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淡竹叶清热作用,包括清透风热治外感、清心热以除烦、清小肠热以治淋,及其现代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吐酸"、"胃痛"、"胃痞"、"反胃"等范畴,其发病与感受外邪、素体脾胃虚弱、情志不畅、饮食不洁等因素有关,病位在食道,与肝脾胃有关。痰气交阻证治化痰理气散结;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理气和胃;肝火犯胃证治以清泄肝火;脾胃虚寒证治以健脾散寒,降逆止呕;阴虚血淤证治以养阴活血。  相似文献   

3.
叶蜀晖 《新中医》2008,40(1):87-88
升降散出自《寒温条辨》,以僵蚕、蝉蜕、姜黄、大黄为末,米酒、蜂蜜调匀冷服.本方具有升清降浊功效,集宣、清、下诸法,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症见恶寒壮热,或头痛,烦渴引饮,咽喉肿痛等.笔者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着手,用此方治疗哮喘、便秘,取得较好疗效.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4.
尤佳  汪红兵 《北京中医药》2021,40(9):973-974
李乾构教授临床诊疗扁平苔藓(OLP)基于"补土法",首先注重"脾胃为后天之本",治疗上注意顾护患者脾胃,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其次重视辨证论治及兼症,临床上多分为虚实两证,实证多为心脾蕴热、气滞血瘀证,治宜清心脾热、理气化瘀;虚证多为阴津亏虚、血虚风燥,治宜滋阴养血、疏风润燥.在用药方面,加用金银花、金莲花、绿萼梅、野菊花、蒲公英等花类药物,取其质地轻扬的特性.重视中医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外界环境的统一,内治服药与外治调护相结合,关注患者生活习惯,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耳鸣成人患病率较高,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耳鸣和慢性耳鸣,急性耳鸣可伴有听力下降、耳闷堵感、听觉过敏等,慢性耳鸣可伴有失眠、不良心理状态等.肝胆火旺是急性耳鸣的主要证候,治以清泻肝胆、通利耳窍,应用"通耳方"联合耳尖或耳后放血疗法,其中耳周腧穴应用火针.肾精不足是慢性耳鸣的主要证候,治以补益肝肾、镇静安神,应用"聪耳方"为主,其中耳周腧穴亦应用火针.特发性耳鸣病因、机制不清,应详细探查可能诱发或加重耳鸣的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针灸治疗以改善耳鸣.  相似文献   

6.
依据内经"肺合大肠"机理,认为难治性结肠炎病灶虽在大肠,实为肺失治节、移热于肠而致;临证时肠病治肺,以取源流俱清之功,临床颇验。  相似文献   

7.
<正> "虚者助之使通",是明代医家王师文在《医学薪传》中,提出的治疗虚痛之法则.痛证因虚者,虽有气血阴阳虚之别,然临床则多以虚与寒,或虚与热并见.虚且寒者,治当补而兼温;虚且热者,治宜补而兼清.其用补益为助,促使气血和调,经脉畅通之法,可谓"助之使通"之意也.现举治例四则,以试验其说.  相似文献   

8.
王自立主任医师认为热淋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热与湿,由于感受外邪或肺、脾、肾、心、小肠、膀胱等脏器功能失调,使湿热下注而成,但主要是由于上焦功能失调所致。其以治清利通淋汤治疗尿路感染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王自立主任医师认为热淋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热与湿,由于感受外邪或肺、脾、肾、心、小肠、膀胱等脏器功能失调,使湿热下注而成,但主要是由于上焦功能失调所致。其以治清利通淋汤治疗尿路感染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总结导师周慎教授从痰热论治癫痫经验。周慎教授认为癫痫的主要病因责之于痰热,主要证型有肝风痰热、上扰清窍证;脾虚生痰、化热上冲证;阴虚痰热、动扰神明证等。其治疗主张以治痰热为主,并根据痰热所兼挟的发病因素进行论治。  相似文献   

11.
"透热转气"的本质并不是用宣散透发的药物使营热透出气分,而是要解除阻止营热外达的障碍,使营热转出气分。若障碍在营分,营热壅遏则治以滋养营阴,使胶着之营热得以周流而顺势外透于气分。若障碍同时在气分且有气热迫营之势,则先清解气热,辅以滋阴凉营;若迫营之气热郁遏较甚,则清气的同时宣畅气分气机,最后清解转入气分之热。金银花、连翘、淡竹叶等药质地轻清,既可清气热又能宣气机,能在清气时防止凉遏气机而非"透营热于气分",故在清气热时应少用黄连等苦寒之药。  相似文献   

