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超辅助诊断儿童髋关节滑膜嵌顿9例,3例经手术证实,报道如下。9例患儿中,男6例,女3例,年龄3~11岁,平均7岁。均为单髋病变,左髋6例,右髋3例,6例有轻微外伤史,外伤后仍可行走,于伤后1~7d发病,2例病前一个月内有“上感”病史。均为晨起发病,起病急,持续的髋、膝关节疼痛,跛行或不能负重。查体:患肢假性增长,髋关节处于被动外展外旋屈曲位,活动受限,以内收内旋为主,“4”字征(+),Thomas征(+)。无发热,末梢血白细胞轻度升高,红细胞沉降率正常,X线片显示骨盆向患侧倾斜,髋关节间隙增大…  相似文献   

2.
儿童髋关节滑膜嵌顿症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小儿骨科疾病,由滑膜皱襞嵌压在关节间隙而引起,临床表现与儿童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相似,易造成误诊。我院1993~2006年诊治儿童髋关节滑膜嵌顿症27例,其中13例误诊为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占48.19%,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的关节镜下分型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的关节镜下分型及其与滑膜皱襞的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75例(75膝)关节镜下发现有髌内侧滑膜皱襞的病人,详细记录皱襞的特点,并加以分型。结果:髌内侧滑膜皱襞的位置,形态,质地的变化呈现多样性,因此其致病特点亦不相同。结论:将髌内侧滑膜皱襞的镜下表现分为七型,Ⅳ,Ⅴ,Ⅵ,Ⅶ型因其肥厚,纤维化,并与关节产生不相适应的摩擦,挤压而导致滑膜皱襞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动力加压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动力加压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时间3—14个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断裂、髋内翻、患肢短缩外旋畸形。平均骨折愈合时间4.5个月,24例骨折愈合后髋关节活动功能良好:患肢负重行走完全正常者10例,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负重行走微有跛行者12例,因年龄较大、骨质条件差、制动时间较长而致髋关节屈曲受限2例。结论 DHS螺钉结构牢固、力臂短、抗弯强度好,具有动、静力加压作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2005-01~2005-12我科利用关节镜技术随机选择应用于臀肌挛缩患20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12例,年龄8~30(平均14岁).双侧12例,单侧8例;行走呈“八”字步态12例,Ober征阳性14例,跷“二郎腿”受限20例,髋关节外展、外旋畸形及下蹲时双膝不能并拢20例.  相似文献   

6.
正病史:患者,女,60岁,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患者,主诉双侧髋部疼痛1年余,伴髋部偶有弹响,既往体健,无明显外伤史。查体:双侧髋关节后伸同时内收、外旋时疼痛加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未见异常。影像表现: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未见明确异常改变(图1A)。髋关节MR平扫:FS T2WI示左侧坐骨滑囊滑膜增生,双侧腘绳肌腱坐骨结节附着端增粗,内见FS T2WI高信号灶,坐骨股骨间隙  相似文献   

