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卒中风险较高.近年来对TIA患者早期卒中风险评估的研究,主要围绕其临床特点、脑结构影像学、脑血管影像学等方面.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医生快速识别卒中高危人群,及时予以积极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和脑血管意外患者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方法 收集近三年已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中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收集高血压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结果 已破裂动脉瘤患者140例,其中患高血压病者53例,患病率37.86%,与普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高血压与脑血管意外患者810例,行CTA或MRA检查发现其中有动脉瘤或瘤前病变者156例,患病率19.26%,与普通人群动脉瘤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高血压与脑血管意外患者是动脉瘤好发的高危人群,对该类人群应加大CTA或MRA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卒中样表现脑转移瘤的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03—2013‐05我院诊治的60例卒中样表现脑转移瘤患者,均进行C T或M RI检查,分析卒中样表现脑转移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原发肿瘤部位、K PS全身功能评分、病理类型、脑转移瘤的数目、部位及不同治疗方式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0例脑转移瘤患者中肺癌43例,乳腺癌5例,肝癌3例,肾癌4例,其他原发癌症5例;脑转移瘤的发生部位有多处,单纯脑膜转移患者较少;颅外器官转移者33例,无颅外器官转移者27例;原发灶发现前呈卒中样表现,多数患者具有神经功能障碍体征。影响脑转移瘤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为原发肿瘤部位、脑转移瘤数目、治疗方式、有无颅外器官转移等因素。结论卒中样表现脑转移瘤采用CT检查能够有效反映病理特征,对于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临床指导脑转移瘤预后恢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FMD)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4例经DSA及MR血管成像(MRA)检查确诊的脑血管FM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3例为青年人(18~27岁),1例为中年女性(48岁),均无卒中史.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3例为脑梗死,1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影像学检查发现2例颈内动脉颅外段及2例右侧大脑后动脉(PCA)呈串珠样改变.1例颈动脉FMD患者合并大脑中动脉夹层及大脑前动脉微小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FMD患者合并颈内动脉颅外段夹层.结论 脑血管FMD常导致无卒中史的中青年人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影像学特点为受累血管呈串珠样改变.  相似文献   

5.
脑胶质瘤卒中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卒中MRI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认识。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2例胶质瘤卒中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间变性星形细胞瘤7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瘤1例,低级别胶质瘤1例。MRI表现7例肿瘤征象与出血征象并存;5例出血征象掩盖肿瘤组织。结论胶质瘤卒中MRI正确诊断率与瘤出血量相关,对瘤出血量大,掩盖肿瘤组织易误诊。应结合MRI信号及临床与其他出血性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瘤卒中的临床及影像诊断特点,减少漏诊和误诊率.方法对16例确诊的脑瘤卒中的临床、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病人中,6例(38%)于病前存在神经内科症状,10例以突发性卒中起病,临床表现依病灶部位、大小决定,内科治疗效果差,13例行手术病理确诊.影像学主要表现(1)不规则高低密度混杂影.(2)水肿明显,与脑出血水肿期龄不符.(3)灶周强化.结论脑瘤卒中易误诊为高血压或自发性脑出血,但比较其临床表现,尤其是影像学方面有一定的特点,诊断中要综合分析,加强临床及影像学方面的知识,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垂体瘤卒中诊断和治疗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典型和不典型垂体瘤卒中的发病机制,从而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和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提供帮助。方法经临床表现和/或手术治疗及病理学诊断为垂体瘤卒中病例28例中,24例符合垂体瘤卒中的典型临床表现,另4例符合不典型垂体瘤卒中的诊断。分析垂体瘤卒中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及病理发现与病程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病程中各时期的影像学表现、手术发现及病理诊断的特征。结果根据典型垂体瘤卒中病程中不同阶段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手术及病理特点,将病程分为早期梗死出血期和后期坏死期,手术全切率分别为87.5%(7/8)和100%(14/14)。不典型垂体瘤卒中的影像学、手术和病理均证实为瘤内陈旧性出血,手术全切率为75.0%(3/4)。结论典型垂体瘤卒中多因肿瘤梗塞后坏死并继发出血所致,急诊手术治疗目的是为了缓解症状。后期坏死期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早期梗死出血期,症状不显著者可采用激素替代保守治疗。不典型垂体瘤卒中以慢性瘤内出血为主要特征,无急诊手术治疗指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脏黏液瘤合并脑栓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心脏黏液瘤合并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例为年轻患者.1例为老年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头颅影像学显示脑缺血性或出血性改变,或颅内多发性动脉瘤.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均诊断为心房黏液瘤.结论 心脏黏液瘤合并脑栓塞的临床特点是由脱落的瘤栓阻塞脑血管导致多发性脑卒中样改变.  相似文献   

9.