12.
柴松岩辨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秀香 《北京中医药》2011,30(5):340-342
国家级名老中医柴松岩认为,毒邪侵袭,郁积体内,郁而化热,是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的主要病机.毒热可因不明时期、不明原因局部感染所致;亦与脏腑功能失调致代谢失司有关.柴松岩辨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经验为清解毒热、调理气机,选择走上、走两胁药物治疗;泌乳治在阳明,观察患者有无阳明病变,常以全瓜蒌调理;泌乳以"通"法为治,化瘀行滞,给...  相似文献   

13.
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在中焦的条文有第8、第10、第12、第13、第37五条,归入"邪在气分"中,包含膜原、脾胃两部分湿热证治.湿热在膜原证者其湿浊最重,治以辟秽化浊、香辛苦温之品为主.湿热在脾胃有湿与热的多少之分:湿邪极盛,"尚未蕴热"者,治以"辛开";湿伏中焦,湿渐化热者,治以燥湿之中稍佐祛湿;湿邪化热,余湿犹滞的"湿热参半"证,治以辛泄佐清热;而对于"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舍"者,则治以清阳明之热为主,兼祛太阴之湿.舌诊在湿热病辨证治疗中有重要作用,薛生白用"舌遍体白"、"舌白"、"舌根白,舌尖红"等区分湿与热的多少,其意义正如薛生白所说:"凭验舌以投剂,为临证时要诀.盖舌为心之外候,浊邪上熏心肺,舌苔因而转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热邪是IgA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符合三焦传变规律,提出"热结三焦、肾络癥瘕"为IgA肾病的核心病机.本着"热者寒之""结者散之"的治疗宗旨,提出以清热消癥为基本治法从三焦辨治IgA肾病.热在上焦以心肺郁热为主,多为早期,处于肾络癥瘕功能态,治以透发郁热、祛风凉血消癥,方用葛根芩连汤、桑菊饮、银翘散加味;...  相似文献   

15.
"治痿独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基本大法。"治痿独取阳明"其一强调补益脾胃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其二补中寓清,清利湿热以调理脾胃;同时注意根据脏腑经络、病机证候,重视辨证论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DOP)属中医学"消渴""骨痿"范畴,而"骨痿"属于痿证之一。在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下,从痿证的基本治则"治痿独取阳明"入手试论(治) DOP,以期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指由脑血管源性损伤所致的早期、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属于中医学"健忘""善忘""呆病"等范畴。关于其发病机制,李英杰主任医师认为与痰浊密切相关,并指出治痰当首辨病性,即辨湿痰、热痰、寒痰;治痰不离调气,气滞者顺气,气虚者补气;治痰必用破瘀。遵湿痰燥之、热痰清之、寒痰温之之旨,因气机郁滞者,主以疏肝行气;因脾肾虚而生痰者,主以温补,不忘治痰之本方为正治。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组成探讨银翘散的制方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翘散源于清·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是中医学辛凉清解法的代表方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一中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又日"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虽说《温病条辨》是以桂枝汤为第一方,银翘散为第二方,但实质上仍以银翘散为治疗温病的第一方.一般认为银翘散立方旨在辛凉清宣、透热外达.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亦日"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  相似文献   

18.
李宏红  张广德 《北京中医药》2010,29(11):834-836
糖尿病多汗症是自主神经受累,引起汗腺分泌功能异常所致的病症.魏子孝教授认为本症的发生,无论自汗、盗汗皆由阴阳失调,脉道不通,血行不畅,腠理不固,玄府开阖失度,致使汗液外泄失常所致.在具体治疗中强调对血糖的控制,注重抓主症,治以益气、温阳、滋阴、养血、调和营卫、清泻里热、清热利湿、化湿和营之法,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另秉"血汗同源"之旨,事先做到"治末病",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其辨治思路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正> 7、清营汤类方鉴别运用清营汤是吴鞠通在归纳叶天士治温热入营诸案方药的基础上,参考《内经》“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的理论化裁而成的一首良方。由于化裁巧妙,疗效确实,一直被推崇为治疗热入营分之证的主方,并推广应用于流脑、乙脑、出血热、败血症、麻疹等多种病证属于热邪入营者,深受广大医者的重视。鉴于上述,后世凡治热入营分证的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推其源流大致是:由叶天士清营热法(清《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清营汤(清《温病条辨》)→清营汤去黄连方、清营汤加钩藤丹皮羚羊角方(清《温病条辨》)→石  相似文献   

20.
从痢疾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方法、个人经验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吴文尧教授辨治痢疾的学术思想及独到经验。对于贵州地区的居民,吴老重点强调了"湿热内蕴"为该地区疾病特色,治疗以清利湿热为先,常选用芍药汤合白头翁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