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国人肠粘膜通透性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建立一项可靠、灵敏测定人尿乳果糖 (L)及甘露醇 (M)的实验方法 ,并研究健康国人口服乳果糖、甘露醇 6h后尿中排泄率的比值 (L/M)。 方法 :用高压液相色谱示差 (HPLC RI)检测法分别测定 2 0名健康志愿者口服乳果糖 10 g、甘露醇 5g测试液 ,6h后尿中的乳果糖和甘露醇浓度 ,计算乳果糖和甘露醇排泄率及其比值。 结果 :甘露醇和乳果糖 6h尿中的排泄率分别为 5 .74%± 0 .5 8% (0 .6 5 %~ 11.47% )和 0 .132 %± 0 .0 12 %(0 .0 0 5 %~ 0 .2 0 6 % ) ,L/M比值为 0 .0 2 8± 0 .0 10 (0 .0 13~ 0 .0 5 1)。 结论 :应用HPLC RI方法测量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的含量是一种灵敏和可靠的方法 ,测量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可反映肠粘膜通透性 ,可作为监测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术后病人肠道吸收乳果糖、甘露醇的变化,并研究这些变化与应激程度的关系。方法20例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本研究。用APAHEII条例评定应激程度,测定术前1天、术后5天、术后10天,L/M比值的变化。结果用以往剂量和小剂量方法测定正常人的L/M比值相似(0.0205±0.0016和0.0241±0.0021,P=0.85)。术前病人的L/M比值为0.0226±0.0020,术后5天为0.0424±0.0051,术后10天为0.0242±0.0021。术后5天比术前明显升高(P<0.01)。L/M比值变化与应激程度呈正相关(r=0.762)。结论小剂量方法测定正常人的L/M比值与以往剂量测定的比值相似,小剂量方法可在临床应用。术后5无病人的L/M比值升高,其升高程度与应激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尿中乳果糖/甘露醇能否反映肠黏膜的通透性.方法: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检测器测定尿中乳果糖、甘露醇含量的方法.尿样经过超滤、离子交换处理后在Lichrosher NH2柱(4.6 mm×250 mm,5μm)上,以乙腈、水(体积比72:28)为流动相,示差检测器检测.结果:乳果糖、甘露醇的回收率分别为(97.86±3.55)%与(99.19±3.1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2%与2.04%.测定18例正常人口服乳果糖10 g和甘露醇5 g,6 h后测定尿中乳果糖、甘露醇含量,乳果糖/甘露醇比值为(0.027 5±0.011 3).结论: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值能正确地反映肠黏膜通透性.  相似文献   

4.
胃癌营养不良病人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前瞻性研究胃癌癌性营养不良病人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方法:胃癌营养不良病人15例,口服含乳果糖10 g、甘露醇5 g的测试液,测定6 h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L/M)的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浓度,并以2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20例健康志愿者L/M比值为0.028±0.010,15例病人为0.161±0.141,与20例健康对照组比,营养不良病人尿中L/M明显增高(P<0.01)。结论:癌性营养不良病人的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儿童肠道通透性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通过双糖吸收试验评价儿童肠粘膜屏障功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研究对象尿液标本中甘露醇(mannitol,M)和乳果糖(lactulose,L)排出率比值。以Sugar-Pak1(300×6.5mm,Waters)为色谱柱;柱温:85℃;流动相:超纯水;流速:O.5ml/min;示差折射检测器。【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尿液中甘露醇和乳果糖能得到良好分离。该法检测甘露醇和乳果糖排出量的平均日内变异系数分别为2.51%和3.03%(n=4);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53%和5.52%;甘露醇的加样回收率在93%~98%之间,乳果糖的加样回收率在91%~97%之间。本方法测定甘露醇的最大检出限为25mg/L,乳果糖为12.5mg/L。食物过敏儿童肠道通透性(L/M:0.18±0.06)较正常儿童(L/M:0.05±0.03)显著增高(P<0.001)。【结论】HPLC检测肠道通透性的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是临床评价小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乳果糖和甘露醇进行肠粘膜通透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通过对20例健康国人及肠外营养大鼠应用甘露醇和乳果糖后,测量它们在尿中的浓度比来探讨测量肠粘膜通透性的方法及其结果.研究方法:(1)动物试验:Wistar大鼠20只,行中心静脉插管给予完全肠外营养8天.于肠外营养第3、7天用甘露醇(50mg)和乳果糖(100mg)溶液灌胃,收集24小时尿液,测定尿中甘露醇和乳果糖浓度及其比值;(2)健康志愿者研究:20名健康成人口服甘露醇(5克)和乳果糖(10克)溶液后,收集6小时内的全部尿液,测量尿中的甘露醇和乳果糖浓度及其比值;测量方法采用特殊的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PED).先作出标准曲线,然后用标准曲线公式来求值.研究结果:甘露醇和乳果糖的变异系数分别是2.3%和5.4%,回收率是94.3%~101.9%.大鼠营养支持3天时L/M为0.024.7天时L/M为0.042(通透性相比P<0.05).健康志愿者甘露醇和乳果糖之比(L/M)为0.021±0.0016.结论:特殊的HPLC(HPLCPED)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准确测量甘露醇和乳果糖的方法,临床应用较方便.大鼠接受肠外营养后肠粘膜通透性明显增加,测量肠粘膜通透性是了解胃肠道屏障功能的一种间接方法.  相似文献   

7.