卒中是导致永久性残疾的主要原因,进展性卒中(SIP)是其中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类型.研究SIP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核心问题,现就应用于临床的多种影像学技术对SIP患者的病情发展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卒中模拟病,临床上也被称为假卒中或假性卒中,目前关于卒中模拟病尚无统一定义,在不同的研究中,定义不同,一般是根据患者入院诊断、出院诊断及影像学检查予以判定,Hand等~([1])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是否支持卒中及是否有其他可以解释其症状的明确病因,对初步诊断为急性缺血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系指脑血管病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导致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所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亦称脑血管意外。其临床表现为短暂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与体征,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其中67%~80%患者为急性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12.
脑内脱髓鞘假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内脱髓鞘假瘤的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的脑内脱髓鞘假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脱髓鞘假瘤以急性起病为主,病程呈单时相;影像学多表现为皮质下单一病灶、其强化呈非闭合性或与脑室垂直:病理学发现病灶呈炎性脱髓鞘样改变。结论脱髓鞘假瘤临床表现各异,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脱髓鞘假瘤不宜手术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此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11例囊性肿瘤行瘤结节全切,1例实体性肿瘤行全切除。术后无并发症。结论CT及MRI对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诊断具有特异性,手术治疗效果好。瘤结节和瘤体的完整切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研究[1]建议,对发病6 h内符合条件的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脑血管支架取栓治疗。最近的DAWN研究[2]显示,发病6~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如果存在临床症状与影像学MRI DWI不匹配,可进行脑血管支架取栓治疗。但椎-基底动脉闭塞引起的后循环脑梗死病死率及致残率更高,目前尚无相关研究发表,推测可能取栓治疗有效。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塞并发心肌梗塞1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血管意外可以引起类似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临床上称为“脑心卒中”或“脑心综合征”。我们从1983年以来共收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54例,其中同时并发心肌梗塞者19例(占1.4%)。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脑瘤卒中的临床诊断分析及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瘤卒中的临床及影像诊断特点,减少漏诊和误诊率。方法 对16例确诊的脑瘤卒中的临床、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病人中,6例(38%)于病前存在神经内科症状,10例以突发性卒中起病,临床表现依病灶部位、大小决定,内科治疗效果差,13例行手术病理确诊。影像学主要表现:(1)不规则高低密度混杂影。(2)水肿明显,与脑出血水肿期龄不符。(3)灶周强化。结论 脑瘤卒中易误诊为高血压或自发性脑出血,但比较其临床表现,尤其是影像学方面有一定的特点,诊断中要综合分析,加强临床及影像学方面的知识,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预防卒中的发生和复发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的首要任务,多发脑血管狭窄合并主动脉弓溃疡斑块的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风险显著升高。本文介绍1例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多发脑血管狭窄合并主动脉弓溃疡斑块患者的发病和治疗情况。该例患者表现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住院期间发现多发脑血管狭窄合并主动脉弓溃疡斑块,在序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后持续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并全程联合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抗氧化治疗,随访25个月,无卒中复发,且各项影像学和血液学检查指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8.
脑肿瘤卒中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脑肿瘤卒中在临床上较为常早。卒中一旦发生,必然产生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死亡率极高。本文重点探讨了脑胶质瘤、转移瘤和神经鞘瘤卒中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ELA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子遗传检测结果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而总结MELA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卒中样发作、运动不耐受、症状性癫痫、血乳酸运动负荷试验阳性,其中2例患者存在感音性耳聋,1例患者同时患心肌病,1例患者表现精神异常、痴呆及糖尿病。头部MRI可见与主要脑血管分布不相应的梗死灶,MRS病变区可见乳酸峰。3例患者均经分子遗传检测证明为m. 3243A G突变。结论 MELAS是线粒体脑肌病最常见的类型,多在青少年起病,起病症状复杂多样,常见的有头痛、卒中样发作、癫痫,有时可伴发听力下降、心肌病、发育迟缓、糖尿病等。尽早完成分子遗传学检测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早期干预可获得一定疗效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105例脑肿瘤卒中的临床诊治和病理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脑肿瘤卒中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肿瘤卒中10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垂体腺瘤49例,星形细胞瘤18例,转移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5例,髓母细胞瘤4例,脑膜瘤2例,桥小脑角神经鞘瘤2例,生殖细胞瘤2例,黑色素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室管膜瘤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肿瘤卒中表现为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硬膜下血肿。结论 肿瘤的血管性变化是脑肿瘤卒中的摹础,CT扫描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脑肿瘤卒中易误诊,需与其他出血性疾病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