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2次/d预混人胰岛素70/30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用优泌乐2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次/d注射预混人胰岛素70/30(联合或不联合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54例,换用优泌乐2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在治疗开始及12周分别记录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及胰岛素剂量。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体重指数及胰岛素剂量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出现低血糖12例。结论应用预混人胰岛素70/30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用优泌乐2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其血糖可得到安全、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变化,预混人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相比,两组最高血糖、最低血糖、血糖标准差有显著差异,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显著减少餐后血糖增幅,减少重度夜间低血糖,减少下餐前低血糖,改善糖化血红蛋白,减少血糖变异性.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前后1,5-AG水平发现,胰岛素治疗后1,5-AG明显升高,且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组的1,5-AG水平明显高于预混人胰岛素组(P<0.01),说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血糖变异性更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30/70(降血糖药)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初诊或单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30/70(治疗组)60例,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70(对照组)56例,观察各时段血糖变化。结果2组在强化血糖达标后,早、中、晚餐后30,60,120min血糖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0.020);且治疗组HbA1C下降更显著(P<0.05)。血糖控制后24h的胰岛素用量,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约20%(P<0.05)。结论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30/70降餐后血糖和HbA1C明显优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70。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与基础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或口服降糖药、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不能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2例本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n=21),每日3次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对照组(n=21),每日4次胰岛素治疗,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睡前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结果2组相比,2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日空腹血糖及午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注射可作为初诊或口服降糖药、预混胰岛素不能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BIAsp30达峰浓度是预混人胰岛素BHI30的1.5倍,达峰时间提前了1 h,持续浓度和作用时间较短,表明BIAsp30比BHI30能更快速、更有效地控制血糖.用AUC6-24h表示,两种预混胰岛素中的中效成分相似,总的生物利用度相似,半衰期也接近,但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可溶性成分比预混人胰岛素的吸收更快,在餐前即时给药,更好改善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观察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和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30例饮食控制无效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治疗12周,观察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 接受诺和锐30治疗组HbA1C、餐后2 h血糖优于诺和锐30R治疗组(P<0.01);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诺和锐30治疗组明显少于诺和锐30R治疗组.结论 诺和锐30治疗肝源性糖尿病控制餐后血糖、HbA1C优于诺和灵30R,低血糖发生率亦低于诺和灵30R.  相似文献   

7.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3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将6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甘精胰岛素组(以下简称"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以下简称"预混组").甘精组于三餐前10 min口服那格列奈90~180 mg,晚10:00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组于早晚餐前30min注射预混胰岛素.应用强生稳步血糖仪,每日监测两组患者三餐餐后2h血糖以及晚10:00、凌晨3:00、晨8:00指尖血糖,根据血糖值每2~3 d增减胰岛素剂量2~4 U.空腹血糖低于7.0 mmoL/L和餐后2 h血糖低于10.0 mmol/L为血糖达标,观察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和发生病例数.以及16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均达标,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精组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预混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甘精组胰岛素日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病例数均显著低于预混组(P<0.01).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对控制血糖都有效,但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能减少胰岛素的注射次数和日用量.降低低血糖风险,不增加体重指数,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门冬胰岛素70/30是由30%门冬胰岛素和70%中速人胰岛素类似物(NPL)组成的新型胰岛素预混制剂。国外研究表明2次/d应用门冬胰岛素70/30比人胰岛素70/30更能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
周岩  姬秋和 《药品评价》2011,8(17):42-47
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应用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有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赖脯胰岛素25.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能够很好地模拟胰岛素生理性分泌特点,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很好的胰岛素血药浓度保障.研究显示门冬胰岛素30治疗6个月后,空腹血糖由基线水平的11.03±3.65mmol/L下降至治疗后的8.03±2.44mmol/L,餐后血糖平均下降幅度为4.75±4.87mmol/L.预混胰岛素注射时间灵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增加患者预期寿命、降低治疗总费用,有效提升了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李旭芳  罗荔  王敏哲 《中国现代医药》2010,27(13):1226-1228
目的 研究亚莫利联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60例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接受胰岛素联合亚莫利组(A组)和继续胰岛素单药治疗组(B组),根据监测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和亚莫利剂量,观察12周后,监测治疗后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重、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A组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与B组比较均有减少(P<0.05),而2组治疗后体重无明显改变。结论 亚莫利联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有效手段之一,与单用胰岛素治疗相比,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对体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十二年来,我们共遇见狂大病23例,其中10例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岁。发病季节为3月~11月。首诊科室,儿科3例、内科3例、转院3例、急诊科1例。1.2 临床表现:发热7例,恐风5例,恐水6例,怕光3例,流涎10例,胸闷、气促、呼吸困难4例,烦躁不安10例,多汗7例,恐惧6例,肢体麻木4例,抽搐4例,恶心、呕吐2例,昏厥1例。所有病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为2天~6天,死亡原因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