内毒素对胃肠通过时间及肠通透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6周龄的白鼠注射内毒素(E.coli0111:B4)的方法以评价胃肠通过时间,肌酐清除率,双糖(乳果糖、甘露醇)的肠道通透性。给予~(51)铬-依地酸动态监测通过消化道时间表明,内毒素组胃排空时间比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延长(t1/2=26±2vs162±20minP<0.01),小肠运行时间无明显改变(81±17vs93±29min)。通过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排泄比来评定肠通透性,内毒素组通透性比对照组高(1.01±0.08vs0.60±0.04P<0.01)。在测试期测定小肠有效吸收标记物数量以校正个别糖排泄后,结果是内毒素可使乳果糖吸收增加,但甘露醇吸收无改变。本研究也提示内毒素血症(通过药物或其它治疗后无并发症)能使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于是影响到口服或鼻胃管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肠内营养乳剂对糖尿病患者术后肠黏膜通透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非肠道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n=40)和对照组(n=40),分别在术后给予肠内营养乳剂和单纯肠外营养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和8天的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及血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术后第1和8天,肠内营养组的L/M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术前(P均〈0.05);术后第8天肠内营养组的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结论肠内营养乳剂可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应用ω-3鱼油脂肪乳剂对其肠粘膜通透性及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各种类型的肠梗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如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应用抗生素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ω-3鱼油脂肪乳剂。检测比较两组病例入院时、治疗后第3日、第7日的常规指标、免疫学指标,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进行血浆谷氨酞胺(Gln)浓度和全血细菌DNA检测,同时进行尿中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耱、明显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IgA较早期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组无明显变化。在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感染率、并发症、死亡率等方面,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的血浆各氨酰胺浓度低于治疗组(P〈0.01),对照组病程后期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外周血中细菌DNA阳性率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剂对帮助肠梗阻患者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肠道喂养在降低烧伤后肠黏膜通透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早期肠道喂养在保护烧伤患者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方法  2 2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道喂养组 (EF)和延迟肠道喂养组 (DF)。动态检测了两组患者伤后血浆TNF -α和内毒素水平 ;同时采用两种非代谢糖类 (乳果糖和甘露醇 ) ,在伤后 1、3、5d给予口服 ,观察尿中的浓度及两者比值 ,以后者表示肠黏膜通透性。结果 烧伤后血浆内毒素和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 (P <0 0 1) ;两组中TNF -α与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EF=0 93 ,P <0 0 1;rDF=0 80 ,P <0 0 5 ) ;两组患者尿乳果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 (P <0 0 1) ,尿甘露醇含量无明显改变 ;尿乳果糖 /甘露醇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 (P <0 0 1) ,尿乳果糖 /甘露醇比值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95 ,P <0 0 1) ;EF组尿乳果糖含量和尿乳果糖 /甘露醇比值均明显低于DF组 ( P <0 0 1) ,血浆TNF -α和内毒素水平也明显低于DF组。结论 严重烧伤后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升高 ,且与严重烧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相关。早期肠道喂养可降低肠黏膜通透性 ,保护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11.
