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5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于术中行胆囊切除,同时应用胆道镜经胆囊管做胆道探查取石。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无1例出现胆漏,随访3个月至1年未发现有残余结石者。结论: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只要选择适应证,精细操作,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苏智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2):694-695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余病变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7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25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病变的原因、类型、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 25例均行再次手术。切除过长胆囊管或小胆囊,其中胆囊管或小胆囊内残余结石21例,残余胆囊合并有胆总管结石2例,加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另2例为残余胆囊。术后恢复良好,均治愈。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无肿瘤及恶性变。结论首次手术前全面、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合理掌握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术中辨清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三管之间的关系,术中仔细探查,规范切除胆囊是预防胆囊残余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行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石症的微创意义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45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镜括约肌切除术(EST)取石失败3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1例。结果45例胆石症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92.0±16.4)min,术后残余结石3例(7%),2例行经窦道胆道镜取石成功,1例行经T管肝素溶石。术后3~7周拔除T管,无胆漏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治疗效果肯定,微创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4.
周毅  李杰 《新疆医学》2012,42(12):109-111
残余胆囊综合征(SGR):是胆囊切除不完全致术后症状复发的并发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本组共收治25例残余胆囊病例。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是普外科的常规手术之一。因胆道系统变异大,胆囊管长短、粗细、弯曲、旋转、差异较大,胆囊动脉,右肝动脉,胆总管,胆囊管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常规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残株结石时有发生,再次就诊导致病人思想压力大,如果再次手术容易损伤肝、胆总管、十二指肠。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1岁~69岁,平均年龄54.8岁。残余胆囊:最大45 mm×15mm,最小20 mm×15 mm。25例均有胆囊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5.
盛海慧 《吉林医学》2012,(29):6391-6392
目的:讨论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能有效降低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减少胆总管的阴性探查,尽量避免术中胆道损伤。方法:回顾性研究35例胆囊结石在术中应用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的效果。结果:35例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中,发现5例胆总管小结石,1例胆道畸形。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减少了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同时避免了胆总管的阴性探查,减少了术中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自1985~1996年共收治胆囊炎胆石症患者115例,现对其外科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115例中,男52例,女63例。年龄21~79岁,平均47岁。其中船员26例,平均年龄43岁。本组60岁以上22例。病程最短6月,最长20年,平均5年。症状均有中上腹部不适,其中右上腹胀痛83例,绞痛32例,黄疸病史30例。胆囊结石83例,胆道结石25例,胆固醇沉积症4例,胆囊腺瘤3例。 治疗:本组病例术前均经B超检查,其中单纯胆囊切除7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引流术35例,胆囊切除胆总管空肠端侧Roux-y吻合术2例,其中1例为胆囊切除术中误伤胆总管,6例曾在外院行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胆总管引流术后胆道残余结石而来我院再次手术。本组术中行胆囊管造影6例,术中胆道镜检查治疗10例,经胆囊切除术后均作病理检查证实胆囊炎,其中胆囊腺瘤3例,胆固醇沉积症4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胆囊管插管造影或肝(胆)总管穿刺造影,对胆囊切除术中308例具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患者实施造影。结果:造影326例次,发现病变68例,阳性率22.1%,其中胆(肝)管结石56例,缩窄性乳头炎5例,肝(胆)管变异3例,肝门部肝管狭窄1例,Mirizzi综合征3例。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可直接了解胆道系统解剖,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切开探查,预防术后残余结石,降低术后并发症,在提高手术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4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和经验.结果 40例患者均在全麻下采用腹脏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无中转开腹病例.15例患者术后未放置T管,其中2例发生术后胆漏,保守治疗后痊愈;25例患者放置T管,2例术后残余结石经胆道镜取出,拔除了管时间术后4~6周.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围手术期的梢心护理对增强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以及术后快速痊愈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残余胆囊结石的病因、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4例残余胆囊结石再次手术病例。其中首次手术行开腹胆囊切除术17例(70.8%),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2例(8.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5例(20.8%);急诊手术15例(62.5%),择期手术9例(37.5%)。结果 24例均在2次手术获得正确临床诊断,残余胆囊切除20例(83.3%),残余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4例(16.7%),20例患者获6个月至7年随访,19例症状消失,1例偶有右上腹不适。均获治愈。结论合理掌握首次胆囊切除手术时机和术式是前提,术中弄清楚胆囊三角解剖关系是降低残余胆囊结石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囊残余病变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46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病变的原因、类型、处理及效果。结果 首次手术均为单纯性胆囊切除术,再次手术距首次手术时问最短1个月,最长6年。胆囊管残留过长7例,残端小胆囊10例,胆总管残留结石29例,其中胆总管扩张伴感染者13例。46例均行再次手术。切除过长胆囊管或小胆囊17例,其中胆囊管或小胆囊内残余结石儿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9例。治愈44例,死亡2例(为化脓性胆管炎、中毒性休克)。结论 胆囊切除术应以提高手术质量着手。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术中仔细探查、规范切除胆囊;术后出现症状时,仔细全面检查,一旦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去除病因。  相似文献   

11.
