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近来文献报道,表皮白介素 1( IL- 1)系统的调节紊乱与银屑病皮损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1]。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针对 IL- 1全部家族成员的 RNA探针,在银屑病患者的非皮损皮肤和正常人皮肤中对 IL- 1α、 IL- 1β、 IL- 1R1(Ⅰ 型受体)、 IL- 1R2(Ⅱ 型受体)、 IL- 1ra(受体拮抗剂)的 -----------mRNA转录水平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皮肤标本来源: 12例银屑病非皮损皮肤均来自寻常型静止期银屑病患者;女 6例,男 6例,年龄 26~ 60岁,在其躯干部皮损 5 cm以外的正常部位取材。 12例正常人皮…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与皮损组织中miR-155,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及效应性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4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及8例皮损组织中miR-155表达情况及RORγt,IL-17的mRNA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17水平。并以同期35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及5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PBMCs中miR-155表达,RORγt与IL-17的mRNA表达及血清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均0.01),miR-155表达与RORγt和IL-17的mRNA表达、IL-17血清水平及皮损面积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呈正相关(P均0.01);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皮损周围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间miR-155,RORγt和IL-17 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皮损皮损周围组织正常皮肤组织,P均0.01),皮损及皮损周围组织中miR-155表达与RORγt,IL-17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及皮损组织中miR-155高表达,且与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及效应性细胞因子高表达相关,参与银屑病的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和正常皮肤组织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MSCs)中CXCL12,THBS1及THBS2的表达,探讨血管生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取1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和正常皮肤组织,分离、培养、扩增DMSCs,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DMSCs中CXCL12,THBS1及THBS2的表达。结果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处DMSCs表达CXCL12,THBS1及THBS2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血管生成相关基因CXCL12,THBS1及THBS2的m RNA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4.
970238 EGF-R PCNA及P53基因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刘丹亚…//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5)。-265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12例正常皮肤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53蛋白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EGF-R及PC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EGF-R排列未见明显的极性分布。除基底层细胞外,棘层及颗粒层也有明显表达,而个别进行期皮损中(3/19)角质层中细胞仍有少量表达。为探讨银屑病表皮增殖失调过程中P53的作用,作者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P53蛋白在表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正常皮肤、银屑病未受累皮肤及皮损处均无P53蛋白表达,提示在银屑病皮损中P53基因突变性可能性较小。通过以上研究,在银屑病皮损增殖性表皮中PCNA反映了银屑病皮损中DNA合成紊乱。EGF-R在生长因子传导及其细胞周期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抑癌基因P53的突变本身并不足以控制角朊细胞的生长而可能在DNA修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这些因子处于异常的表达状况,从不同层次参与了银屑病表皮增殖的活化作用。表2参5(刘辅仁)  相似文献   

5.
10例患者中(男女各5例)发病年龄21~63岁。10例患者均有掌跖脓疱病、痤疮、银屑病样皮损。影像学检查示前胸壁受累10例;脊柱受累6例;外周骨关节受累3例;髋关节受累2例;并发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10例均给予免疫调节药物,8例给予非甾体抗炎药,2例给予手术治疗。6例患者关节及皮肤症状均好转,2例仅有皮肤好转,1例仅有骨关节症状好转,1例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中转录因子GATA3在新疆维吾尔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分别提取6例新疆维吾尔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银屑病组)和5例新疆维吾尔族正常人皮肤组织(正常对照组)的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用RT2 profiler PCR Array检测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在线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银屑病组和21例正常对照组中GATA3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新疆维吾尔族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与正常人皮肤组织对比,共有17个表达差异2倍以上且P0.05的基因,其中GATA3 mRNA在银屑病组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下降。GATA3蛋白在正常对照组中为表皮全层细胞核表达,在银屑病组皮损组织中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结论:GATA3在新疆维吾尔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中表达明显下调,提示GATA3可能在新疆维吾尔族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2例正常人皮肤中PCNA的表达,以探讨PCNA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所有标本均来自我院皮肤科存档的石蜡包埋标本(福尔马林固定),取临床和病理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共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2岁,皆为进行期,病程8个月~29年,取材前均未系统或外用过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物.正常人皮肤组织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男性取自泌尿外科包皮环切术患者的包皮组织,女性取自整形外科行面部美容切除术者的皮肤,石蜡包埋作为对照组.PCNA免疫组化试剂盒为武汉博士德公司产品,即用型SP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及浓缩型DAB显色试剂盒均为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治疗前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IL-17、CD4的表达,为阐明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2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0例正常人对照者皮肤,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治疗前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IL-17、CD4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可见IL-17、CD4+T细胞浸润,主要集中在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而正常皮肤组织仅有微量CD4+T、IL-17细胞表达。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治疗后患者皮损IL-17、CD4阳性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银屑病患者皮损内IL-17、CD4细胞数目增多,表示其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显著降低皮损中IL-17、CD4阳性水平可能是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目的在研究口服维生素A酸治疗银屑病时皮损和无皮损皮肤的表皮细胞增生的变化.研究对象为16例未经治疗的进展期银屑病患者,给口服维生素A酸Ro10-9359,计男性15例和女性1例,年龄21~81岁,在研究期间住院治疗,并作3次皮肤切片检查:①4例病人在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和48小时各自一典型银屑病皮疹和一临床无变化的皮肤切取皮肤.②5例病人在治疗前、治疗后2天和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1(Ang-1)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在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皮损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4例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皮损和12例正常人皮肤组织Ang-1和Tie-2蛋白的表达.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Ang-1主要表达于银屑病受累皮肤真皮乳头层的基质细胞,Tie-2主要表达于受累皮肤表皮和高度血管化的真皮乳头层的内皮细胞及真皮深层其它区域的内皮细胞;在正常皮肤组织中,Ang-1表达极弱或呈阴性表达,Tie-2仅在真皮深层内皮细胞表达.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皮损处的Ang-1和Tie-2受体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ng-1和Tie-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Ang-1通过作用于Tie-2受体,参与促进银屑病皮损处的血管生成,与银屑病血管新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作者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放射免疫试验(放免)技术研究了银屑病病损皮肤和非病损皮肤和血浆中神经肽类的存在与分布,并研究了血浆神经肽类水平与银屑病受累面积间的关系。银屑病病损与非病损皮肤取自20例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18~67岁)。从20例腹部瘢痕切除术中得到瘢痕边缘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组。血标本采自36例银屑病患者(男15例,女21例,年龄17~76岁),并对36例无皮肤病及系统性疾病的手术病人术前采血作为对照组。皮肤标本切片行免疫细胞化学研究,皮肤组织提取物和血浆标本行放免测定,分别用抗P物质(SP)、神经激  相似文献   

13.