7.
滑膜皱襞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膝关节疾病 ,笔者自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应用超声检查 33例患者的滑膜皱襞 ,并通过膝关节镜手术予以证实。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33例拟行关节镜手术患者 ,其中骨性关节炎 1 1例 ,半月板损伤 1 2例 ,滑膜炎 7例 ,滑膜软骨瘤病 1例 ,游离体 1例 ,前交叉韧带损伤 1例。男性 1 0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1 1~ 67岁 ,平均41 .5岁 ;患膝为左膝 1 4例 ,右膝 1 9例。二、仪器和方法应用ToshibaSSA 2 4 0A型超声仪 ,探头频率为 3.75~7.5MHz。患者仰卧于检查床 ,膝关节伸直 ,所有病例仅行内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超声联合3.0T MRI诊断膝关节滑膜皱襞及其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疑诊膝关节滑膜皱襞患者动态超声及3.0T MRI资料,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2种影像学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膝关节滑膜皱襞的效能,对比其单独及联合测量的滑膜皱襞长度和厚度与关节镜结果的差异,分析其判断滑膜皱襞位置及分型与关节镜的一致性。结果 共检出70例膝关节滑膜皱襞,其中11例位于髌上、15例位于髌下、30例位于髌内侧、14例位于髌外侧,包括A型9例、B型35例、C型23例及D型3例。单一动态超声与3.0T MRI诊断膝关节滑膜皱襞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二者联合(P均<0.05)。单一动态超声及3.0T MRI所测膝关节滑膜皱襞长度及厚度均低于二者联合及关节镜测量结果(P均<0.05),二者联合与关节镜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一动态超声、3.0T MRI及二者联合评估膝关节滑膜皱襞位置(Kappa=0.755、0.826、0.897)及分型(Kappa=0.721、0.744、0.860)均与关节镜结果高度一致。结论 动态超声联合3.0T MRI对诊断膝关节滑膜皱襞及判断其分型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髋关节滑膜唇皱襞嵌顿症(LPEH)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对18例确诊为LPEH的病例进行患侧、健侧髋关节内外结构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LPEH患髋关节囊平均厚度较健侧增厚[(0.33±0.07)cmvs(0.25±0.05)cm,P<0.05];关节腔内积液1级0%,2级22%(4/18),3级78%(14/18);内下隐窝宽度较前隐窝明显增宽[(1.13±0.35)cmvs(0.55±0.21)cm,P<0.05];内下隐窝内见嵌顿滑膜唇皱襞呈稍强回声占位性团块(长0.51~2.50cm,宽0.50~1.20cm),88%(16/18)嵌顿皱襞内未见血流信号;所有病例治疗后患髋超声复查恢复正常。结论儿童LPEH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可作为诊断、监测治疗儿童LPEH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 1988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臀肌挛缩症患儿 2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 :<5岁 4例 ,5~ 10岁12例 ,11~ 14岁 5例 ;单侧 17例 ,双侧 3例。反复臀肌注射 13例 ,髋关节术后 3例 ,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病史 2例 ,无明显原因3例。1 2 临床表现 双侧发病者 ,双下肢外展、外旋位 ,站立时呈“八”字形 ,坐时双下肢不能靠拢 ,双下肢髋关节外展时才能端坐 ,下蹲时呈典型的蛙氏 ,行走时呈外“八”字步 ,走快时 ,呈跳步。单侧发病者 ,患侧下肢外展、外旋 ,行走有轻度的跛行。患侧臀肌均可触及条…  相似文献   

11.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如有明显外伤史,伤后出现髋部疼痛,不能站立行走,患肢外旋,轻度屈膝曲髋缩短畸形,临床医师不难作出诊断。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常无严重外伤史,伤后临床表现不典型,以致误诊病例时有发生。复习我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小儿髋关节滑膜炎高频率超声波(HFUS)检查的图像特征及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疑似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均行双侧髋关节HFUS检查,并于治疗期间重复检查,1次/周,直至患儿康复出院,分析HFUS检查的图像特征及动态监测价值。结果:HFUS检查结果显示,本组88例研究对象,小儿髋关节滑膜炎84例,共计患髋88个,检测图像均显示股骨颈颈前间隙增大,且6mm。HFUS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单纯髋关节囊肿型患儿较髋关节腔积液型患儿康复快;病程较长及反复发作者以滑膜增生为主,患肢髋关节血流信号较丰富,血流速度较快,更改治疗方案后HFUS检查结果恢复正常。结论:小儿髋关节滑膜炎HFUS检查的图像特征主要为髋关节腔积液及滑膜增厚,治疗期间采用HFUS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观察治疗效果,能有效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同期完成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髋关节全髋置换(THR)术的报道较多,但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治疗髋关节疾病的病例报道极少,因其适应症严格,技术操作要求高,易出现并发症,使得术后护理难度极高。1999年1月~2002年7月我院同期THR病例34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6岁。病史最长6a,最短1周,关节功能或外伤后疼痛受限不能完成检查,或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功能明显受限。  相似文献   

