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利用特异性发夹结构Wee1B shRNA,探讨蛋白激酶Wee1B对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超排卵方法获得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并显微注射质粒,实验分为未注射组、TE缓冲液注射组、Control shRNA注射组和Wee1B shRNA注射组,收集各组卵细胞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Wee1B shRNA的干涉效能;荧光显微镜观察受精卵的形态变化、计数卵裂率;放射自显影测定Wee1B活性。结果:与TE缓冲液和Control shRNA注射组比较,Wee1B shRNA注射组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Wee1B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其他3组比较,Wee1B shRNA注射组Wee1B的激酶活性明显降低;未注射组、TE缓冲液注射组和Control shRNA注射组在hCG注射33 h后1-细胞期受精卵的卵裂率分别为71.91%±1.74%、72.90%±2.25% 和72.28%±2.0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Wee1B shRNA注射组的卵裂率提高18.00%,为90.00%±0.77%,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Wee1B表达沉默可提高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的卵裂率,说明Wee1B负调控小鼠受精卵有丝分裂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34-38,169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激活剂双丁酰环腺苷酸(dual dibutyryl cyclic AMP,dbc AMP)调控蛋白激酶Wee1B蛋白对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母源性因子Wee1B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2 mmol/L dbc AMP作用于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1 h,并显微注射Wee1Bm RNAs,实验分为未注射组、TE缓冲液注射组、Wee1B-WT/KD注射组、Wee1B-S15A/D注射组,继续在M16培养基中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小鼠受精卵的形态变化和卵裂情况,放射自显影测定各期细胞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活性,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Wee1B蛋白的表达、CDC2-p Tyr15和Wee1B-p Ser15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小鼠受精卵在有dbc AMP存在时,G_1、S、G_2和M各细胞周期均检测到磷酸化的Wee1B表达,非磷酸化条带在G_2期和M期才能检测到;各组受精卵卵裂出现时间延迟,卵裂率显著降低;h CG注射后35 h内,MPF活性一直处于低水平,CDC2-p Tyr15磷酸化状态和MPF活性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dbc AMP激活PKA后,PKA磷酸化Wee1B蛋白的S15位点,Wee1B活性增加,阻滞受精卵分裂,本研究提示Wee1B蛋白的S15位点可能是PKA作用的生理靶点,可以更好地认识早期胚胎发育的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在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内过表达Pkmyt1-wild type(WT) (野生型) mRNAs,研究蛋白激酶Pkmyt1对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Pkmyt1对哺乳动物受精卵早期发育调控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pcDNA3.1/myc- Pkmyt1-WT质粒。超排卵方法获得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实验分为未注射组、TE缓冲液注射组和Pkmyt1-WT mRNAs注射组,收集各组卵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kmyt1蛋白表达和Cdc2-pTyr15磷酸化状态;相差显微镜观察受精卵的形态变化并计数卵裂率。结果: pcDNA3.1/myc-Pkmyt1-WT质粒构建成功。与未注射组(0.414±0.016)和TE缓冲液注射组(0.441±0.013)比较,受精卵显微注射Pkmyt1-WT mRNAs 4 h后,Pkmyt1蛋白表达水平(1.112±0.025)增高(P<0.01)。与未注射组(60.81%±3.27%)和TE缓冲液注射组(61.79%±4.08%)比较,Pkmyt1-WT-mRNA注射组卵裂率(34.2%±3.25%)显著降低 (P<0.01)。Pkmyt1-WTmRNA注射组在注射hCG后29.0 h检测到微弱的磷酸化信号,29.5 h检测不到任何磷酸化信号。结论: Pkmyt1过表达后磷酸化Cdc2-pTyr15可抑制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的卵裂率,提示Pkmyt1负调控小鼠受精卵有丝分裂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蛋白激酶CK2β小干扰RNA促进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特异性小发夹RNA(siRNA)寡核苷酸片段,研究蛋白激酶CK2调节亚基CK2β对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的影响,阐明调控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的机制。