970944 EGF-R PCNA及P53基因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刘丹亚…∥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5).-265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及12例正常皮肤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53蛋白的表达,发现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EGF-R及PCNA表达明显增强,除基底层细胞外,棘层及颗粒层也有明显表达,个别病例角质层仍有少量表达.银屑病患者皮损及皮损周围未受累皮肤中无P53的表达.提示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细胞增殖及分化调控紊乱.表2参6(张国平)970945 银屑病患者血清sIL-2R检测/周珏伟…∥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25(5).-309采用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夹心法检测56例银屑病患者(寻常型52例,脓疱型1例,关节病型2例.红皮病型1例)和25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sIL-2R.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P<0.01,提示患者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12例非皮损和12例正常人皮肤中VEGF、MMP-2的表达水平与分布特征。结果①VEGF在银屑病皮损组织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P<0.05)。②MMP-2在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P<0.05)。③VEGF、MMP-2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MMP-2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的血管生成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皮损周围组织、10例非银屑病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中大麻素2型受体在mRNA和蛋白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 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皮损周围组织及正常皮肤中均有大麻素2型受体mRNA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组表达明显高于皮损周围组及正常对照组(P < 0.05);三组皮损组织均有大麻素2型受体蛋白表达,且寻常性银屑病组表达明显高于皮损周围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大麻素2型受体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提示大麻素2型受体可能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和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6例正常人皮肤中CD4和CD8以及T-bet和GATA-3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4和T-bet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皮肤(P<0.01),且CD4表达较强的皮损中T-bet的表达也较强,但两者表达阳性的淋巴细胞分布并不一致;而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8和GATA-3的表达与正常人皮肤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的形成和发展可能通过T-bet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皮肤组织原位记忆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32例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每例患者的皮损和非皮损组织、9例患者皮损消退后皮肤标本;10例健康人皮肤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原位记忆T淋巴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CD69和CD103,分析组织原位记忆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不同时期的情况。两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t检验。 结果 32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每高倍视野中CD69+CD103+ T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11.34 ± 7.60和2.72 ± 4.20,皮损区明显高于非皮损区(t = 8.46,P < 0.01);其中9例患者皮损消退前后每高倍视野中CD69+CD103+ T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14.33 ± 2.21和12.00 ± 4.58,皮损消退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98,P = 0.08);健康对照组为1.70 ± 2.98,与银屑病患者非皮损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71,P > 0.05)。 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肤中原位记忆T淋巴细胞可能在皮损的形成和复发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型受体(IGF-IR)是膜表面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直接参与DNA合成,它们的表达对角朊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可能具有调控作用。为此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研究IGF-IR及PCNA在正常人及银屑病患者表皮中的表达定位,以了解它们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对角朊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方面可能起的作用一、资料和方法(一)资料:寻常型银屑病15例,均经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证实,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13~67岁,活检取患者典型皮损;正常皮肤组织块6例,均源于外科整形手术,其中男女各3例,年龄20~50岁。所有标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 (HB EGF)在银屑病发病早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银屑病未受累皮肤和进行期银屑病皮损中HB EGF的表达。结果 正常皮肤中 ,HB EGF位于基底层 ( 10 0 % ) ,基底上层几乎不表达 ;在银屑病未受累皮肤和银屑病皮损的周围部分中 ,HB EGF表达升高 ,不仅位于基底层 ,且以灶状分布于基底上层 ( 95 .2 4% ,85 .71% ) ;在银屑病皮损的中央部分 ,全层均无HB EGF表达。结论 HB EGF在银屑病发病的早期阶段可能起一定作用 ,纠正其异常表达可能为银屑病治疗开辟新途径 ,提供新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dectin-1 mRNA的表达,探讨dectin-1在银屑病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PCR)检测1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dectin-1 mRNA的表达。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dectin-1 mRNA的表达为(0.01020±0.00686),较正常皮肤组织(0.00232±0.0007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ctin-1 mRNA表达水平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明显升高,其可能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局部免疫反应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