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丛九针刺联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先用0.4mm×40mm毫针顺序针刺右侧完骨、左侧完骨、风府、右侧风池、左侧风池、右侧天柱、左侧天柱、右侧风灵、左侧风灵。风灵穴刺达第1颈椎横突骨面,沿骨缘扇形点刺,其它穴位进针后行小幅度高强度提插手法。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针刺后用整脊手法对颈椎进行整脊微调,间隔两天手法治疗1次。对照组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风池、风府、颈夹脊、百会、合谷,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整脊手法同治疗组。两组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颈丛九针刺联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单号设为对照组(n=29),双号设为观察组(n=29)。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率6.8%(2/29)低于对照组20.6%(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效果更显著,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感染是烧伤最常见的并发症, 是引起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如何有效防治感染的发生发展是烧伤治疗的重要任务。临床上对感染尤其是烧伤感染的定义、诊断及救治仍存在较多的争议。该文作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希望能加深读者对烧伤感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热休克蛋白70与细胞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生物体在不良环境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组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应激蛋白,目前认为HSP70具有多种功能,是一种非特异性细胞保护蛋白。HSP70对各脏器组织细胞均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有:(1)提高细胞对应激原的耐受性;(2)分子伴侣作用;(3)抗凋亡作用;(4)减轻过氧化及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严重烧伤早期肠黏膜组织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烧伤后早期肠黏膜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烫伤模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伤后3、6、12、24和48h不同时间点肠黏膜组织内HSP70及热休克因子1(HSF1)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烫伤后3h肠黏膜组织内HSP70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分别在伤后6h和12h达高峰,伤后48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伤后3h大鼠肠黏膜组织HSF1出现一过性降低,伤后6h其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直至持续到伤后48h(P均<0.01)。结论严重烧伤早期肠黏膜组织HSP70及HSF1表达均显著增加,提示严重烧伤早期即可引起肠黏膜组织细胞的应激反应,可能与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启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烧伤休克期有关补液公式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第三军医大学烧伤休克期补液公式(简称三医大公式)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5-2007年笔者单位收治的热力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伤后8 h内入院且无特殊疾患)共71例,分为成人组(46例)、小儿组(25例).患者入院后即按照三医大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同时监测尿量、心率、血压等指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补液速度.记录并统计2组患者补液量、实际补液系数、尿量. 结果 71例患者均平稳度过休克期,未发生明显的因液体复苏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成人组伤后第1、2个24 h及小儿组伤后第2个24 h的实际补液量超过各自计划补液量的16%~38%.成人组第1、2个24 h的实际补液系数大于公式所要求的补液系数.2组患者第1个24 h尿量为1.1~1.2 mL·kg-1·h-1左右;第2个24 h成人组为(1.2±0.4)mL·kg-1·h-1,小儿组为(1.7±0.5)mL·kg-1·h-1. 结论 三医大公式是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治疗的较好选择,在应用此公式时须强调进行个性化液体复苏治疗.  相似文献   
7.
介入诊疗技术的放射防护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入放射学是一个新兴学科,它是通过X射线影像导视来完成诊断、治疗工作。介入用于临床至今只有二十多年,其发展非常迅速,应用遍布全身各系统。但在介入过程中医生和病人受照剂量都比较高,因此介入防护应给予足够重视,本文就有关问题谈谈看法。1介入诊疗时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是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对脓毒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脓毒症生物标志物被发现, 迄今已确定的生物标志物超过250种。脓毒症发生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各种检测技术灵敏度的提高将会导致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涌现。但针对脓毒症, 目前临床上仍缺乏特异性的用于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 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以及评估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中的运用无疑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该文综述了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以期加强对目前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的认识, 为生物标志物运用于脓毒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实习生在烧伤外科实习期间应规范日常医疗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阿司匹林性哮喘为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指部分支气管哮喘病人在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诱发剧烈的哮喘发作,这种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不耐受现象称阿司匹林性哮喘。我们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