施悦  徐俊法  罗芸葆 《西部医学》2008,20(1):158-159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17例胆道手术患者有选择性地行胆囊管造影198例,其中发现胆总管结石44例,行胆总管探查;有2例造影假阴性,术后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行二期手术。随机抽取单纯胆囊切除术病人154例、胆切+总探病人200例与造影组分别进行对照。结果造影组198例病人中,胆切154例,有2例术后残留结石,残石率1.3%,而对照组有14例之多,残余结石发生率为9.1%。在造影组中有44例行胆总管探查,均证实有胆总管结石,阴性探查率0%,对照组200例中有23例进行了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阴性探查率11.5%。结论有选择性地经胆囊管造影能降低残余结石发生率及胆总管阴性探查率。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诊治胆囊管结石8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胆囊管结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6例胆囊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结果:经B超、CT术前诊断胆囊管结石30例,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管结石5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83例,3例中转开腹,无一例发生胆管损伤、出血、胆漏、胆总管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B超结合CT检查可在术前诊断胆囊管结石,灵活运用LC的处理技巧是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胆囊管结石的关键。酌情中转开腹可减少不必要的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胆管探查在单纯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有186例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分析胆道病变及其相应处理手段、疗效。结果通过经胆囊管造影和探查,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49例,经胆囊管取石1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38例;胆囊管冗长6例。均予切除冗长部分;胰胆管合流异常13例,未处理;胆总管末端双开口2例,未处理。所有患者均无结石残留、胆囊管残余。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可发现术前漏诊的胆总管结石和其他病变,且大部分结石可经胆囊管取出。  相似文献   

14.
朱先明 《当代医学》2010,16(32):91-92
目的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处理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5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3年间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43例,以及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2年间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9例,共202例,对其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43例患者中,共发生并发症11例,其中胆总管损伤1例,胆瘘2例,出血2例,胃肠道损伤1例,穿刺切口感染1例,皮下气肿3例,残余结石1例。本组11例并发症患者中转开放手术,1例因胆囊管结石嵌顿并发Mirrizzi综合征发生胆总管损伤,中转行肝总管空肠Roux2en2Y吻合术;2例因胆囊床大出血而中转止血;1例胃肠道损伤而中转手术。我院发生2例并发症,分别是:1例术前未发现胃癌,术中发现后中转手术,为晚期,只能关腹;另1例为术前未发现有严重肾功能障碍,术后病情迅速恶化、死亡。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许多优点,但稍有不慎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必须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要求手术各个环节。正确面对中转手术问题,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遇到困难时,适时中转手术是保证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杨康明 《四川医学》2014,(9):1200-120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复杂性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0例复杂性胆囊患者采取了腹腔镜手术。结果 40例复杂性胆囊患者顺利的完成了全部或大部分的胆囊切除。所有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均正常。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有1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手术确诊为胆囊三角区渗血并有电钩烧伤钛夹下胆囊管致胆漏症,经过医治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对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 临床上在腹腔镜下行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使得手术的风险大大降低,减少患者病痛,并且恢复较快,随着手术器械在技术及功能上的不断更新改良,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6.
潘峻涛 《中外医疗》2013,(27):24-25
目的探讨胆囊管结石的术前诊断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对胆囊管结石的诊断和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腹腔镜手术处理的18例胆囊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我们用挤推法、胆囊管切开法处理胆囊管结石,用钛夹和丝线闭合胆囊管残端。结果在185例LC中发现胆囊管结石18例(9.73%);其中术前B超诊断1例、LC后立即在手术室中B超诊断2例、术中确诊15例;遗留胆总管残石1例,中转开腹2例;随访2个月~2年,无胆管损伤、胆瘘等并发症。结论胆囊管结石术前、术中易漏诊;手术结束前B超有助于及时发现胆囊管残石;术者在LC中必须仔细检查胆囊管,丰富的经验和技巧是诊断和处理胆囊管结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1996年以来我院2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诊治体会、经验教训。结果:本组20例均为单纯胆囊切除术。发生原因:胆囊床迷走小胆管2例,胆总管损伤5例,肝总管损伤2例,Mirizzi综合征3例,胆囊管结扎线脱落5例,胆总管缝针刺伤3例,经带血管蒂肝圆韧带大网膜修补等处理,术后恢复满意18例。2例术后胆总管狭窄,行胆肠Roux-Y吻合术,无1例死亡。结论:减少医源性胆瘘关键在于预防,术中规范正确操作,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正常解剖关系及变异,正确放置引流管等均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发现原发性胆囊癌及提高疗效的措施。方法对2004—2005年收诊的36例胆囊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确诊率为25.0%,手术治疗36例,术式包括胆囊切除、肝楔形切除4例,腹腔镜术中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胆管探查、区域淋巴结清扫2例,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11例,单纯胆囊切除术12例,开关术1例,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探查、Stent支架植入术2例,胆囊切除、肝楔形切除、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例,胆囊切除、肝楔形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胆总管空肠吻合术2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1例。Nevin分期I期2例,II期3例,III期11例,IV期12例,V期8例。5年存活率为8.3%。结论目前临床发现的胆囊癌大部分为中、晚期,疗效较差。提高疗效的途径在于早期发现和处理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强调病理检查对判断预后的重要性,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军安  江奎  朱海林  王钢  程伟华  王涛 《吉林医学》2009,30(15):1574-157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849例LC术术中胆管损伤的35例(0.28%)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5例胆管损伤,术中发现29例(82.86%)。损伤类型为:高位胆管损伤3例,胆总管横断7例,右肝管横断4例、电灼伤2例,肝总管电灼伤4例,胆囊管拔断1例,胆囊管与胆总管交汇处撕裂4例,迷走肝管及副肝管损伤10例。结论:腹腔镜下胆管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注重胆囊Calot三角区的操作技巧及复杂胆囊的对策,可大大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对于胆管损伤应争取术中尽早发现,适时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20.
张辉  常奇蒙  丁峻岭  周鸣  王学志 《河北医学》2005,11(12):1070-1071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治疗胆囊和胆管结石病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40例经B超或CT、MRCP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先行EST取石再行LC.结果:40例病人完成EST取石和39例病人完成LC,1例中转进腹,1例LC后经鼻胆管造影见结石残留后再次内镜取石.结论:联合应用LC和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