方法:超排卵获得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分别显微注射TE缓冲液、scramble siRNA和CK2β siRNA,收集卵细胞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K2β siRNA的干涉效能;相差显微镜观察受精卵的形态变化、计数卵裂率;放射自显影测定M期促进因子(MPF)活性。结果:与TE缓冲液和scramble siRNA组比较,CK2β siRNA组CK2β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MPF的活性明显升高(P<0.01),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注射后28.5 h达到高峰;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加速,CK2β siRNA组在hCG注射后28.5 h大多数受精卵已经分裂为2-细胞期胚胎;hCG注射后32.0 h卵裂率为89.5%,与TE缓冲液和scramble siRN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K2βsiRNA 通过提前激活MPF活性,进而促进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各个细胞周期中蛋白激酶Wee1B的表达水平及其定位水平,初步阐明Wee1B对哺乳动物受精卵早期发育调控的机制。方法:超排卵获得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收集卵细胞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Wee1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放射自显影测定Wee1B活性;间接免疫荧光观察Wee1B在各个细胞时期的定位。结果: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G1、S、G2和M期Wee1B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G2和M期Wee1B蛋白表达量与G1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G1期比较,S、G2期Wee1B活性逐渐增高(P>0.05, P<0.01), M期Wee1B活性迅速下降(P<0.01)。G1期和S期细胞Wee1B蛋白偶联的红色荧光信号主要集中分布于细胞核,但在G2期细胞红色荧光信号弥散分布于细胞浆,在M末期和2-细胞期可见红色荧光信号又重新分布于细胞核,细胞浆内荧光减弱。结论:蛋白激酶Wee1B在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各个细胞周期动态表达,Wee1B蛋白存在核浆转位,Wee1B的定位变化可能调控小鼠受精卵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与蛋白激酶Wee1B相互作用的候选分子,证实该蛋白与Wee1B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对揭示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的分子机制和生殖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优化人类辅助生殖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 构建pGBKT7-Wee1B诱饵质粒并转入酵母感受态细胞中检测其对酵母的毒性、自激活能力以及表达情况,再将含有pGBKT7-Wee1B的酵母感受态细胞与人卵巢cDNA文库相融合,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阳性克隆,提取阳性克隆的酵母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进行测序鉴定。经酵母重新转化验证后,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使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共定位的方法确定候选分子与Wee1B蛋白激酶的相互作用。过表达或降低筛选分子,并显微注射入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中观察Wee1B的蛋白激酶活性和定位的变化及候选分子是否通过Wee1B调控小鼠受精卵的早期发育。 【结果】 以小鼠Wee1B编码基因的pcDNA3.1/V5-His-TOPO-Wee1B-WT野生型质粒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出pGBKT7-Wee1B诱饵质粒;诱饵质粒pGBKT7-Wee1B对酵母感受态细胞无毒性,无自激活能力,通过蛋白质印迹法验证其在酵母感受态细胞中表达;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卵巢cDNA文库中筛选出了9个与Wee1B蛋白激酶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免疫共沉淀证实蛋白激酶Wee1B与KHDRBS3蛋白在HEK293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共定位确定蛋白激酶Wee1B与KHDRBS3蛋白在小鼠受精卵中共定位;干预KHDRBS3影响Wee1B的蛋白激酶活性和定位,并影响小鼠受精卵的早期发育。 【结论】 成功构建pGBKT7-Wee1B质粒,并以此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卵巢cDNA文库筛选出KHDRBS3蛋白;免疫共沉淀证实KHDRBS3与Wee1B存在相互作用,且二者在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中共定位。以上提示KHDRBS3蛋白可能通过调控Wee1B的蛋白激酶活性和定位进而参与小鼠受精卵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研究14-3-3蛋白在1-细胞期小鼠受精卵有丝分裂中的作用。方法:RT-PCR技术鉴定小鼠受精卵14-3-3蛋白亚型。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14-3-3siRNA注射入小鼠受精卵G1期,观察受精卵的卵裂率、形态学变化及MPF活性。结果:小鼠受精卵中的14-3-3蛋白亚型是14-3-3ε。