9807Propolis对酒精和四氯化碳所致大鼠的肝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张巡淼[英]/SharmaM等//IndianJ.Pharmacol,1997,29(2):76酒精和四氯化碳可致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浓度增高[分别为:(68.39±1.87)IU/L,(5.89±0.75)IU/L],但若同时服用propolis,它们浓度可恢复至正常范围[分别为(39.33±0.90)IU/L,(40.66±0.51)IU/L]。酒精和四氯化碳又可致血液、肝脏中的谷胱甘肽浓度增高[分别为:(0.036±0.05)mg%,(7.34±0.043)μmoles/gm组织],同时服用Propolis其浓度也队复至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例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常规组(n=11)和常规+ EN组(n=13),分别给予美沙拉秦+少渣饮食治疗和美沙拉秦+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14 d。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尿液中乳果糖及甘露醇的浓度,计算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L/M)。结果 治疗前常规组和常规+ EN组的L/M分别为0.039±0.025和0.072±0.019,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治疗2周后,常规+EN组的L/M为0.038±0.012,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43),常规组的L/M为0.032±0.022,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0)。结论 EN可以降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通透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预给药对下肢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下肢远端骨折患者40例,ASA分级I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选择硬膜外麻醉,布托啡诺组在上止血带前15ra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注射液0.04mg/kg,对照组以0.9%氯化钠代替。两组分别于上止血带前(rrn),第2次松止血带后5min(T1)、2h(T2)、6h(T3)、12h(T4)及24h(T5)颈内静脉采血5ml,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L比较,对照组CK—MB水平T2-T5明显升高,cTnI、MDA、TNF.d水平T1~T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组CK-MB水平T3,T4明显升高,TNF-α水平T1~T3明显升高,cTnI水平T1~T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布托啡诺组CK—MB水平T1~T5降低[(20.2±5.0)U/L比(35.3±6.8)U/L、(32.3±3.7)U/L比(48.6±8.5)U/L、(29.5±5.4)U/L比(51.5±8.0)U/L、(22.2±4.8)U/L比(33.7±6.7)U/L],eTnI、TNF-α水平T1~T5明显降低[(0.158±0.016)μg/L比(0.278±0.021)μg/L、(0.169±0.036)μg/L比(0.332±0.062)μg/L、(0.3574-0.049)μg/L比(0.623±0.083)μg/L、(0.178±0.045)μg/L比(0.383±0.059)μg,L、(0.138±0.016)μg/L比(0.263±0.023)μg/L;(1.63±0.13)μg,L比(2.12±0.08)μg/L、(1.69±0.08)μg/L比(2.28±0.09)μg/L、(1.63±0.09)μg/L比(2.25±0.07)μg/L、(1.23±0.14)μg/L比(1.93±0.12)μg/L、(1.13±0.15)μg/L比(1.79±0.07)μg/L],MDA水平Tl~T4明显降低[(4.82±0.53)nmol]L比(6.68±0.67)nmol/L、(4.99±0.61)nmo]/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Ⅰ型糖尿病青春期的免疫功能状况,寻找Ⅰ型糖尿病青春期易感染、易发作的原因。方法:收集40名Ⅰ型糖尿病,检测青春期前和青春期外周血CD3,CD4,CD8,CD4/CD8;IgG,IgA,IgM水平,并检测40名正常人青春期相关免疫功能。结果:Ⅰ型糖尿病青春期:CD3(60.32±5.67)%,CD4(34.88±5.02)%,CD8(18.43±4.07)%,CD4/CD8(1.25±025)%;IgG(62.67±5.57)g/L,IgA(1.16±0.36)g/L,IgM(1.20±0.20)g/L。青春期前分别为(68.04±5.68)%,(46.65±5.04)%,(24.31±4.09)%,(1.85±0.26)%,(68.92±5.58)g/L,(1.56±0.36)g/L,(1.69±0.22)g/L。正常人青春期分别为(70.32±5.71)%,(48.88±5.21)%,(26.43±4.08)%,(2.01±0.25)%,(70.65±5.61)g/L,(1.82±0.37)g/L,(1.80±0.23)g/L。方差分析及t检验,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Ⅰ型糖尿病青春期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下降,应加强Ⅰ型糖尿病青春期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早期肠道营养能否防治严重烧伤后早期肠源性感染,检测了22例严重烧伤病人血浆内毒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尿乳果糖和甘露醇。结果显示,早期肠道营养组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显著低于延迟喂养组,提示肠粘膜通透性有所改善;血浆内毒素和血清TNF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胰腺癌病人肠道通透性和营养状况的改变,初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胰腺癌首次入院确诊的病人及健康志愿者各15例,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并对试验组的肠道通透性与血清TNF-α水平、血清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试验组尿L/M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0.331±0.343 vs 0.129± 0.136,P< 0.05).试验组血清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4.98±6.46)ng/L vs (1.25±2.35)ng/L,P <0.05.