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HBV DNA与乙肝病型及e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法对31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及乙肝患者进行血清HBV DNA检测,同时用ELISA法进行乙肝标志物测定。结果 各病型HBV DNA阳性率以慢性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最高,与急性肝炎肝硬变组比较差异显著;HBeAg阳性病例中HBV DNA阳性率以无症状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组最高,与慢性肝炎(中)、肝硬变组比较差异显著;在  相似文献   

15.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检测126例乙肝病毒感染者HBV DNA,采用ELISA法检测HBVM。结果: 在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的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和含量最高,血清HBeAg与HBV DNA含量有一定关系(P<0.0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HBV DNA含量亦有一定关系(P<0.05)。结论: HBV DNA含量与HBeAg有一定关系,肝脏损害程度与血清HBV DNA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南宁市区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情况。方法将511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按HBsAg、HBeAg、抗-HBc三项指标阳性者分为“大三阳”组,共191例,HBsAg、抗-HBe、抗-HBc三项指标阳性者为“小三阳”组,共320例,并对其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大三阳”组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92例,感染率48.17%;“小三阳”组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12例,感染率3.75%;两组比较x^2=145.57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乙肝“大三阳”是新生儿发生HBV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加强HBV阳性孕妇的宫内阻断,减少新生儿发生HBV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HBV)前C区突变情况。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M0(野毒株)、M1(1898位变异株)、M2(1898/1901位变异株)对165例慢性乙肝患者前C区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其中12例HBsAg(+),HBeAg(+),抗HBe(-),抗HBc(+)患者,HBVDNA阳性率为100%,突变株检出率为8.3%。153例HBsAg(+),HBeAg(-),抗HBe(+),抗HBc(+)患者,HBVDNA总阳性率为16.3%,突变株总检出率为84%。结论 前C基因突变株主要存在于抗HBe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体内,PCR结合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操作简便快捷,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基因突变体感染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探讨细胞免疫与前C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从60名慢性乙肝患者中筛选出HBV前C基因突变株感染者,HBV野毒株感染者及HBV已清除者各5人,用血源性HBsAg和CD^4+T辅助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HBcAg50-69合成多肽进行特异性淋巴结转移转化实验,结果 HBV前C基因突  相似文献   

19.
郭辉  闵娟  叶健忠 《华中医学杂志》2007,31(3):207-208,F000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与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 (FQ-PCR) 检测血清样本中HBV 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A组(HBsAg和HBeAg阳性)、B组(大三阳)、C组(HBsAg 、HBcAb阳性)和D组(小三阳)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96.7%、87.6%、52.2%和38.2%,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A组中阳性样本的HBV DNA量显著高于其它组别(P<0.05); 315份HBV DNA阳性标本全部携带有HBsAg;HBsAg( )HBeAg( )和HBsAg( )HBeAg(-)中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9.1%和44.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sAg是HBV感染灵敏的血清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 DNA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对乙肝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同模式与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及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上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参考依据。方法:对1210例临床采集的血清标本同时检测其乙肝标志物、HBV-LP以及HBV-DNA载量。结果:I(大三阳)模式组,即HBsAg、HBeAg、HBcAb阳性的患者,HBV-LP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各个血清模式组(P<0.05);同时I(大三阳)模式组HBV-DNA阳性率也高于其余各个血清模式组(P<0.05)。I(大三阳)组的HBV-DNA载量显著高于II(小三阳)组(P<0.05);II(小三阳)模式组与III(HBsAg、HBcAb阳性)模式组相比,HBV-D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感染模式中,血清HBV-LP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LP能较准确地反映HBV复制水平,是监测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展与疗效的较好指标;HBV血清标志物、HBV-LP和HBV-DNA载量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全面监测乙肝病情和提高乙肝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