小鼠受精卵注射pSUPER-14-3-3εsiRNA后,与对照组相比,卵裂率下降,有丝分裂延迟,有更多的受精卵发生形态异常,MPF活性最高值显著下降。结论:14-3-3蛋白在调节小鼠受精卵有丝分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腺苷酸-蛋白激薄A(cAMP—PKA)途径在小鼠受精卵早期卵裂中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方法:动态观察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M期cAMP浓度及PKA、成熟作用促进因子(MPF)活性变化。并应用cAMP及蛋白激酶抑制剂(PKI)显微注射入1-细胞期受精卵内,观察卵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卵裂率、死亡率。结果:小鼠受精卵1-细胞期,伴随MPF活性变化,M期cAMP浓度下降,M中期最低,M末期升高,与PKA趋势一致。cAMP显微注射后卵细胞胞膜及透明带变形,形态不规则,无卵裂发生;PKI显微注射后核不规则分裂增加,正常卵裂率下降。两者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cAMP注射升高PKA活性可使卵细胞发育迟缓,PKI注射抑制PKA活性引起核不规则分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14-3-3ε和Cdc25B对小鼠卵母细胞生发泡(GV)期阻滞作用的影响,为阐明蛋白激酶A/Cdc25B/14-3-3ε通路在小鼠卵母细胞GV期阻滞中发育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在体外将表达载体pcDNA3.1-ZEO-HA-14-3-3ε、pcDNA3.1-MYC-Cdc25B-WT、pcDNA3.1-MYC-Cdc25B-S321A和pcDNA3.1-MYC-Cdc25B-S321D转录成mRNA。超排卵方法获得小鼠GV期卵母细胞,实验分为未注射组、TE缓冲液注射组、14-3-3εmRNA单独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WT(野生型)mRNA共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S321D(模拟磷酸化型) mRNA共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S321A(突变型)mRNA共注射组,收集各组母卵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源性14-3-3ε和Cdc25B蛋白表达及Cdc2-Tyr15的磷酸化状态;相差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计数生发泡破裂(GVBD)率。结果: 未注射组、TE缓冲液注射组、14-3-3εmRNA单独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WT(野生型)mRNA共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S321D(模拟磷酸化型) mRNA共注射组在显微注射后20h均未发生GVBD(P>0.05); 14-3-3εmRNA+Cdc25B-S321A(突变型)mRNA共注射组在显微注射后1、2和3h卵母细胞的GVBD率分别为(5.00±0.68)%、(62.00±3.56)%和(100.00±0.00)%,显微注射后20h到达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MII)的比例为(79.00±2.80)%,与未注射组和TE缓冲液注射组比较,GVBD率和到达MII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14-3-3ε通过Cdc25B的321位丝氨酸磷酸化和脱磷酸化调控卵母细胞由GV期向GVBD的过渡。  相似文献   

10.
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B7.2分子表达缺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比较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与正常人外周血中B细胞的B7.1、B7.2分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将23例BCLL患者分为0~Ⅱ期、Ⅲ~Ⅳ期两组,并设正常对照组.乙聚蔗糖-泛影钠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BCLL患者及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24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B7.1、B7.2表达的百分率;BCLL组与对照组及0~Ⅱ期组与Ⅲ~Ⅳ期组间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ell患者外周血B细胞胞.2分子的表达率(20%±13%)明显低于正常人(58%±12%,P<0.O5),B7.1单独表达率及B7.1、B7.2同时表达率在正常人与BCL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CLL组中0~Ⅱ期组与Ⅲ~Ⅳ期组B7.2的表达率分别为25%±17%及17%±8%(P>0.05).结论外周血B细胞B7.2分子的表达存在缺陷,这可能是此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及机体不能免疫清除白血病细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小剂量茶碱是否对体外培养的哮喘模型大鼠气道上皮细胞中NF κB的活性存在影响。以进一步阐明茶碱类药物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5只 ) ,哮喘模型组 (15只 ) ;模型组以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 ,建立哮喘模型。体外培养哮喘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气道上皮细胞。