14.
MMP-1/TIMP-1在膝关节滑膜皱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理性滑膜皱襞发病机制中有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参与对软骨破坏的影响。方法:关节镜检查确诊为病理性滑膜皱襞和正常滑膜皱襞,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及分布。结果:MMP-1、TIMP-1在病理性滑膜皱襞和正常皱襞内的阳性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1.P<0.05)。MMP-1在滑膜衬里层细胞、单核和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化生的软骨细胞呈阳性表达,而在正常滑膜皱襞组织中不表达。TIMP-1只在滑膜衬里层细胞和少量的成纤维细胞有表达,而免疫组化显示MMP-1阳性细胞数多于TIMP-1和着色强度强于TIMP-1。结论:病理性滑膜皱襞可产生MMP-1、TIMP-1,而且两者分布不平衡,可能是导致软骨破坏的生物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130例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其中发现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2l例,对这21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该组21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5—66岁,平均39.3岁;左膝12例,右膝9例。单纯完全型滑膜皱襞6例,合并半月板损伤及软骨破损等其它病变15例。可以通过病史、体格检查、X线、B超及穿刺抽液协助诊断,关节镜直视下观察,对该病诊断明确。对该病采取保守治疗,可部分缓解症状,患者一般都有复发,全部21例最后均在膝关节镜直视下手术,疗效满意,优良率达89.4%。结论 膝关节镜对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的诊断明确,应作为诊断治疗的重要和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07年7月~2009年7月,我们采用改良蛙式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32例,经精心护理与功能锻炼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儿童股骨头坏死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3~8岁,平均6.5岁.双侧髋关节受累2例,单髋受累30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髋、膝关节疼痛,行走跛行.查体:髋关节有不同程度内旋、外旋、外展功能受限,患侧肢体有不同程度肌肉萎缩,髋关节"4"字征阳性.邸氏分期:II期12例,III期20例.  相似文献   

17.
王永玲 《临床医学》2010,30(1):124-125
目的对闭合复位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嵌顿征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18例儿童髋关节滑膜嵌顿征进行病情观察,制定护理措施及指导其正确康复锻练。结果总结18例闭合复位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情况,随访1~6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完善的护理及正确指导功能锻炼是闭合复位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嵌顿征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1病例简介患者男,67岁,主因"右髋疼痛,活动受限20余年,加重1年"入院。入院查体:患者持拐行走,右下肢不能负重,右髋固定屈曲30°外旋20°畸形,有10°主动屈曲活动度,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为零,活动痛明显,可见脊柱下腰段后凸畸形,脊柱各节段均无活动度。Thomas征(+),右侧髂腰肌股四头肌肌力4级,余髋关节肌群因髋关节活动受限无法准确检查。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1997年以来,采用手法推拿理筋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肩周炎7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76例中,女46例,男30例;年龄48~68岁,平均50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8个月。由外伤引起肩关节骨折并发肩周炎38例,肩关节长期劳损、感受风寒所致38例。主要临床表现:肩部疼痛,活动时加剧,肩峰周围有明显的压痛点,肩关节外展和内旋活动受限,其中内旋活动受限18例,外旋活动受限27例,外展和内外旋活动均受限伴轻度肌萎缩36例,X线摄片除有骨折史均未见骨与关节明显变化。方法:(1)手法理筋:取患者正坐,术者面对患…  相似文献   

20.
正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及髋部骨折患者为防止髋关节内收或者外旋,需要保持外展中立位[1]。特别是双髋关节同期手术的患者,术后要求双侧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避免髋关节内、外旋畸形,这对患者要求比较高,而且下肢的外展角度把握不准很容易脱位(脱位是该类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同时,每例患者下肢的长度存在个体差异,常用的防旋鞋由于鞋与底板用钉子直接固定后无法进行调节和稳定上述外展角度。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