试验组ALB、TF、PA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试验组尿L/M比值与血清TNF-α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而与ALB、TF、PA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 结论:胰腺癌病人肠道通透性增加与血清TNF-α水平升高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蛋白下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确定大豆蛋白是否有保护肠屏障的作用。方法 复制SD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动物模型,给予含大豆蛋白饲料,检测脏体比、细菌移位率、血清内毒素(LPS)、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肠粘膜细胞增生,测血清氨基酸、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肠内容物细菌S-IgA包被率。结果 用大豆蛋白后细菌移位率明显降低,血LPS不升高,回肠绒毛高度、肠全层厚度和粘膜厚度均高于实验对照组,肠粘膜细胞增生好于实验对照组,血清谷氨酰胺支链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实验对照组,L/M比值、肠内容物细菌S-IgA包被率均低于实验对照组。结论 大豆蛋白有保护肠屏障的作用,可以抵抗辐射对肠屏障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孕妇和哺乳妇食用新标准食盐[碘含量(18~33 mg/kg )]的碘营养水平,指导全省碘缺乏病防控工作。方法选取安宁市、牟定县、南涧县、宁洱县、梁河县,每个县(市)选择城区和近城区农村、偏远山区农村各1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至少30名孕妇或哺乳妇,检查其甲状腺大小,采集其尿样及其家中的食用盐分别测定尿碘含量和盐碘含量,采集项目点饮用水测定水碘含量,对受检人群进行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结果抽取的水样中碘含量中位数为1.59μg/L ;盐碘中位数为23.7 m g/kg ,碘盐合格率为95.9%,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8%;尿碘中位数为168.7μg/L ,总体上5个县的尿碘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孕妇和乳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5.5μg/L、163.6μg/L ,孕妇<150μg/L占39.9μg/L ,乳妇<100μg/L 占22.2μg/L ;孩子半岁后乳妇的平均尿碘高于半岁前的乳妇,二者尿碘中位数构成分布有统计学差异( P<0.05);城区和农村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58.8μg/L、172.5μg/L ,农村高于城区,二者尿碘有统计学差异( P<0.01);甲肿率(B超法)为0.9%。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69.6%。结论孕妇和乳妇尿碘中位数总体适宜,但部分人群存在碘营养不足的健康风险,通过增加食用富碘食品和碘营养制剂增加碘摄入,或者给这些特殊人群供应较高浓度的食用碘盐[碘含量30mg/kg(21~39mg/kg)],以保障孕期和哺乳期适宜的碘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蒋培荣  朱玉玮  杨富杰 《职业与健康》2008,24(13):1247-1248
目的检测T细胞酯酶及3种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指标,旨在观察接触X、γ射线对作业人员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T细胞酯酶测定采用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免疫球蛋白测定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检测接触X、γ射线各100人,并各分2个年龄组,比较组间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医用X射线19~30和31~58岁2组人员T细胞酯酶均值为(57.76±6.79)%和(57.64±5.77)%。IgA、IgG、IgM均值19~30岁组分别为(1.78±0.56)、(1.76±0.51)和(10.04±2.26)g/L;31~58岁组分别为(9.89±1.79)、(1.16±0.25)和(1.06±0.20)g/L;仅IgM2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射线20~30和31~58岁2组人员T细胞酯酶均值分别为(54.20±6.38)%和(55.30±6.18)%。IgA、IgG、IgM均值20~30岁组分别为(1.82±0.45)、(1.78±0.47)和(9.20±2.15)g/L;31~58岁组分别为(10.37±2.61)、(1.11±0.23)和(1.04±0.21)g/L。仅IgG2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检人员,不论年龄大小(接触射线时间长短),以上免疫指标检测结果均值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个别人某个指标检出结果偏低提示,有关单位仍不可忽视对射线的防护和对接触者的健康监护,以防免疫系统受到危害。  相似文献   

20.
肠内营养对肝功能受损病人术后肠粘膜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严重肝功能损伤的病人术后施行肠内营养(EN)支持对胃肠道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肝功能为ChildB级的成年病人共7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30)、全肠外营养组(TPN,n=26)和对照组(CON,n=20),分别检测三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5天和10天时的营养状况及肝功能的变化,并检测尿中排泄的乳果糖(L)和甘露醇(M)的比值(L/M),观察不同营养方法对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EN组和TPN组病人术后都无明显肝功能害加重的表现;EN组病人术后较早达到正氮平衡,体重减轻功较少,与TPN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EN组病人手术前,后L/M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TPN组和CON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对肝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EN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EN对肠道粘膜屏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