分别观察加入脂多糖 (LPS)刺激前后NF κB活性的变化 ;在哮喘模型组大鼠的气道上皮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氨茶碱与LPS(1μg·ml- 1 )共同培养 4h后 ,以及加入同一浓度氨茶碱和LPS(1μg·ml- 1 )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后NF κB活性的变化。NF κB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以细胞核染色作为阳性标准 ,以细胞核阳性的百分比表示NF κB的活性。结果 :经LPS刺激前 ,对照组和哮喘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胞浆NF κB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细胞核表达的细胞 ,哮喘组为 (6 .4 %± 1.2 ) % ,而对照组为 (4 .7%± 1.7) % ,二者相比较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经 1μg·ml- 1 脂多糖刺激 2h后 ,两组细胞胞核NF κB表达均明显上升 ,哮喘组为 (82 .5± 5 .2 ) % ,对照组为(79.3± 3.4 ) % ,两者相比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在哮喘组大鼠上皮细胞中加入 1μg·ml- 1 脂多糖及各种浓度氨茶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巴胺对大肠癌Caco-2细胞的促凋亡效应,在线粒体蛋白水平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大肠癌Caco-2细胞分为环巴胺处理组及阴性对照组,以5、10、20和40 μmol·L-1环巴胺处理Caco-2细胞,分别应用MTS法及流式细胞术测定Caco-2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采用nano LC-ESI-...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蛋白激酶Wee1B相互作用的新候选分子,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与Wee1B相互作用是否能调控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方法:以pcDNA3.1/V5 His TOPO Wee1B WT质粒为模板构建pGBKT7 Wee1B诱饵质粒;制备酵母感受态细胞,将诱饵质粒pGBKT7 Wee1B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后分别接种SD/Trp(SDO)、SD/Trp/X α Gal(SDO/X)和SD/Trp/X α Gal/AbA plates(SDO/X/A)培养板检测其对酵母的毒性和自身激活能力,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GBKT7 Wee1B在酵母中的表达情况;将含有pGBKT7 Wee1B的酵母感受态细胞与人卵巢cDNA文库相融合,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阳性克隆,提取阳性克隆的酵母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进行测序鉴定,最终再经酵母重新转化验证。在GenBank中对其进行BLAST分析,根据基因注释推断其在小鼠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结果: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pGBKT7 Wee1B诱饵质粒构建成功。将该质粒转入酵母感受态细胞后在SDO/X/A平皿上无克隆。将pGBKT7 Wee1B和pGBKT7空载体转入酵母感受态细胞中,菌液接种于SDO平皿,2个SDO平皿上克隆都均匀生长。从工作板SDO和阳性对照板上挑取阳性克隆扩大培养,裂解细胞提取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示pGBKT7 Wee1B对应位置出现条带。含诱饵质粒的酵母菌与人卵巢cDNA文库融合,PCR验证融合后的阳性克隆质粒有插入片段。将质粒测序并经BLAST分析筛选出9个与Wee1B蛋白激酶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可能与小鼠卵母细胞发育和受精卵发育密切相关的蛋白。结论: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卵巢cDNA文库中筛选出9个与Wee1B蛋白激酶相互作用的蛋白,这些筛选蛋白可能通过与Wee1B相互作用调控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卵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原核消失和卵裂是否是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的预测指标。方法:在受精后25~29h对99个体外受精(IVF)周期中的胚胎进行早期卵裂观察,根据移植胚胎中有无原核消失和卵裂进行分组,A组为移植胚胎中至少有一个是早期原核消失或卵裂的胚胎,B组为移植胚胎在这一观察时间内没有出现早期原核消失或卵裂。比较两组的移植胚胎质量以及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A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为52.8%和28.8%;B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为26.1%和12.9%,两组间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原核消失和卵裂是评价胚胎质量的重要预测指标,可以作为胚胎选择的附加标准。  相似文献   

15.
Dendriticcells (DCs)arethemostpotentanti gen presentingcellsandareactivelyusedincancerimmunotherapy .Thewild typep5 3,asanantigen ,caninducespecificcytotoxicTlymphocytes (CTLs)inthehostbody .Itisaneffectivemethodtoimmu nizebodywith p5 3in p5 3 overexpr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